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复习题(终审稿)
波谱分析复习题

质谱部分一、判断题1. 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不一定是分子离子峰,但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
(√)2.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的类型有关,一般含有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强度较大。
(√)3 根据“氮律”,由C、H、O、N组成的化合物,N为奇数,分子离子峰为奇数,N为偶数,分子离子峰也为偶数。
(√)4. 化学电离源属于软电离技术,因此在CI-MS中最强峰通常是准分子离子峰。
(√)5. 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仪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素元素存在的。
(×)6. 在标准质谱图中,醇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很小或不出现。
(√)7.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CPI)适合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而且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8.通过研究亚稳离子峰,可以找到某些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9.在(EI-MS)中,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分子离子峰通常是基峰。
(×)10. 简单断裂仅有一个键发生开裂,并脱去一个自由基;而重排断裂同时发生几个键的断裂,通常脱去一个中性分子同时发生重排。
(√)11. 在质谱中,一般来说碳链越长和存在支链有利于分子离子断裂,所以分子离子越强。
(×)二、选择题:1. 在质谱分析中,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正确方法是(D)A. 增加进样量,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B.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C. 质荷比最大的峰;D. 降低电子轰击电压,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2. 某一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区相对丰度近似为M:(M+2) = 1:1,则该化合物分子式中可能含有(C)A. 1个F;B. 1个Cl;C. 1个Br;D. 1个I3. 除同位素离子峰外,如果质谱中存在分子离子峰,则其一定是(B)A. 基峰B. 质荷比最高的峰;C. 偶数质量峰;D.奇数质量峰4. 要想获得较多的碎片离子,采用如下哪种离子源?(A)A. EI;B. FAB;C. APCI;D. ESI5. 用于高分辨质谱的质量分析器是(B)A.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B. 双聚焦质量分析器;C.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D.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6.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磁场强度不变,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措施来增大仪器测量的质量范围?(B)A. 增加加速电压;B.减少加速电压;C. 增加电离电压;D. 减少电离电压7.认为两个相邻的谱峰被分开,一般是指两个谱峰间的“峰谷”为两峰平均峰高的(C)A. 0%;B. 5%;C. 10%;D. 15%8. 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B)A. 分子离子峰;B. 基峰;C. 亚稳离子峰;D. 准分子离子峰9.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分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C)A. 加速电场的作用;B. 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C. 电子流能量大;D. 分子之间互相碰撞10. 在质谱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C)A. 分子离子峰;B. 质荷比最大的峰;C. 强度最大的离子峰;D. 强度最小的离子峰11.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应采用(B)A. 气相色谱;B. 质谱;C. 紫外光谱;D. 核磁共振谱12. 下列哪种简写表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C)A. EI;B. CI;C. APCI;D. ESI12. CI-MS表示(B)A. 电子轰击质谱;B. 化学电离质谱;C. 电喷雾质谱;D. 激光解吸质谱三、推断结构:1、有一未知物,经初步鉴定是一种酮,它的质谱图如图所示,试推断其组成和结构。
波谱分析复习题

《波普分析》复习题集一、选择题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 C、n→σ﹡ D、n→π﹡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 B、νC-H C、δasCH D、δsCH7.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8.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 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9.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 B、15N C、19F D、31P10.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A、–CH2CH3 B、–OCH3 C、–CH=CH2 D、-CHO11.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诱导效应所致B、杂化效应所致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12.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13. 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 )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 ( ) A 、1:1:1 B 、2:1:1 C 、1:2:1 D 、1:1:214. 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值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 ) A 、α-裂解产生的。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波谱解析》试题册开卷()闭卷()考试时长:120分钟使用班级:命题教师:主任签字:注意事项一、考生参加考试须带学生证或身份证,并按照监考教师指定座位就坐。
