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一一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塑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虽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 1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 2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禳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七年级历史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九课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一、秦统一中国。

1. 秦统一的背景。

- 战国以来的趋势: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 秦国的优势。

-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 秦统一的过程。

-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 秦统一的意义。

- 政治格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对后世影响: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 皇帝制度。

-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他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 中央政权机构。

- 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 太尉:掌管军事。

-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 地方管理制度 - 郡县制。

- 内容。

- 秦始皇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 意义。

-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 文字。

- 统一文字的措施: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后来,又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26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 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 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 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 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22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 始皇推行的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D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9
新知识记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1.背景: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①___商__鞅__变_法____,实力超过东 方六国;秦王②__嬴__政____准备充分,重用人才。 2.过程:秦军先后攻灭韩、③__赵____、魏、楚、燕、齐六国。 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④__咸__阳____。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⑤__封__建____国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七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下两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是中学历史课程的起点,也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历史学科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包括上册和下册,共有12个单元,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内容。

下面将对这两册教材的知识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上册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兴起这一单元介绍了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这些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希腊罗马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希腊和罗马两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史本单元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历史展开,包括夏、商、周及春秋战国等朝代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涉及到中国的世界地位、汉朝的对外扩张等内容。

第四单元:印度教的创立和佛教的诞生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佛教的核心思想和传播、印度教的信仰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下册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和中东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和中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十字军东侵、伊斯兰教的传播、封建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单元:明清中国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明清的政治体制、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单元:世界上的近代化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现代化的理念和内容,涉及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近代化的影响和世界的科技进步。

第八单元:殖民化和资本主义的世界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殖民化和资本主义的世界,涉及到欧洲的殖民化扩张、资本主义的兴起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单元: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民族主义和近代中国的历史。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聚落与文化- 1.1 中国的聚落与村落- 1.2 中国的文字和书法- 1.3 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 1.4 中国的造纸术和纸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的奥运会与文明- 2.1 希腊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特点- 2.2 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 2.3 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 2.4 希腊神话和艺术第三单元:古代印度的宗教与文明- 3.1 印度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 3.2 的起源和传播- 3.3 印度的果阿和航海技术- 3.4 印度的雕塑艺术和建筑第四单元:古代罗马的征服与法律- 4.1 罗马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建设- 4.2 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4.3 罗马的法律与政治体制- 4.4 罗马的道路和建筑第五单元:古代非洲的王国与贸易- 5.1 非洲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5.2 埃及的文明与金字塔- 5.3 非洲的帝国和王国- 5.4 非洲的贸易和交通第六单元:古代美洲的文明与遗产- 6.1 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6.2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和宗教- 6.3 美洲的玛雅文明和金字塔- 6.4 美洲的神秘文明和石碑第七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骑士精神- 7.1 欧洲的地理环境和封建制度- 7.2 欧洲的骑士和封建领主- 7.3 欧洲的城堡和中世纪农民- 7.4 欧洲的骑士精神和文化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的交通与通信- 8.1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8.2 中国的中原和海外贸易- 8.3 中国的运河和运输工具- 8.4 中国的驿站和邮政系统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农民起义- 9.1 明清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9.2 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9.3 李自成的起义和明末社会动荡- 9.4 明清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成就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 10.1 近代中国的政治和外国侵略- 10.2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10.3 辛亥革命与近代民主思潮- 10.4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变革第十一单元:近代世界的科技革命与工业文明- 11.1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 11.2 近代世界的交通和通信- 11.3 电和电磁波的应用- 11.4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十二单元: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纷争- 1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帝国主义- 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轴心国- 12.3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体系- 12.4 冷战和国际纷争第十三单元: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变革- 13.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13.2 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 13.3 国际合作和中国的崛起- 13.4 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面临的挑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历史下册第9课PPT

初一历史下册第9课PPT
介绍了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印刷术、 造船业和火器制造等方面的进步。
讲述了明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包括 与蒙古、女真等民族的战争与和平关 系。
讲述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以及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明朝 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明朝与周边 民族的战争与和平关系。
事件三
XXXX年,法国大革命爆 发,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 洲,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影响和意义
影响一
第9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封建主义的衰落,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意义一
第9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事件 所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影响二
这些事件对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成为后世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义二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程和规律,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问题一:你如何理解这一课的内容?
回答一
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秦始皇统一六 国、汉武帝的扩张等,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学习目标
掌握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了解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分析明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 物,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 势。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 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 合素质。
02 第9课概述
课程内容概述
介绍了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明太 祖朱元璋的崛起、明朝的政治制度、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主要讲述了辽国、北宋、西夏的建立与并存,以及后续金与南宋的对峙。辽国由契丹族建立,北宋则是汉族政权,而西夏由党项族所建。这些民族政权在这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并立,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辽与北宋之间虽有冲突,但也达成了如澶渊之盟的和约,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可能。同时,女真族的兴起与金的建立,进一步改变了政治格局。金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如岳飞等抗金英雄,其事迹和精神被后人传颂。本课也强调了民族友好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理解各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贡献,以及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