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上颌窦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及药敏观察
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窦腔灌注液的进展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由于周围组织炎症迁延、窦口引流阻塞、全身抵抗 力减弱、齿源性感染等因素造成。上颌窦穿刺冲洗 注药就是针对上颌窦炎性病变时窦腔蓄脓,用穿刺 针从下鼻道透过骨壁进入上颌窦空腔,注入冲洗液 冲洗出窦内脓液,同时向窦腔内灌注药物直接作用 于炎症黏膜,使药物在病变局部浓度高、停留的时间 长、吸收充分,而且还避免了口服对胃肠道的刺激等 副作用,不破坏窦口和窦腔黏膜的生理功能,起到诊 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又 不愿住院手术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上颌窦穿 刺冲洗法治疗是较理想的选择。本文着重对窦腔灌 注药物的选择进行综合阐述。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不但自身很少产
生耐药性,与其他多种抗菌药物间也没有交叉耐药 性,有利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临床上主要使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张广存n]、间可读等[53使用环
作者简介:黄玉英(1972一),女,大专,主管护师,副护士 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万方数据
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8月第24卷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8月第24卷第15期
-综
述・
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窦腔灌注液的进展
黄玉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南宁530021) 关键词 慢性上颌窦炎 上颔窦穿刺 文献标识码:A 灌注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章编号:l002—6975(2009)15-1367—03
547.
[163张翔,张建波.鱼腥草素钠灌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内镜术后的 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7):661. [1 7]粱振,杨恩英.辛夷注射液宴腔灌注治疗家兔慢性上颌窦炎 [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1):7. [18]彭超英.双黄连冲洗治疗内窥镜术后慢性上颌窦炎临床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667. D9]间可读.窦腔冲洗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上领窦炎疗效观察[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1,1(2):128. [203张国清,朱光发.大剂量沐舒坦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 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3(2):76. [21]杨华,余加林,刘官信,等.氮溴索对环丙沙星透过铜绿假单胞 菌生物膜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4):221. [22]杨秀山.盐酸氨溴索冲洗上颌窦治疗鼻窦炎[J].中国眼耳鼻喉 科杂志.2007,7(6):390. (收稿日期:2009-03—26)
慢性上颌窦炎诊断与治疗PPT

患者心理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有助
于改善预后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汇报人:
手术目的:清除 窦腔内病变,恢 复窦腔正常形态 和功能
手术方式:鼻内 镜手术、经鼻内 镜下鼻窦手术、 经鼻内镜下鼻窦 手术联合鼻中隔 矫正术等
手术适应症:药 物治疗无效、窦 腔内病变严重、 窦腔内病变影响 鼻腔通气、窦腔 内病变影响鼻窦 功能等
手术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术中 操作、术后护理 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进行鼻窦手术、上颌窦手术等手术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 药或更改剂量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早晚刷牙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 少烟酒摄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
PART FOUR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 少对鼻腔和口腔的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 漱口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鼻腔和口腔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病理学检查:进行活检,明 确炎症性质和程度
鼻窦炎:鼻窦炎 的症状与慢性上 颌窦炎相似,但 鼻窦炎通常伴有 鼻塞、流涕等症 状。
鼻咽癌:鼻咽癌 的症状与慢性上 颌窦炎相似,但 鼻咽癌通常伴有 颈部淋巴结肿大、 声音嘶哑等症状。
鼻窦囊肿:鼻窦 囊肿的症状与慢 性上颌窦炎相似, 但鼻窦囊肿通常 伴有鼻塞、流涕 等症状。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鼻塞、 流涕、头痛等症状
体格检查:检查鼻腔、口腔、 咽喉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中的细菌培养结果与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常用抗生素种类及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 发挥杀菌作用,如青霉素、头
孢菌素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 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 发挥抗菌作用,如红霉素、阿 奇霉素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和复 制来发挥杀菌作用,如氧氟沙
05
抗生素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
确定病原菌种类
通过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药敏试验
进行药敏试验,了解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选择合适 抗生素提供依据。
选用敏感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 治疗效果。
定期复查
对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建 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细菌 培养,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感染。