二、闭卷考试,书本、参考资料、书包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律放到考场指定位置。
三、考生必须在发放的专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草稿纸、自行携带的答题纸上答题无效。
四、考生须遵守《西安培华学院考场规则》,有考场违纪或作弊行为者,按相应规定严肃处理。
五、开考30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入场;开考3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发色团2、非红外活性振动3、费米共振4、相关锋5、饱和6、屏蔽效应7、磁等同核8、化学位移9、相对丰度10、麦氏重排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A 频率B 波长C 周期D 强度2、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3、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4、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5、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C、n→σ﹡D、n→π﹡6、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B、甲醇C、乙醇D、正已烷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C、D、8、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B、νC-HC、δas CHD、δs CH9、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10、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A 烷烃B 烯烃C 芳烃D炔烃11、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A K带B R带C B带D E2带12、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导效应所致B. 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C. 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 杂化效应所致1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14、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A 气体状态B 固体状态C 固体, 液体状态D 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15、下面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A. CH3CH2ClB. CH3CH2OHC. CH3CH3D. CH3CH(CH3)216、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A C8H10N2OB C8H12N3C C9H12NOD C4H4N17、EI-MS表示()A电子轰击质谱B化学电离质谱C 电喷雾质谱D 激光解析质谱18、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A 分子离子峰B 基峰C亚稳离子峰D准分子离子峰19、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20、某有机物C8H8的不饱和度为()A 、4 B、5 C、6 D、7三、问答题:(共28分)(一)简述核磁共振中什么叫弛豫,分哪几类?8分(二)简述质谱中什么是分子离子锋,什么是碎片离子锋?10分(三)红外光谱产生的几个条件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化合物的实际红外谱图中吸收峰数少于理论数?10分四、计算题:(共12分)安络血的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ml含0.4962mg的溶液,盛于1cm吸收池中,在max为355nm处测得A值为0.557,试求安络血的1%cm1E及值?12分4%113%11%111065.21123102361011231104962.0557.0--⨯=⨯===⨯⨯===cm cm cm E M Cl A E Cl E A ε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波谱解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 闭卷() 考试时长:120 分钟使用班级: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10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0分) 1. 发色团答:在紫外光谱中,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叫发色团,它们能够产生π-π*或n-π*跃迁,从而能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
波普分析复习题

《波普分析》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2.振动偶合:3.指纹区:4.化学位移:5.质谱法:6.发色团:7.费米共振:8.相关峰:9.化学位移:10.氮律:二、判断题1.质谱图上不可能出现m/z比分子离子峰小3~14的碎片离子峰()2.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峰红移越显著,吸收强度增加。
()3.某化合物在己烷中最大吸收波长是307nm,在乙醇中最大吸收波长是305nm,该吸收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
()4.瞬间偶极距越大,红外吸收峰越强。
()5.含芳氨基的化合物,介质由中性变为酸性时,谱带红移。
()6.溶剂极性增大,K带发生红移。
()7.在核磁共振中,偶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磁核的数目。
()8.根据n+l规律,C1CH2CH2Br中的两个CH2质子均为三重峰。
