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修辞学研究——修辞信息的传播
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综述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的进展非常显著,这一方向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探索。
在修辞学的透彻理解和传播学的实践应用下,两个学科的结合产生了更加丰富和有益的研究成果。
一、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结合意义修辞学的传统研究对象是文学、语言等,而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有利于探究语言使用和信息传播的关系,理解修辞手法在广告、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此外,修辞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也可以为传播学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动传播学的发展。
二、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1. 修辞手法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研究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早已为人所熟知,但如何运用得当,产生最佳效果,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个领域的角度出发,探究习语、比喻、反讽等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和效果。
2. 新闻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研究新闻传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新闻中的语言运用也离不开修辞手法。
针对新闻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学者们着重探究其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例如,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手法如何增加标题的吸引力和信息密度等。
3. 网络传播中的语言修辞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语言修辞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语言、图像、音频等多种元素的组合。
近年来,学者们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下的语言修辞特点和规律,为网络传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结语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结合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两个学科的结合潜力,进一步探讨修辞手法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机制,为实现更加有效率的信息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略,但是它无时无处不存在。
一个新生儿出生的瞬间,心脏的瓣膜自动生成,心脏开始跳动,血液从主动脉流向肺部的毛细血管,呼吸以第一声哭喊的形式开始。
这是每个人进行的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传播,他或她用原声性听觉符号的表现形式之一——哭,发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我活了,我来到了人世!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或她运用自身具备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得到了母亲的乳汁,看到了亲人们的笑脸,听到了最初不懂,但天然能够掌握的母语。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能地调动一切,动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努力把握着身体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学会说话、能够思考的时候,会进一步感觉到,任何行动,包括思想,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都无法进行。
即使做梦,仔细想想,梦中的白马王子或妖魔鬼怪的样子,不也是在用母语给自己描绘吗?以下的情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她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看来确实是自己错了。
她对自己说:必须赶紧找到他,认个错,不然机会错过,这份工作就泡汤了。
她急忙下楼,飞也似的跑向办公主楼。
在这里,“她"的思考和自言自语,是典型的自身信息传播。
正是这种自身的信息传播在头脑中几个来回的交流(我们一度采用“思想斗争”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最终决定了她后来采取的行动。
昨天下午5点20分左右,读者陈先生开车自北向南经过西三环航天桥上时,目睹了一辆桑塔纳车自燃的全过程,热爱摄影的他记录下了这组画面。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与文学美学——探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与文学美学——探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方式,通过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
修辞手法是文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脉络。
古代修辞学派的发展古代修辞学派主要是在先秦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汉代至唐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首先是《诗经》的传唱,传承下来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含笑九泉之下”、“箭穿百步之扇”等。
这些修辞手法大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为后世修辞学派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其次是《楚辞》和《离骚》的出现,这些文学作品在表现方式上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并将修辞应运于文学艺术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
唐宋时期的修辞学派唐宋时期,由于文化艺术的繁荣,使得修辞学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时期,王勃创办了“文学院”,这个学术机构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大量的文学研究材料,推动了唐代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时期,修辞学派的研究继续深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修辞学家,如苏洵、苏轼、欧阳修等。
