【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1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实用课件1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始终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求加 速度是解决有关力和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 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3)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 求加速度; (4)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 求所求量。
注意:(1)同时性 (2)同向性
二、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 :v = v0+at
位移公式:x=
v0t
+
at 2 2
导出公式:v 2- v02 =2ax
例题1.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 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 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 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y 解:分析滑雪人的运动情况:
v0= 2m/s ,t=5s,x=60m
x
v0t
1 2
at 2
x
a
2( x
t2
v0t )
2 (60 52
2 5)
m/s2
4m/s2
分析滑雪人的受力情况: Gx =mgsin 300 =367.5N Gy=mgcos 300 =636.5N F合 =Gx-F阻 =ma F阻 =Gx-ma=367.5N-75×4N=67.5N F阻 方向沿斜面向上
加速度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a
运动学 的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中,均包含有一个物理量——加速 度a.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 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用运动学 公式可求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3)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 求加速度; (4)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 求所求量。
注意:(1)同时性 (2)同向性
二、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 :v = v0+at
位移公式:x=
v0t
+
at 2 2
导出公式:v 2- v02 =2ax
例题1.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 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 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 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y 解:分析滑雪人的运动情况:
v0= 2m/s ,t=5s,x=60m
x
v0t
1 2
at 2
x
a
2( x
t2
v0t )
2 (60 52
2 5)
m/s2
4m/s2
分析滑雪人的受力情况: Gx =mgsin 300 =367.5N Gy=mgcos 300 =636.5N F合 =Gx-F阻 =ma F阻 =Gx-ma=367.5N-75×4N=67.5N F阻 方向沿斜面向上
加速度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a
运动学 的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中,均包含有一个物理量——加速 度a.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 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用运动学 公式可求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20张ppt)

10 m/s2),则:
(1)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3)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三 多运动过程问题
解:(1)在水平面上,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a=F-mμmg=14-0.52×2×10 m/s2=2 m/s2。 (2)由 M 到 B,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v2B=2aL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思考: 为了尽量缩短停车时间,旅
客按照站台上标注的车门位置候 车。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地停靠 在对应车门的位置。这是如何做 到的呢?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二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况(知道三个运动 学量)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得出物体所受的力或者相关物理量(如动摩擦因 数等)。
2、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据运动学公
式求加速度,再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 所求量(力)。
三 多运动过程问题
1、基本思路 (1)把整个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特
点分析。 (2)应用运动学公式或者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不同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3)应用运动学公式求未知物理量或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未知力。
2、解题关键:求解运动转折点的速度。 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承上启下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1)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3)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三 多运动过程问题
解:(1)在水平面上,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a=F-mμmg=14-0.52×2×10 m/s2=2 m/s2。 (2)由 M 到 B,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v2B=2aL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思考: 为了尽量缩短停车时间,旅
客按照站台上标注的车门位置候 车。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地停靠 在对应车门的位置。这是如何做 到的呢?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二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况(知道三个运动 学量)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得出物体所受的力或者相关物理量(如动摩擦因 数等)。
2、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据运动学公
式求加速度,再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 所求量(力)。
三 多运动过程问题
1、基本思路 (1)把整个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特
点分析。 (2)应用运动学公式或者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不同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3)应用运动学公式求未知物理量或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未知力。
2、解题关键:求解运动转折点的速度。 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承上启下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ppt

又Ff=μFN
联立解得a=6 m/s2
5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v=at=6×5 m/s=30 m/s
5
1 2 1
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x= 2 at = 2 ×6×52
m=75 m。
(2)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可得Fcos 37°-μ(mg-Fsin 37°)=0
解得F=45.5 N。
答案 (1)30 m/s
[必备知识]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
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
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
说明: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
B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以上信息可求得(
A.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B.传送带A、B间的长度
C.小物块的质量
D.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4 s后小物块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故传送带的速度大
小为4 m/s,A正确;题图乙中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小物块的位
(2+6)×4
移大小,即传送带A、B间的长度为x= 2
Δ
知,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 =1
m =16 m,故B正确;由题图乙可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
得μ=0.1,但无法求得小物块的质量m,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ABD
规律方法 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1)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分析每个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联立解得a=6 m/s2
5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v=at=6×5 m/s=30 m/s
5
1 2 1
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x= 2 at = 2 ×6×52
m=75 m。
(2)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可得Fcos 37°-μ(mg-Fsin 37°)=0
解得F=45.5 N。
答案 (1)30 m/s
[必备知识]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
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
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
说明: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
B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以上信息可求得(
A.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B.传送带A、B间的长度
C.小物块的质量
D.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4 s后小物块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故传送带的速度大
小为4 m/s,A正确;题图乙中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小物块的位
(2+6)×4
移大小,即传送带A、B间的长度为x= 2
Δ
知,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 =1
m =16 m,故B正确;由题图乙可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
得μ=0.1,但无法求得小物块的质量m,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ABD
规律方法 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1)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分析每个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PPT课件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牛顿第二定律(F=m a) 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产生加 速度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2+F2sin370=G (4) F2cos370-Ff2=ma1 (5) 又Ff2=µFN2 由(4)(5)(6)得
Ff2
F F2y
N2 F2
F2x
a1=1.15m/s2 由 v2 2ax得v=2.3m/s
G
6
解题步骤示范
(2)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
图4
13
解析 解法一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人的 加速度方向正好沿x轴正方向,由题意可得
x轴方向fcos θ+N sin θ-mgsin θ=ma y轴方向N cos θ-fsin θ-mgcos θ=0 解得N=m g+m asin θ,f=macos θ.
