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上)

合集下载

2024年塔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塔吊市场前景分析

塔吊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塔吊是一种重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码头等工程中。

随着全球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塔吊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态。

本文将对塔吊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提供相关投资者和业内人士一个参考。

塔吊市场现状目前,全球塔吊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都对塔吊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塔吊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还能保证工程质量,这也是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是世界塔吊市场的主要消费国之一。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塔吊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

同时,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也为塔吊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塔吊市场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塔吊行业也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进。

目前,一些塔吊已经能够通过无线遥控或者自动控制系统来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减少了人力成本。

同时,塔吊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更多的施工需求。

环保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塔吊市场也将朝着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厂家将会投入更多资源和技术开发环保型塔吊,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也将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塔吊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塔吊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改善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将推动塔吊市场的发展。

塔吊市场面临的挑战虽然塔吊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塔吊制造商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也较为激烈。

其次,政策和法规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塔吊设备的高成本和维护难度也是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

结论综上所述,塔吊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全球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塔吊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

2024年塔吊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塔吊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塔吊制造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塔吊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塔吊的需求日益增加,塔吊制造市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塔吊制造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概况近年来,中国建筑行业持续蓬勃发展,推动了塔吊制造市场的快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塔吊产量超过了15000台,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

同时,塔吊制造企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市场竞争目前,中国塔吊制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导。

其中,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主要包括厦门建机、上海建设机械、柳工等。

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另一方面,国际塔吊制造企业也在中国市场角逐。

德国领先的塔吊制造商Liebherr、意大利塔吊制造商Raimondi,以及日本的小松制作所等企业都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占领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塔吊制造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塔吊制造企业开始注重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一方面,塔吊制造企业通过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塔吊的数据,实现故障预警和远程控制,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塔吊制造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新型材料和新工艺,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空气动力学设计等技术,使得塔吊在抗风能力、操作灵活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市场挑战与前景展望虽然中国塔吊制造市场在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品质,以保持竞争力。

其次,环保和能源节约的要求对塔吊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研发节能环保的产品。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塔吊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塔吊制造企业有望实现产品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

2022年中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2年中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塔机始于20世纪50年月。

中国塔机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型谱,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进展最快的工程机械行业之一。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

1.现状通过60多年的努力,中国塔机行业在产业规模、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1)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自上世纪90年月以来,中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进展,尤其是近几年,研发力量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塔机产品型谱日益完善,塔机产销量持续攀高,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第一大使用大国。

2022年我国共销售塔机31020台,比2022年增长了59.72%,国内塔机保有量突破10万台。

此后中国塔机市场进入了一轮高速进展阶段,截至2022年国内塔机保有量已超过30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25%。

(2)行业集中程度稳步提升。

目前国内获得塔机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共40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浙、东北、川渝等地区,其中仅山东塔机制造厂家就超过150家。

过去由于整个行业技术及品牌建设进展滞后,塔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地位远逊于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行业。

近几年在几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塔机行业快速进展,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前十家市场份额已由2022年的38%提升到2022年的66%。

目前位于中国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中联重科、永茂、川建等,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进展潮流,也是塔机出口的主要厂家。

同时大汉作为山东系的后起之秀,徐工作为塔机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进展势头也比较迅猛。

2022年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大幅下滑的大环境下,塔机行业下滑21%,但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将来几年塔机行业将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大型塔机取得较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电厂、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造船、核电站等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起重力矩2500kNm以上的大型、超大型塔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每年大型、超大型塔机需求量估计超过1000台。

中国塔式起重机历史与展望(英文版)

中国塔式起重机历史与展望(英文版)