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如《苏氏家藏小品》、《欧阳氏文读》等文集,成为了后世修辞学派发展的重要参考。
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进入现代之后,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趋势逐渐分化。
中国的诗歌与文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而西方的修辞学派也逐渐被引进中国。
同时,近现代的文学形式与修辞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崭新的文学风格和思考方式也影响了修辞学派的学者们。
其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文化与文学翻译也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结语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智慧,古今两种审美形态及修辞手法的交相辉映,丰富了修辞学派研究的深度与内涵。
追溯历史,发掘汉语修辞学派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与现实生活和当代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展示修辞学派的魅力与价值。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2013版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1、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2、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3、传播的特性:(1)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写信、作文)、图像传播(绘画、拍照)(2)时空遍布性:从时间上从古至今、从空间上从南到北(3)行为伴随性:行为离不开传播、行为本身就是传播(4)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4、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5、传播与信息的关系:(1)与信息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2)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人类传播(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只是广义的传播中的一部分,即人类传播,传播学,即人类传播学(4)传播定义: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行为;狭义:人(自身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第二节、传播的类型1、从符号角度:口语、文字、图像、实物语言传播(口语、文字)、非语言传播(图像、实物)从性质角度: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非人类传播2、人类传播的划分方法:(1)二分法(技术、手段):亲身传播、大众传播(2)四分法(范围、规模):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大众传播3、自我传播:最小是一种传播,是非社会传播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上限模糊,无明确的群体正式的组织组织传播: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之间的传播,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互利组织等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优点:快、广、多、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第三节、传播的结构1、传播的三要素说:传者、受者、信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2、模式的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图像模式最常用3、传播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一)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不足:1)是单向未双向 2)是孤立未联系 3)静止未变动 4)只是环节不是要素(2)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二)控制论模式传播的要素,内部结构(1)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美) 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加入反馈,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传播单的概念(3)竹内郁郎的传播单位模式(4)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三)社会系统模式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第四节、传播的功能1、二功能说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E托尔曼,人类的说话是工具,为应对环境,父母催孩子起床、马路上的问话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W斯蒂芬森,提倡游戏理论,调节身心另瑞士皮亚杰将儿童的谈话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2、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1)个人层次工具性传播:了解环境变动消遣性传播:调节身心(2)组织层次工具性传播:为决策提供依据消遣性传播:调节成员情绪(3)社会层次工具性传播: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消遣性传播:提供娱乐或调节社会大众情绪3、传播的四大功能说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社会遗产,是由拉斯韦尔提出,C赖特增加提供娱乐4、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相对性:传播功能与内容的对应应关系,是相对的,即消息可有劝服功能,言论可有新闻功能,知识可有娱乐功能,寓教于乐.