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总复习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考试知识点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考试知识点一、选择题1.当你在家中使用非处方药时,为了安全,应注意的方面有()①该药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②该药是不是广告推荐的药品③该药的适用范围、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④该药包装盒是否有OTC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正确;②看该药的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不能是广告推荐的药品,错误;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正确;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正确;可见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
【点睛】处方药的使用有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是解题的关键。
2.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
【详解】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正确;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相应的病毒消灭,而不是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B错误;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该免疫细胞会产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八下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课标链接】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5、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6、说明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7、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8、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9、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知识框架图】【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历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感染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名师点拨】(1)细菌≠病原体不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都是病原体。
大多数细菌属于正常菌,与人体共生,只有那些能引起人生病的才是病原体。
(2)如果某人对某种病具有了抵抗力,则此人不再是该病的易感人群,但是此人可能是另一种病的易感人群。
如王丽患过麻疹,具有对麻疹的免疫力,则王丽不再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但是王丽不具有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她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2、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功能(2)抗体与抗原①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②抗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以麻疹病毒为例,图示抗原和抗体的关系(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又称先天性免疫。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复习要点汇编(人教版八年级下)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复习要点汇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免疫和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功能——阻挡和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叫做抗原。
2、免疫:最初含义: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代含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的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坏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免疫的主要功能:①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当遇到一些突发紧急情况时,我们应力所能及的予以救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发现因意外事故发生骨折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安全的地方并尝试使骨折复位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答案】A【解析】【分析】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详解】A、骨折发生后,应该马上把他送医院或立即向老师报告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如有伤口,先用现场最干净的布包扎伤口,千万不能帮他现场复位,防止骨骼发生移位,不好医治,A符合题意;B、发生意外事故,人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立即打开门窗,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在拨打“120”之后,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B不符合题意;C、遇到心脏病发作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要随意搬动病人,C不符合题意;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被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C.家里饲养的猫、狗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D.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答案】A【解析】【分析】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正确,A错误;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所以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2.去年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流感,疾控中心监测出主要三种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关于流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C.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紧闭门窗,防止感冒【答案】B【解析】【分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图所示。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及时处理等)、切断传播途径(清洁、开窗通风、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详解】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A错误;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因此,疟疾患者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B错误;C、按蚊是能够传染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按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生物媒介。
所以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C正确;D、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病原体、传染源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去某些热带国家旅游时,需要接种黄热病等传染病疫苗获得“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下列关于黄热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热病毒是黄热病的传染源B.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C.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D.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人教版】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菌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C.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D.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患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患天花”。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去某些热带国家旅游时,需要接种黄热病等传染病疫苗获得“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下列关于黄热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热病毒是黄热病的传染源B.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C.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D.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详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黄热病毒属于黄热病的病原体,故A错误。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已成为大多数老百姓的习惯.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物的()A.大小和形状B.成分和用法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D.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答案】A【解析】【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药物的大小和形状无需特别关注;药物的成分和用法、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都需要特别关注。
因此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物的大小和形状。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正确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
2.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是()A.偶尔喝醉酒不防碍身体健康B.油炸食品好吃,可以多吃C.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D.不吸烟,远离毒品【答案】D【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详解】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不吃油炸食品等。
高蛋白食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要合理膳食,可见,D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点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A.对小鼠免疫系统而言,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自己”成分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D.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答案】C【解析】【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非典治疗
D 花粉或食物过敏
10、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国外农产品进入我
国的量不断增大,进入境内的农产品,必须检疫才能
出售,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均不正确
11、正在患肝炎的病人属于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12、 下列属于免疫的是
√ A 打退烧针 B 打止痛针 C 打破伤风针
6、下列有关计划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打消炎针
A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B 给一周岁的婴儿口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C 通过接种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D 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有可能不再患传染病
7、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
也称免疫球蛋白; ❖ 4、抗体可使病原菌凝集,可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 5、抗体存在体液中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外来侵入的)
抗体:抵抗抗原的物质(自己产生的)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人不小心被狂犬咬伤后,医生给他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抗毒 素,属于哪一类人工免疫?
