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合集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随着医疗保健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加速,护理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学生对此方面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将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起来。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

高职护理专业的体系课程应该延续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本课程将涵盖各种基础护理理论和相关技能的培训。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护理教育中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护理技术,并通过对患者(成人、老年人、儿童)的个性化护理来提高专业技能。

建设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行业标准,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实践,特别是注重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培养。

建设过程中,应设计以“基础护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方向的课程架构;并将相关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

同时,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护理环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更有益地掌握技巧。

此外,建设优秀的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需要注重护理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经验与业内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护理教育和专业技能素质,确保学生能够能力良好,并胜任复杂的护理任务。

最后,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始终关注教育改革的动态变化。

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引进新的理论领域,加强创新性教学研究,不断完善护理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建设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是促进高职护理专业质量提升和医疗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积极地贡献。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高职护理专业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来源,其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护理理论知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1. 确定课程目标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目标应该明确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理论知识上,使学生能够适应护理实践的需要,并具备不同场景下的护理能力。

这需要课程设计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设计课程内容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应涵盖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健康与疾病、护理伦理与法律、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护理干预与实施、护理评价与护理质量、护理学研究与护理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二、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习、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2. 班级分组实践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可以采取班级分组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护理操作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 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基础护理学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到临床实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护理实践,锻炼实际护理能力。

三、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应该结合实际护理实践,内容丰富、系统、科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适当引进国外优质教材,推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创新研究

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创新研究

o p e n n e s s , c o n f o r m t o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a n d e n s u r e t h e q u li a  ̄ o f c u r r i c u l a c o n s t uc r t i o n .
d u c t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in r g o n s i x a s p e c t s o f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t h e c o u se r , c u r r i c u l u m d e s i g n ,C U I T i C U — l u m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c o u r s e r e f o r m,c a n i t e x t ud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li a s m,p r a c t i c a l n e s s ,
a n d q u a l i t y — o r i e n t e d e d u c a t i o n . As t h e c o r e c u  ̄i c u l u m o f n u si r n g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o n l y i f B a s i c N u r s i n g c o n —

高职《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高职《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程 ,精 炼 内容 ,加 强 本 课程 的针 对 性 和 实用 性 : “ 新” 指 发挥 本 学科优 势 ,鼓励 学科 交 叉 ,把 最新 的科 研 成果 融 人本 学科 教学 。把 科学 前沿 的护理 知识 和 护理 创 新意
考 问题和 评判 性思 维 的能力 ,为 日后 走 上 临床 护理 工 作 岗位 ,应 用护 理程 序开 展整 体 护理 。促 进 病人健 康 打 下
关键 词 : 《 基 础 护理 学》 ;高职 ;护理 专 业 ;精 品课 程 中 图分 类 号 :G7 1 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2 0 1 3 )2 0 — 0 0 6 0 —0 2 作者 简 介 :王 菲 ,女 ,本科 ,副教 授 ,研 究方 向 为基 础 护 理教 学 。
是护 理 的基本 操作 ,由任课 教 师课 堂示 范 ,指 导学 生 反 复练 习 ,使学 生熟 练 掌握 护理 基本 操作 技 能 ,为促 进 病
目的地 培养 ,来 拓宽 教师 视野 ,更新 教育 理 念 ,提高 教
师 的实 践动 手 能力 和教学 能力 。 2 .“ 双 师 ”素 质教 师 培养 。通过 选 派专 职 护 理教 师
教学 内容和课 程 体系 改革 上 .应充 分 考虑 高 职护 理学 生 的特点 ,贯彻 “ 厚 、宽 、精 、新 ” 的原 则 。 “ 厚 ”指 基 本 知 识 要 宽 广 .基 本 理 论 要 深 厚 : “ 宽 ” 指 知 识 面 要
宽; “ 精 ” 指 根 据 护 理 专 业 的 特 点 精 简 课 时 .精 选 课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 >6 0 l 课 程 风 向标

