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7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7 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照答案1.A 【分析】本考学生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目,第一要,明确干的要求,如本“以下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剖析, 正确的一”,要求出的是“正确的一”,而后的内容,而后到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最后行辨析。
C ,本中, B ,“只有非需要新” ,文中并未不需要新。
“ 化示范区既能影响, 也能在科技与价中示其作用”,混杂观点,是在化示范区基上推的企集群,能影响,也能在科技与价中示其作用。
D ,“ 的集群雷同、品位不高、无序争” ,信息于文无据。
故A。
2.D 【分析】本考学生剖析文章构,掌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目,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掌握文章的点、据,注意剖析文章的思路,中心点和分点的关系,点和据之的关系,方法的型,重点查核点能否正确,据明的是什么点和的方法。
本中,D ,“ 述了村宜居的必需性” ,从文中来看,是述通社会管理新村宜居。
故 D 。
3.C 【分析】本考学生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并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点度的能力。
解答此目,先,明确干的要求,再辨明索区,确立句;系上下文领会,要字眼;的解要抓住本,将解的含意放在被解的,看上下文能否、适合;求称代与称代内容的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系全文的向性,解能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中, C ,“中介、非政府不参加村社区建 , 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生改” ,“⋯⋯,就不会⋯⋯”的法太,此外,村管理格局和方式生改的原由不是中介、非政府参加村社区建。
故 C 。
4.C 【分析】本考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技手段采集人、各交通工具所留下的印迹信息没多大价” 法,资料三中“以在的技手段⋯些数据聚起来,其实不必定生有价或许价高的信息”;此外保留它,意不大”剖析,依据资料四中“利用大数剖析采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入用”的信息能够看出,只需理适当,采集的些信息是有作用的,保留它并不是“ 意不大”。
2017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M370失联成了无法破解的谜。
在一些人看来,239人的生命遭到了马航的。
及时公布细节真相本来是马航的责任,但的是,马航并没有这么做。
而另一方面,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到搜救活动中。
各国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展开了一场的国际大搜索。
A.忽视事与愿违震古烁今B.漠视事与愿违史无前例C.忽视出人意料震古烁今D.漠视出人意料史无前例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
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
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
__________ 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①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②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
③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④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⑤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⑤③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⑤②①④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碧天如水倚红楼B. 断云含雨入孤村C.冷红泣露娇啼色D. 雁迷寒雨下空壕5.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41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 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甲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2017~2017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及答案

2017~2017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及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核威慑醍醐贯顶熟稔(niàn)虚与委(wēi)蛇B.全天侯语焉不详着(zhuó)落稗(bì)官野史C.编者按不胫而走考量(1iáng)厝(cuò)火积薪D.挖墙脚饮鸠止渴债券(quàn)数(shù)见不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
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无可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的北京中轴线,贯穿旧城南北两端,基本格局尚存,沿线汇集了北京不同时代的建筑之精髓,印证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变迁。
B.书写时代的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
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
