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地表水是指从地表流出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小溪小河、以及地面积水等。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源,对地表水资源进行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1.监测范围不足:目前地表水监测的范围相对有限,仍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监测盲区,这就导致了相关地区的水质监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2.监测手段不足:地表水监测手段主要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但是由于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实验室设备的投入有限,导致监测手段不足,使得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够高。

3.监测数据更新不及时:地表水质监测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但是由于监测数据获取和分析的周期较长,导致了监测数据的更新不及时,这就影响了对地表水质的实时监测和掌控。

4.监测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对地表水质监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存在差异,导致了监测标准不统一,监测结果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评估。

5.监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地表水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监测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无法得到保障。

二、对策1.加大监测投入:应当加大对地表水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覆盖面,保证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

2.引入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对地表水质的实时监测和评估。

3.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地表水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流,为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地表水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通过加大监测投入、引入新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统一监测标准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障地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地表水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准确、监测点布局不合理等,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对策来提高监测质量和效果。

一、数据不准确地表水监测数据不准确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问题。

数据不准确的原因有很多,如监测仪器的误差、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在这方面,需要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其准确性;同时,进行标准化运行,在操作上尽量规范。

二、监测点布局不合理监测点布局不合理会导致监测的盲点,无法及时发现水质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对监测站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水体污染的来源、污染性质、相邻流域的特征和水流方向等因素,合理选址。

三、监测指标不全面监测指标不全面会导致监测效果不佳,无法全面评价水环境质量。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对监测指标进行调整,针对当地水体污染的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对于典型污染物如pH,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应充分监测,以充分评估水环境的质量。

四、监测周期不适宜监测周期不适宜会导致监测数据过少,无法真实反映水质变化。

在制定监测计划时,应根据监测指标和水质状况设定适宜的监测周期,有计划地进行监测工作。

五、监测数据超标后缺乏及时处理监测数据超标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应对,会对水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应在监测计划中明确责任人员、应对措施以及处理流程,确保数据超标后能够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为提高地表水监测质量和效果,需要在数据准确性、监测点布局、监测指标、监测周期、监测数据处理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测和管理。

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环境监测是对水体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旨在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寻找水污染源、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并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监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一些对策解决。

问题一:监测方法不够全面、精确目前,水环境监测所使用的监测方法主要以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这种方法需要采集实地水样并运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耗时且工作量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快速在线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水体质量指标,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及时。

问题二:监测频次不够密集目前水环境监测的频次一般以每月或每季度为单位,不能实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

对策是增加监测频次,可以借助无人机、卫星等技术手段,进行大范围的定点监测,并结合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对水质变化的实时监测。

问题三:监测范围有限传统的水环境监测多以河流、湖泊等静态水体为监测对象,而对于动态水体如海洋等,监测范围较为有限。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海洋水域的监测,并引入航天、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大范围水域的监测。

问题四:缺乏监测数据的应用价值水环境监测获取的大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无法及时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对策是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建立水环境数据共享平台,便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数据进行共享和利用,促进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

问题五:水环境监测设备陈旧,技术水平有限目前,一些地方水环境监测设备存在老化的情况,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应该加大对水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提高监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问题六: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不足水环境监测取得的大量数据在后期的处理和分析上存在不足。

对策是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的数据处理中心和分析团队,利用现代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建议。

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有:监测方法不够全面、精确,监测频次不够密集,监测范围有限,缺乏监测数据的应用价值,水环境监测设备陈旧,技术水平有限,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不足等。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地表水是指自然流域中流动的或停留在地表上的水,其中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池塘和人工水库等。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可以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所需的数据,但是在地表水监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监测点与监测频率不足当前,环境监测网络中的地表水监测点分布不均,监测频率也不足。

在一些关键时刻(如汛期、干旱等),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地表水监测点缺乏网络连接,导致监测数据不能及时传输。

对策:-增加监测点的数量和密度,提高监测覆盖率和监测频率;-加强地表水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管理。

问题二:监测数据准确性不足地表水的常规监测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都是化学性质,需要进行化学分析,在采样、分析、保存、传输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容易出现误差,导致实际测量值偏离真实值。

对策:-建立现代化地表水监测实验室,配置国际先进的分析设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能和专业水平;-严格执行规范的监测程序及标准化分析方法,防止人为因素干扰。

