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量试剂盒性能检验流程
生化试剂性能评估及稳定性测试流程和方法-20091026

▪ 可通过合并多设备,多操作者,多批号试剂和 校准液及校准周期(如果适当)而减少,但这 通常增加精密度标准差。
精密度-基本要求
▪ 样品一定要稳定,且应与新鲜的临床病人标本性能接 近,稳定的冷冻混合血清是首选;
▪ 样本中的分析物含量应在该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 尽可能做两个水平的精密度实验;
分析干扰-干扰原液的制备
▪ 抗坏血酸、黄疸、脂血: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抗坏血酸 纯品、胆红素纯品和内源性酯纯品溶于纯水(胆红素 溶于0.1 mol/L的NaOH溶液中 )中,充分混匀后得到 干扰原液;
▪ 溶血:以新鲜全血自制溶血干扰物;收集普通全血标 本,充分离心;吸走上清液,加入5~10 mL的生理盐 水,适度摇动混匀清洗沉积细胞,离心,吸走上清液; 重复三次上述过程后离心收集沉淀,加入与沉淀等体 积的去离子水,混匀,室温静置10 min后置冰箱-20 ℃ 冷冻过夜,复融后充分离心,收集上清液,在血液细 胞分析仪上测试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应加去 离子水调整至100 g/L。
▪ FDA注册
➢ 21CFR820 ➢ FDA指南文件 ➢ 代理机构,文档审核,现场质量体系审核
测试主要内容-标准分类
国际标准(ISO) 欧盟标准(EN)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测试主要内容-举例:欧盟协调标准
▪ 98/79 EC IVD指令 ▪ EN 13640 稳定性测试 ▪ EN13612 性能评估 ▪ EN 375 产品标识 ▪ EN 980 符号使用 ▪ EN 13641 传染性风险降低 ▪ ISO13485 质量控制 ▪ ISO14971 风险管理
测试主要内容-测试工作流程
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作业指导书

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过程,确保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可靠、检验结果准确,满足临床要求。
2范围适用于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过程。
3职责3.1专业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并形成仪器性能验证报告。
3.2设备管理员对验证报告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验证报告。
4程序4.1验证准备4.1.1进行性能验证的人员应熟悉检测系统并接受过相关培训,验证前应确认仪器运转正常,室内质控在控,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4.1.2性能验证频率:每12月进行一次。
4.1.3环境要求:温度15~30℃、湿度45-60%、电源220V 。
4.2本底计数4.2.1验证方法参照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用稀释液作为样本在分析仪上连续检测3次,3次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4.2.2验证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GB PLT 验证要求≤0.5×109/L≤0.05×1012/L≤2g/L≤10×109/L4.3携带污染4.3.1验证方法参照WS /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取一份高浓度的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H 1、H 2、H 3;再取一份低浓度的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L 1、L 2、L 3。
按下列公式计算携带污染率。
%1003331⨯--=L H L L 携带污染率4.3.2血液样本浓度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GB PLT 高浓度值>90×109/L >6.20×1012/L >220g/L >900×109/L 低浓度值<3×109/L<1.50×1012/L<50g/L<30×109/L4.3.3验证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GB PLT 验证要求≤3.0%≤2.0%≤2.0%≤4.0%4.4精密度4.4.1批内精密度4.4.1.1验证方法取一份浓度水平在以下检测范围内的临床样本,按常规方法重复检测11次,计算后面10次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 和标准差SD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变异系数。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1.选择适当的质控品:质控品是用于模拟人体血液的特定理化参数的样品,常见的血常规质控品包括三个等级的全血质控品和校准质控品。
2.校准仪器:在进行质控之前,需要将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准确。
3.准备质控品:根据质控品的使用说明,按照要求进行稀释或配置,并确保质控品的稳定性。
4. 建立质控图:将质控品定期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质控图中。
可以使用Excel等软件绘制图表,将测量结果与质控范围进行对比,以评估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误差。
5.制定质控策略:根据质控图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质控策略。
如果测量结果在质控范围内,说明仪器正常;如果测量结果超出质控范围,需要进行排查和纠正。
6.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测量结果超出质控范围,需首先检查试剂和质控品的稳定性,排除质控品本身的问题。
然后检查操作是否规范,检查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
如果仪器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护和修复。
7.校准仪器: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无法修正,需要进行校准仪器。
校准过程中需要使用额外的校准质控品,并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校准。
8.重新进行质控:校准完成后,重新进行质控,根据质控图的结果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恢复正常。
9.质控数据的记载和保存:每次进行质控时,都需要记录测量结果和操作过程,并将数据保存,以备查证和分析。
10.定期质控品的检查:定期检查质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期,并按照要求进行质控品的更换。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质控品、校准仪器、准备质控品、建立质控图、制定质控策略、处理异常结果、校准仪器、重新进行质控、质控数据的记载和保存,以及定期质控品的检查。
这些步骤可以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

