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作用

心理咨询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作用
的 目的 , 喜 闻乐 见的活 动 中 , 兴 愉快 地 接受 教育 。 在 高
但 是需 要指 出 的是 , 意识 教 育对 受 教育者 来 说是无 意 识 的 , 无 但对 教 育者 米说 则应 是有 意识 的 。开 展 无意 识教 育不 是放 任 自流 , 不是 随 心所 欲 、 更 漫无 目的 , 为学 校德 育工 作 者 , 论进 行 何种 教 育部 是 作 无 有 目的 、 意识 的 , 是 以提高 学生 思想 政 治觉 悟 和认识 能 力 为根 本 目的 的 , 有 都 只是在 方 式 j 想 方 没法 淡 .
意 义 。心 理 咨 询 具 有 双 向 信 息 交 流 的 特 性 , 利 于 消 除被 教 育 者 的 抗 拒 心 理 , 无 意 识 中 有 在
把德 育工作 目的传递 出去 ; 心理咨 询立足 于每 个被 教 育者 的 实际情 况 , 平等 为原 则 , 以 尊
重 被 教 育 者 的主 体 意识 , 够提 高德 育 工 作 内 容 的 可 接 受 性 ; 理 咨 询 的 倾 听 、 能 心 宣泄 等 技 术具有人 文 关怀的特性 , 利 于增 强德育 工作者的 亲和 力。 有 关 键 词 : 理 咨 询 ; 校 德 育 工 作 ; 少年 学 生 心 学 青
化 教育 意 图和痕 迹 , 学生 意识 不 到 自己在 受教 育 。 只有 精 心策划 和 没计 教育 方法 , 造 良好 的 心理 氛 让 营
围 , 取喜 闻 乐见的 形式 , 采 把教 育 的意 向和 目的隐藏 在 与之 相 关 的载 体 之 中 , 能使 富有 教育 意 义 的 哲 才 理 积淀 在学 生 的内心 深处 , 使道 德 教育 达 到 “ 润物 细无声 ” 的最佳 效 果 。
备甚 至逆反心理 , 得 巩 同而持久 的教育效 果 。 取

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篇一》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作为一名德育工,我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等方面。

在的工作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工作重点1.心理健康教育:我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2.行为规范教育: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通过制定学生守则、开展行为规范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校合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理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2.学生行为规范得到加强:通过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善,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学生变得更加自律和守规矩。

3.家校合作更加紧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经验教训与处理办法1.注重个体差异:在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引导自我教育:我认识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

五、今后的打算1.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继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深化家校合作: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理咨询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

心理咨询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

心理咨询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心理咨询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衔接,实际上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新走向,是适应素质教育任务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尝试。

一、学生的现实状况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素质普遍低下。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市场经济的注入等各种原因,中小学生所体现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明显上升。

有据不完全调查,4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常常心烦,自我失控,感到干什么都没意思的,大约占21%左右;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有厌学情绪的占14%左右;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占7%左右。

这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不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需要。

2012年3月份,我们对我市一中100名学生进行了cat焦虑心理施测,其中抽样42名学生,施测结果如下:珲春市××中学初一42名学生cat焦虑心理施测结果(平均数与标准差)备注:心理异常,男3人,女3人,男同学冲动倾向较严重。

冲动倾向男生标准差为3.08,高于正常标准值0.6,女生标准差为2.34,趋于标准。

100名学生中反映明显的是冲动倾向。

从42名学生来看,此项中心理异常的学生,男生为7人,女生为6人,从男女生16:26来看,男生冲动倾向较严重。

因此,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搞心理咨询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致性心理咨询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许多共性、同一性的东西。

