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新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也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努力创新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当前,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和交流平台。
高校思政工作也逐渐开始深入到新媒体的世界中,以更为广泛的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论坛、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收集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2.交流互动更为广泛在新媒体平台上,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可以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和互动,通过在线讨论、直播、问答等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思政工作更贴近学生。
3.传播效果更好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途径,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达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与启示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媒体来推进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互动性强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一个与学生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发表文章、评论、点评等多种方式形成一种互动机制,让学生在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深入展开。
2.信息共享和传播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建立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等社交平台,引领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各种信息,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进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水平。
3.创新思维方式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应该学习和研究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方式,利用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了新媒体环境的深刻影响。
在这个多元化、开放化的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渠道多样化,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获取各种资讯和信息,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虚假化和低俗化现象。
这种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影响,思政教育工作难以与其形成有效的对话。
2. 信息过剩和认知负荷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大学生面临着信息过剩和认知负荷的困扰。
他们往往被大量碎片化信息所淹没,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深度,容易受到一些低俗、负面信息的影响,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个性化需求和思想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思想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
他们对于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差异化。
1. 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起与大学生互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传播渠道。
可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平台,发布思政教育内容和资讯,与大学生进行及时分享和互动。
2.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可以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制作有趣的视频、图文等形式的思政教育内容,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活动。
3. 拓宽思政教育领域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领域应该更加拓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还可以引入国际交流、职业规划、人文素养等内容,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思想多元化。
4. 强化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也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
各种新型媒介,如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沟通交流的便利,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思政教育的开展。
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工作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高校思政工作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可视化教学资源,将课件、讲义等材料与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提高课堂效果和引导学生思考的质量。
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适合大学生的栏目,如访谈、辩论、读书俱乐部等,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要加强新媒体思政资源的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注重建设新媒体平台,开展公共数字图书馆、数字百科全书等资源的建设,集中力量加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让思政教育更加普及与深入。
同时,还需要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模式,更新课程内容,打破传统,加强多角度的思辨能力、演讲技能、交流能力的培训,使思政教育成为高校全员的终身必修课。
第三,要依托新媒体手段,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高校思政工作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品牌,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扩散广告,建立高校思政工作官方账号,及时发布高校思政工作的各项动态,为师生提供活动信息和参与指南,让高校思政工作走进师生生活,带着方便性、易接受性等多种优点,大大提高了思政工作的效益和吸引力。
最后,我们要策划好网络思政活动,增加新媒体思维素质。
高校思政工作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政活动,如线上论坛、思政课直播、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师生网络思维素质,增强师生们对于新媒体平台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让高校思政工作更好地符合时代潮流。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认真适应新媒体时代,加大新媒体思政资源建设,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影响力,同时加强网络思政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传导正面思想价值观,为高校优良文明风气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是指在互联网即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和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的特点、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以飞快的速度在人们之间传播,这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通过采访、报道、推送等形式,及时传递重大活动、重要政策和思政教育相关信息,使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和参与其中。
新媒体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交互方式。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具有单向传播的特点,而新媒体则具备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
高校可以通过微博的@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帮助。
还可以通过发起线上讨论、组织线上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环境拓宽了宣传渠道和覆盖范围。
传统媒体的覆盖面相对有限,而新媒体具有无时无刻都在传播的特点。
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和展示自身的思政工作成果,加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并及时应对。
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导致信息真实性的难以确保,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保持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的审慎态度,避免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新媒体的快速更新和碎片化特点使得学生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在信息传递上注重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丰富的应用前景。
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熟悉和应用,借助新媒体提供的不同传播形式和交互方式,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也要注意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保持准确性和可信性,创新传播方式和内容,适应学生接收信息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给予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新方式,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有效开展高校思政工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与时俱进。
高校思政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与青年人沟通。
传统的讲座、报告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高校思政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方式和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中,可以通过在线直播、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加注重互动与参与。
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加参与思政工作。
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讨论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可以在网络直播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和疑惑。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独特性。
由于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内容,高校思政工作如果没有创新和独特性,很容易被忽视和淹没。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注重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创新的方式呈现思政教育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
高校思政工作也应该注重独特性,不仅要与其他媒体平台有所区别,还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思政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
新媒体平台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可以整合不同形式的资源和内容,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
高校可以积极与其他媒体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思政工作。
高校还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例如专家学者的讲座、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等,为思政工作提供更多样的内容和支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注重互动与参与,注重创新与独特性,注重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增强工作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现状以及开展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1.时效性强: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即时互动,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深度。
2.互动性强: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多种互动方式,如评论、点赞、转发等,提高了用户参与感和体验度,有利于形成多种声音和思想碰撞。
3.移动性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新媒体平台接收信息、进行互动,高校思政工作也需适应这一趋势,推动工作内容的移动化和个性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现状1.思政教育内容普遍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进行了普遍化的探索,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思政教育内容、理论宣讲等。
2.互动性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加注重互动性,通过举办线上辩论、话题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过程。
3.内容形式创新:高校积极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内容发布,使信息更加生动形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1.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平台化思政工作体系。
高校可整合校园内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专家学者资源,构建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内容。
2.强化内容生产,注重形式创新。
高校应加强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内容生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创新,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具传播力和吸引力。
3.注重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参与。
高校可通过线上讨论、话题征集等方式,建立起多样化的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生成和传播,增强互动性。
4.推行信息个性化,增强用户体验。
高校可依托新媒体平台的技术手段,推行内容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浏览习惯和兴趣爱好进行精准推送,增强用户体验。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开展,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
传统的思政工作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传播效果有限。
而新媒体平台则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全方位覆盖。
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将思政教育内容传播给更多的师生,提高传播效果和覆盖面。
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的思政教育形式。
传统的思政工作形式单一,主要是通过讲座、宣传栏等方式传达思政教育内容。