护理学专业的护理学科建设

护理学专业的护理学科建设

护理学专业的护理学科建设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健康、疾病预防和康复的学科,它以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为目标,以科学、人文和实践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专业的护理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和学科资源建设等方面。

一、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和核心任务。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护理学人才,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 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学课程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应包括基础医学知识、护理学理论、临床实践技能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供临床实习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护理工作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同时,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渠道,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3. 师资建设:注重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招聘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二、学科研究学科研究是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推动护理学科的建设,应该加强学科研究,提升学科水平。

1. 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前沿课题的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的支持,提高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2. 学术交流: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为护理学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鼓励他们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

3. 团队建设:加强学科团队的建设,形成合作研究和互相促进的氛围。

通过团队合作,加强学科研究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三、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建设是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图书馆建设:建设专门的护理学图书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和图书。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高职《基础护理学》说课设计

高职《基础护理学》说课设计

高职《基础护理学》说课设计作者:李秀莲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教学实践为例,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支撑、教学创新等方面设计了这一课程的说课策略,以期为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衔接做好铺垫。

【关键词】高职;基础护理学;说课;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创新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教材分析1、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专科护理的基础课程,是护理学生从事临床护理的基础。

它着重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应用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

2、课程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应用现代护理观解决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

是临床护理岗位能力的核心课程,为学生后期临床护理工作、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知识。

能将整体护理的思想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不怕脏和累的观念,养成初步的护理行为意识,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设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设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设摘要: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结合护理专业实验教学实际,内容繁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会过于死板的实际,为大健康产业培养高职专业的实用人才,拟对护理专业实验进行改革。

以实践技能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护理专业实验最好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接受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开心的学,教师愉快地教,在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本文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展开分析,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学院;护理学科;实践教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引言:现代护理理念的改变、以及社会各界对护理专业人才整体综合素养需求的日益增加,都推动着中国高职学校对护理专科教育的变革、创新,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应从提升实践性课程水平入手。

增强实践性课程的实效性,高职学校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室、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也应在教学内容上加以革新。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实践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单一近年来,现代护理学发展得很快,在理论上与实际中都增加了很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技术。

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在实际课堂中体现过少,学生觉得课本上的很多知识在实践中没有体现。

2.缺乏一种较为固定、又可以深入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的方式环境一方面由于学校大量扩招,造成教学空间拥挤,时间紧迫。

协调好老师、学生、地方政府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紧张问题,成为学校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难点。

但是实际教学课程时数很少,仅仅保证基本教学内容而没有包容新科技,仪器设备短缺。

因此使各类教学实验,尤其是综合性教学实验的开展更加艰难。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趋势1.护理实践教学将更加突出按照高层次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教师在开展护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大护理实践性课程,以充实他们的在护理工作中实践经验,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也因此,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性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了如下三个步骤:①根据当前护理教学的大纲和教学计划,进一步改革护理教学实践性课程,既在护理课程中确保护理课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演示性实践内容,还需要适当设置有关护理自主设计和综合性护理实践活动的内容,以便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水平。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4
3.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给患者以人文关怀。
四、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模块 一 概论
教学项目
项目内容
知识目标
学 技能目标

1.护理学的形 1.护理学形成与 1.掌握护理学形成和发展及各时期 1.能说出护理学形成和发展及各 3
点。 2.掌握患者入院后的初步护理。 3.掌握轮椅和平车运送法。
2.会接待急诊患者入院。 3.会用轮椅搬运患者。
4. 满 足 患 者 安 4.掌握常用卧位、更换卧位的方法。 4.会用平车搬运患者。
全需要 实训三:搬运法
5.掌握保护具使用的方法及其注意 5. 能根据不同需要为患者安置体
事项。
位。
实 训 四 : 保 护 具 6.熟悉患者入院的程序及运用护理
4.健康教育 1.概述
1.掌握健康教育的原则、健康教育的 1. 能说出健康相关行为。
2
2.影响健康教育 程序。
2. 能运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患者
的因素
2.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护理健 进行健康教育。
3.护理人员在健 康教育、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康教育中的作用 3.熟悉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健
4.健康教育的原 康教育的方法。
8
理文件书写要求 3.熟悉医疗和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 2. 会绘制体温单,正确、美观。
病案的保管、病案排列顺序。
实训五:体温单
绘制
3.会进行各项护理记录。 4.熟悉患者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内容
和记录方法。
4.会进行出入液量的记录。
5.熟悉病室报告的书写顺序及要求。 5.会处理医嘱,做到准确及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护理能力是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不少医学院校将基础护理学列为重点建设课程。