解法二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 系(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 为y轴正方向).由于人的加速度方向 是沿扶梯向上的,这样建立直角坐标 系后,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各有一 个加速度的分量,其中x轴方向的加速
1、物体刚好能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可以求什么?
2、求速度,物体做什么运动?怎么去求? 5
解题步骤示范
解(1)用水平力拉物体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FN1=G (1)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牛顿第二定律(F=m a) 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产生加 速度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2+F2sin370=G (4) F2cos370-Ff2=ma1 (5) 又Ff2=µFN2 由(4)(5)(6)得
Ff2
F F2y
N2 F2
F2x
a1=1.15m/s2 由 v2 2ax得v=2.3m/s
G
6
解题步骤示范
(2)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
图4
13
解析 解法一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人的 加速度方向正好沿x轴正方向,由题意可得
x轴方向fcos θ+N sin θ-mgsin θ=ma y轴方向N cos θ-fsin θ-mgcos θ=0 解得N=m g+m asin θ,f=macos θ.
解法二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 系(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 为y轴正方向).由于人的加速度方向 是沿扶梯向上的,这样建立直角坐标 系后,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各有一 个加速度的分量,其中x轴方向的加速
1、物体刚好能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可以求什么?
2、求速度,物体做什么运动?怎么去求? 5
解题步骤示范
解(1)用水平力拉物体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FN1=G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4.6牛顿定律的应用(1) (共16张PPT)

第四章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一 课件: 4.6牛 顿定律 的应用 (1) (共16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一 课件: 4.6牛 顿定律 的应用 (1) (共16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一 课件: 4.6牛 顿定律 的应用 (1) (共16张PPT)
4.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秒内的位移为x m,则合力 F的大小多少?
F=2x/t2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一 课件: 4.6牛 顿定律 的应用 (1) (共16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一 课件: 4.6牛 顿定律 的应用 (1) (共16张PPT)
2.质量为m=2
kg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物体在方向与
水平面成α=37°斜向下、大小为10 N的推力F作用
下,从静止开始运动,sin 37°=0.6,cos 37°=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一 课件: 4.6牛 顿定律 的应用 (1) (共16张PPT)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
新教材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课件1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分 析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 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 量——任意时刻的速度,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以及运动轨迹等。
B.F2st D.F2ts2
(D )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解析:聂海胜受到恒力 F 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a=2t2s,由牛顿第 二定律,F=ma,则聂海胜的质量 m=F2ts2,选项 D 正确。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想一想』 如图所示,在冬季滑冰比赛中,假设滑冰运动员的总 质量为55 kg,滑冰运动员左右脚交替蹬冰滑行,左右脚向后蹬冰的力都 是110 N,每次蹬冰时间1 s,左右脚交替时,中间有0.5 s 的时间不蹬 冰,忽略运动员滑行中受到的阻力,设运动员由静止开始直线滑行,你 能根据上述条件求出15 s末运动员的速度吗? 答案:20 m/s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目标体系构建 课前预习反馈 课内互动探究 核心素养提升 素养脉络构建 课堂达标检测 夯基提能作业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目标体系构建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学习目标】 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其特点。 2.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 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思维脉络】
人教版PPT《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完美课件1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第一类问题
物体受力 情况(F,f )
牛顿第 二定律
运动学
加速 公 式 度a
物体运 动情况 (v,s,t)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1、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思考:物体速度为0时,物体是否一定处于 平衡状态?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分量)为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分量)为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加速度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15张)ppt
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15张)ppt
解:人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mg = m a
故:F = mg + m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压力F’大小为 mg + m a 。
2、超重和失重
(1)超重(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v
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a
练习:如图,人的质量为m,当电
梯以加速度a加速下降时,人对地
v
板的压力F’是多大?