Chinese tower crane industry for 50 year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Chinese tower crane began in the 1950s. Throughout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Chinese tower crane industry,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gradu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and has become on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industry.Tower crane industry in the design,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and market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formation of a more robust mechanism.50-year HistoryThe early 1950s, China's tower crane started by the imitation, imitation East German architects in 1954, the tower crane type Ⅰ, 60 years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25tm (mean maximum lifting tonnes), 40tm, 60tm several models, more to the main boom; 70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in high-rise buildings,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de new demands, so, 160tm attachment style, 45tm in climbing, 120tm jack-up tower machine one after another; the 20th century 1980s, the rapid construction, building the largest tower crane QTZ250 250tm came into being. Especially in 1984,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French POTAIN (Potain)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any's technology ga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wer crane into the fast track. Past 20 years, China's tower crane industry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Strong sales continued strong market demandSince the 1980s, China's tower crane industry has been rapidly growing,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tower crane sales continued to climb in 2001, industry sales in 9738 sets of statistics, in 2002 became the world's first tower crane annual production exceeded 1 million units the country. In 2004, due to macro-regul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y, crane, tower crane production and sales has dropped slightly in 2005, 2006, strong economic growth driven by China's tower crane sales resumed growth in 2006 sales has more than 2 million units. 2007 total sales of China's tower crane 31 020 units, compared with an increase of 59.72% in 2006, 2007, tower crane sales reached 11.6 billion yuan. Needless to say,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civil tower crane country, the world market demand for one of the main tower.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statistics, China obtained the production license of the tower crane manufacturing plant of more than 400, while the 1980s was less than 100.The rapid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industry standard in 1984, the state approve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lant in Sichuan, Sheny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Factor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Factory co-introduced from France Potain tower crane company's proprietary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licen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ree kinds FO/23B Model tower crane technology, and the following year successful trial of FO/23B tower crane, and this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tower crane, greatly reducing the ga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wer crane into the fast track. Through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our 80 years of the last century developed by QT80, QTZ120 two models have been reached at the level of similar foreign products.Into the 1990s, especially the "95", China's tower crane industry through research, careful study of foreig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 lot of good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product, there have been 400tm, 900tm horizontal arm and 300tm tower crane boom came The main performance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and dual-use tower crane lifting fabrics, flat tower machines to market. This serie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 fill the gap, replace and reduce the large tower crane imports. Development process but also to solve some of the constrai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wer crane key issues, such as addressing the high-power variable speed lifting mechanism, PLC control issues and tower crane remot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so on.In 2006, the Sichu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introduced the maximum lifting capacity of 60 tons of large tower crane M1500 (1500tm), a record at the time the domestic industry's largest tower crane tonnage record. Fushun Yongma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launched the largest tonnage of flat domestic tower crane STT553 (550tm).The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restructur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1980s, many provinces in China have produced provincial tower cran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lan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ower crane,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entered, the original tower of som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re retired, some companies such as River built, Sheny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so on through the restructuring and reorganization, the first Breakthrough in the market to create their own brand awareness growing, more and more stable market share. At the same time, a group of private, joint-stock company rapidly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the tower crane industry, such as Fushun Yongmao, Shandong radius, Jiang Su Zhengxing, Zhejiang Golden Tiger Ba.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silence for a few years later, in June 2006 by th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and Fushun Yongmao joint venture, set up a holding of Beijing Fushun Yongmao Yongma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China is the first camp in the tower crane manufacturers River Bridge Co., Ltd., Shenyang Sanyo, Zoomlion and other enterprises, which led the Chinese tower cran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but also a major manufacturer of tower crane exports. Although China's tower crane industry profits are constantly diluted, especially in the small tower crane market, but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new companies being added.Shandong questioned the quality of the tower from the fleetThe 1980s began to gradually emerge in Shandong Jiaodong Peninsula large tower crane manufacturer.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production company focused on rapi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once accounted for 80 percent of national output, manufacturers of 60 to 70 (of which yield the largest number since 1995 when the tower crane industry to enter the Chinese company, Shandong, eight consecutive was national sales, domestic sales plus exports in 2006 totaled 6,000 units). Products are mainly small and medium-tower, 70% are 63tm, 40tm the following tower, low prices, poor quality of some products, due to accidents, Shandong tower was once banned in many areas to us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gradual strengthening of the sense of quality manufacturers, product quality has improved. In addition to Shandong Province, Sichuan, Jiangsu and other places of China tower crane produc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 areas.Rapid export growth, foreign investment is difficult to enter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domestic market, exports also performed tower crane active than ever. China's tower crane exports began in 1988, rapid growth in the 21st century. 2001 to 2006, China's tower crane exports increased from 67 units to 1748 units each year, an increase of 26 times, exporting countries also increased from 11 to 63.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key enterprises such as River Bridge Co., Ltd., Shenyang Sanyo, Fushun Yongmao and other manufacturers of export volume has more than 50% of its annual output. In addition to routine export to Southeast Asia, West Asia and other regions, is also involved in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regions. The rapid growth in exports, making the foreign market in China's consumption tower occupi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Can be expected to furtherexpand the export market will become the future of China's tower crane companies to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ways.Compared with export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ower crane imports are much less successful foreign companies into the country is very few, in addition to France in 1988, Zhangjiagang Potain's investment in factories, but also in several foreign domestic-owned or joint venture tower, but the price,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yield very little, some have been pulling, and some are still supported. In 2006 Spain COMANSA company and Hangzhou JI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joint venture in Hangzhou Kemansajie br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n initial investment $ 20.4 million, has been put into production, remains to be seen how effective.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5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塔式起重机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091228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091228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 091228据考证,塔机发明于2 0 世纪之初的欧洲。