这种联系或一致性,表现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和思品教育之间,由于二者都处于中小学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因而就显得更加典型和突出。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心理咨询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衔接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具备了充分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在进一步证明,二者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Ab t a t Ps c oo ia o n e ig n olg s sr c : y h lgc l c u s ln i c le e ma ny ov p y h lgc l rblms n moa e c to e h sz s d oo ia o lms i l s le s c oo i a p o e ,a d r l du a in mp a ie ie lg c prbe .Bu l t p y h lg st o d t n o h c h.Th e eo m e to h u h sifu n e n e titd byp y h lg a d t e dr cin o s c oo ia cii s c oo y i hefun ai ft o t o g e d v lp n fto g ti n e c d a d r srce s c oo y, n h ie to fp y h lgc la t t l vy i m iae y t e t u h .Th r r o o n cin swela fee tain bewe n p y h lgc lc u eig a d moa du ain,S h ul sdo n td b h ho g t ee ae s me c n e to s a l sdi r nito t e s c oo ia o ns l n rle c to f n O we s o d u i te t r a ial. nt h woo g nc l y
Vaue En i e rng l gn ei
・31 ・ 3
论 心 理 咨 询 与 德 育 的关 系
D ic so o t l duc i n s us i n n he Re a i n be we n yc l gialC ns la i n an M r ato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

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摘要】心理咨询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德育也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方法和理念,如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

结合心理咨询和德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个体咨询、班级活动、家长参与等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心理咨询与德育相互辅助,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提高道德素养。

心理咨询与德育密不可分,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心理咨询, 德育, 学生, 道德发展, 借鉴, 结合方式, 应用案例, 密不可分1. 引言1.1 引言心理咨询与德育是两个看似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的过程。

而德育则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和品德教育的过程。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问题和道德困境也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更可以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德育对心理咨询也有着借鉴意义,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这对心理咨询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也有着指导作用。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将心理咨询与德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道德发展。

这种结合方式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又能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品德高尚的公民。

通过心理咨询在德育中的应用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担当的未来公民起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心理咨询对德育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在德育中的发展方向。

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输 等 方法 , 学 生 指 明 努 力 的 方 向 。 管 为 尽 心 理 咨 询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所 区别 , 但
两者 又有 千丝 万 缕 的联 系 。 1心 理 咨 询 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在 教 育 . 目标 、 务 上 的 一 致 性 。 任 二者 的根 本 目标 都 是 为 了 把 学 生 培 养 成 德 、 、 、 全 智 体 美
是 服 从 于 高 校 培 养 人 才 的 总 体 目标 , 为
有 一 定 的借 鉴 作 用 。
5心 理 咨 询 和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在 教 育 . 功 能 上 可 以互 相 补 充 。 方 面 , 想政 治 一 思
育 的意 见 》 几个 德 育 纲 领 性 文 件 中 , 这 强
《 中国 高 等 教 育 德 育 大 纲 》 《 共 中 央 关 、中 于进 一 步 加 强 和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方 面 。思 想 政 治 教育 中 采 用 的 正 面 引
导 、 型 示 范 、 论 导 向 等 对 心 理 咨 询 也 典 舆
面发展 的社会 主义建设 的合格 人才 , 都
调 了要 开 展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心 理 咨
学 生 全 面 素质 的 提 高 服 务 。 心 理 咨 询 侧 重心 理 层 面 .重 视 对 学 生 心 理 品 质 的培 养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侧 重 思 想 层 面 . 视 而 重
学 生 思想 品德 的 塑 造 .而 心 理 层 面和 思 想 层 面不 是绝 对分 离 的 .只 有 解 决 了心 理 矛 盾 与 冲 突 、 理 障 碍 、 理 疾 病 等 心 心 心 理 问题 ,才 能 解决 大 学 生 思 想 层 面 的 问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作者:丁玺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9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只有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学校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密切联系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的心理品质,注重人的自然属性;而德育从其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重视人的社会属性。

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和升华学生的个性。

一个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正常交往,恰当地表现与控制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具有亲和力,更能悦纳自己和他人;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信任他人,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这样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进行的,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3. 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德育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往往交叉共存,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需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渗透去解决,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教育往往又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虽然联系密切,但是二者毕竟有区别又彼此独立,二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1.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学素养。

某些教师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容易把本属于心理障碍范畴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来处理,导致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倾向,收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很强,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技能,而且对自身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结构、道德品质、职业责任感、经验积累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

论德育工作、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论德育工作、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论德育工作、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李、铭(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

实际上是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最佳结合点。

可以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克服心理咨询的局限性,更为有效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新世纪人才的竞争已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一论述已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学校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上议事日程。

