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修改)
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i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

鳳蝶類分類地位:動物界(Animalia)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鱗翅目(Lepidoptera)/鳳蝶科(Papilionidae)1.鱗翅目為昆蟲綱中的第二大目。
包括蝶和蛾二大類,其中大多數是蛾,蝶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10%,共有五科(180屬421種)。
台灣已知鱗翅目有80科1949屬4448種。
2.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
3.成蟲有兩對翅,上面覆滿鱗粉,口器則呈曲管狀。
生活史蝴蝶生活史中每一時期各負責不同的任務,幼蟲其負責攝食儲存足夠的養分以供給發育,蛹期雖為不食不動時期,但身體卻在其中發生很大的變化,而成蟲則須負起繁殖下一代之工作。
而各時期之長短則會因種類、溫度和氣候而改變。
熱帶地區有的種類卵期3天,幼蟲期8天,蛹期約7天,共18天便完成羽化;溫帶地區發育快的種類需要8週,有的則需一年才能完成生活史,在冬季低溫時還會進入冬眠。
而熱帶地區有些蝴蝶則需以夏眠來渡過夏季不良之環境。
生活史(卵)卵為蝴蝶一生之開始,大多數蝴蝶會將卵產於食草植物嫩葉上。
每種蝴蝶卵之形狀、大小、顏色和花紋均不相同,可由卵之外觀來分辨所屬科別。
生活史(幼蟲)蝴蝶幼蟲的基本構造大多類似,但因種類其幼蟲形狀與外觀也有不同。
幼蟲頭部之後有13節體節,前3節為胸部,餘為腹部。
大部分蝴蝶的幼蟲體表不具有毛,如果在野外發現長滿許多毛的蠕蟲,可能是蛾類幼蟲。
而幼蟲發育所需時間短則三週,長則達半年以上。
蝴蝶幼蟲期會隨著種類、生長環境的溫度與食物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
生活史(蛹)蝴蝶的終齡幼蟲在充份成長之後,經過蛻下最後一次皮,便進入蛹期,通常老熟的幼蟲會找尋隱密的地點化蛹。
蝴蝶的蛹為裸蛹,形態有二大類,一為帶蛹,以臀鉤區固定於絲座上,另吐一絲線懸掛於胸部以支持上半身,例如鳳蝶科、粉蝶科;另一為垂蛹,以臀鉤區固定於絲座上,身軀則倒懸垂掛於絲座上,例如蛺蝶科。
即將羽化的蛹,可由蛹殼顏色來辨別,在蛹殼若可看出翅膀花紋顏色,是代表蛹即將羽化。
普通动物学: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蛋白质 4、功能:起保护内脏、防止化学和机械损伤和防
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的作用
5、外骨骼对动物体产生新的矛盾及适应 ①限制动物体的活动,通过形成关节解决 ②限制动物体的生长,通过蜕皮解决
三、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处 有关节,且本身也分节,这种附肢称为节肢,其各节 称为肢节。身体的不同部位附肢形态多样化,机能多 样性;而且不同的动物,同部位的附肢,形态也不相 同,机能多样
气管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 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则在动物体内 分枝延伸,并布满全身,细小的分枝一直伸入组织 间,直接与细胞接触(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 鳃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 内部提供O2和排放CO2都要通过血流的输送)。节 肢动物的气管可直接供应O2给组织,也可直接从组 织排放CO2,因此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四、肌肉系统的特点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键。节肢动物的 肌纤维是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肌肉与体 壁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皮肌囊),而是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表皮内突上,使节肢动物 运动快速又灵活
五、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1、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 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 所有生境。节肢动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种类繁多,已知 种类多达110-120万种,约是动物界总数的85%,是动物界最 大的一个门。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可 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 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 能高效地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思考题:
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 高等的表现有哪些?
2.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什么能在动物界 中占绝对优势?
3.比较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及昆虫纲在形态上的 异同。
4.举例说明甲壳纲动物的洄游。 5.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口器的类型 和结构,我们怎样选用农药、防治害虫?