THANKS
感谢观看
星、环丙沙星等。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读
敏感(S)
表示细菌对药物非常敏感,常规用药 时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中介(I)
表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介于敏感和 耐药之间,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或改用 其他药物。
耐药(R)
表示细菌对药物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常规用药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多重耐药(MDR)
表示细菌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都 产生了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
培养条件
控制培养温度、湿度、气 体环境等,以模拟口腔内 环境,促进细菌生长。
优化策略
针对难培养的细菌,可采 用特殊培养基、延长培养 时间、改变培养条件等方 法进行优化。
手术讲解模板: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手术步骤: ,以免损伤眶下神经。将上颌窦套管穿刺 针用旋转力经尖牙窝刺入上颌窦,拔出穿 刺针,保留套管。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手术步骤: (3)将0°、30°和70°内镜依次经套管插 入上颌窦内,旋转镜面即可看清上颌窦各 壁及自然开口。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手术步骤:
适应证: ①X线或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上颌窦模糊或 怀疑有占位性病变;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适应证: ②上颌窦异物;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适应证: ③牙源性上颌窦炎;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适应证: ④上颌窦壁骨折或眶底爆折;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适应证: ⑤面颊部疼痛或面颊部肿胀原因不明;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手术步骤:
(2)可以采用下鼻道进路或尖牙窝进路。 ①下鼻道进路: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做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重点麻醉下鼻道外侧 壁粘膜,应用上颌窦套管穿刺针或环钻从 下鼻道前端向内1.0cm处进针,刺入上颌 窦内。若使用环钻,可将骨质及两层粘膜 同时取出,在上颌窦与下鼻道之间形成一 圆形、直径5-8mm通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注意事项: 注意器材的消毒工作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注意事项: 应对突发情况有正确合理预案。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术后处理: 几种常见的镜下形态
手术资料:上颌窦内镜检查术
术后处理:
(1)正常上颌窦:粘膜薄而透明,可看到 粘膜下黄色骨壁,细小血管清晰可见,在 内侧壁上方可看到自然开口,有时还可看 到副口。在自然口的后方有一凹陷,略呈 蓝色,是上颌窦与后组筛窦之间的薄壁。
如遇出血影响观察,可用肾上腺素棉片在 造口处压迫止血,或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及棉片压迫,一般出血很少,不会影响观 察。若窦内有新生物,可以使用内镜活检 钳取材,并仔细观察肿物外观,最好同时 照像或同步打印照片。如果窦内已被肿物 填满,取活检后可停止检查。若有脓性分 泌物应吸取送细菌学检查及抗生素敏感试 验。
上颌窦炎的检查方法

上颌窦炎的检查方法慢性上颌窦炎的典型症状是间歇性头痛,晨起鼻阻较重,煽鼻涕后比较通畅。
早起涕多,中午、下竿因脓液刺激而肥大。
鼻涕常为粘液,粘液脓性,多向后流入鼻咽部,早晨、下午多可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因鼻塞有时讲话鼻音重,发音含混不清。
病理变化分息肉型,纤维型,乳头型,囊肿型四种。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1.上颌窦内窥镜检查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
2.鼻镜检查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
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粘膜清除功能试验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
若经冲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慢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上颌窦自然开口在其内侧壁之上,额窦、前阻筛窦之开口后下,易被二窦炎症的脓液感染,上颌窦底与齿根部接近,齿龈脓肿时亦可感染;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甲息肉性变,鼻腔良性肿瘤等鼻腔病理性改变,阻塞中道和自然开口,使通气和引流受阻;鼻腔变态反应,粘膜水肿,纤毛运动不良致自然引流不畅等因素所引起。
当发现自己患有上颌窦炎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发展成慢性慢性上颌窦炎,治疗成本会大大增加。
慢性鼻炎-鼻窦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慢性鼻炎-鼻窦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脓性分泌物的细菌颁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采集56例CRS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需氧菌培养45例,阳性率80.2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厌氧菌10例,阳性率17.8%,主要是厌氧链球菌和梭形杆菌。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CRS中最常见的需氧菌,厌氧菌感染是CRS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
慢性鼻炎-鼻窦炎(chron:c.rhinosinasitis.crs)又指鼻腔和鼻窦粘膜的脓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CRS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2001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采集56例CRS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需氧、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8-64岁,平均年龄36岁。