自2007年以来,我院基于临床调研,科学地选择、整合和序化了教学内容[2],并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了以工作性学习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学习[3]、工作与学习交替式见习和工作与学习结合式实习的“全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我校基础护理学工学结合特色鲜明,且培养效果显著,于201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现将其主要建设环节报告如下。

1课程设计1.1教学内容的设计1.1.1依据临床护理工作内容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和学时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岗位适用性,项目组成员根据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

具体程序包括:①由项目组教师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论证临床护士的能力需求,并进一步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②调查近5年来二、三级医院不同护理岗位工作项目的发生频率;③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基础护理学》[4]和护士“三基”考试的考核要求[5];④由专任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共同论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在原有47个技能项目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电监护”和“血糖监测”等项目;增加了“清洁护理”和“患者卧床的整理和换单”的学时,减少了“铺床法”和“尸体料理”的学时。

1.1.2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认知理论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人们生病后就诊至出院所需护理服务,将临床护士的工作分为4个典型的工作情境,即门急诊护理、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和出院护理。

与专家共同剖析、论证临床护士在这4个情境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并根据典型情境下护士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整合出5个学习性工作情境,即门急诊护理、入院护理、生活照护、治疗性护理和出院护理。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了17项工作任务和其所属的49个技能项目,并按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整合和序化。

1.1.2.1门急诊护理情境门急诊护理情境包括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门诊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和急诊护理技术4项学习性工作任务。

其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包括无菌和隔离技术等;门诊护理技术由一般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的接诊组成;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部分,在原有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电监护;急诊护理技术包括病情观察、吸痰法、吸氧法和洗胃法。

1.1.2.2入院护理情境入院护理情境包括患者搬运、铺床、卧位与安全技术及入院患者医疗文件的处理等4项任务。

患者搬运技术包括轮椅法和平车法;铺床法由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等项目组成;为帮助学生实现技能的正性迁移,将“卧位与安全”安排至“铺床法”之后[6];因临床护士妥善安置好患者之后便需处理医疗文件,所以将“入院患者医疗文件的处理”安排至此,·护理教育·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22本研究为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项目(编号:291)作者单位:224005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柳丰萍,邹叶青,王辉);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罗发香);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黄笑燕)柳丰萍:女,硕士,副教授,E -mail :liulaoshiyc@2011-06-07收稿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柳丰萍邹叶青王辉罗发香黄笑燕【摘要】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变化,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根据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工作与学习全程结合式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工作性学习任务为载体,课堂学习以行动为导向,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交替进行。

实践表明,该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院校,卫生职业;专业,护理;课程;专业能力Th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course in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fo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LIU Feng -ping ,ZOU Ye -qing ,WANG Hui ,LUO Fa -xiang ,HUANG Xiao -yan【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the contents in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was ad -ju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course.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 course model integrated with classroom learn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was developed.In this course model ,theoretical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 were altern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regarding clinical tasks as a carrier and action -oriented classroom learning.This practice has positively improved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capacity.【Key words 】Schools ,Health Occupations ;Specialties ,Nursing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Competence以利于学生理解真实情境中护士所需执行的任务。