罗马帝国的贺拉斯双向性:传播大多是双向的,交互的6、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默顿(1)授予地位:无论人个、组织、事件,一旦被媒介传颂,即名扬天下(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违背社会规范且坚持不改的行为,一经媒介曝光,则可望迅速、有效地得到制止(3)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耗费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负功能研究:两个环境理论: 李普曼《舆论学》:一个现实环境,一个虚拟环境(未到上海,通过渠道对上海有认识)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善人生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和自我达成预言:默顿,医院把两病员化验单弄错,病了没病了,没病了却有病了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1、19世纪末逐步形成,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1943年施拉姆创办世界第一个大众传播学的博士课程2、传播学起源于欧洲,诞生于美国,流向美洲,传到欧洲,进入亚洲3、思想来源:19世纪的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等欧洲的理论,间接地影响了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1)达尔文的进化文论,1859年,《物种起源》及《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2)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学派其他欧洲先驱:孔德、涂尔干、塔尔德、西梅尔塔尔德: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模仿理论西梅尔:德国社会学家,网络理论4、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斯韦尔 5W模式美(2)勒温把关人理论,又译卢因,美,场论,群体动力论(3)霍夫兰劝服研究美实验是观看影片《我们为何而战》鼓舞士气(4)拉扎斯菲尔德与两级传播理论,即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人民的选择》(5)李普曼与《舆论学》美议程设置提出虚拟环境和刻板印象受《梦的解析》影响深5、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伟大的概括者《大众的传播学》《传播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6、传播学的主要流派(1)经验学派经验性的方法: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2)批判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英国默多克和戈尔丁文化研究学派:霍尔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学派: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1、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56—1978)张隆栋翻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二)兴起阶段(1978—1982)央视《新闻联播》开播1、第一次受众调查2、施拉姆访华19823、第一次西方传播学座谈会(三)发展阶段(1982—1997)译著出版《传播学概论》(四)确立阶段(1997—2007)复旦开设传播学课程2、传播学科分支及其研究成果(一)大众传播研究(二)人际传播研究(三)组织传播研究(四)跨文化传播研究(五)新媒体传播研究3、中国传播学研究现状(一)研究焦点:新媒体、传媒经济(二)存在问题:从研究层次看,仍停留在介绍层面;从研究话题看,长期分散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1、口语传播时代特点:表述的自由性;依托人体发声传递信息,传播距离及空间有限;使用声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意义: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2、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文字特点: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性,在时间上能长期保存信息,便于记忆,储存克服了物理空间长距离的局限,可实现大面积传播文字记录的精确性,使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依据3、印刷传播时代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纸;公元7世纪唐代有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术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1833年,美国印刷工人本杰明.戴伊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将人类带入了大众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的贡献: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摩尔斯从华盛顿发出第一封电报,内容《圣经》电子媒介的种类:电影 20世纪初,美国发明了能放映1分钟的早期电影1903年,一批片长超过25分钟的电影故事片陆续上映1905年,美国的匹兹堡出现了5分种院线1910年,美国共有10000家放映默片的电影院广播 1906年,广播产生 1933年,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电视电子媒介的影响:促进经济;推动政治;方便生活;传承文化5、网络传播时代特点:信息量巨大;技术融合;信息双向流动;超越时空限制6、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融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综述

栏 l
修辞学在我 国已有两千年 多的历史 ,早在先秦 时代 , 就 出现 了修 辞实践和修 辞理论 ,9 2年 陈望道先生 的《 辞学 13 修 发凡 》 开启 了现代修 辞学 的先河 , 此后 修辞 学的研 究一种 持 续不 断。传播学首 先于 2 0世纪 四十年代 形成于 美国 , 2 在 0
近十年 来我 国修辞学 与传播学
结 合研 究综述
赵 丽 华
(河北大学新 闻传播 学院 河北 保 定 0 10 7 0 2)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 20 0 0年至今发表在 学术期- 、 t 学报 方 法和 研 究 理 念 上 有 很 大 差 异 ,这 源 于 东 西 方 修 辞 学 历 史 、 : q
修 辞实践、 社会制度及文化 的差异。在我国 , 修辞学是位于语 言 学下 的分支学科 , 以修 辞格 为中心 的、 是 以加强 表达效 果 为 目的的运用语 言 的方法、 技巧和 规律 , 谭学 纯先 生称 之为 “ 义 修 辞 学 ” ( 在 西 方 , 辞 学 是 一 门 跨 学 科 的 、 至 可 狭 ;而 2 1 修 甚 以 与 哲 学 竞 争 的社 会 科 学 , “ 过 象征 手 段 影 响 人 们 的 思 是 通 想 、 情 、 度 、 为 的 一 门 实践 ”1 学 纯 先 生 称 之 为 “ 义 感 态 行 [谭 3 , 广 修 辞学 ” 。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 的论文涵盖 了以上 两种 修辞学理论 , 究范围比较宽泛 , 比例 差别很大。 研 但 从表 1 以看 出 , 可 近十年修 辞与传播结合 的论文主要 集 中在新 闻传 播修辞和广告传 播修辞两个 方面 , 而且 以研究语