给人体接种抗原物质,人体获得免疫作 用速度慢,维持时间长;而给体注入抗 体或淋巴因子,只能用作应急处理或治 疗病人,维持时间短。
A 出生以后
B出生以前就已具备,出生以后不断完善
C 先天性的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是
A 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B 人人生来就有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C 出生后才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D 出生后才产生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5、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隔离病原体
5、医生诊断某人得了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环节分析: ⑴ 立即给病人打针吃药是为了 控制传染源 。
⑵对病人房间,用具进行消毒是 切断传播途径
。
⑶给接近病人的人进行预防注射是为了 保护易感人群 。
非 第一道防线 特 异 性 免 第二道防线
洁净水果属于传染病中的哪个基本环节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3、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细菌性痢疾 B、淋病
√C、心脏病
D、流行性感冒
➢ 典型例题解析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B 。
A、体质弱的人 B、艾滋病患者 C、痰 D、肝炎病毒
2、下列属于病原体的是 C 。
A、患狂犬病的狗
B、带痢疾杆菌的苍蝇
C、病人身上的腮腺炎病毒 D、结核病人的痰
3、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B )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计划免疫
4、艾滋病疫苗在中国首次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果研究成功,注射
艾滋病疫苗可使人体获得对艾滋病的抵抗力。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
施是( B )
优选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总复 习
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
流感患者 讲话、咳嗽、空气传播途径
(携带流感病毒)
病原体
飞沫悬 浮于空 气中
散播
健康人
病原体
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 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 源到达健康人所 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 病缺乏免疫 力而容易感 染该病的人 群
1、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
菌物质和吞 噬细胞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免 疫
特
第三道 免疫器官 防线 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 异 清除病原体 性 (清除抗原) 免
疫
1. 人人都是 生来就有的; 2. 对多种病 原体 都有防 御作用。
1. 人出生后才 产生的; 2. 只对某一特 定的病原体起作 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 1、特点: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产生免
疫作用; ❖ 2、举例:人体皮肤屏障作用;
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
(二)特异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或异物(如细菌、病毒、移植器 官、花粉等)起作用。
抗原与抗体的特点
❖ 1、抗原是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任何体外物质
❖ 2、抗体是由抗原引起的; ❖ 3、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A .扁桃体发炎
B .胃肠蠕动
C .跑步喘气
D .皮肤出汗
13、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血清,血清中含
有的物质和注射血清的措施分别是( )
√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免类疫 疫型
皮肤和黏膜 的屏障作用
体液杀菌物质 抗菌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
特
第 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
异
三
性
道
免 疫
防 线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人体三 道防线
组成
功能
免疫 类型
特点
第一道 防线
皮肤、粘膜、 阻挡或杀死病 呼吸道粘膜 原体、清扫异 上的纤毛 物
非 特 异
性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
防线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 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 物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原体就是传染源
D、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2、明明吃了不洁净水果而患了蛔虫病,这里不
1、 下列哪项是人体的第一√B 皮肤和粘膜
D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溶菌酶具有杀菌的作用,其原理是
√A 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 B 直接吞噬病菌,消灭病菌
C 溶解病菌的细胞核,使病菌死亡
D 以上三种作用都具备
√3、 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产生的时期是
免疫的功能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
抗感染或防止其 变态反应例: 免疫缺陷综 防御 他抗原异物入侵 药物花粉过敏 合症,例如:
艾滋病
自我 清除衰老、死 自我免疫病: 稳定 亡或损伤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 消灭突变细胞 监视
肿瘤形成
计划免疫
❖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 感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叫计划 免疫
人的身上来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A 抗原、特异性免疫
B 抗体、特异性免疫
A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8、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
√A 结核病
B 乙型肝炎
C 天花
D 破伤风
√9、下列哪种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A 肾脏移植
B 艾滋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