1.1.2.3生活照护情境在实施治疗性护理措施之前,护士应考虑患者的舒适度,所以将生活照护情境安排至治疗性护理情境之前。

该情境包括清洁、饮食和排泄护理等任务。

清洁护理包括口腔、皮肤和头发护理技术;饮食护理包括一般患者护理技术和鼻饲法;排泄护理包括导尿术和灌肠术。

为帮助学生实现技能迁移,将尿标本和粪标本采集分别安排至排尿和排便护理之后[6]。

1.1.2.4治疗性护理情境治疗性护理情境包括药物治疗护理技术、输血技术和冷热疗法。

药物治疗护理技术中,除口服给药,吸入疗法,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法之外,还将静脉输液纳入其中。

同时,将血标本采集安排至静脉注射法之后,以便技能迁移[6];输血技术则仅包含静脉输血法;冷热疗法包括常用的冷热疗技术。

1.1.2.5出院护理情境经过住院治疗后,护士需根据不同的治疗结果履行不同的出院手续,所以将此情境分为一般患者出院护理技术和临终护理技术两项任务。

前者包括出院医嘱的处理和病房终末处理,后者包括临终关怀和尸体料理。

1.2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我们构建了以开课为起点,以毕业为终点的“全程化”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教学打破了原来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分离的格局,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课前任务、授课和课后任务3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板块实现的,以便将学生的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次,学生工作情境模块的学习和临床见习以轮流交替的方式进行。

再次,在实习阶段,学生需一边跟班实习,一边利用工作之余登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网络辅导课程”复习理论。

同时,为了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目标,构建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

2课程实施2.1课前任务2.1.1护理技能虚拟实训室为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设计,本课程以临床护士在真实情境下的工作录像作为虚拟实训室的制作素材。

该平台不仅可弥补因伦理原因所限学生不能练习某些侵入性操作的缺陷,还可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学生以自己的身份登录实训室后可完成以下操作。

2.1.1.1用物准备学生在桌面上选择某一操作项目后,可用鼠标将桌面上“治疗桌”上的用物移至“治疗盘”中,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提示他落下了什么用物或移错了什么用物,并给予评分。

2.1.1.2视频片段拼合视频片段拼合程序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主要制作过程包括:①由教师将某项操作的视频分解成动作要素,如将导尿术插管过程分解成“分开大、小阴唇,插管,固定导管”等3个动作要素。

②利用超级解霸软件将各动作要素剪切成视频片断。

③对视频片断进行编号,并传至系统。

如遇到某些可由护士任意决定操作顺序而不违背操作原则的片断,则予以同样的编号。

④系统程序将视频片断随机组成顺序凌乱的片断。

⑤学生观看视频片断后输入某一片断在该项操作中的顺序号码,点击“确定”后,系统会提示哪些步骤是错误的,并予以评分。

2.1.1.3操作动作正误判断界面上呈现一个操作动作图片,请学生判断其正误。

当学生点击“√”或“×”后,系统会告知其答案是否正确,并予以简短解释。

2.1.1.4人文题判断人文题判断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如请学生针对“口腔护理时将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是否合理?”予以判断,并陈述理由。

2.1.2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任务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护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集理论与实训为一体的跨学科性任务。

这些任务涉及到了人体学、病原微生物、药物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如皮下注射法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任务为:为一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病例,且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患者生理、社会、心理、文化等情况,确定药物用量、注射部位、注射流程、感染的预防、用药后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等内容。

2.2授课按成果展示法、学生示范法和体验式练习法等6阶段授课法进行授课。

如肌内注射的具体实施步骤:①点评学生在虚拟实训室完成作业的情况;②学习小组展示肌内注射定位图和注射流程图,并接受教师和同伴点评;③教师示范肌内注射;④指导学生分组练习;⑤个别学生示范,并接受教师和同伴点评;⑥体验式练习,即真人配对练习。

2.3课后任务2.3.1循证护理实训报告册为培养学生评判性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能力[7]和合作学习能力,我们设计了《循证护理实训报告册》。

此报告册首先呈现的是一个病例,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以下工作:①根据检索词搜索相关文献,并将文献名称写在报告册上;②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写出文献中的护理方法概要;③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方法概要;④要求每组学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共同拟订护理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