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39例建立人工气道神经外科患者,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39例患者中,完全治愈21例,病情得到改善17例,原发病重死亡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97.4%,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感染几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护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较为危急,且变化较快,其死亡率极高。
为了抢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通常会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运行,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1]。
为了探究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护理措施,文章选取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神经外科患者39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患者例数为39例,均为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
在所有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1.2±6.3)岁。
其中气管切开13例,气管插管26例。
1. 2 护理方法①气道湿化:在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气管患者干燥、异物清除力减弱或是出现呼吸道炎症等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首先应采取必要的气道湿化护理。
湿化液为0.45%氯化钠注射液,在患者吸入后将会逐渐浓缩为0.9%,对于气道不会产生较强刺激[2]。
湿化液的组成配比为50 ml生理盐水及2%碳酸氢钠溶液。
NaHCO3的注入目的为预防肺部感染。
运用注射器将湿化液注入套管之内,注入量为5~10 ml,速度4~6滴/min,连续时间10 min,每隔2小时1次,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感染效果。
应注意的是,每日湿化总量应保持在200 ml以上[3]。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置管时间,规范相关护理细节,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
标签: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效果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常采用人工气道辅助治疗,但往往因管道脱落、堵塞、诱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常影响临床预后,故此加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做了相关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均因病情需建立人工气道,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8~85岁,平均(57.3±3.2)岁;气管切开36例,气管插管4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丧失、昏迷,GCS评分均≤7分。
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各项操作严格无菌操作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2.1气道湿化①湿化液配置:将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与2%碳酸氢钠溶液50ml配置成濃度为0.45%的湿化液,患者吸入后可将浓度升高至0.9%,避免对气道产生刺激,且不易形成痰栓,此外,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还有助于预防、抑制肺部真菌感染。
②气道湿化方法:采用注射器将湿化液注入到套管内,注入5~10 ml,控制滴速4~6滴/min,持续滴注10~12 min,每间隔2 h湿化1次,每日湿化总量需超过200 ml。
若采用雾化加湿器时,需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可2次/d,每日200~400 ml。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更细致的护理管理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其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危重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后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
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来完成。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方式,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
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保障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患者不会发生呼吸道堵塞、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等情况。
还需要对建立的人工气道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在操作或翻身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脱位。
二、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1. 气道通畅保障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对呼吸道进行定期清洁和护理,保持通畅。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注重卫生,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障人工气道的通畅,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
2. 分泌物管理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容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洁,避免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气道阻塞。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吸引,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3. 皮肤护理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容易出现局部皮肤损害和感染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的部位进行定期观察和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 安全固定建立人工气道后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在操作或翻身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脱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确保人工气道的牢固和安全。
三、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

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人工气道的建立尤为重要,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及心脑等重要器官稳定的关键,能够为患者争取尽可能多的抢救时间。
使用人工气道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如果护理管理不善,容易出现人工气道堵塞、创口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抢救风险。
为了提高人工气道的使用价值,获得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方法。
1.对危重病患者的解释简单来讲,危重病患者就是生命危及的患者,具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器官系统有衰竭现象。
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为危重症患者,可以观察其心跳、呼吸、意识、瞳孔和总体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意识,特别是毫无预兆的昏倒、丧失意识,认为病情处于危重症时期,应立即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抢救;如果患者的瞳孔放大,固定不动,对于光的反射比较迟缓,甚至消失,表示患者危在旦夕,此时患者呼吸越发缓慢,没有规律,直到停止呼吸。
2.什么是人工气道?它的种类有哪些?人工气道是指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所建立的一种连接方式,目的是确保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同时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纠正,提高其舒适度,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当前,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不仅可改善患者呼吸,也可与呼吸机相连接,使部分呼吸困难的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种类,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气管插管又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应用较多,操作简便,适用于神志不清的危重病患者,插管时间<72小时,此外还有气管切开、口咽和鼻咽通气管、面罩等。
3.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3.1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预防为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气管插管和气道切开导管不仅要正确固定,还要保证其稳定性和牢固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松紧度,定期检查胶布和固定带的固定情况,是否有松动,并且要及时更换;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和方法固定气管插管,胶布的长度与宽度要合适,数量为2条,用左右上下交叉的方式对气管插管和牙垫进行固定,为增强其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固定带辅助,松紧适中;第三,做好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工作,在在固定带上系2-3个死结,扎紧,与颈部间的缝隙隔一横指,对于固定带的松紧程度,应每日按时检查;第四,患者的脸部应保持干净,防止汗水、分泌物等影响胶布的黏性,并且要保持切口敷料和周围皮肤干燥,预防感染;第五,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清醒,或者情绪比较烦躁,为防止拔管的发生,需要使用约束带对患者的双手进行约束,对于情况比较严重者,可以遵从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摘要】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关键的临床工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护理管理的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效果的分析,展示了护理管理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护理管理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效果分析、临床意义、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护理意义、护理内容、护理方法、临床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要更加细致和专业。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因为神经外科手术往往会涉及到头颅或颈部的手术,这些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影响,需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来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目前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护理内容、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完善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为临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相关文献,深入了解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对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摘要】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护理环节,能够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本文通过对人工气道的选择、插管技术、维护管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以及护理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探讨,总结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管理的规范和及时性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完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和医生们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效果分析、人工气道导管、插管技术、维护管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效果评估、预后影响、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是指因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疾病导致生命危急的患者。