()9.丙基苯质谱中,肯定出现92、91的强质谱峰。
()10.含零个氮原子化合物,经简单开裂后,子离子为奇数。
()11.键力常数越大,红外振动吸收频率越小()12.相连基团电负性越强,化学位移值越大,出现在高场。
()13.在氢谱中,一氯乙烷裂分一组三重峰,一组四重峰。
()14.异丙基苯质谱中,肯定出现92、91的强质谱峰。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化合物CH3Br的质谱中,M+2峰的相对丰度与M峰的相对丰度比值约为()A 1:1B 1:2C 1:3D 1:62.紫外光谱中,引起K带的跃迁方式是( D )A σ→σ*B n→σ*C n→π*D π→π*3.在醇类化合物中,νOH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A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B 溶液极性变大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D 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在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有多少种不同的能量状态?()A 1B 2C 4D 05.化合物Cl—CH2—O—CH3中,H a和 H b质子峰的裂分数及强度分别为()A H a:5和l:4:6:4:1, H b:3和1:2:1B H a:2和1:1,H a:2和1:1C H a:4和1:3:3:1,H b:3和1:2:1D H a:1和2, H b:1和36.下面四个化合物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的是()A CH3FB CH4C CH3ClD CH3Br7. 在100MHz仪器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δ=l,其共振频率与TMS相差()A 100HzB 60HzC 1HzD 200Hz8. 某化合物中三种质子相互耦合成AM2X2系统J AM=10Hz,J XM=4Hz,它们的峰形为()A A为单质子三重峰,M为双质子4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B A为单质子三重峰,M为双质子6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C A为单质子单峰,M为双质子6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D A为单质子二重峰,M为双质子6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9.解析质谱时常根据某些离子的丰度比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这类离子是()A 分子离子B 亚稳离子C 重排离子D 同位素离子10.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102,红外光谱显示该化合物为一种酯类化合物。
波谱解析复习题

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
16.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D)
A、 2,3-二甲基-2-丁烯B、—C≡C—C、 二甲胺D、—O— H
17. 紫外 -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C)
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
C.处于较低自旋能级的核比较高能级的核稍少 , 以及核的非辐射弛豫
D.处于较低自旋能级的核比较高能级的核稍多 , 以及电子的屏蔽
9. 某未知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C78%、H7.4%,质谱、红外、核磁数据如图 1、
图 2、图 3 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Massofmolecularion: 108)
图1 未知物的质谱
波谱解析
1.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A)
A.变大; B.变小; C.不变化; D.不确定
2.核磁共振波谱法中, 化学位移的产生是由于 (A)造成的。
A.核外电子云的屏蔽作用;B. 自旋耦合;C. 自旋裂分;D.弛豫过程
3. 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 , 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 , 常常是实际
13. 在质谱图中,CH2Cl2中M︰ (M+2 )︰(M+4 )的比值约为(C)
A、1︰2︰1B、1︰3︰1C、9︰6︰1D、1︰1︰1
14. 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移最大(D)
A、—CH2CH3B、—OCH3C、—CH=CH2D、—CHO
15. 苯甲酰氯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 1773cm-1 和 1736cm-1 处出现 两个
图 2未知物红外谱图
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

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波普解析试题A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波谱分析参考题及答案

11.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磁场强度不变,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措施来增大仪器测量的质量范围? ()
A、增加加速电压 B、减少加速电压 C、增加电离电压 D、减少电离电压
答案:B
12.在质谱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
A、分子离子峰 B、质荷比最大的峰 C、强度最大的离子峰 D、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四、问答题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光=△E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3.邻近各向异性效应
答案:为核的邻近原子或基团的电子环流产生的磁各向异性对该核的屏蔽作用,与邻近原子或基团的性质及立体结构有关
4.红外吸收
答案:一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被研究物质的分子,若辐射能等于振动基态的能级与第一振动激发态的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则分 子可吸收能量,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