性能验证1 目的验证检测试剂在仪器上的性能指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检验项目试剂的性能指标验证。
3 职责3.1 科主任:负责审批性能验证计划。
3.2 技术负责人3.2.1 负责制定性能验证方案和计划。
3.2.2 负责组织性能验证的实施。
3.2.3 负责定期对科室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
3.2.4 负责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3.3 各专业组技术管理员3.3.1 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完成本组性能验证的验证工作。
3.3.2 负责对本组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
3.4 检验人员3.4.1 负责协助科室技术负责人和本组技术管理员完成本组的性能验证工作。
3.4.2 负责完成本组性能验证工作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3.4.3 负责认真填写本组性能验证的检验记录。
4 内容4.1生化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0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4.1.1 精密度4.1.1.1 标本准备及要求可采用新鲜或冻存的样本。
当样本中待测物不稳定或样本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基质与实际待检样本相似的样本,如质控品。
应至少评估 2 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当 2 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 3 个浓度水平。
所选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应在测量区间内,适宜时,至少有 1 个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在医学决定水平左右。
注 1:通常较高值样本的不精密度较小,较低值样本的不精密度偏大。
对低值有临床意义的检测项目,宜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注 2:如检测结果没有明确的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1个浓度,注 3: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不精密度比较,所选样本水平宜与被比较的样本水平接近。
4.1.1.2 方案方案1:对验证材料每天分析1批次,2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次,连续5天。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性能评价试验线性范围试验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性能评价试验线性范围试验线性范围是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检测结果与样本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的范围。
线性范围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及其上下限。
线性范围的确定对于准确测量样品浓度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超出了线性范围,测量结果将不准确。
试验前需要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样品,通常使用稀释法制作。
然后依次使用这些样品进行检测,记录每个样品的测量结果。
在绘制一个标准曲线时,可以将样品的测量结果作为纵坐标,样品的浓度作为横坐标,在纸上标出一系列点,并通过这些点拟合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称为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反映试剂盒的灵敏度和误差。
斜率表示单位浓度变化时,测量值的变化情况,斜率越大,灵敏度越高。
截距表示零浓度时的测量值,截距越小越接近零浓度。
通过分析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可以评估试剂盒的线性程度。
相关系数越接近1,线性程度越好。
一般认为,相关系数超过0.99,即可认为试剂盒满足线性要求。
在进行线性范围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浓度的选择:应根据所测定物质的生理浓度范围来选择样品浓度,以保证测试的实用性。
2.样品的制备与存储:样品的制备应精确控制,避免因稀释或浓缩不准确而影响试验结果。
样品的存储应避免长时间曝光于大气中,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样品浓度的变化。
3.试剂盒的选择:应根据所测定物质的特性和预期的分析结果,选择适宜的试剂盒进行测试。
4.试剂盒的操作:应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严格控制操作步骤和时间,以减少试验误差产生的可能性。
5.数据处理和分析:应根据所测定物质的特性和测量结果,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在数据分析报告中详细说明试验设计、方法和结果。
通过进行线性范围试验,可以确定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及其上下限,为临床生化检验提供可靠的测试数据,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同时,线性范围试验还可以评估试剂盒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试剂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试剂的性能验证操作程序

1.目的规范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问题,从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采用基因扩增检验方法检测的所有项目。
3.职责3.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并审核报告;3.2本组工作人员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检测程序进行验证操作,并撰写报告;3.3技术主管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3.4质量主管参与对检验程序有效性的评价及指导;3.5检验科主任负责批准检测程序的实施。
4.内容定量检测方法和程序的分析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线性、测量和/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等。
定性检测项目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测定下限、特异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或与金标准比较)、抗干扰能力等。
4.1正确度指该检测程序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4.1.1验证方法:本组采用对照试验,将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或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质控品、或已获认可的实验室的标本作为样品,以所用的检测程序对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质控品靶值或比对实验室检测值进行比较,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即可接受。
4.1.2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或不同常见基因突变型;4.1.3频率:至少每年2次;4.1.4判定标准:对于定性试验,阴阳性应该一致;对于定量试验,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能力和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验证评价界限靶值分别为0.4和0.5,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合格标准是偏倚<±7.5%。
4.2特异性指在可能其它成分(如其他病原体、内源物质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
对于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主要是指核酸扩增过程中的特异性。
4.2.1验证方法:取一份阴性标本,加入其他常见病原体高浓度核酸样本,进行10次独立的检测。
4.2.2判断标准: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为阴阳性的差异。
4.3精密度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CNAS-GL037-2019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pdf