解:人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mg-F = m a
故:F = mg - m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压力F’大小为 mg - m a 。
(2)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第一类问题
物体受力 情况(F,f )
牛顿第 二定律
运动学
加速 公 式 度a
物体运 动情况 (v,s,t)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1、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思考:物体速度为0时,物体是否一定处于 平衡状态?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分量)为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分量)为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加速度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15张)ppt
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15张)ppt
解:人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mg = m a
故:F = mg + m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压力F’大小为 mg + m a 。
2、超重和失重
(1)超重(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v
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a
练习:如图,人的质量为m,当电
梯以加速度a加速下降时,人对地
v
板的压力F’是多大?
解:人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mg-F = m a
故:F = mg - m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压力F’大小为 mg - m a 。
(2)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 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优质课件

物理·必修 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针对训练
1. 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的水平杆固定不动,一个质量m=2 kg的圆环套 在杆上,圆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圆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μ= 0.75。对圆环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53°角斜向上、大小为F=25 N 的拉力,使圆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in 53°=0.8,cos 53°= 0.6,g取10 m/s2)。求: (1)圆环对杆的弹力大小; (2)圆环加速度的大小; (3)若拉力F作用2 s后撤去,圆环在杆上滑行的总距离。
(2)对各“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必要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 过程示意图。
物理·必修 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根据“子过程”和“衔接点”的模型特点选择合适的动力学规律列方 程。 (4)分析“衔接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关联,确定各段间的时间 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等,并列出相关的辅助方程。 (5)联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或验证。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物理·必修 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要点三 运动的多过程问题
1.当题目给出物体的运动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 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 程。
2.分析“多过程”问题的方法要领 (1)将“多过程”分解为许多“子过程”,各“子过程”间由“衔接点” 连接。
物理·必修 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物理·必修 第一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新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目标
1.理解牛顿运动 定律。 2.能用牛顿运动 定律解释生产生 活中的有关现 象、解决有关问 题。
合格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知识点 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若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_________ 加,速于度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_______,这外是力力学所要解 决的又一方面的问题。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_加__速__度____是桥梁。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预习自测 『判一判』 (1)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 ) (2)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方向。
(× ) (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 )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 √ ) (5)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定的。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知识点 3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有两类问题:一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__运__动___情况;二 是已知运动情况分析_受__力____情况,程序如下图所示。
力 受力分析 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a
运动学 公式
运动 状态
其中,_受__力__分__析____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__运__动__学___公式是工具,
B.F2st D.F2ts2
(D )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解析:聂海胜受到恒力 F 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a=2t2s,由牛顿第 二定律,F=ma,则聂海胜的质量 m=F2ts2,选项 D 正确。返源自导航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想一想』 如图所示,在冬季滑冰比赛中,假设滑冰运动员的总 质量为55 kg,滑冰运动员左右脚交替蹬冰滑行,左右脚向后蹬冰的力都 是110 N,每次蹬冰时间1 s,左右脚交替时,中间有0.5 s 的时间不蹬 冰,忽略运动员滑行中受到的阻力,设运动员由静止开始直线滑行,你 能根据上述条件求出15 s末运动员的速度吗? 答案:20 m/s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典例剖析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典题 1
滑沙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旅游项目,如
图甲所示,游客坐在滑沙板上,随板一起下滑,若将该过程处理成如图
乙所示模型,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
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蹬冰时的加速度 a=mF=15150 m/s2=2 m/s2 因为在 15 s 中运动员只 10 s 的时间加速, 所以 15 s 末的速度 v=at=2×10 m/s=20 m/s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课内互动探究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一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汽车关闭油门滑行。 试结合上述情况讨论: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
定其运动情况的思路是怎样的? 提示: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1)人从斜坡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为多少? (2)人滑到水平面上后还能滑行多远?
求合力,根据牛 由运动学 思路引导: 分析受力 → 顿第二定律求a → 公式求t、x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总质量m=60.0 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50,斜坡AB的长度l=36 m。斜坡的倾角θ=37 °(sin 37 °≈0.6,cos 37
°≈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
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 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要点提炼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1.问题界定: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2.解题思路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课前预习反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知识点 1 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运__动____和__力___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 的运动情况和_受__力__情__况____联系起来。 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 _加__速__度____,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的__运__动__情__况___。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目标体系构建 课前预习反馈 课内互动探究 核心素养提升 素养脉络构建 课堂达标检测 夯基提能作业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目标体系构建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学习目标】 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其特点。 2.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 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思维脉络】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分 析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 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 量——任意时刻的速度,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以及运动轨迹等。
(× )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 ·第一册 RJ]
『选一选』
2013 年 6 月 20 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授课时,利用质量测
量仪粗略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如图)。若聂海胜受到的合外力为恒力 F,
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经时间 t 移动的位移为 s,则聂海胜的质量为
A.Fst2 C.F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