问题三:监测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地表水监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是在一些监测点监测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容易造成监测资源的浪费,增加监测成本。

对策:-进行合理的监测站点设置,避免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监测数据共享,提高监测效率。

问题四:监管体制不健全当前地表水监管体制中,存在多部门监管、权责不明、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部分监管责任落地不到位,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使得地表水污染的现象层出不穷。

对策:-建立健全的地表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划定明确的监管责任范围;-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实现监管的一体化和高效化;-建立健全的污染源监管机制,对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加强污染源的监管和整治。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地表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监测是保障水质安全、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

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进行相应的对策。

地表水监测不够全面,监测点覆盖不足。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地表水监测点设置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地区的地表水质量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监测,存在盲区。

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对策一:加大监测点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地区地表水监测。

对于地表水质量受污染威胁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度增加监测点密度,加强监测频次,确保全面监测。

地表水监测手段和设备滞后,监测数据不够准确。

地表水监测手段和设备紧跟时代发展,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但是一些地区的监测手段和设备落后,导致监测数据精度不高,不够准确。

对策二:加大地表水监测手段和设备更新换代力度,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测数据未能及时公开,信息共享不够畅通。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地表水监测数据的公开和信息共享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监测数据未能及时公开到位,让公众不知情。

对策三:加强对地表水监测数据的公开和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健全的公开机制和平台,让监测数据及时公开到位,并提高信息共享的互动性和便捷度。

地表水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监测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些地区的监测人员对地表水监测技术掌握不够扎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盲区,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

地表水监测工作中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资源,保障地表水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有关部门和监测人员能够加强对地表水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支持,确保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全面、准确和高效开展。

只有加强地表水监测工作,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才能不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加安全、健康的水。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流动或静止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

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当前地表水环境质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文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污染严重目前,地表水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物质等。

由于工业排放、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地表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分布不均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了供水困难的问题。

一些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严重干旱的困扰,需要解决水资源调配不均衡的问题。

3. 生态环境恶化地表水的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湖泊、江河等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建议1. 加强环保意识倡导全民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氛围。

2.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对地表水的直接污染。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方式,保障供水的稳定和充足。

4. 提倡绿色生产推广绿色生产理念,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5.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对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地表水污染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6. 加强国际合作地表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挑战,促进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地表水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地表水质量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在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监测手段落后目前地表水监测手段相对落后,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现场采样分析方法,监测精度和效率都比较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监测的要求。

2. 监测区域不足地表水监测的区域覆盖比较有限,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监测盲区,导致一些地方水环境问题难以被发现和解决。

3. 监测数据不全面目前地表水监测数据采集还比较简单,只能获取一些基本的指标,对于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质等并不能进行有效监测,导致水质监测数据不够全面、准确。

4. 监测网络不完善地表水监测网络不完善,造成了监测站点稀少,不能全面了解水环境的整体状态,不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5. 监测标准不统一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监测机构的标准不统一问题,这导致了一些监测数据的失真,对地表水环境的真实情况认知不够准确。

二、对策措施1. 更新监测手段应不断进行监测手段的更新和改进,推广使用新型的在线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精度、效率和频率,实现水环境的动态监测。

2. 加强监测区域建设应完善地表水监测区域建设,增加监测站点,覆盖更广泛的地区,提高监测区域的全面性和可及性。

3. 提高监测数据全面性应加大对监测数据的收集力度,利用现代化的分析方法,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监测数据,包括微量元素、有机物质等指标。

5. 统一监测标准应加强地表水监测标准的统一制定和实施,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指标和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地表水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对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监测、精准监测,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地表水资源,确保水质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动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河流、溪流等。

地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地表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表水监测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目前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监测点覆盖不足
地表水监测点的设置对于地表水的监测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地表水监测点的覆盖还存在不足的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城市郊区的地表水监测点设置不足,导致这些地区的地表水质量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2.监测频率不高
地表水的质量变化十分迅速,监测频率的不足导致了部分地表水水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当前地表水监测频率较低,只有定期的监测,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地表水的实时变化情况。

3.监测手段不够多样化
地表水的监测手段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但是这两种监测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地表水的全面情况。