答案:A
26.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答案:C
27.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 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答案:B
A、EI B、FAB C、APCI D、ESI
答案:A
22.可某能化是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在红外光谱上3400-3200cm-1有强烈吸收,该化合物
A、羟酸 B、酚 C、醇 D、醚
答案:C
23.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向低波数移动,其原因是()
答案:C
13.可分别用作红外光谱和质谱检测器的是:()
波谱分析复习题-图文

波谱分析复习题-图文一、选择题1.下面五个化合物中,标有横线质子的化学位移δ最小的是:()A、CH4B、CH3FC、CH3ClD、CH3Br2.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A、CH3-CHOB、CH3-CO-CH3C、CH3-CHOH-CH3D、CH3-O-CH2CH33.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A、能量越大B、波长越短C、波数越大D、频率越低4.下列化合物哪些不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OOOCH3A、B、C、D、5.下面四个化合物中的C=C伸缩振动频率最小的是()A、B、C、D、6.在紫外光谱中,下列基团属于助色团的是:()A、-NO2B、C=CC、-OHD、-C=O7.对CH3CH2OCH2CH3分子的核磁共振碳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A:CH2碳周围电子云密度高于CH3碳B:谱线将出现四个信号C:谱上将出现两个信号D:δCH3>δCH28.在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有机物,使它失去电子成为分子离子,最容易失去的电子是:()A:电离电位小的电子B:杂原子上的n电子C:双键上的π电子D:C-C键上的σ电子9.在质谱图中C6H6Br2的M:(M+2):(M+4)的比值约为是()A、1:1:1B、1:2:1C、1:3:1D、9:6:110.以下五种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需要能量最大的是:()A、B、nC、nD、11.下列化合物中在1HNMR谱中出现单峰的是()A、CH3CH2ClB、CH3CH2OHC、CH3CH2CH3D、CH3CH(CH3)212.一种芳香酯的质谱中出现m/z105的基峰,由此判断它可能属于下列异构体中的()(A)CH2COOCH3(B)OCOCH2CH3(C)COOCH2CH3(D)CH2OCOCH313.在磁场中质子周围电子云起屏蔽作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越大,则局部屏蔽作用越强B:屏蔽越大,共振频率越高C:质子邻近原子电负性越大,则局部屏蔽作用越强D:屏蔽越大,化学位移δ越大14.某合物在红外光谱的3040~3010cm及1680~1620cm区域有吸收,则最可能的是:()A、CH211B、CH3C、OHD、O15.在质谱图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A、一定是分子离子峰B、质荷比最大的峰C、一定是奇电子离子D、强度最大的离子峰16.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中,M﹕M+2﹕M+4峰的强度比为9﹕6﹕1,则该分子中可能含()A、1个Cl原子B、2个Cl原子C、1个Br原子D、2个Br原子17.以下四种核,能用以做核磁共振实验的有:()A:19F9B:12C6C:20F9D:16O818.在紫外光的照射下,CH3Cl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的类型有:()A:nB:C:D:n19.在13CNMR波谱中δ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A、对二氯苯B、邻二氯苯C、间二氯苯D、氯苯20.芳酮类化合物C=O伸缩振动向低波数移的原因是:()A、共轭效应B、氢键效应C、诱导效应D、空间效应21.能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助色基:①-COOH②-OH③-NO2④-NH2⑤-ClA、①③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⑤()22.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A、B、—C≡C—C、D、—OH23.在下列化合物中,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乙炔(1.80)>乙烷(0.80),其原因可能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各向异性效应D、氢键24.含偶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25.在核磁共振碳谱中,字母t表示()A、单峰B、双重峰C、三重峰D、四重峰26.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I=1/2B、I=0C、I=1D、I>127.某含氮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其分子离子峰m/z为265,则可提供的信息是:()A、该化合物含奇数个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B、该化合物含偶数个氮C、该化合物含偶数个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D、不能确定含奇数或偶数氮28.下面四个结构单元中,标有横线质子的δ值最大的是()A、CH2F2B、CH3-NC、CH3-OD、CH3F29.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发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A、能量越大B、波数越大C、波长越长D、频率越高30.红外光谱法,试样状态可以是()A、气体状态B、固体状态C、固体,液体状态D、气体,液体,固体状态都可以31.化合物对硝基甲苯,能同时产生的吸收带是()A、B、K、R吸收带B、B、K吸收带C、B、R吸收带D、K、R吸收带32.在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有机物,使它失去电子成为分子离子,最容易失去的电子是()A、电离电位小的电子B、杂原子上的n电子C、双键上的的电子电子D、C-C键上33.下列化合物对近紫外光能同时产生n与电子跃迁的是()OOA、B、OCH3C、D、OCH334.预测以下各个键的振动频率所落的区域,正确的是()A、O-H伸缩振动数在4000~2500cmB、C-O伸缩振动波数在2500~1500cmC、N-H弯曲振动波数在4000~2500cmD、C≡N伸缩振动在1500~1000cm35.在13CNMR谱中,在δ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A、1,2,3-三氯苯B、1,2,4-三氯苯C、1,3,5-三氯苯D、氯苯36.3个不同的质子Ha、Hb、Hc,其屏蔽常数大小为σb>σa>σ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谱分析复习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一章绪论1.不饱和度的计算不饱和度计算公式:U=n4+1+(n3-n1)/2式中n4、n3、n1分别为4价、3价、1价原子的个数。