蝗虫足的模式图
3.翅 2对:前翅和后翅
(三)腹部
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听器 气门 外生殖器
二、内部结构
蝗虫的内部结构模式图
1.外骨骼和蜕皮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的发展和附肢分节 意义:
二、外骨骼及蜕皮 外骨骼的功能及蜕皮的概念。
三、混合体腔(血腔)和开管式循环 四、呼吸
少数小型种类:体表呼吸。 水生种类:呼吸器官为鳃、书鳃。 陆生种类:呼吸器官为书肺、气管。
内部结构生殖和发育1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卵生卵胎生经常性的周期性的2胚后发育孵化变态蝗虫的不完全变态蛾类的完全变态羽化龄期3生长与变态的激素调节有关概念昆虫内分泌腺体的位置调节生长与变态的激素活化激素前脑神经细胞分泌蜕皮激素前胸腺或相应组织分泌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4休眠与滞育休眠滞育信息素与行为及其它生物学特征性信息素信息素外激素报警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行为趋光性趋化性白蚁蜜蜂其它生物学特征警戒色二昆虫纲的分类翅的有无及性质触角的形状口器的类型单眼的有无足的类型变态的类型分类现存840000种化石854000种
节肢动物门

生物界最大的门类
1 主要特征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龙虾 附肢
1. Mandible ; 2. First maxilla ; 3. Second maxilla ; 4.mouth ; 5. Exopodite of 1st maxilliped ; 6. Exopodite of 2nd maxilliped 8. 3rd maxilliped
昆虫纲 常见 类群
野 外 实习 、 后续课 程
4 多足亚门主要类 群
4.1 蜈蚣
附肢 每 节 1 对
躯干部第一节为 颚 足 具毒腺开 口
头部和躯干部,体表 缺 蜡层,气 孔常不能 关 闭
4.2 马陆
体节由 胚胎时 期 2 个体节 愈 合 许 多体节 具臭 腺
4.3 蚰蜒
捕食小 昆虫
5 甲壳亚 门 (Crustacea )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表皮
原表皮
上表皮 - 蜡层 原表皮: 外表皮 --- 钙层 or 蛋白 内表 皮 --- 几丁质层 (多糖) 蜕皮 龄期计算
保护
支持(杠杆)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3 、 重 要类群
鳃足纲 颚 足纲 软甲纲 等足 目 : 海蟑螂 端 足 目 : 沟虾 十足 目 : 游泳 亚 目 长尾 类 短尾 类 爬行 亚 目 异( 歪 ) 尾 类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 节肢动物与人类
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100万)、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 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 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 了陆地的所有生境。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 类群。一般认为,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 演化而来。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 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 构发生明显差别,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生 理功能。
•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在一起形成体区,机能分 工更明显:
-头部 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 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头胸部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 形成; -躯干部 有爪类、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 胚胎发育早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随后出现按 节排列的体腔囊——随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 断裂开,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 终形成的体腔(体壁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既来自 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称混合体腔。混合体 腔内含有血液,又称为血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 触觉器(机械感受器):触觉,听觉。触毛、平衡 囊、鼓膜
– 化学感受器:嗅觉,味觉。嗅觉器、味觉器 – 视觉器(光学感受器):感光、成像。单眼、复眼
(十)生殖和个体发育
• 多数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 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外,高级
节肢动物门

蜻蜓目
豆娘
螳螂目
蜚蠊目
是重要的卫生害虫。
蟑螂
直翅目
蚱蜢
入药昆虫 土狗 (蝼蛄)
利水消肿
生活在土中
蝼蛄
等翅目
白蚁是社会性昆虫,危害房屋等建筑物。
同翅目 如各种蝉、蚜 虫、飞虱等。
斑衣蜡蝉
蚜虫
鞘翅目 ( 甲虫类)
金龟子,天牛,步 行虫,瓢虫等。
独角仙
吉丁虫
锹甲、萤火虫、虎甲
双翅目
多为人畜疾病的传播者。 如:蚊类、蝇类。
循 环 系 统
呼吸器官
◆体壁:
(皮肤的衍生物)
小型甲壳类
(体壁外突)
◆鳃:甲壳纲 ◆书鳃:鲎 ◆书肺:蜘蛛 ◆气管: 昆虫纲
马陆、蜈蚣
水生
(体壁内陷)
陆生
鳃、书鳃、书肺和气管
都是体壁来源
消化系统
捕食能力增大,摄食、碎食功能强化! P ◆有口器,摄食和机械消化
2 3 6
◆胃中有的具胃磨和滤器
◆中肠消化吸收
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C32H54N4O21 )
肌肉
◆横纹肌,
◆发达、分离、成束, ◆附在骨骼内表面,
◆运动能力得以增强。
体腔及循环 混合体腔:
血液和体腔液混合在一起
真假体腔共同存在,里面充满血淋巴,
形成血窦,故又称为血体腔或血腔。 开管式循环
◆血压低、流速慢,
◆与附肢分节易脱落相适应!