学 的发 展 历 程 中 , 乏传 播 的 成 分 , 不 尤其 是 言 语 传 播 。其 学 理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多元艺术的精髓与沟通力的升华1. 引言修辞学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控制语言的运用来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下,修辞学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学科,并从此揭示了语言和沟通背后的力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包括其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对于现代沟通的启示。
2. 分类与原则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学划分为三个要素:言精(logos)、情感(pathos)和品德(ethos)。
言精指的是逻辑和理性的说服力,在修辞中通过引用事实、统计数据和逻辑推理等方式来说服听众;情感则是通过激发听众的情感和共鸣,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品德则是说服力的道德基础,让听众相信演讲者的信誉和诚信。
基于这三个要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修辞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清晰(clarity)、合理(conciseness)和庄重(dignity)。
清晰意味着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来表达,避免模糊和混淆;合理则要求讲话要点明确,结构紧密,不冗长不啰嗦;庄重则要求演讲者要有威严和权威,以增强演讲的力量。
3. 修辞方法与实践亚里士多德将修辞方法分为三类:伦理修辞、逻辑修辞和感性修辞。
伦理修辞注重演讲者的品德和形象,通过树立演讲者的威望和信誉来增加说服力;逻辑修辞则关注演讲的逻辑结构和思路,通过有效的论证和推理来增加说服力;感性修辞则强调情感和共鸣的激发,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修辞问答等手段来感染听众。
在实践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系列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排比、反问等。
这些技巧都是根据语言的特点和人类思维的规律而来,通过巧妙地运用可以增加演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4. 对现代沟通的启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对现代沟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信息过剩的问题,能够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变得尤为重要。
亚里士多德提倡的清晰和合理的原则帮助我们摆脱信息混乱,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重要信息。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1. 语言学是研究______的科学。
2.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4. 语言的______和______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5. 语言的______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语音学B. 语义学C. 逻辑学D. 语法学2.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社会属性?A. 交际性B. 时代性C. 地域性D. 个体性3.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符号属性?A. 表意性B. 结构性C. 任意性D. 可变性4.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三大任务?A. 描述语言现象B. 解释语言现象C. 应用语言知识D. 创造新语言5.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社会功能?A. 交际功能B. 记录功能C. 传播功能D. 表达功能三、判断题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语言现象。
()2. 语言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与所代表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 语言的民族性是指不同民族的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4. 语言的历时性是指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
()5. 语言的共时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简答题1. 简述语言学的定义及其基本任务。
2. 简述语言的社会属性。
3. 简述语言的符号属性。
4. 简述语言的社会功能。
5. 简述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语言的社会属性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
2. 论述语言的符号属性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3. 论述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论述语言的历史发展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5. 论述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六、名词解释1. 语音学2. 语义学3. 语法学4. 词汇学5. 修辞学6. 话语分析7. 语言学史8. 语音学中的音素9. 语义学中的多义现象10. 语法学中的句法结构七、选择题1. 下列哪位学者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A. 威廉·冯·洪堡特B. 罗曼·雅各布森C. 马克斯·普鲁斯特D.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2. 下列哪项不属于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的两个基本概念?A. 语言/言语B. 音素/音位C. 形态/词法D. 语义/所指3. 下列哪项不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A. 雅各布森B. 列维斯特劳斯C. 布龙菲尔德D. 哈罗德·拉斯克4. 下列哪项不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A. 奥斯汀B. 莫里斯C. 布龙菲尔德D. 哈罗德·拉斯克5. 下列哪项不是语法学的代表人物?A. 乔姆斯基B. 布龙菲尔德C. 列维斯特劳斯D. 奥斯汀八、判断题1.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结构和模式。
第十六讲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复习提纲
