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2 0 年 第 2 期 09 2 ( 第 2 8期 ) 总 6
企业 科 技 与发 展
Ent r ie S i nc A nd T e hnol y & D e l m e e pr s c e e c og ve op nt
NO.2 0 2 ,2 09
( u l i l N .6 ) C mu t e O2 8 av y
应 关 注和 解 决 的 问题 。
【 关键词 】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 流管理 ; 才培养模式 物 人 【 中图分类号 ]7 【 G 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64 08(o92一 29 o 17—6820)2 o6一 2
S me Th u h so s i l a y De eo me to o itc n g me t o o g t n Dicp i r v l p n fL gsis Ma a e n n
成为衡量我 国现代化程度 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 。我国物 流教育起 步较晚 ,目前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 与现代物流业
的发 展存 在 较 大 的 差 距 。 我 国 高层 次 物 流教 育 的 迅速 发 展 始 于 20 0 1年 。2 0 年 之 01 前 ,我 国 高等 教 育 中 尚未 出 现 以 “ 流 ” 命 名 的学 科 专 业 ,但 物 与物 流 相 关 的专 业 方 向有 :物 资经 济 、材 料 技 术 供应 、交 通 运 输 管 理 、商业 储 运 管 理 等 。 为 适应 物 流 理 论 和 实 践 的深 入 发 展 以及 社 会 和 经 济发 展 对 各 层 次 物 流 人才 需 求 的急 速增 长 , 目前 我 国物 流 教 育 快 速 发 展 ,即 2 0 年 仅 有 一 所 高 校 开 设 物 流 专 01 业 已达 2 9所 ,专 1 科 院校 达 4 0所 。 在开 办 物 流 管 理 专业 的本 科 院 校 中 ,既有 传 7

关于应用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 融专 业; 金 应用 型; 专业定位 ; 人才培养 ; 课程设 置
摘 要: 在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金融教育由精荚教育 -众教育转变, 大 由注重宏观理论向微观应用转变, 由纯经济学科向与工程、 数理、 为等学科相结合的新兴、 行 交叉学科转变。
由此应用型大学金 融学 专业应坚持“ 向大众、 务地方 , 面 服 应用为本 、 争刨一流” 的办 学定位 , 实行“ 口径 、 宽 厚 基 础、 重应用 、 高素质” 的人才培养模式 , 并设置 与之相适应 的课程体 系。 中图分 类号 :8 F 3—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45 (0 6 0 0 2 0 17 7 5 20 )5— 17— 2
定位。
题或宏观问题, 中货币金融理论正在成为其理论研 其 究 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币经济学 、 货 金融经济学、 国 际金融经济学等作 为新的重要课 程来开设 , 金融学正 在与经济学融为一体 ; 另一种是“ 商学院模式” 这种模 , 式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 观问题 , 尤其是关注 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活动 。将金融学与公司管理相 结合 , 资本市场、 资学、 司财务 、 投 公 金融工程、 斯权期 货等课程成为管理学 中的重要课程 。国内金融学的现 状也是两种模式并 存 , 各个大学根据各 自的优势来确 定学科定位。关于应用 型大学的金融学专业 , 笔者认 为应倾 向于“ 商学院模式” 理由有三点 : , 第一 ,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 、 信息技术 的进步和在金 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 金融学呈现出 了微观化 、 实用化 、 技术化的发展趋势 , 因此在国外金融学 的学科建设实 践中, 已经呈现出“ 商学院模式” “ 较 经济学院模式” 的 规模和影响更大。 第二 , 国金 融市场过 去以银行活动为核心的格 我 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金融活动的内容在不断丰 富和扩大 , 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运作正在成为金融活动 中最重要的内容。相应地 , 以财务决策和金融市场的 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微 观金融活动在快速发展 , 由 此对更关注微观和实践教学的“ 商学院模式” 下培养的 人才需求量更大。 第三 , 应用型 大学 的发展不同于研 究型大学 。研 究型大学以原创性 、 基本性理论研究为主 旨, 追求“ 研 究型” “ 、学术性” 应用型大学以实践性、 , 具体性操作培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思考_何庆元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思考_何庆元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6):80 82Journal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思考何庆元,吴萍,王松华,李正鹏,祝嫦巍,张晓红(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生物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结合安徽科技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特点,总结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和科研训练以及结合毕业实习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科研素质,让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轨,以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以满足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772(2014)06-0080-03Construction and Thought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HE Qing-yuan,WU Ping,WANG Song-hua,LI Zheng-peng,ZHU Chang-wei,ZHANG Xiao-hong (Life Science College,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233100,China)Abstract:Biotechnology is a highly practical specialty.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bio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combined with the biotechnology specialty’s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the paper establishes a set of curriculum experiment and practice,teaching practice,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to train students’operating ability and improvie their research quali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Students could contact with social practice as soon as possible,cultivating biotechno-logical specialty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s.Key words:Biotechnology;Practical teaching;System construction自1953年Waston和Cl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以来,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生物技术的发展纳入本国科技重点领域,各国相应开设了生物技术类专业。