1900年有了第一个塔机专利,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臂架式起重机,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后塔机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更是呈现型式多样、需求旺盛的局面。

中国塔机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50 年来,我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系列型谱,塔机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设备,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建筑机械行业之一。

我们只用了5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路程,如今中国塔机已经批量走进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回顾塔机百年历史、中国塔机50 年史,展望塔机行业未来,期待中国塔机尽快由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

1 国内塔机50 年回顾50 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 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 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 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 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80 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 塔机QTZ250 应运而生。

特别是1984 年,通过引进法国POTAIN(波坦)公司F0/23B、H3/36B 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快行道。

进入21 世纪后,塔机年产销量连超1 万台、2万台大关,出口量连续翻番。

近20 年来,我国塔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1 市场需求强劲产销持续旺盛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表1),尤其近几年,塔机销量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9738 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0000台的国家。

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超过2万台。

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_上_

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_上_

20世纪80年代,四川建筑机械厂生产的引进法国波坦技术的塔机。

60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很难看到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如今,无论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能看到塔机在施工现场作业的英姿,塔机早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施工设备之一。

中国塔机行业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不但国产塔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近年来出口数量大幅增长,早已发展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和销售大国,产品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建国初期,去探寻中国塔机行业的发展足迹。

1 行业形成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塔机行业经历了从建国时没有,到50年代的仿制,再到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形成批量生产的几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塔机行业的形成阶段。

1.1 产品开发中国自己生产塔机是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1954年,由当时的抚顺重型机械厂仿照试制了我国第一台T Q2-6型塔机,后来相继在上海建筑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

1958年,为满足电站建设的需要,参照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的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上)样机,设计制造了15t、25t塔机。

这3种塔机都是上回转塔帽式结构,主要由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和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

但真正属于自己研发、形成批量生产并大规模使用的是红旗Ⅱ-16型塔机。

这是一种整体托运、自身架设、不能带载变幅的动臂式塔机。

1958年,当时的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刘佩衡先生带领课题组开始研制,经过2次改进后在1964年定型,曾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鉴定后投入专业工厂批量生产。

前期由富拉尔机重型机械厂生产,后来转由徐州重型机器厂、沈阳金属结构厂(后改名为沈阳建筑机械厂,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批量生产。

该型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多年产120台,经重大改进后于1980年获得塔机产品银质奖。