然而。

在开展心理工作的同时.又造成了对于德育工作和心理咨询这两个概念上的混淆和误解.如有人夸大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是一剂万能药,甚至认为可以用心理咨询代替德育工作;有人则认为心理咨询只不过是德育工作的另一种变式,和做思想说服工作差不多。

这样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不仅影响现阶段德育工作和心理咨询两方面工作的有效运作。

而且可能影响整个德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科学地向前发展。

笔者认为.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最佳结合点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于提升德育工作和心理咨询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一、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系德育工作和心理咨询的运作对象都是学生.都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人员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得以排除。

在国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人员在更大程度上做着德育的工作;而某些成功的德育工作者常常不自觉地运用有关的心理咨询原理和技巧,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作用。

培养学生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的基础,因为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心理咨询是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我国的,并首先在高等院校得到了较好和较快的发展。

但是,进人90年代下半期以来,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先天不足”,行业的不规范,以及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等原因,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出现了由单纯的热情转而产生疑虑感的消极势头。

与此同时,最新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各种人群及各种年龄段中仍然是最令人担优的。

为了有助于澄清疑惑与误解,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就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一、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理论分析(一)内容的异同心理咨询与德育确有不同的侧重或工作内容。

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心理问题,而德育偏重于思想问题。

但不可忽视的是,思想和心理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

现实中,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在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有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间题,其根源、其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同样,心理问题也往往会引起思想、行为间题,比如影响其人生态度、对人的行为方式或导致违法乱纪行为。

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混为一谈,甚至用思想问题涵盖心理问题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完全割裂开来,视为风马牛不相及,同样也是不科学的。

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尤其在一般性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上。

因此,实践中,心理咨询不但对解决心理问题有效,而且能较好地解决某些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奏效的思想行为间题。

(二)旧标的异同从具体目标看,心理咨询与德育各有侧重.前者重在心理的调适、矫正、发展上,后者重在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塑造、改变上。

尽管当前德育的内涵已更为丰富,外延更为扩大,开始涵盖心理健康教育,但重点仍在政治思想品德领域里.因此,两者在具体目标上确实存有差异。

但这种差异并非不可逾越: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前提,是完成思想教育目标的保证,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塑造健全心理的基础。

从终极目标看,心理咨询与德育也是有差异的。

前者的终极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而后者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只强调保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是德育的这种社会性功能的凸现,淹没了其原有的为人自身服务的个人性功能,致使有些人在论及心理咨询和德育的目标时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心理咨询是为个人服务,而德育只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

其实,德育不仅具有社会性功能,还应该具有个人性功能,即通过德育不仅促使社会发展、进步,而且可以使个性充分发展,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

也只有当德育在个人关系领域内、在为人自身的服务中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才不是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目的来培养,德育才拥有了它原本应有的本质的意义。

当前,德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强调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创造精神,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正在成为思政教育新的目标[2]。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咨询与德育在终极目标上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应该说,近年来心理咨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育功能和目标的转变。

还要明确的是,尽管心理咨询是指向个人的,具有明显的个人性功能,但其社会性功能却隐藏其中。

正是在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心理咨询也促进了个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事实上,心理咨询并非孤立地采取个人取向,各种社会标准必将影响咨询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因此可以说,心理咨询与德育可谓殊途同归,在终极目标上实现了统一。

(三)方法的异同心理咨询与德育在过程方法上是颇为接近的,两者都有信息收集、分析、决策、信息反馈与调节等方法,甚至在一些具体方法上,如观察法、调查法等也都颇为相似。

当然,总有一些差异,如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心理测验,而德育中就很少见。

不过,心理咨询与德育在方法上的最大差异还是表现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

心理咨询常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催眠法、生物反馈疗法等,而德育的方法与之差异较大。

有人把德育方法概括为正面灌输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对比教育法、情感陶冶法、个别教育法、修养指导法、批评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思想品德评价法等[3]。

只是90年代以来,有人开始把心理咨询方法作为思政方法之一提了出来〔4-6〕。

粗看心理咨询与德育两者的实施方法似乎很少有共同之处,然而深人地分析各种方法时,发现这种差异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的联系。

比如,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与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正面引导;行为疗法中的奖惩法、模仿法与德育中的表扬批评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中的脱敏法与德育中的行为实践法等,都有相似和相通之处。