陈望道的修辞体系。 语境的应用。 辞格的分类及形似辞格的辨异。 国外的辞格理论。 风格、语体的体系及分类。 基本概念:修辞、修辞学等。 多角度的修辞学研究:信息学、受众心理、 传播学。 修辞学中的几种应用方法。
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传播性质
“修辞现象是言语交际中表达一方力求获得 最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表达现象..修辞 手段是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 到了20 世纪末,这种观点被延展到言语交际行为及 其整个过程:修辞就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 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 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 际行为.
三、传播与修辞的关系
修辞行为及其过程包括: 修辞主体———动机— ——语言或其他符号———编码———传输—— —交际对象———解码———修辞效果; 传播行为及其过程包括传播主体———动机—— —语言或其他符号———编码———传输——— 传播对象———解码———传播效果。 此外,如果说传播的价值取向是提高传播效率,那 么修辞的指向则是提高修辞效果或交际效果,也可 以说是传播效果,因为修辞本身同样是为了传播信 息,而且是更有效地传播信息。来自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传播性质
20 世纪30 年代,英国著名修辞学家I. A. 瑞查兹 (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1893 - 1979)曾指 出,修辞学“应该是一门研究误解及其补救的学 科” ,修辞学应该着重研究误解,研究消除误解的 策略,应该解决交际过程中失误的控制以及成功的 交际与失误的交际之间的差别。 正如Larry Rosenfield 所指出的,“至今,‘我可以 说’,修辞现象这个概念‘涵盖了浪潮之外的一 切’。”Richard McKeon 回应说:“浪潮又何尝例 外呢?” 这说明,修辞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7卷第 2期
20 0 6年 4月
Junl f ah aU i rt(oi c neE io ) ora o n u n esy Sc l i c d i N v i aSe tn
南华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v l7 No 2 0 。 . A r2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6
受构成修辞 活 动 的两极 , 二者 统一 在 同一 的言 语交 际 过 程
中, 又各有不 同的角 色分工 。表达者提供 获取 言语 交际最 佳
健康等方面信息 。这 是语 言信息 的第 一代 。为 了使语 言成 长为长距离 、 永久性 的信息 传递 工具 , 人们 便创 造了第 二代 语言信息—— 书面语 言文字 。我 国宏 富的文化遗产 , 是凭 就 借这第二代语言 信息 保存 、 流传 下来 的 。1 8世纪 的工业 革
的同时 , 我们要特 别强 调使用这些工 具的传播者的作 用 。因 为只有传播者使 用这些工具传播修辞信息 , 修辞信息 才能产 生最佳 的表 达效果 。关 于修辞信息传播者 的角色问题 , 已在
另文讨论过 . 这里 恕不赘述。3 l
二 修辞信 息的传播
可以只有审 美信 息而无语 义信息 。如《 定情歌 》 句用 的 康 每 “ 溜溜 的”“ , 、哟”不带语义信息 , 只带审美信 息——使语流舒
语义信息和审美 信息 都是信息 ,语 言是 载 负和传递 信 “
息的工具”所 以语 言也是 修辞 信息承 载 和传递 的工具 。从 , 历 史考察 , 语言工具 可划分 为四代 。我们 知道 , 词通 过语 言 规则组成语 句 , 内容是相 当丰富 的 , 其 除了 语句本 身的 特定 意义外 , 还体现说话人 的身 份 、 绪 、 调 、 情 语 口音 、 言 、 方 身体
修 辞 信 息 及 其 传 播 的 工具
就一般情况而言 , 修辞信息是语义信 息和审美信 息 的结
合体 。 …如《 定情歌》“ 马溜溜 的山上 , 朵溜溜 的云哟 , 康 :跑 一
端端溜 溜的照在 , 定溜 溜的城 哟… …” 康 如果把 其 中的衬音
和传递修辞信息的工具。也就是说, 修辞信息依靠这四代语 言、 四代同堂语言来承载和传播。只是有的时候不一定同时
使 用这 些语言 而 已。当然 . 这些语 言 还需要 借助 别 的工 具 , 如网络 、 印刷设备 、 纸张 等传播 。在探 讨 修辞 信息传 播 工具
“ 溜溜的”“ 去掉 , “ 马, 上,一 朵/ , 、哟” 就是 跑 山 , 云/端端/ 照在
/康 定/ ” , 城/ 。不加衬音的 歌词 , 义非 常 明确 , 语 每句 前半 句 四字构成两个节拍 , 后半 句三字 构成 前二后 一 的节拍 , 构成 韵律美——审美信息 。只有 语义 而没 有审 美 的信息 是词 汇 信息, 不是修辞信息 。但是 . 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 中, 修辞话语
了中国修辞 学 总体 研究 格局 向 平衡 方 向发 展。但 是 , 这种
“ 从表达 到接 受” 的格局 , 仍然是 中国修辞学研究 的不平衡 格
效果 的可能性 , 接受者完成 由可能性 向现实性 的转 化 。接 受
不仅 实现表达 的价值 , 而且对表达产 生至关重要的影 响。接
受 既是修辞 活动的结果 , 是它的 前提 。没 有前 提 , 辞信 也 修
息无需 输出 ; 没有 结果 , 辞信 息等 于没有 输 出。H 于是 他 修 ” 们“ 向修 辞表达一一修辞接受 双向互 动的系统研究 ” 促进 转 ,
命 电推动了语 言信息的革命 , 生了第三代语 言信息— —工 诞 程图 。工程图形成完 整的语言信息 体系 , 给科学技术 领域提 供 了语言表达 、 言传 递 的有 力工 具 。任何 结 构复 杂 的机 语 器 、 只或庞大 的建 筑物 , 能 用 工程 图 描绘 得 清清 楚 楚 . 船 都 . 而 自从电子 汁算 机诞 生以来 , 叉产生 了第 四代 语言信息即计
传播修辞学研究
— —
修辞信 息的传 播
余 克 强
( 明学 院 中文 系 ,福建 三 明 350 ) 三 600
[ 要] 文章探讨 了 摘 修辞信息的含义和修辞信息的传播 工具, 揭示 了修辞信息传播的“ 表达一一传播一一接受” 三极
多向互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过程 中“ 受兼表达” 接 的等值 、 减值 、 增值和改值传播 的特点 。
【 词] 修辞信 息 ; 传播 ; 工具 ; 规律 ; 特点 关键
[ 中图分类号] H 5 1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3 05(050 一 O4 0 6 — 7520 ) O6 — 4 7 2
算 机语 言信 息。如果 电子 计算 机再配 备 光笔 、 图像 仪 , 四代 语 言信 息可 以同时“ 堂” 实现 语言一 文字—— 图形—— 登 , 一 计算机 语言一 体化。2 四代语 言 、 _这 四代 同 堂语言 都是 载负
缓、 语调抒情。又如《 山丹丹 开花红 艳艳》 歌词“ 一道 道 的那 个 山来 哟一道道 水” 句 中的“ , 那个 ” “ 也 只有 审美 信息 。 、 哟” 民歌的衬音 、 元曲的衬字 、 代有些 叙事性 作 品 的衬 词都 属 现 于 只有审美 信息而无 语义信息的修辞信 息。
修 辞信 息的传播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 。这个复杂过程 , 需 要我们 不断地去认识 它。从南宋 陈马 《 癸 文则》 的问世 到 2 世 0 纪8 0年代末 , 们过 于集 中在修 辞表 达的单 向度研 究 。9 人 0 年代初 , 接受修 辞学的研究者们认为 :修辞活 动是 言语交 际 “ 审美过程 复杂运动 的产物 , 它始 终 以双向互 动的性 质 , 修 使 辞信息 的表达和接 受通 过对方确 证 自身的价 值。表 达和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