红旗梅 琨 孔庆璐Ⅱ-16型塔机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的下回转式塔机。

谈谈塔式起重机的使用状况及技术性能

谈谈塔式起重机的使用状况及技术性能

谈谈塔式起重机的使用状况及技术性能第一节我国塔式起重机的使用现状我国从一九五四年试制出第一台TQ2-6型塔式起重机以来,已有将近50多年的历史。

但是,正像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样,前30年处于一种缓慢的起步阶段,真正得到快速发展是近20多年的事,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大量建设工程的兴建,给塔式起重机提供了很好的需求市场,与此相适应,在80年代初期,我国塔式起重机有了行业组织,有了科研计划组织了标准编制,使产品设计开发有章可循,这也是塔式起重机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到现在为止,我国塔式起重机的生产厂已接近400家,年产大大小小的各种塔机已将近1.5万台,年值已超过30个亿,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生产各种规格(以主参数起重力矩划分)已有18种之多,最大的达900tm,最小的为10tm。

这还不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特种塔机。

现在,我国的建筑用塔式起重机使用已越来越普遍,从普通的多层民用建筑、房地产工程、高层建筑到大型的铁路工程、桥梁工程、电力工程等,到处都有塔机的应用。

而这些工程应用中,我国自己生产的塔式机已唱了主角,基本能满足国内建筑工程的需要。

而且部分产品已远销国外。

近20多年来,市场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进步,通过辅助设计、微电子技术、程控语言控制技术都在塔机上得到了应用。

当然,也不可否认,我国的塔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制作质量和品种型号规格,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电气元件、工艺安装、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等,差距更大。

这就影响了我们整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加了事故隐患。

对此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要加倍努力、敢于创新、严格把关、赶超国际水平。

否则,在加入WTO 以后,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我们又有新失去市场的危险。

第二节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及型号编制规则塔式起重机的品种很多,每个品种又按主参数的不同划分出很多规格,为了很快识别出塔机的类别和主参数,就必须了解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和编制规则。

2023年我国塔式起重机市场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研究

2023年我国塔式起重机市场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塔式起重机市场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研究塔式起重机(下文简称塔机),是工程机械设备的一种,主要用于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市政工程、工业建设等诸多领域。

20世纪50年月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头起步。

经过改革开放和1998年房改,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进展,2022年塔机销量约为2万台。

我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目前我国塔机市场呈现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市场进展尚不成熟;二是与经济进展紧密相关。

一、市场进展尚不成熟(1)技术水平低我国塔机保有量虽然已达14万台,但大型塔机短缺,中、小型塔机过剩。

2022年我国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塔机生产厂商达400余家,但能够生产200tm以上塔机的厂商只有约30家。

(2)产品雷同1984年,我国全套引进法国波坦F0/23B、H3/36B、GTMR360B三种产品,分别由北京建机、四川建机、沈阳建机负责消化汲取。

此后这三大产品的图纸流传很广,成为我国塔机产品的模板。

即使到了现在,我国许多的塔机生产商还在使用这些图纸。

(3)市场无序进展目前,国内塔机生产厂商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一线厂商(如张家口波坦、中联重科、抚顺永茂等);其次类为专业化厂商(如专业生产大型平头塔机和动臂塔机的南京中昇等);第三类是各地地方性小厂(如众多山东厂商)。

在此三类厂商中,第一、二类厂商实力较强,产品品质较好,但是厂商数量较少;而第三类厂商实力较弱,但是以低廉的价格切入二、三线城市的建筑市场,产品销量反而占据全国塔机销量的50%。

(4)缺乏领导厂商在国内400多家塔机生产厂商中,一线厂商不超过15家,其中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要是中联重科和抚顺永茂等少数几家。

而一年200台(规格63tm以上)的销售规模即可跻身全国主要塔机生产厂商之列。

(6)行业集中度偏低塔机行业前十名厂商销量占全行业的比重仅为28.5%,行业集中度远远低于装载机(92.3%)、履带吊(99%)、汽车吊(99.5%)等成熟的工程机械行业,且短期内这一格局不会有根本性改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塔机始于20世纪50年代。

纵观50多年发展史,中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成为我国发展较快的机械行业之一。

塔机行业在设计、制造、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机制。

50年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指最大
可吊吨数)、40tm、60tm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160tm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塔机等相继问世;20世纪80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塔机250应运而生。