2.波谱分析的一般程序1. 实验样品的准备;在波谱测定前我们需要根据样品的不同性质、不同纯度及不同波谱测定目的作样品的准备。
样品准备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准备足够的量。
二是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样品有足够的纯度,所以要作纯度检验。
三是样品在上机前作制样处理。
2.做必要的图谱及元素分析;先选择性做几个重要、方便的,再根据情况做其他谱。
3.分子量或分子式的确定;(1)经典的分子量测定方法:可用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法、蒸汽密度法、渗透压法。
有些样品可用紫外光谱根据Beer定律测定分子量。
误差大。
大分子可用排阻色谱测定。
(2)质谱法:高分辨质谱在测定精确分子量的同时,还能推出分子式,这是有机质谱最大的贡献。
低分辨质谱由测得的同位素丰度比也可推出分子中元素的组成,进而得到可能的分子式。
(3)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推测简单烃类等分子的分子式。
(4)综合光谱材料与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
4.计算不饱和度;分子式确定后,可方便的按下式计算出不饱和度来:U=n4+1+(n3-n1)/2式中n4、n3、n1分别为4价、3价、1价原子的个数。
5.各部分结构的确定;(a)不饱和类型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可用于判断C=O、C=N等不饱和类型。
UV 可用于共轭体系的判断。
(b)官能团和结构单元鉴定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部分结构时,各种光谱要交替参照,相互论证,以增加判断的可靠性。
6.结构式的推定;总结所有的官能团和结构片段,并找出各结构单元的关系,提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结构式。
7. 用全部光谱材料核对推定的结构式;①用IR核对官能团。
②用13C-NMR核对碳的类型和对称性。
③用1H-NMR核对氢核的化学位移和它们相互偶合关系,必要时与计算值对照。
④用UV核对分子中共轭体系和一些官能团的取代位置,或用经验规则计算λmax值。
⑤最后确定一种可能性最大的结构,并用质谱断裂方式证明结构式推断无误。
8.已知化合物,可用标准图谱对照,来确定。
3、综合光谱解析例1 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O3,其谱图如下,该化合物是什么物质解:1.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O3,示分子中不饱和度为2.U=6+1+(0-10)/2=22. 各部分结构的推定:从所给出的图谱粗略可看出: UV光谱示为共轭体系。
IR光谱示无-OH基,但有两个C=O基。
NMR谱示可能存在乙氧基(在δ的四重峰及δ的三重峰均有相同的偶合常数)。
(1)NMR谱:(a) δ:按其峰数和积分面积,示为-CH2-CH3,该峰位置示为 -O-CH2-CH3(b) δ: 按其峰数和积分面积,示为-CH2-,且其邻位上无氢连接,按其峰位,示有一强吸电子基团与其连接,但该基团不是氧。
(c)δ:按其峰数和积分面积,示为孤立-CH3,按其峰位,应与一弱吸电子基团相连,该吸收峰应与CH3-C=O-结构相符。
(d)δ按其峰数和积分面积及峰位,应为CH3CH2-,又因偶合常数与δ的四重峰相同故这俩个基团一定相互偶合,碎片结构为-O-CH2CH3.(2)UV:示有发色基团。
(3)IR:1720及1750cm-1为俩个C=O的伸缩振动。
综合以上,可得到以下碎片:C=O, C=O, CH3CH2O-,和孤立的-CH2 ,CH3-。
其正好符合C6H10O3,U=2 可将这些碎片组合成:结构(A)结构(A)化学位移最低的是CH2的单峰,应在δ>区域有相当于2个氢核的吸收峰。
而四重峰在δ附近。
由于NMR并非如此,故(A)可排除。
结构(C)在δ处应有相当于俩个氢核的四重峰(-CH2CH3),在处应有相当于俩个氢核的四重峰(-COCH2CH3).而图中处只有相当于俩个氢核的单峰。
故结构(C)也可排除。
只有结构(B)与所有波谱数据完全相符,故该化合物的结构为:CH3COCH2COOCH2CH3第2章紫外光谱1、发色团:也称生色团,是指在一个分子中产生紫外吸收带的基团,一般为带有π电子的基团。
助色团:有些基团,本身不是发色团,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含有发色团的有机物的颜色加深,这类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也称向长波移动,当有机物的结构发生变化(如取代基的变更)或受到溶剂效应的影响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效应。
蓝移:也称向短波移动,与红移相反的效应,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短波方向移动的效应。
增色效应:或称浓色效应,使吸收带的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
减色效应:或称浅色效应,使吸收带的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2.影响紫外吸收波长的因素(1)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的形成使紫外光谱的吸收红移,而且共轭体系越长,红移越明显,同时,随着吸收的红移,吸收强度也增大。
(2)助色团的影响:助色团不仅能使生色团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移动,并且可以增加其吸收强度。
(3)立体效应:立体效应是指因空间位阻、顺反异构、构象、跨环共轭等影响因素导致吸收光谱的红移或蓝移,立体效应常常伴随增色或减色效应。
(4)溶剂效应:①在n→π*跃迁中:溶剂极性增加,吸收带蓝移;②在π→π*跃迁中:溶剂极性大,吸收波长长,即在极性溶剂中较在非极性溶剂中红移。
(5)pH对紫外光谱的影响: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一些不饱和酸、烯醇、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影响很大。
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移,表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酸性时,吸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可能为芳胺。