C.在伦敦奥运会上,继孙杨夺取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之后,又夺取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奇迹。
D.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要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河北辛集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答案

河北辛集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容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再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当代社会中,隐士固然已经消失,但是隐逸的精神,在和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之后,却换了另一种面孔,出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
比如,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间的犬儒主义倾向就颇有古代隐士的诸多影子。
②“犬儒主义”是从欧洲哲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
“犬儒”是音译,并不是说“像狗一样的儒士”,或者“狗一样生活的知识分子”,而是一种带着厌倦情绪的负面态度,是对于他人行为的动机与诚信都采取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③在很多古老的宗教中,都有自律、苦行的因素,而苏格拉底曾经把幸福解释成灵魂的幸福。
把个人的欲望降到最低点,努力做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自主的人,这是犬儒主义者的人生理想。
请看,与隐士的“安贫乐道”精神何其相似。
不但如此,犬儒主义还对现有的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持挑战、蔑视与嘲笑的态度。
④在中国,批判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有着很悠久的传统。
《老子》也许是我们迄今能够见到的、讨论过这个问题的最古老的中国文献。
《老子》中充满了对当时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的责骂与批判。
如果借用德国经典哲学的术语,可以把《老子》称为“批判的犬儒主义”。
《老子》之后的《庄子》则不再把核心放在对道德与规范的批判上,而是用诗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抛弃这些累赘之后的幸福,可以把《庄子》叫做“绝对的犬儒主义”。
⑤尽管司马迁给庄子写了传,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庄子的生平与生活,因为子长自己也不甚了了。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高三期末考试语试题2017年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泥淖(nà)颤(hàn)栗压轴戏(zhòu)沐猴而冠(guàn))B.碾压(niǎn)粘贴(nián)捋虎须(luō)鲜为人知(xiǎn.铁砧(zhēn)偌大(nuò) 发疟子(à)瞠目结舌(hēnɡ)D.提挈(qiè)眼睑(iǎn废食)扎小辫(zā)因噎(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蛰脉搏仪仗队食不果腹舐犊情深B.震撼装祯辩证法融汇贯通孺慕之情.融洽烦躁蹚浑水死不瞑目嘻笑怒骂D.凋蔽歉收无名火矫生贯养和蔼可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陶渊明这种真的隐逸人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②人是一种化的存在,而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成为一种化记忆。
③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只在部分史书与学作品中才见到神话的影子。
A.关照积淀凌乱B关照积聚零乱.观照积淀零乱D.观照积聚凌乱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3月l曰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事业下的人和自然楼宇烈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无所不能,能够征服自然。
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尊重天地万物,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是被物质、财富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我。
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于是天地就被作为外在的研究开发、对象。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我们曾引进了很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不是存在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
很多人却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
上世纪初,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自然的资料。
但是,在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
但后来,有人把荀子“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了理论根据。
但这显然不符合荀子的原意——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思想值得借鉴。
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辛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河北省辛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社会中,隐士固然已经消失,但是隐逸的精神,在和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之后,却换了另一种面孔,出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
