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3)① N2+O22NO② C ③ 2CO+2NO N2+2CO2【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 Fe2O3;②Fe和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128.0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127.79g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Ca(ClO)2+H2O+CO2===CaCO3↓+2HCl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
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
)________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
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
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
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在夏季到来之前,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游泳池水质抽检工作。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水质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6项指标。
其中游离性余氯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肤过教等症状,过低起不到杀菌消毒作用,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
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氯气和漂白粉能消毒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
由于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病毒的结构,从而可达到杀菌的目的。
同时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次氯酸酸性较弱且极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产生HCl和O2ClO2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性的消毒剂,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等。
因其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故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________。
(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Ca(ClO)+2HCl=X+2HClO,其(3)工业上用漂白粉消毒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2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4)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的原因是________。
(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
请结合材料解释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消毒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Cl2 CaCl2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合理答案均可) HClO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合理答案均可)【解析】【详解】(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毒过程中使用的含氯消毒剂,(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氯气Cl2,只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设原3NaHCO 的质量为x ,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为y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x10.6g↑168x10610.6g=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y106y 168↑106(16.8g y)y 13.7g 168-+= y 8.4g =38.4gNaHCO=?100%=50%16.8g的分解率答:2t时刻,3NaHCO的分解率是50%,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2t时刻分解的3NaHCO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故答案:ABC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丰饶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
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
利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在我国仍以蒸发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中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食盐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例如,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就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
海水可以提取食盐,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可以得到溴、镁等物质。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后,用空气将其吹出。
也可以用水蒸气,使溴和水蒸气一起蒸出。
而海水中的镁,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工业规模海水提镁的方法,是将海水抽入反应槽中,加入石灰乳,将海水中的镁转变为沉淀;再加入稀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溶液,过滤、烘干,然后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得到镁和氯气;氯气可以用来制取盐酸,再循环使用。
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用于电解法制碱必须经过精制。
精制食盐水常加入一些试剂,使杂质沉淀过滤出来,再加入稀盐酸调节盐水的pH。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的技术叫做_______。
(2)铝和镁一样,属于活泼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_。
(3)如果加入稀盐酸后盐水的pH=7,则溶液显_______性。
(4)根据材料可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在除去上述杂质时,应该先除去,________(选填“Na2SO4”或“CaCl2”)。
【答案】吹出法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中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MgCl2Na2SO4【解析】【详解】(1)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单质后,用空气将其吹出;(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3)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4)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5)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会与氯化钡、氯化钙反应,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MgCl2,在除去上述杂质时,应该先除去Na2SO4。
故答案为:(1)吹出法;(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3)中;(4)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5)MgCl2,Na2SO4。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
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
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
先添加NH 3而不是CO 2:CO 2在NaCl 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 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 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 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 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向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 4+的浓度,使NH 4Cl 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 3转化为Na 2CO 3,提高析出的NH 4Cl 纯度。
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NH 3、CO 2 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 4Cl 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
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 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温度溶解度物质 0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NH 4HCO 3 11.9 16.1 21.7 28.4 36.6 44.1 59.2 NaHCO 3 6.9 8.15 9.6 11.1 12.7 14.4 16.4 NH 4Cl29.433.337.241.445.850.455.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侯氏制碱法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
(3)第二步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的原因是_____。
(4)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一个优点_____。
(5)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6)侯氏制碱法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_____。
【答案】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 Na +、NH 4+、HCO 3-、Cl - NaHCO 3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填一个即可) 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 置换反应 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否则没有【解析】 【详解】(1)侯氏制碱法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
故填: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溶液中有氯化钠、碳酸氢铵,含有的离子是:Na +、NH 4+、HCO 3-、Cl -; 故填:Na +、NH 4+、HCO 3-、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