特别是1984年,通过引进法国(波坦)公司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
步入快行道。

近20年来,我国塔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市场需求强劲产销持续旺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塔机销量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9738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万台的国家。

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
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年、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
超过2万台。

2007年我国共销售塔机3.102万台,比2006年增长了59.72%,2007年塔机销售额达到116亿元。

毋庸置疑,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塔
机生产厂达400余家,而20世纪80年代还不足100家。

引进技术迅速提升行业水平1984年,国家批准四筑机械厂、沈阳建筑机械厂、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联合从法国波坦公
司引进塔机专有技术及生产许可证,引进/23等3种型号塔机技术,并于次年成功试制了/23塔机,这是我国塔机发展
史上的里程碑,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了快行道。

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上个
世纪80年代自行研制的、120两种机型已达到当时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塔机行业通过攻关,认真研究国外技术、结合国情开发出不少好产品,
先后有400tm、900tm水平臂和300tm动臂式塔机问世,主要性能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并有起重布料两用塔机、平头
塔机等走向市场。

这一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和减少了大型塔机的进口数量。

开发过程中也解决了
部分制约我国塔机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解决了大功率起升机构的无级变速、控制问题和塔机的遥控技术问题,等等。

2006年,四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最大起重量达60吨的超大型塔机(1500tm),创下了当时国内塔机行
业最大吨位的纪录。

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国产最大吨位的平头塔机553(550tm)。

国企纷纷改制民营企业崛起
20世纪80年代我国很多省份都有生产塔机的省建筑机械厂。

随着塔机需求的增加,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原有的一些国
营塔机企业风光不再,有些企业如、沈阳建机等经过改制重组,率先突出重围,在市场上创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越
来越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稳定。

与此同时,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塔机行业的重要力量,如抚顺永茂、山东方圆、江苏正兴、浙金虎霸等。

北京建工在沉寂了几年之后,2006年6月由北京建工集团和抚顺永茂共同出资,组建了抚顺永茂控股的北京建工永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目前位于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股份、沈阳三洋、等企业,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发展潮流,也是塔机
出口的主要厂家。

虽然目前中国塔机制造业的利润在不断地摊薄,尤其是在中小塔机市场,但是仍有众多新厂商不断
加入。

山东塔机群起质量受到质疑
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胶东半岛逐步涌现出大量塔机生产企业。

其特点是:生产企业集中,发展快,产量大,一度占
全国产量的80%,生产厂家达60~70家(其中产量最大的当数1995年开始进入塔机行业的山东华夏公司,连续八年全
国销量第一,2006年国内销售加出口共计6000余台)。

产品以中小塔机为主,70%以上是63tm、40tm以下塔机,价格低,一些产品质量差,由于事故频发,山东塔机曾一度被不少地区明令禁止使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产厂家质量意
识逐渐加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除山东外,四川、江苏等地也是我国塔机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

出口增长迅猛外资难以进入
伴随着国内市场的繁荣,塔机出口也表现得空前活跃。

我国塔机出口始于1988年,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迅猛。

2001~2006年,我国塔机出口量从67台逐年增加到1748台,增长了26倍,出口国家也从11个增加到63个。

近年来一些
重点企业如股份、沈阳三洋、抚顺永茂等生产厂家的出口量已经占其年产量的50%以上。

除了出口到常规的东南亚、
西亚等地区,也涉足欧美等发达地区。

由于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外市场在我国塔机的消费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

可以预期,出口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将成为未来我国塔机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出口相比,近年我国塔机的进口量则少得多,外资企业成功进入国内的更是寥寥无几,除法国波坦公司1988年在张
家港投资建厂外,也曾有几家外资企业在国内独资或合资生产塔机,但因价格、国情等因素产量很少,有的已经撤资,有的还在支撑。

2006年西班牙公司与杭州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杭州科曼萨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首期投
资2040万美元,已经投入生产,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文章来自铁甲工程机械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