分泌保幼激素。 节肢动物出现内分泌器官!
生殖和发育
◆大多数雌雄异体,
◆陆生为体内受精,
◆水生多为体外受精。
◆生殖方式多样
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
◆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
昆虫分类简介(修改版)

(二)昆虫形态
体躯三段头胸腹, 两对翅膀三对足; 一对触角头上生, 骨骼包在体外部;
(三)昆虫触角类型
(四)昆虫 口器类型
咀嚼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
(五)昆虫翅的类型
1膜翅 :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如蚜虫\蜂类等. 2鳞翅 :翅膜质,翅面上有一层鳞片.如蛾\蝶的翅. 3毛翅 :翅膜质,翅面密生细毛.如石蛾的翅. 4缨翅 :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如蓟马 的翅. 5覆翅 :翅质加厚成革质,半透明,仍然保留翅脉,兼有 飞 翔和保护的作用.如蝗虫\蝼蛄\蟋蟀的翅膀. 6鞘翅 :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仅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如 金龟甲\叶甲\天牛等甲虫的前翅. 7半鞘翅 :翅的基半部为革质,端半部为膜质.如蝽的前 翅. 8平衡棒 :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 体.如蚊\蝇的后翅.
刺吸式或舐 吸式
2对
膜质
前翅大,后翅小;有的 产卵器特化成螫刺 (蜂 刺) 后翅变成平衡棒
翅狭长,纵脉1—2条, 边缘有长缨毛 前翅为覆翅或膜质,质 地均一,后翅膜质,也 有无翅或短翅的。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 翅狭长,纵脉多,缺横 脉
双翅目
1对
2对, 1对或 无翅 2对
膜质
缨翅目 同翅目
锉吸式 刺吸式(后 口式)
膜质 膜质或 革质
等翅目
咀嚼式
2对
膜质
昆虫鉴别分类简介
什么是昆虫?
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 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 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
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 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 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气门:是气管与外界的开口,位于身体两侧,胸 部2对,腹部8对,按体节排列。
(3)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4)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仅1条背血管,自腹部直通头 部。 心脏:8个按体节膨大的心室,每一心室两侧各 有1心耳,是血液注入心脏的孔道,其边缘向内突 形成瓣膜,使血液不会倒流。 动脉:管状。 •血液循环方向:心室搏动 动脉 头部 血腔 向体后行 围心窦 心耳 心室。
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结构。
•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 节肢动物要在陆地上存活,必须制止体内水分的大 量蒸发,其包在身体外的角质膜,即外骨骼正是起 着这种重要的作用。 •外骨骼 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 水。 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表皮:具柔软、延展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几丁质复合体。
附肢7对,后6对成书鳃。生活在海洋中,化石种 类有120种,现存活5种,称鲎,我国沿海有中国 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分布。 3.蛛形纲(Arachnid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 附肢,第1对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后4对为步 足;呼吸器官用书肺和气管;排泄用基节腺和马氏 管。大多生活于陆地,种类约60000余种,如各 种蜘蛛、蝎子、蜱螨。 4.甲壳纲(Crustace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13对附肢, 腹部附肢有或无;用鳃呼吸,排泄器官是腺体。生 活在海洋、淡水中,极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约有35000余种,如各种虾、蟹、水蚤等。
形状和适应光线强弱以及辨别颜色的功能。
•出现了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发育及代谢等方面 起重要调节作用。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脑激 素等。目前,已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了与哺乳动物 类似的激素及其受体,如卵泡刺激激(FSH)、 黄体生成素(LH)以及FSHR和LHR。说明节肢 动物可能具有与高等动物(哺乳动物)一样复杂的 激素调节体制。 8.生殖和发育 • 一般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 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的结构,称 为“外生殖器(genitalia)”,它是由一些附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氏管。 * 全部神经节并成一个大的神经团。 * 雌雄异体,直接发育。
