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6—9课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20xx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 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C.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 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5.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A. 玉米B. 占城稻C. 马铃薯D. 花生6.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通判C.户部D.枢密院8.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9.如下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A. ①B. ②C. ③D. ④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选练习基础篇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减少数量B.分化事权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是在()A.玄武门B.陈桥驿C.兴庆府D.澶州城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4.宋太宗赵炅即位后, 科举人士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 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贯彻。

宋朝以文治国之策()A.促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C.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D.增强了宋代的国防力量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都体现了宋朝()A.重文轻武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等级森严6.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篇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A.刘邦B.李世民C.朱温D.赵匡胤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②分解相权③设通判监督知州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B.北宋C.南宋D.金4.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一、选择题1.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射运送的粮食六百万石。

下列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D.“一半胡汉似汉家”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A.蔬菜类品种丰富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5.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A.市舶司B.中书省C.三司D.十三行6.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8.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A.市舶司B.蕃坊C.蕃学D.宣政院1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④去“夜市”吃夜宵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1.下列有关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说法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B.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南方气候适宜农业发展C.唐朝初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2.移动支付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使电子货币开始普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如下图)出现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北宋时期A.各民族间贸易频繁B.都市生活丰富多彩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对外贸易兴盛发达1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是在: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14.下列关于宋代对外交往的叙述错误的是A.宋代政府禁止海外贸易B.宋朝的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C.宋代政府曾经设立市舶司D.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15.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A.东京B.景德镇C.广州D.泉州16.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检测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上述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2.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有()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到在泉州坐海船出海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的棉花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⑤加强海外贸易管理设置市舶司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中国被称为“瓷之国”,两宋时期有很多地方出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其中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浙江越窑B.河北定窑C.河南汝窑D.江西景德镇4.宋代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有唱曲儿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等等,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A.瓦子B.勾栏C.酒店D.茶馆5.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这说明()A.文化科技繁荣B.经济重心南移C.国家统一完成D.对外交流发展6.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开始使用牛耕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永州某中学七年级(1)班举行“经济重心南移主题讨论会”,下列叙述不符合这次讨论会主题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C.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8.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当时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必要交通条件的是()A.极高水稻产量B.发达的造船业C.棉纺织业兴起D.江南地区开发9.宋朝时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清朝又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对这两句谚语理解不准确的是()A.两句谚语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B.“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C.谚语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高产农业区域不断扩大D.“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清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湖广地区10.关于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临安城内最繁华的场所是大相国寺B.杂剧形成于元代,演出活动遍及城乡C.瓦子是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不受当时民众重视二.辨析题(共3小题)11.材料: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7.(2019年山东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8.(2018·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3.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同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借以分知州的权力。分解宰相权力的是在宰相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措施是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与分权无关。故选C。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3.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4.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D. 镇压黄巢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故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镇压黄巢起义.故此题选D。
13.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

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南宋国家统一D.宋代闻名世界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5.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6.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7.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

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它们还是当时的()A.重要粮仓B.著名瓷都C.著名大商港D.丝织业中心9.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9课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外戚夺取政权
C.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D. 大将发动兵变
2.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
是描写宋太祖的()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
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好奇。

请问,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 元昊
B. 完颜阿骨打
C. 耶律阿保机
D. 赵匡胤
7.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
一个标题()
澶渊之盟宋夏议和靖康之变宋金议和
8.《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
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辽灭金
D. 蒙古灭南宋
9.下列历史人物中创造“郾城大捷”佳绩的是()
A. 元昊
B. 寇准
C. 王彦
D. 岳飞
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
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北宋与辽对峙
B. 北宋与金对峙
C. 北宋与西夏议和
D. 南宋与金对峙
11.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 长江流域
B. 太湖流域
C. 黄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12.南宋时,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
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
13.《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流域
14.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
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这表明宋代()
A. 农业发达
B. 手工业发达
C. 商业发达
D. 对外贸易繁荣
1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调整政策
B. 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 南方贸易发达
D.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16.穿越时空,来到宋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 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B. 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C. 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 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17.有学者认为: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
内是一座顶峰”。

下列史实是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
A. 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买卖昼夜不绝
B. 文人地位较高,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C. 国家统一稳定,各民族间和谐相处
D. 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丝路远至非洲
18.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繁荣与统一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和平共处与民族交融
二、选择搭配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配伍题:请将人物对应的民族填在括号内(只写番号)。

人物:
(1)耶律阿保机() (2)元昊()
(3)完颜阿骨打()(4)赵匡胤()
民族:
A.女真族
B. 汉族
C.党项族D.契丹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20.宋代通过实行政策来防止武将跋扈;宋辽签订的“”保
持了双方之间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1.北宋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完成。

23.宋朝的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