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Chemistr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化学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量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
本指南适用于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WS/T 408-2012《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WS/T 420-2013《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WS/T 492-2016《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指南,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可报告范围 reportable range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性能特征已被验证的测量区间。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性能评价试验—线性范围试验方案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性能评价试验—线性范围试验方案线性范围试验旨在评价试剂盒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否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线性范围是指试剂盒能够正常工作的浓度范围,通常以
正常生理范围为基础进行选择。
试验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样本:选择一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可以是纯品、混合物或者浓度已知的样本。
确保选取的样本覆盖到试剂盒的线性范围。
2.样本加样: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中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样本加
入到试剂盒提供的反应池中。
同时还可以加入一定浓度的质控品作为质量
控制。
3.反应: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中的方法,将试剂盒放入适当的温度
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反应。
4.测量: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对反应后的样品进行测量。
注意,为了
减小误差,每个样本应重复测量多次。
5.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通过浓度与
测定值之间的关系绘制的,其中浓度为横坐标,测定值为纵坐标。
可以使
用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如线性回归或非线性回归。
6.评价:通过标准曲线的拟合度来评价试剂盒的线性范围。
通常使用
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2)来评估标准曲线的拟合度。
相关系数越
接近于1,表明试剂盒的线性范围越好;决定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试剂
盒的拟合度越好。
线性范围试验是评价试剂盒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此试验,可以
验证试剂盒在标准浓度范围内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线性范
围试验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测定结果的限制范围,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判断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中量试剂盒性能检验流程
1.抽检方式
从每批次生产的成品中抽取1‰样品进行检验,如该批次生产的产品少于1000盒,抽取一盒作外观组成及性能检验。
2.检验要求
2.1 试剂
试剂种类,规格,数量与说明书相符。
2.2 塑料耗材
塑料耗材种类,规格,数量与说明书相符。
2.3 使用性能要求
2.3.1 对于从同一种样品提取的DNA,以标准试剂盒作为对照,两者回收DNA的质量差别
≤±10%。
2.3.2 对于从同一种样品提取的DNA,以※Qiagen试剂盒作为对照,两者DNA的得率差别
≤±10%。
的比值应处于1.80±0.15,电泳条带清晰无拖尾。
2.3.3 纯度要求:纯化后的DNA的A
260/280
2.3.4 纯化后的DNA测序成功率达到80%以上,测序峰形清晰的长度大于500 个碱基。
※Qiagen试剂盒:QIAamp DNA Blood Midi Kit.
3.试验方法:
3.1 至少取送检的三次产品,对照的标准的试剂盒三次产品作检测。
3.2 按※说明书操作步骤操作,分别用检验试剂盒与对照的标准试剂盒提取DNA,最后用
0.5 ml洗脱液洗脱DNA。
3.3 测OD
从检验试剂盒与对照的标准试剂盒提取DNA中分别取出部分测OD,计算DNA的得率和A
260,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要求符合2.3.1、2.3.2及2.3.3。
/280
3.4 电泳
3.4.1 制作1.0%琼脂糖凝。
A.称取1.0g琼脂糖凝胶,倒入250ml的三角烧瓶中,加入100 ml的1×TAE电泳缓冲液,混匀后置于微波炉中“组合烧烤”2档加热1分钟30秒。
B.将三角烧瓶取出,轻轻摇晃三角烧瓶使溶液混匀,再置于微波炉中“组合烧烤”2档加热30秒。
C.将三角烧瓶取出,用自来水冲洗三角烧瓶外壁,并轻轻摇晃三角烧瓶,当凝胶冷却至不烫手时加入5μl 10mg/ml的EB(溴化乙锭)溶液,轻轻摇晃混合均匀。
D.向胶床上倒入凝胶,注意平均地将凝胶分配到各4个格子中,如发现气泡必须去除。
插上梳子,等待凝胶凝固。
3.4.2取样
在等待凝胶凝固的时间里准备下述工作:在※96V型底板1-7孔中每孔加入2µl上样缓冲液,在2-7中分别按顺序加入用检验的试剂盒和对照的试剂盒提取的DNA 8 µl,在第1孔加入5.6 µl未纯化的1Kb DNA Marker作为对照(注意特别在第1孔中补加
2.4µl去离子水以确保电泳时上样总体积为10µl)。
3.4.3 点样电泳
按顺序对应在凝胶上的1-7上样孔中加入步骤2)中96V型底板1-7孔准备好的DNA,50伏电泳30分钟。
紫外灯下目测清洁后的Marker的回收率,拍摄图片并目测估算两批产品间回收的DNA的得率上的差别。
结果要求符合2.3.1、2.3.2及2.3.3。
※1Kb DNA Marker:Axygen 公司产品。
※说明书操作步骤详见附件。
※96V型底板:Axygen 公司产品。
4. 判定规则
抽检和型式检验发现不合格项,可再抽取三盒试剂盒进行检验,如果新抽取的三盒均检验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
三盒产品中只要有一盒以上的产品检验为不合格的,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