3.计算最大吸收波长(1)伍德沃德-费塞尔规则(共轭烯烃)计算举例:例题1例题2例题2练习:第3章红外光谱1、什么叫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
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2、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1)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分子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
(2)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耦合作用3、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υ=0 )跃迁至第一激发态(υ=1 )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即△υ=1所产生的吸收峰。
倍频峰:由基态向第二、三….振动激发态的跃迁(D V=±2、±3.);合频峰:分子吸收光子后,同时发生频率为n1,n2的跃迁,此时产生的跃迁为n 1+n2的谱峰。
差频峰:当吸收峰与发射峰相重叠时产生的峰n 1-n2。
4.影响吸收带强度的因素能级跃迁几率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变化均可影响吸收带强度。
分子对称度高,振动偶极矩小,产生的谱带就弱;反之则强。
★5、影响基团谱带频率的因素基团频率主要由化学键的力常数决定。
但分子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也对其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A.内部因素⑴电子效应a.诱导效应:由于电负性不同物质的取代,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
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使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了位移。
吸电子基团的诱导效应常使吸收峰向高频移动。
b.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存在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使双键的性质降低,力常数减小,双键吸收峰向低波数区移动。
(2)杂化效应(3)空间效应a.场效应(F效应):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是通过化学键而使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的,场效应是通过空间作用使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的,通常只有在立体结构上相互靠近的基团之间才能发生明显的场效应。
b.空间位阻c.环张力1.环状烃类化合物比链状化合物吸收频率增加。
2.对环外双键及环上羰基来说,随着环元素的减少,环张力增加,其振动频率相应增加。
(4)、氢键效应:形成氢键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使原化学间键力减弱,基团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强度增加但峰形变宽。
a.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在极稀的溶液中(醇或酚)呈游离的状态,随着浓度的增加,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可能性增大,νOH向低频方向移动。
在羧酸类化合物中,分子间氢键的生成不仅使νOH向低频方向移动,而使νC=O也向低频方向移动。
b.分子内氢键:分子内氢键的形成,可使吸收带明显向低频方向移动(5)偶合作用:振动基频相差不大的两个临近基团的振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吸收频率偏离基频作用,一个移向高频方向,另一个移向低频方向。
当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相邻并由同一原子相连时,两个振动相互作用(微扰)产生共振,谱带一分为二(高频和低频)。
(6)样品物理状态的影响:气态下测定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游离分子的吸收峰的情况,液态和固态样品,由于分子间的缔合和氢键的产生,常常使峰位发生移动。
B .外部因素(1) 溶剂影响: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常常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降低(2)仪器的色散元件:棱镜与光栅的分辨率不同,光栅光谱与棱镜光谱有很大不同。
在4000~2500㎝-1波段内尤为明显6、红外光谱样品处理技术要获得一张高质量红外光谱图,除了仪器本身的因素外,还必须有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
一、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一、对试样的要求(1)试样应为“纯物质”(>98%),通常在分析前,样品需要纯化;多组份试样应在测定前尽量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相互重叠,难于判断(2)试样不含有水(水可产生红外吸收且可侵蚀盐窗);(3)试样浓度或厚度应适当,以使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90%范围内。
1.气体样品气体样品的测定可使用窗板间隔为的大容量气体池。
抽真空后,向池内导入待测气体。
测定气体中的少量组分时使用池中的反射镜,其作用是将光路长增加到数十米。
气体池还可用于挥发性很强的液体样品的测定。
2.液体样品①液膜法:液体样品常用液膜法。
该法适用于不易挥发(沸点高于80C)的液体或粘稠溶液。
使用两块KBr或NaCl盐片。
将液体滴1-2滴到盐片上,用另一块盐片将其夹住,用螺丝固定后放入样品室测量。
若测定碳氢类吸收较低的化合物时,可在中间放入夹片(约厚),增加膜厚。
测定时需注意不要让气泡混入,螺丝不应拧得过紧以免窗板破裂。
使用以后要立即拆除,用脱脂棉沾氯仿、丙酮擦净。
②溶液法:溶液法适用于挥发性液体样品的测定。
使用固定液池,将样品溶于适当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一般以10%w/w左右为宜),用注射器注入液池中进行测定。
所用溶剂应易于溶解样品;非极性,不与样品形成氢键;溶剂的吸收不与样品吸收重合。
常用溶剂为CS2、CCl4、CHCl3等③薄膜法:适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