而新媒体平台则可以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让思政教育更加丰富多样。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也能够更好地传达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价值观念。
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
在传统的思政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通常是单向的,师者传道,生者接受。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和频繁。
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直播等方式,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提高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们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思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过载的问题。
新媒体平台上信息量大、种类繁多,如果思政教育内容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师生,就容易被其他信息所淹没,影响思政工作的效果。
其次是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在新媒体上,有时会出现虚假信息、谣言等,如果师生无法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就会对思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也带来了管理的挑战,学校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引导,确保思政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健康性。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新媒体意识和技能培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政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应注重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广泛多样化。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开设官方账号,及时发布思政课教学内容、校园活动信息、政策解读等相关内容,使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地传达给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应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精细化。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思政教育内容。
可以通过制作思政教育微视频、展开思政知识竞赛、开展思政演讲比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并通过互动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应注重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在校园内外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图书馆和教室。
高校思政工作应充分利用各个平台和资源,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覆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每日一题、每周一文的形式,通过手机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接触到思政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应注重思政教育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加快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不可控性等问题。
高校思政工作应该注重对思政教育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
可以通过制定问卷调查、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反馈和建议,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工作的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与时俱进,注重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精细化、教育的全方位覆盖以及教育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需求,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收稿日期:2018-05-23作者简介:王赵园(198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研究生,学生处思想政治教育科副科长,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新媒体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相关概念解析(一)新媒体相关概念解析新媒体,作为媒体形态的一种,其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等而言的,因此,新媒体又被称为“第五媒体”。
目前,学术界关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大多学者都认为新媒体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支撑体系下所出现的一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形态。
例如:数字杂志、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媒体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高校思政工作相关概念解析高校思政工作,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使得受教育者能够产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行为活动。
思政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对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当下,应用到新媒体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多,并且根据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新媒体技术对于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起的作用为例,高校最早应用到的新媒体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和相关的技术手段,但是不得不说,多媒体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所以新一代的教学辅助手段———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
当前,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最常见的是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这三种新媒体技术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它们所依赖的都是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目前仍有很多高校没有真正发挥出这些新媒体技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而是仅仅把新媒体技术当成是一种“时尚潮流”,仅做了些“表面功夫”,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致使高校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
首先是对新媒体技术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新媒体这个平台的作用。
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利用新媒体来打发业余的时间,比如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浏览各种信息,观看各种娱乐视频等。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学生能养成经常浏览一些关于最新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习惯,很多学生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浏览“花边”新闻也不愿意关注国家政策、新思想、新理论、新概念等内容,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那些较为枯燥内容本身就缺少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高校没有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对新媒体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把新媒体当成是一种办公媒体,而没有把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遮掩了新媒体技术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其次,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下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宣传远远达不到社会各界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深度的要求。
这是因为高校没有王赵园,柴丽君(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嘉兴314000)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新媒体作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此,笔者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为课题,从新媒体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索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工作;现状;创新;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48-02【思想政治】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WANG Zhao-yuan,CHAI Li-jun(Zhejiang College,Tongji University,Jiaxing,Zhejiang 314000,China)Absrt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ra,the new media,as a produc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is era,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various fields of people's life,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work and life.For this reason,the autho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as the subject,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the new media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background.Finally,it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Key words:new med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current situation;innovation;ways利用新媒体这个能够很好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宣传的有利武器,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部分新理论、新内容、新思想等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发展。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具有从互联网这个汪洋大海中筛选出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信息的能力,这就好像是没有伯乐来相新媒体技术这匹“千里马”一样,这就迫使新媒体技术不得不暂时在一个并不能发挥出其真正作用的“工作岗位”上得过且过地进行作业。
总之,现在很多高校都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所提供的机遇,没有抢先占领新媒体阵地,没有好好使用新媒体,进而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能够发挥出的作用。
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索为了能够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地进行,就必须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从而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从学生身上入手才能真正找到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创新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很多学生早就对这种课堂面授的方式产生疲倦的心理,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已经可以被认为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很多学生更愿意参加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在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活动带来的乐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学生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他们对这门课程或者这个教育过程产生兴趣和热情,为此应该从开展学生工作入手。
一方面学校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向学生“取经”,看看他们最需要、最渴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开展,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要开展学生工作,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和内心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他们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只有成功开展学生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进入创新改革的领域,让学生更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为自己能够全面发展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提升活动内核的同时促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新媒体背景下,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特色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更好地互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下借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制作一些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小视频或者课件。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而且还能够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在学生的业余时间,也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活动,比如关于最新思想政治内容的知识竞赛。
例如关于“十九大”内容的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借助新媒体技术获取相关的知识,为参加竞赛做知识储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理解最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综上,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扩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并借助新媒介技术向学生传播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他们能够随时捕捉实时动态,足不出户便尽知天下事,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顾建俊.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基于“媒介即讯息”视角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5,(06):64-66.[2]杨建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与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湖南地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调查分析[J].特立学刊,2017,(02):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