浅析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作者:陈晓曼林毅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6期作者简介:陈晓曼(1983-),女,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教研室主任,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

林毅(1983-),男,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管理工程系系主任,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制度经济学研究。

摘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科技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在师资认证标准、师资引进渠道、师资培养方式、师资晋升模式等方面都有待改进,为具体解决这些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及解决措施夯实基础。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10-0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强调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师资队伍既要有本科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双师型”特征。

以下从多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的若干问题,期望找到合适的路径完善并提高。

一、师资认证标准存在问题“双师型”师资认证标准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强调教师的胜任资格,即教师需获得教师系列资格证书或职称的同时还需获得其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格证书或职称,也就是所谓的“双职称型”或“双证书论”;第二类强调教师的素质或能力,即教师需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或能力才能被看作“双师型”教师,也就是所谓的“双素质型”或“双能力论”;第三类则是前两类的综合,强调教师既要持有“双证”,又要具备“双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双融合论”。

但直至今天,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依然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至少在“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上,我国依然处于一个理念尚未完善和统一的层面[1]。

探索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

探索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
维普资讯
高教 装备
哪 l● I 啊啊 嘲 -
探索应用型天孝实践教 学基弛的建设思路
尤 克 陈 恒荣 王 绍光
( 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 0 ) 北 0 11
摘 要:本文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对应用型大学应该如何根据 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专业设置的需求
种类 犁 。

2 06 0 年曩 6 期
中扎 树 目 代
维普资讯
高 教 装备
咖 腑m棚 硼啊I g g
二 、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建 设 与规 划 的
指 导 思 想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规划应根据 国家信息产 业发展规划和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联合 大学 的定位及 “ 延伸和补充十五发展规划的若干意 见”中的指导思想为指南,面向大众,服务首都, 应用为本,争创一流 。
() 1 以北京 市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 ,把握 高
新 技术 的发展 方向 。 我校的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必须以北京 市的信息产业为依托 ,把握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才能跟上社会经济技术 的发展,培养 出社会 需要
速、 有效地建立各 实验 ( 实训) 室间的联系和互补。
2 实践教 学基地要有开放性 .
和人才培养领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因此实现 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发展,是教育改革 的当务之急。


应 用 型 大 学 的 定 位 思 考
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很多, 存在 多种不同 的划分维度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 出发, 我国高校分 为教育部部属院校、中央各专业部委所属院校和地 方政府所属院校三类 。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则按 照学科 门类和高校 中学科所 占比重, 将高校分为综 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 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 艺术院校、体育院校 、民族院校等 1种类型。有学 2 者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 职业技术型四个层次, 并根据学科结构的特点, 将高 校分为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综合性院校等三