入选条件为经临床确诊的慢性鼻窦炎,经过规范抗炎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
1.2 检测方法。
门诊患者停用抗生素3天后,严格按照无菌要求,使用无菌吸引器吸取窦口鼻道复合体处脓液或分泌物,收集后送实验室进行一般细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
2结果56例中,需氧菌培养45例,阳性率80.35%,等分离出致病菌14株,阳性结果行药敏试验。
表1菌种及构成比表2抗生素种类及例数3讨论CRS在临床较为常见,如何运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題。
笔者在取材时注意无菌操作,停用抗生素增强检出的阳性率,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CRS中最常见的需氧菌,厌氧菌感染是CRS 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
由于在培养方法、取材部位和消毒方法,是否应用抗菌药物,以及病例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报道的病原菌有较大差异。
本组资料显示:我们监测的CRS细菌培养阳性对大环内酯类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厌氧菌在CRS感染中,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考虑与窦口通畅程度,纤毛功能和粘液分泌功能有关。
300例儿童慢性上颌窦炎厌氧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第 4期
染后 , 产生 抗体 的效 价的高低与机体 的免疫功 能的强弱 密切相 关, 因而 这 种 滴 度分 布差 异 可 为 男 女 性 儿 童 感 染 率 差 异 与 免 疫 功能相关提供依据 。
MP感 染 后 ,g 抗 体 出现 较 早 , 测 血 清 MP—lM 操 作 IM 检 g 简便 , 本 较 低 , 较 高 的 敏 感 性 、 异 性 , 早 期 诊 断 MP 感 成 有 特 在 染 中有 重 要 的 意 义 。但 影 响 MP—IM 检 测 的 因 素 较 多 , 分 g 在 析 MP—IM 阳 性 结 果 时 , 应 看 重 其 滴 度 高 低 , g 更 比简 单 的 阴 、 阳 性 更 能 反 映 感 染 状 况 。有 报 道 J 示 MP—IM 抗 体 联 合 其 显 g 他生 化 、 疫 指 标 检 测 , 有 利 于 早 期 诊 断 MP感 染 ; 时 , 免 更 同 也 可 了 解 各 系 统 、 器 的受 损 情 况 , 对 治 疗 方 法 选 择 有 重 要 的 脏 这 临床意义。
3 ( )8 3 5 . 8 6 : 5 —8 5
方 法 []实 用 儿 科 临 床 杂 志 ,0 5 2 (0 :8 —9 0 J. 2 0 ,0 1 )9 9 9 .
收 稿 日期 :0 0 5 3 2 1 —0 —1
1 J
1 j
1 J
1J
1 J
3 0例 儿 童慢 性 上颌 窦炎 厌 氧菌 培养 及药 敏 结果 分 析 0
d i 1 3 6 /. s 1 0 o :0. 9 9 j i n.0 1—5 1 2 1 0 . 6 s 8 7. 0 0. 4 0 8
成人慢性颌窦炎的细菌学检测

成人慢性颌窦炎的细菌学检测
傅素贞;吴炜;袁军;周水洪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0(022)003
【摘要】@@ 慢性上颌窦炎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这与其解剖学上的特点有关,但也与其细菌学的特点有关.笔者分析了61例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学分布特点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总页数】2页(P179-180)
【作者】傅素贞;吴炜;袁军;周水洪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急慢性额窦炎的细菌学检测 [J], BrookI;苑铁君
2.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临床分析 [J], 孙秀敏;王德辉;余洪猛;罗寄勤
3.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J], 章锦秀;李嘉宁;谭德镇;陈美元;谢慧英;汪春晖
4.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J], 张永兰;孙沛涌;林鹏
5.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的探究 [J], 张太;龚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上颌窦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及药敏观察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细菌分布并测定分离菌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度及耐药性。
方法对入院治疗的6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药敏实验。
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5%(39/60),共培养出48例菌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对甲硝唑、头孢曲松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度比较高,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最强。
结论慢性上颌窦炎临床用药应以细菌药敏实验为主,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以首选头孢曲松或甲硝唑等。
[关键词] 上颌窦炎;细菌学;微生物敏感试验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8-123-02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发在农村。
经研究,细菌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治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1]。
手术治疗是重要的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也常用抗生素来对该病进行前期的综合治疗,由于我国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比较泛滥,很多患者对一般的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随着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慢性鼻窦炎患者产β-内酰胺酶细菌逐渐增多[2],细菌耐药性增大,治疗难度也加大。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入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药敏实
验,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上颌窦炎的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3.4±5.7)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病程(3.7±1.4)年。