二、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调查研究本文对全国各地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作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分两次,分别为100份和86份).作为配套,又对329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要求等作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现状考察1.机构目前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多为“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

由于大多系非正式机构,稳定性较差,往往随领导的重视程度、组织者和骨干人员的调岗或精力等因素而出现波动口目前,心理咨询机构的挂靠单位因学校而异.调查显示,在成立咨询机构的76份问卷中,6.6%挂靠在医院(卫生所),70%挂靠在思政教育、学生工作部门(包括德育教研室、思政教研室、学工部、学生处、宣传部、团委或某个系总支等).另有23. 4%挂靠在非思政的教学部门,如心理系(室)、教育系、高教所、政治系、哲学系、社科系(部)等。

由于部分院校的思政室、德育室挂靠在社科系(部)等部门内,故挂靠在非思政教学部门的实际上可能仍然与思政有关.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多隶属于思政、学工部门。

随着咨询工作的发展,人员、规模的扩大,领导的重视及咨询机构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多的咨询机构将倾向隶属于学工部或类似的机构。

这将与西方、港台的多数高校类似(马建青,1994)[7]。

2.人员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员队伍还处在初步形成的过程中,队伍尚不稳定,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调查中,有咨询机构的74所高校共有咨询员453人,平均每校6. 1人,其中大多数是兼职人员,一部分甚至只是挂名或偶尔参加咨询活动。

从人员构成情况看,453名咨询员中,有思政人员251人,占55.4(含德育专职教师103人,占22.7;政工人员148人,占32.70a);医务人员79人,占17. 4肠;心理专业教师94人,占20.8;其他专业教师29人,占6.4%。

可见,思政人员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实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几个有关的问题1.对咨询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表1是大学生和咨询员自身对心理咨询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三项要求的选择比例统计。

应该说,表中所列的7项要求对一个咨询员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本调查采用了迫选和限选法(限选最重要的3项),以便考察大学生和咨询员对咨询员家质要求的价值取向。

从表中可见,在对“思想品德好”这一条的要求上,咨询员和大学生分别将其排在7个选项中的第5位和第7位。

这表明,大学生和咨询员相对说来都不太看重思想品德在心理咨询中的价值。

这可能与当前高校较为普遍存在的对德育的冷淡态度有关,也可能与高校传统的思政工作一直以来收效不大有关。

2.对咨询员的职业背景的选择调查发现,如表2所示,对于不同的咨询内容,大学生求询者对咨询员的职业背景会有所选择:一般在涉及心身疾病及性的间题时,多选择医生职业背景的咨询员;在涉及与学校适应有关的问题时,则以教师或辅导员的职业背景为多。

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对咨询员的职业背景并不敏感.可见,不同职业背景的咨询员.包括思政工作背景的,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都有其相对优势与劣势,但不是绝对的。

3,对高校思政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利并的一般清法调查显示,认为思政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优势依次为:熟悉学生生活(92%),有做人的工作的经验(78%),善于观察人、理解人(52%),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51%),善于与人打交道(37%),此外,还表现为有社会经验、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等。

同时,认为思政人员从事心理咨询的不足依次为:容易受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法束缚(70%),缺乏心理咨询知识〔63%〕,思政工作者角色与心理咨询员角色的冲突(57%),学生缺乏信任感(35% ),影响咨询的权威性(16%)等。

三、优化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相结合的对策(一)开设心理指导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指出:“新形势对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为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如果说个别心理咨询侧重于解决个性问题,那么心理教育则偏重于解决共性问题,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形成点面结合、相辅相成的心理教育格局,更好地实现心理咨询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作为心理咨询与德育相结合的心理指导课,是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心情、排优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心理指导类课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结合点是两者共同服务于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

(二)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为德育蕊定良好的心理甚础个别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经常性工作。

《意见》中提出:“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德育工作者要深人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帮助解决学生中的上述矛盾和间题是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咨询与德育的结合表现为心理咨询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而德育则从心理咨询那里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才,同时也深化了德育活动,并为接受德育创造了健康的心理条件.(三)建立心理档案,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点选取的第三个方面是广泛地借助于心理评鉴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