2.常见种类
蛛形纲的常见种类
五、多足纲
* 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 躯干部多节,每节1~2足。 * 第1对附肢称颚足,末端成一利爪,有毒腺开口。 * 开管式循环。 * 气管呼吸。
* 马氏管排泄。
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 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 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约占已知动 物种类4/5。 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 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 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 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六、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为 平滑肌,且分散布列于皮肌囊内。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 键。节肢动物的肌纤维却是横纹肌, 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 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还调 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节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 统,而且头部内位于消化道上方的前3 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为前脑、中脑 和后脑3部分。提高了神经系统的传导 刺激、整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的机能,更 有利于陆栖生活。 2、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发 达,有触觉器、化感器(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器(单眼和复眼)、听觉器等4种。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体壁结构,由外向里分为 三层。 (一)角质膜(表皮层):由上角质膜 (上表皮)、外 角质膜 (外表皮)、内角质膜 (内表皮)3层组成,角质 膜(表皮层)实际上是外骨骼的结构。 1、表皮层成分:主要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前者 为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而 后者大部分为节肢蛋白。 2、表皮层的功能: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 发的作用。 3、蜕皮现象: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发 达的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停止取食和活动, 脱去旧表皮而产生新表皮的现象。
昆虫纲主要目特征比较
口器 直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鳞翅目 鞘翅目 膜翅目 咀嚼 刺吸 前翅 革 半鞘 鳞翅 后翅 变态 渐 渐 渐 完全 其它 特征 举例
刺吸
虹吸
膜 膜 膜质或无 膜质或无 鳞翅
双翅目
蜻蜒目
咀嚼 鞘 膜 完全 咀嚼或 膜质或无 膜质或无 完全 嚼吸 刺吸或 膜 平衡棒 完全 舐吸 咀嚼 膜 膜 半
1.缨尾目
衣鱼
2.蜉蝣目
蜉蝣若虫和成虫
3.蜻蜓目
蜻蜓
4.直翅目
5.竹节虫目
竹节虫
6.网翅目
7.等翅目
白蚁社会成员
8.虱目
人虱及其卵
9.异翅目
硕蝽
10.同翅目
蝉
棉蚜生活史
11.脉翅目
草蛉
12.鞘翅目
13.蚤目
跳蚤
14.双翅目
家蝇生活史
常见三蚊属的比较常见三蚊属的比较
15.鳞翅目
三、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的体腔内充满血液,故名 血体腔;这种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 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形成, 所以节肢动物的体腔为混合体腔。 心脏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血 液在心脏中由后向前、流经血管进入体 腔;血液在体腔中由前向后流动,然后 会入围心窦、由心孔流回心脏。因此,节 肢动物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
节 肢 动 物 混 合 体 腔 的 形 成
四、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异律分节:节肢动物的身体的若干体节发生分 化组成头、胸、腹各部分,其结构和机能不相同, 称此现象为异律分节。 身体分部:有些种类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 部三部分如昆虫;有些种类头、胸部愈合而成 为头胸部(如蜘蛛、虾、蟹);有些种类胸、腹 部愈合而成为躯干部,如蜈蚣和马陆。 随着身体的分部,器官局于集中,机能也相 应地分化,即头部是摄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运 动的中心;腹部是营养和生殖的中心。
A
B
C
D
A—苍蝇复眼 B—蜻蜓复眼 C—蜘蛛单眼 D—螳螂复眼
昆 虫 复 眼 的 小 眼 模 式 图