目前地表水监测手段的不够多样化也是地表水监测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对策建议
地表水的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通过增加监测点的覆盖、提高监测频率,多样化监测手段等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地表水的水质情况,确保地表水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希望在未来,地表水监测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为我们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5年22期 211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陈 飞
山东省高唐县环境监测站,山东 高唐 252800
摘要:地表水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站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概述、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对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2-0211-01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地表水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必要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地表水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根据其污染特点,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地表水污染的源头,进而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地表水环境监测,为完善相关防治和治理标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相应的治理任务越来越重。

虽然,四十年来我国地表水的监测工作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监测技术日趋完善,但是为了应对新形式的地表水污染,地表水环境监测仍然需要不但的完善提高。

1 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概述 1.1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
我国对于地表水的监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自动监测。

在进行地表水的自动监测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监测规范进行自动监测;其次是例行监测。

在进行例行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最后是应急监测。

在进行应急监测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地表水监测标准进行,如没有相关监测规定,则应参考相似的地表水监测标准进行。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应用较普遍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类型是自动监测和例行监测互相整合的监测方式。

这种自动监测和例行监测相互整合的监测方式最初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这些国家对地表水比如水库、江河等地点实施了自动监测和例行监测相结合的监测。

同时期的日本对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特点则是仅就水质进行监测而不对水文进行监测。

我国最初发展地表水环境监测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时,地表水环境监测不断受到国家的逐渐重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1.2 地表水监测网
当下,由二百六十个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构成了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大框架,此地表水监测大框架覆盖了二百五条主要河流、十八个主要湖泊以及十个国家重要水库;省级控制的地表水监测网络由一千六百八十条河流、一百八十二个湖泊以及四百四十个水库构成。

此外,在地表水自动监测方面,我国已经完成八十二个监测点的建设。

地表水环境监测系统已经建成了由大大小小各省地县组成的监测体系;二百五十一个4级地表水监测体系;三千二百四十个地表水监测点,这三千二百四十个监测点将全部覆盖了我国的流域系统;五十一家相关地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级认证,占地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九十的市级环境监测站,百分之七十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已经展开了对地表水的例行监测。

2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日益重视,地表水环境监测作为给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的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地表水环境监测而言,有机物的监测是其工作的重要方面,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地表水污染的状况,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和国际地表水污染项目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当下,我国的地表水环境监测主要是以理化的手段进行监测,但是随着生物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两类监测方式也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1 物理化学方法
对于地表水环境监测而言,其物理方面的信息较容易进行监测,这些进行监测的器械的构造也较为简单,比如电导率、色度和浑浊度的监测。

另外,有的地表水环境监测仪器可同时完成多项地表水的监测项目。

另外,由于地表水污染的有机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加强了实验室仪器在有机物监测中的使用。

很多环境监测站为提高对地表水中有毒有机物的监测能力,配制了大型和中型的监测设备。

2.2 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生物监测技术能够有效的掌握地表水污染状况。

不仅如此,生物传感器能够发现普通理化监测方法所不能反映出的污染问题。

我国一些学者用生物监测技术对长江流域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进而反映了长江流域一些污染物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另外,我国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的使用方面也有一些突出的成绩。

比如,有的学者将一种发光微生物应用到地表水环境监测中,此种监测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监测方法能更快速准确的展现出污染状况。

此外,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利用生物的毒理学特性对地表水进行监测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其对于人体的毒性。

生物传感器代表了地表水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潜力极大。

2.3 遥感监测技术
同生物监测技术一样,遥感技术也是新发展起来的环境监测技术。

遥感技术需要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监测的功效,因此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受其他学科的影响较大。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水的光谱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污染物的特性。

[3]我国曾利用遥感技术对主要江河湖泊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有机物、油等方面的污染情况。

[4]我国学者用遥感技术对太湖流域的地表水污染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关的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有效的反映了太湖地表水污染的状况,为以后进行快速的太湖地表水污染监测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在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跟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需要很大的改进。

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今后地表水环境监测应从以下几点强化:首先是地表水的富营养化监测。

我国地表水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富营养化需要相应的专项监测设备和方法,因此,此方面是地表水环境监测需强化的方面;其次是地表水监测网络的强化。

地表水网络的强化需要将地表水采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作为其强化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沛涌,沈焕庭.水生生物资源在长江河口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 (1): 81-83.
[2]薛建华,王军晖.发光细菌应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J].科技通报,1998, 14(5):339 -342.
[ 3]李红清.遥感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初探[ J ].水利水电快报,2003,24(3): 24 -25.
[4]郑炳辉,马廷.环境遥感应用与展望[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