比如,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间的犬儒主义倾向就颇有古代隐士的诸多影子。
犬儒主义是从欧洲哲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
犬儒是音译,并不是说像狗一样的儒士,或者狗一样生活的知识分子,而是一种带着厌倦情绪的负面态度,是对于他人行为的动机与诚信都采取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在很多古老的宗教中,都有自律、苦行的因素,而苏格拉底曾经把幸福解释成灵魂的幸福。
把个人的欲望降到最低点,努力做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自主的人,这是犬儒主义者的人生理想。
请看,与隐士的安贫乐道精神何其相似。
不但如此,犬儒主义还对现有的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持挑战、蔑视与嘲笑的态度。
在中国,批判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有着很悠久的传统。
《老子》也许是我们迄今能够见到的、讨论过这个问题的最古老的中国文献。
《老子》中充满了对当时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的责骂与批判。
如果借用德国经典哲学的术语,可以把《老子》称为批判的犬儒主义。
《老子》之后的《庄子》则不再把核心放在对道德与规范的批判上,而是用诗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抛弃这些累赘之后的幸福,可以把《庄子》叫做绝对的犬儒主义。
尽管司马迁给庄子写了传,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庄子的生平与生活,因为子长自己也不甚了了。
从史料来看,最早把犬儒主义当作人生哲学进行实践的恐怕是汉魏之间的一些知识分子。
我们可以从孔融、嵇康的一些文字,以及对他们生平的介绍中,看到明显的犬儒主义倾向。
中国后来的隐士与具有隐士倾向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有些犬儒主义色彩。
越是大知识分子,越是有才情,有学问,这个倾向就越严重。
最明显的是宋朝的苏轼。
宋明以下,不崇拜东坡的知识分子太少了。
古代的犬儒主义具有三种倾向,一是随遇而安的非欲生活方式,二是不相信一切现有价值,三是戏剧性的冷嘲热讽。
公元三世纪起,从犬儒主义中又分化出在下者的犬儒主义。
在下者即普通人,是相较权势精英而言的。
下层人面对世道的不平和权势的强梁没有公开对抗的力量和手段,于是冷嘲热讽和玩世不恭便成为其以谑泄怒的主要方式。
在下者犬儒主义的重要特点是政治冷漠,是大众对政治的无可奈何的不满和抗议,尽管无奈,却表现了大众的某种独立自我意识。
根据旅美学者徐贲的研究: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
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
既有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一面,又有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的一面,它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犬儒主义又在其他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中也存在,但还没有普遍到一般人都觉得左手、右手之间的信任都出现了危机的程度。
这种危机是整个公众政治和道德生活危机的冰山一角。
(节选自何鸣《揭开中国古代隐士的神秘面纱:遁世与逍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的隐逸精神,在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之后,在当代知识分子层面是以犬儒主义的面孔出现的。
B.对犬儒主义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因为犬儒是音译过来的,不能从字面上解释为像狗一样生活着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C.从古至今,隐逸精神在中国一直存在,当代知识分子表现出的犬儒主义倾向,就非常接近古代隐士的某些特点。
D.犬儒主义把个体的欲望降至生命的最低点,致力于个体的自律与苦行,这些特点与某些古老的宗教是一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明以后,被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倾慕的苏轼,作为一个集学识与才情于一身的大诗人,有明显的犬儒主义倾向。
B.像犬儒主义那样直接地正面地挑战、蔑视并嘲笑现有的道德价值与社会规范,在我国久已有之,《老子》《庄子》就是极有力的证明。
C.对政治充满无可奈何的不满和抗议甚至冷漠,是在下者的犬儒主义的特点,但在下者的犬儒主义者依然有独立自主的人生理想。
D.非欲,不相信与嘲讽是古代犬儒主义的三大倾向,其中的不相信在现代犬儒主义那里,甚至已经发展到认为现实世界已无可救药的地步。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犬儒主义者一方面内心交织着厌倦与怀疑,一方面又致力于独立自主、自给自足,这些都与古代隐士的安贫乐道精神极为相似。
B.古代的犬儒主义者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倾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现实的无情打击,发展到现在。
犬儒主义又有了委曲求全的接受这一面。
C.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认同的接受,是在对现实不合理现象不满却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犬儒主义采取的处世态度。
D.现代犬儒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与信任危机的思考,这正是其现实意义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石化工匠张恒珍安蓓她是中专学历,却发明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裂解装置分离系统操作法,参与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提出并参与解决影响裂解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瓶颈问题136项,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6100万元,书写了石化工匠的传奇。