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探索

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探索
科 技 信启
高 校应 用 型 薹 业建 设 搽 索
阜 阳师 范学 院化 学化 工 学院 王洪涛 陈继堂 邹 影
[ 摘 要] 贯彻 落实教 育部关 于实施“ 高等 学校 本科教 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 工程 ” , 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和 可持 续发展 能力的高素质人 才 已成为教 学改革的 中心议题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 本 文总结 了新建用型专业建设 的内容 和要 求, 阐述 了专业建设 中的保 障机制 以
2 . 3 校 内实 验 室 的 建 设
应用 化学专业大多数 课程实践性较强 , 因此加强实践教 学环节尤 为重要 。加 强实验室建 设是保证实 验教学 的重要 条件 。 自2 0 0 2年招 生 以来 , 实验室 的建 设不断扩充 和加强 。对实验室硬件设施 进行了改 造, 改建了化 工实验室并扩大了使 用面积 , 应用化学实验室拥 有x射线 衍 射仪( X R D ) 、 L K 2 0 0 5 型电化学工作 站 、 C i n t r a l 0 可见一 紫外分 光光度 计 等化学分析仪器 , 制备复合材料 的仪 器高压反应釜等 。应 化实验摩 不仅对学 生开设专业实验课 , 还接纳学生进行科研 、 毕业论文 的实践活 动。 2 . 4校外实 习基地的管理机制 在管理机制上 , 实习基地建设应按企 业生产和教学 培训 双重职能 设 置机构 , 实现双向互 动 、 加强产 品质量保证体 系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体 系之间的有机衔 接 , 加强 教学 与生产 的统筹管理 和规范化管理 , 建立 适应教学与生产同步运行 的良性机制 。在训练模式上 , 采用产 中有教 、 讲练结合 、 以练为主 、 轮换工种实习的实习教学模式 。 3 . 专业建设 中的创新与特色 3 . 1院重点建设课程——环境化学 环境 化学作为院重点建设 课程 , 自2 0 0 5 年 6月申报 至 2 0 0 7 年J 0月 顺利结题 , 并被评为优秀。由于本课 程是一 门实践性强 、 更新性快 的课 程, 自开设 以来 , 在教材 、 多媒体课 件 、 试题库 、 教参等 方面密切掌握本 学科学术动 态 , 结合本学科 的科研 方向 、 科研成果 , 吸取别人研究 的新 观点 、 新成果 , 用来充实课程教学的内容 , 从 而不 断地更新教学 内容 、 实 现 知 识 更新 的最 有 效 的途 径 。 3 . 2 共建实验室 与我院校友— —厦门大学环境科 学研究 中心的陈猛博 士达成 实验 室共建协议 , 我院提供基本的实验场所 , 南陈猛 出资建立环境化学实验 能 使用或参考 面向 2 1 世 纪 新 教 材 。 由 于 本 专 业 许 多 课 程 是 实 践 性 非 室 。该实验室建成后 , 不仅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专业 实验课 , 还 可 常 强 和 更 新 性 非 常快 的课 程 , 教 研 室对 于大 纲 每 年 加 以更 新 、 补 充 。建 以接纳学生进行科研 、 毕业论文的实践活动 , 同时也有 利于科研 力量互 立课程试题库 , 为教与学提供方便 , 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巩 固学习成果。 补, 申请横向课 题研究 。 编写 实验课课程《 化 工基础实验》 和《 应用化学实验》 教 学大纲 , 并 3 _ 3专业 建设特色——实践性 自编配套使用实验讲义 。 实验课程教 学是高等理工科 院校的一个重要 实践教学环节 , 是提 l 3实 习基 地 建 设 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 巩 固专业知识 、 强化专业 素质的主要 实 习基地建设是 目前 我 国高校应用 型专业加强实践教 学环节 、 培 途径 。应 化综合实验课程较好 地体现 了精 、 广、 新 的编写原则 , 实验 内 养 学生 实践能力 和创新 能力 的重要 因素。化 学化工学 院为加强实践教 容包括食 品添加剂 、 绿色 营养 剂 、 无机材料 、 高分 子材料 、 电化学制 品 、 学 在整个课程体 系中的 比例 , 在 实习基地建设方 面投入 了大量人力物 分离提取及环境检测等化学品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对象涉及精 细化 1 、 力, 取得 了良好效 果。现有专业 实习基地 四个 , 分别 为临泉化肥厂 、 金 材料化学 、 环境化学等许多重要领域 , 做到课程 内容设置在课程之内和 种子集 团 、 阜阳市技术监督局质检所和阜 阳市 污水处理 厂。同时, 现有 不 同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及 紧密配合 。 专业 见 习 实践 基 地 两 个 , 分 别 为 华 源 药 业 有 限公 司 、 华 润 啤酒 厂 。 在实 习基地的建设方面 , 将 教师的科研 和学 生的专业实 习及 开放 2 . 专 业 建 设 中的 保 障 机 制 实验 室有机结合起来 。如我院在进行质检所 实习前 , 参加实 习的学生 2 . 1 加 强 教 学 环 节 管 理 规 范 根据 双向 自由选择 , 跟 随我院有丰 富经验 的教 师进行各领域 的科研 活 教学中 , 规定 主讲教师要依 据大纲要求制 定具体 的教学 实施计划 , 动 。这使学生能够在宽而广的范 围内, 扩展 自己的知识面。同时 , 学生 严格执行专业课 程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 要认 真备好课 , 按要求 写出详 在质检所真实职业工作环境和 岗位上增长 了知识 , 感受 了工作氛围 , 体 细教案 ; 要认真 组织好每个教学 环节 , 主动征求学生 意见 , 不断改进教 验 到了工作 的内涵 , 提高了适 应能力 。 学方法。同时 , 要求主讲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藏的创 新性 , 密 切掌握本学科 学术动态 , 不 断地更新本专业教学 内容。课程实行 教考 参考 文献 分离 , 并制定了各 门课程 的考试大纲 、 考试规范。 [ 1 ] 李楠 , 宋晓燕 , 漆 旺生 安全 工程 专业建设创 新措施及成果分析 要求实验课指 导教师与实验 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 实验前认真 检查 … . 华北科技 学院学报 , 2 0 0 8 , 5 ( 2 ) : 1