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人工气道插管,以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生存与生命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需要依靠专业护理团队进行综合性评估和有效的护理干预。
合理选择人工气道导管、熟练的插管技术、科学的维护管理及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均对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对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1.2 研究目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有效性,评估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
然而,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大量的护理和管理。
其中,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人工气道的定义、分类、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工气道的定义和分类按所用的方法分类,可分为口腔气道、喉罩气道、喉镜导管、鼻咽导管、面罩等。
按插入深度和插管部位划分,可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二、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1. 人工气道的定位正确的插管位置对于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插管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插管到气管下缘2-3厘米的位置可以保证通气通畅。
插管结束后应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人工气道的长期保留会造成气道刺激和细菌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更换。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每3天更换一次,气管切开每周更换一次。
插管后,气管黏液和痰液容易积聚,并产生吸氧不足、呼吸频率增快等问题。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吸痰和排痰,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插管后,人工气道周围的局部皮肤容易出现感染。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
插管后,需要进行固定,以避免移位和误吸。
气管插管应采用口咬板或头颈部绷带进行固定;气管切开应采用气管切开带进行固定。
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为后期的康复治疗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可以降低气道感染和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技巧和方法,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健康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在护理策略和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人工气道的选择和建立、气道通畅的维持、呼吸功能的评估和监测等。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加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对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及策略,评价其护理效果,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3. 探索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策略,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4. 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相关研究现状,总结其中的成果和不足之处;5. 讨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优势特点,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6.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提供指导。
2. 正文2.1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正确、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作者:曾婷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7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人工气道,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管理,观察组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7.37%高于对照组数值78.95%,统计学有意义(P
【关键词】:护理管理;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神经外科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场所,当患者处于危重阶段时,存在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应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在抢救过程中,人工气道的建立非常关键,能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呈正比,应重点关注[1]。
本文为探讨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7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人工气道,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有17例,女有21例,患者所处年龄范围在24-75岁,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2.22±1.35)岁,人工气道类型:12例气管切开者、26例气管插管者;观察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有18例,女有20例,患者所处年龄范围在26-77岁,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2.26±1.33)岁,人工气道类型:13例气管切开者、25例气管插管者。
两组在年龄、人工气道类型、性别方面,统计学无意义
(P>0.05)。
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做好各项基础检查工作,结合實际状况,为患者实施人工气道;
对照组用常规管理,未做任何方面改变,执行原有操作。
观察组用护理管理,措施为:①在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时,应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处理,选用浓度0.45%-0.9%的氯化钠溶液,每次剂量控制在5-10ml,速度控制在每分钟4-6
滴,每隔两小时为患者操作一次;在实施湿化操作时,应保持良好体位。
②发现患者存在浓痰,应及时吸出,操作不宜频繁,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进而形成感染和缺氧,依据患者病况,恰当时机吸痰非常重要。
③针对患者所处环境,应减少探视,保持良好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1℃上下,湿度控制在65%左右,所有设备、物品应确保消毒灭菌处理,做好口腔卫生清洁。
④气囊的压力不宜超过2.45kPa,避免造成患者气管坏死,抽吸患者气道分泌物,避免吸入性肺炎;保持半坐位,避免呛咳。
⑤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在实施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应的知识,提升患者及家属认知度,减少负面情绪滋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2]:①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与指标出现明显改善或恢复,表示治疗效果为显效;②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与指标出现一定程度改善或恢复,表示治疗效果为有效;③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与指标未见任何改善或出现恶化,表示治疗效果为无效;显效率所得数值与有效率所得数值之和表示为总有效率所得数值。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取得数值输入系统SPSS19.0中,平均值选用()表示,检验选用χ2值表示,数值的百分比选用%表示,当数值的P值低于0.05时,数值存在比较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情况
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7.37%高于对照组数值78.95%,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作为神经方面疾病治疗场所,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当患者处于危重阶段时,患者不能自主呼吸,此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非常重要,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比较复杂,常见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主要作用为维持患者呼吸系统稳定,确保呼吸道功能畅通,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人工气道的运用,虽然拥有良好效果,但是,建立人工气道后,应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一旦未能管理到位,会造成患者产生感染、痰液堵塞等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应重视[3]。
通过对人工气道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研究,人工气道的应用不能对患者的病况进行根本性改变,只能为患者争取到足够的抢救时间,避免患者因缺氧而死亡,依据患者实际病况,为其制定好相应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能预防误吸、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对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清除,对脑部、心脏、肾脏等器官进行保护,运用价值极高;护理管理属于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案,依据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运用人工气道的实际状况,为其提供优质的管理方案,
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4]。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改善,提升疗效,护理管理值得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应用。
参考文献
张莉,秦小玲.集束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38-139.
骆洁.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防止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痰痂堵管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1):1072-1075.
邓秋霞,李虹彦,昝涛,等.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9):1072-1076.
潘璐,张琴.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0):1544-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