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
1994年,中专毕业的张恒珍分配到茂名石化裂解车间工作。
第一次打开装置流程图的时候,管线上标注的各种标识,我都读不懂。
说起刚开始工作时的状态,张恒珍形容自己是白纸一张。
学习铁人精神,争做最优秀的石化工人。
张恒珍暗下决心。
立志容易践行难。
裂解装置是乙烯生产的龙头,操作条件苛刻,高温时达摄氏1200度、低温达摄氏零下165度,压力达13.2兆帕,工艺流程非常复杂,仅控制参数就有1.2万多个,如何把重要而敏感的装置操作技术吃透?倔强的张恒珍铆足了劲,硬是把十几本技术资料啃下,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为了熟记工艺流程,她天天泡在现场,110米的乙烯塔,她说爬就爬,令所有男同事目瞪口呆;塔里61层塔盘的分布和设计情况,如数家珍;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她常常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大家都说张恒珍是一台复印机。
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情景,和张恒珍一起进裂解车间的职工史建泼说,当时经常考试,张恒珍的试卷几乎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1996年茂名乙烯开工前,张恒珍就已成为裂解装置第一位问不倒的活流程。
如今,张恒珍不但是活流程,还是全流程,百万吨乙烯装置的8个岗位,她都能进行操作;裂解车间12000多个岗位参数,她绝大多数都记得。
把每个指标都当作工艺品去雕琢。
在茂名石化流传着一个传奇——张恒珍保持着零差错的操作记录!张恒珍面对的裂解装置是最敏感最桀骜不驯的,稍有不慎,反应器就会飞温,导致装置停车。
但张恒珍当班时,碱二加氮反应器却总是出奇地温驯,从没出现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情况。
张恒珍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碱二加氮最佳操盘手。
22年,40多万次操作,她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记录,为1号裂解装置连续运行79个月,2号裂解装置连续运行1369天,分别创出国内长周期新纪录和连续运行最长记录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4年12月,我国首套国产化大乙烯装置投入使用,如何驾驭这套开先河的国产化裂解装置?张恒珍主动请缨,运用十多年的积累,查出制约装置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105项,发现了影响系统开停车和装置正常运行的仪表问题556个。
2007年3月,投用仅半年的装置出现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脱甲烷塔塔顶带乙烯,导致乙烯产品不合格。
张恒珍一次次到现场检查,对一个个操作参数反复调试。
终于,她找到了处理问题的突破口。
经过优化的脱甲烷塔顶温度趋于稳定,每年增效高达3542万元。
为了让工友少走弯路,张恒珍结合自己多年的操作心得和经验写成《茂名乙烯1#裂解装置分离系统张恒珍操作法》。
这套操作法如今已成了茂名石化工人解决日常操作难题的宝典。
她还编写近8万字的工艺培训教材,并担任培训班教师,将绝技倾囊授予青年工人。
而对外企和民企的高薪聘请,她始终不为所动,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
守着装置,心里才踏实。
这是一位石油工匠最朴实的心里话。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刚参加工作时的张恒珍,理论知识和经验技术都很缺乏,但她决心成为石化行业的佼佼者,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痛下功夫,最终实现梦想。
B.工友史建波说张恒珍减值是一台复印机,是因为12000多个岗位参数她几乎都记得,简直是问不倒的活流程全流程。
C.最敏感、最桀骜不驯的装置在张恒珍手下却很温驯,这是她把每个指标都当作工艺品去雕琢,使操作精细到零差错的程度的结果。
D.本文有些段落写有具体的年份,表现文章是依据时间顺序对张恒珍进行记述的,这可以使她的主要经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5.文中大量使用准确的数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6.张恒珍是如何实现由中专生到操作大师的人生飞跃的?结合文本,读读你的看法。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米赵新和其他主食比起来,米饭,我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烦吃不厌,媳妇叫我米虫子。
可是有一个问题很是让人添堵:米里的沙子太多,吃饭时总是很响亮很清脆地硌牙,碗里像有炸弹似的,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提心吊胆,吃着吃着吃出一肚子火,扔下饭碗了事。
下顿饭还是这样。
我非常向往买些不带沙子的米,吃个放心,吃个坦然,吃个舒畅,吃个欢喜。
有一天单位组织下乡,先到了某个县城,又从这个县城下乡到了某个乡镇。
这个镇子很大,恰逢集日,街市上人山人海,叫买叫卖,非常热闹。
我在农贸市场挤挤碰碰地悠时,看见一个老汉蹲在那里卖米:那米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
弯下腰细看细瞅细挑,没有一粒沙子。
戴上花镜再看再瞅再挑,还是没有沙子。
请了几个人帮着看帮着挑,仍然没有沙子。
我很兴奋,我很激动,忙问这米怎么卖。
老汉郑重其事地报了价钱,并且申明这米是自家产的,价钱虽然偏高了些,却配得上米的品质。
老汉问我要多少,我说:豁出去了,要你100斤!老汉很严肃地说:同志,我这人光明正大,不遮不瞒,不欺不诈,你要100斤,我只能给你98斤。
我说:老哥,别呀,2斤米我能做好几顿饭呢!老汉顺手提过旁边的一条口袋说:分量保证给够你,另外2斤就是这里边装着的沙子。
我大吃一惊:沙子?老汉平静如水:沙子。
我看一眼,那沙子也是米粒般大小,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
如果把这样的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肉眼凡胎,断然看不出来。
我说:老哥,我光要米不要沙子。
老汉很憨厚地笑了:同志,对不起,那我这米不卖。
我说:不卖?那你咋不把沙子和米混到一起?他说:那不是坑人么?我说:你这也是坑人呀!他说:这坑和那坑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