八、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1、消化系统:节肢动物头部的附肢通常形 成咀嚼器或口器。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 肠三部分;前肠和后肠都是由外胚层内陷形 成,因此肠壁上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并形 成突起和刚毛,用来磨碎和过滤食物。当蜕 皮时前肠、后肠的外骨骼也要脱落,然后再 重新分泌。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主要吸收 和消化的场所,中肠也有贮存养分的功能; 绝大多数节肢动物有6个直肠垫,能够从即 将排出的食物沉渣中回收水分,并输送回血 体腔中。
一、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一)原节肢动物亚门:体不分节,仅 表面有环纹。附肢也不分节。只一纲。 有爪纲。如栉蚕。
(二)真节肢动物亚门:体分节。附肢 也分节。共5纲。
二、甲壳纲
1.代表动物:鳌虾
(1)一般形态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甲、复眼、附技等。
(2)内部结构
2.常见种类
甲壳纲的常见种类
甲壳纲的常见种类
(二)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
1层、向外分泌形成表皮层(外骨骼) 及体表的腺体等附属结构。 (三)底膜(基膜) 很薄、紧贴于上皮之内;由结缔组 织形成。 节肢动物身体的各体节通常包被四块 外骨骼,即背板(背甲)、腹板(腹甲)和 侧板(侧甲,左右各一块)。
节 肢 动 物 的 蜕 皮 过 程
4、节肢动物的蜕皮受蜕皮激素的控制 甲壳动物有Y器(蜕皮腺)和X器各1对,Y 器位于脑的前方,可分泌甲壳类蜕皮素,促使动 物蜕皮;X器位于眼柄内,能分泌激素抑制蜕 皮素的活动。 昆虫有1对胸腺和1对咽侧体,胸腺(脑激素 控制)位于前胸,能分泌蜕皮激素促使未成熟 的昆虫蜕皮;咽侧体可分泌保幼激素,能抑 制蜕皮和变态。 昆虫等节肢动物成熟以后不再蜕皮;而 甲壳动物等一生都可蜕皮。
气管的结构
2.气管呼吸的特点 气管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 量蒸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 则在动物体内分枝延伸,并布满全身,细 小的分枝一直伸入组织间,直接与细胞接 触。(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鳃还是肺, 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内部 提供氧气和排放碳酸气都要通过血流的输 送)节肢动物的气管可直接供应氧气给组 织,也可直接从组织排放碳酸气,因此气 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16.膜翅目
节肢动物各纲特征比较
甲壳纲 身体分部 触角 足 呼吸器官 头胸和腹 2对 每节1对 鳃 蛛形纲 同左 无 多足纲 头和躯干 1对 昆虫纲 头胸腹三部 1对 胸部3对 气管
头胸部4对 每节1-2对 书肺和气管 气管
排泄器官 绿腺和颚腺 马氏管和基 节腺 发育 常有幼虫期 常无幼虫期 生活环境 海、淡、陆 主要为陆地 举例
五、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的附肢内有发达 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 关节,且本身也分节,其 各节称为肢节。故名节肢 动物。 附肢功能:除步行外,还有 防卫、捕食、游泳、交配、 咀嚼、感觉等功能。 附肢类型:按附肢结构特 征可分为双肢型(肢口纲和 甲壳纲)和单肢型(多足纲 和昆虫纲)。
节 肢 动 物 的 外 骨 骼
二、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节肢动物 的呼吸器官有鳃、书鳃、书肺和气管4 种类型。 1.呼吸器官的异同点
鳃和书鳃是水呼吸器,书肺和气管是空 气呼吸器;4种类型的均由外胚层衍生形成。 鳃和书鳃是突出物,而书肺和气管是内陷物; 内陷和外突都增大了表面积,促进了气体交 换,而内陷的书肺和气管可使表面不暴露于 外,减少了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节肢动物 对陆栖生活的适应。
三、肢口纲
鲎
四、蛛形纲
1.代表动物:圆蛛 (1)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蜘蛛外形模式图
* 头胸部无触角和复眼,有8个单眼、6对附肢。 螯肢 1对
脚须 1对
步足 4对
* 具纺器
类石蛛的纺器
(2)内部结构
雌蛛内部结构模式图
* 消化系统具吸胃,中肠和消化腺发达。 * 开管式循环 * 以书肺和气管呼吸
书 肺 模 式 图
马氏管
无幼虫期
马氏管
常有幼虫期
陆地
主要为陆地
代表动物:蝗虫
一、外形
1. 身体分化为头、胸、腹三部分。 2. 头部只有1对触角。 3.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足3对、 翅2对。
(一)头部
感觉和捕食的中心。
柄节
1. 触角:触觉和嗅觉 梗节 鞭节
2. 复眼 3. 单眼
感光、成像 感光
4. 口器 上唇 大颚 咀嚼式口器 小颚
九、生殖和发育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雄异体,生殖 方式主要为两性生殖、卵生、卵胎生、 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方 式。 卵裂为表裂,原肠胚的形成方式 为内陷或分层法。胚后发育为直接发 育和间接发育(变态发育);变态发育 者有不同阶段的发育期、幼体和蛹期。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 据估计现有种类应在300万种以上,占 动物总种数的4/5。对该门动物的分类 系统学术界意见仍然不统一,尤其是对 纲以上的高级分类阶元,各学者的意见 分歧很大,一般分为6~8纲。 现根据国内外多数动物分类学家的 意见,将节肢动物根据呼吸器官,身体 分部和附肢等不同,分为2亚门,6个纲。
* 翅的变化类型:
昆虫翅的变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