所有患者病史超过3个月,且入院治疗时都伴有鼻塞、嗅觉障碍、鼻漏浓涕、头晕等症状,近1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生素,鼻内镜的检查结果均显示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的鼻窦ct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有鼻窦黏膜炎病变。
排除有免疫缺陷病或囊性纤维病患者,对1个月内有急性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患者也排除。
1.2 方法
对患者鼻内镜手术时,充分叩打上颌窦,将特制的链接注射器吸引管以无菌方式由镜下监视直接摊入鼻窦内,采集窦腔分泌物,无明显的内分泌物,直接采取有明显病变的窦腔黏膜,注入培养瓶,早半小时内送入细菌室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的培养基为英国ozyrase生产,有细菌培养专业人员操作,按常规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细菌鉴定采用发过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细菌鉴定系统完成,药敏实验在细菌分离基础上采用药敏试纸(上海卫生局生化试剂所生产),直接镜检利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检测15种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临床试验标准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2009年新标准,做出敏感和耐药性判断。
2 结果
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上颌窦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结果65%(39/60),34例分离出1株细菌,2例分离出2株细菌,3例分离出3株细菌,共47株,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9.15%),肺炎链球菌10株(21.28%),表皮葡萄球菌11株(23.40%),流感嗜血杆菌5(10.64%),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6.38%),产气杆菌2株(4.25%),不动杆菌1株(2.13%),微球菌1株(2.13%)。
各抗生素对需养菌株抗菌活性的分布,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化脓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尤以农村发病率居高。
目前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发病机制有多种原因,主要有机体全身性原因、局部原因和环境原因等,发病多由于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迁延、窦口引流阻塞、全身抵抗力减弱、齿源性感染等因素造成。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上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逐步提高,治愈率也明显提高,但抗生素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3],有报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恢复黏膜纤毛的清除率,由于我国近年来抗生素应用泛滥,导致很多患者对一般常用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增大,治疗难度也加大[4-5]。
抗生素的应用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志刚等[6]报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恢复黏膜纤毛的清除率。
因此早期、足疗程、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炎症,恢复黏膜正常生理功能,配合手术治疗,提高该病综合治
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
正常人鼻腔、鼻窦中存在细菌,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但一般不致病,潜在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厌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常见的需氧菌之一,致使鼻窦内黏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释放大量的炎性递质,经过病理变化,导致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产生,本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9.15%),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
本组试验中,药敏试验中以亚胺培南敏感度最高70.2%(33/47),其次敏感度较高的有甲硝唑65.9%(31/47),头孢曲松63.8%(30/4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3.8%(30/47),敏感度高首先与各抗生素的抗菌谱有关,也与患者本身对各抗生素自身耐药性有关。
临床上对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治疗采取早期、足疗程、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炎症、恢复黏膜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配合手术治疗,提高该病综合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手术提供的窦腔黏膜和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李泽卿,王秋萍,江满杰,等.慢性鼻窦炎细菌学普通培养结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2):82-84. [2] 彭德嘉,邱建华,黄维国.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4):187-188.
[3] 章毅,王敏,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培养及抗生素应用[j].临床
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62-63.
[4] 卢永明.成人慢性鼻窦炎153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72-173.
[5] 邵长宝,邵庆宝.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综合治疗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9):2959-2960.
[6] 王志刚,张镭,赵海源,等.鼻内镜下直接采取上颌窦内分泌物的细菌学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49(27):93-94.
[7] 陈剑芳,杨林花,冯建军,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j].血栓与止血学杂志,2009,15(3):110-113.
[8] 孙雨梅,张彦明,何广胜,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9(21):469-473.
(收稿日期: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