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

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

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支撑和推动国家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借鉴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文章分析了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意义,以及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原则,并从学科专业优化、教学团队建设、校企深度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瑞士、芬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在逆势中仍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劲的世界经济竞争力,与这些国家的技术技能优势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又来自于背后完善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隶属职业教育类型的应用科技大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面临着产业转型与人才的矛盾,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看,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支撑和推动国家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

德国等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和学位设置和办学特色,对发展我国高等应用型教育、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创立于1970年,当时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得人才结构需要很大的调整,而人才培养需要依靠教育体系结构与之相适应。

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有别于普通大学的新的大学类型。

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工程和技术教育,强化职业培训,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职业导向,专业设置一般集中在工程科学,如建筑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以及经济学、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等领域。

应用科技大学专业的设置,往往与当地产业、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校企合作和特色发展。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将首先回顾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当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接着讨论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以期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然而,在现有的专业设置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些专业往往因为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等原因而得以保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课程内容过时、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交叉学科逐渐崭露头角,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

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这些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专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1期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担负着培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作为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升级后的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是形成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相较于原有的专科层次,在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上必须要进行深度的改革和创新。

据此,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专业建设理念来指引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方向,构建什么样的专业培养方案来实施专业的建设理念,构筑什么样的专业师资队伍来护航专业培养方案,成为该类院校升级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考虑的关键议题。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鲜活案例,剖析了该校升级后在专业建设层面的实践,试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构筑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的愿景,探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7)01-0004-05*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协同创新环境下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编号:VESP3020)、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天津在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的对策研究》(编号:TJZKZD16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连晓庆(1986-),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与产学合作;郑晶(1986-),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编辑部,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收稿日期:2016-10-22关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连晓庆郑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2013年6月,教育部指导下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这成为我国部分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一个里程牌。

近年来,学者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

在中国知网上以“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题名进行检索发现,2013年至今的发文量增长幅率超过200%,由此可见,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与普通本科高校并行和等值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1],专业建设是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

然而综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问题,而忽视了对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升级后的应用技术大学专业问题的探析。

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需要面对的专业转型问题相比,升级后的高职院校其专业建设不仅仅局限在转型上,更要关注的是“建设深度”的问题。

那么,对于专科层次高职升级后的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建设,应明确什么样的专业建设理念、构建什么样的专业培养方案、构筑什么样的师资保障机制,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迫切考虑的议题。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指专科层次升级后的应用技术大学。

一、专业建设理念: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方向的指引牌“理念”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eidos),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2]。

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之时,大学理念便引领着大学的发展方向,成为一所大学发展的灵魂,并直接决定着专业的设置导向。

对于应用技术大学而言,其专业建设的理念实为应用技术大学本身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应用技术大学的产生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产物,重在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旨在培养能够胜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构筑和彰显其自身的理念定位。

正如有学者所提到: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脱胎换本期关注4当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1期骨”,以新的理念面对自身的变化[3],因此,专业理念的设置必须要符合应用技术大学本身的发展理念。

但从其本质上讲,应用技术大学还是职业教育类型的一个办学层次,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质。

基于此,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理念的构建上必须凸显专业导向的“区域性、特色性、基础性”。

“区域性”,通常也被称为“应用性”,指专业建设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与区域对特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契合,这一点也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首要考虑的定位相契合;“特色性”指开设的专业必须要体现出其“品牌”优势,能从“超市量贩”转上“精品专卖”之路[4];“基础性”是相对于新设专业而言,指根据学校自身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技术积累来强化专业的建设。

这“三性”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专业建设的重要理念指导,成为指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重点与根本[5]。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由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升级后的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更名并非名称上的“换汤不换药”,而是在具体的本科专业设置上进行了“优中选优”式的筛选和抉择,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最终生成了首批飞行器制造工程、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三个制造类本科专业。

首先,由于该校是一个以制造专业为主的学校,所以在专业建设理念的定位上遵从“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聚焦于“智能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以此作为专业设置的前提背景。

其次,紧密围绕“区域性”理念,以“京津冀”区域协同思想和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及滨海新区对特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出发点作为开设本科专业的依据之一;原因在于,“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提出了着力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其中,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目标被定位为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相应地促生了对航空航天领域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程度。

再次,组织专家多次对天津市的制造业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就其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详细剖析,确定了天津市发展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程度;而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均为本校的“老牌”专业,自建校时就存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师资水平、课程开发、实训实践、学生就业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

因此,围绕特定的专业设置理念最终生成了首批三个本科专业,并且经过反复论证,这三个本科专业与地方的产业结构也形成了高度契合。

二、专业培养方案:实施专业理念的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是在专业建设理念引领下设置的具体的进行人才培养而制定的实施计划。

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有三个:一是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三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构建人才培养模式[6]。

因此,要对专业培养方案有一个系统性的设计,就需要明确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以及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侧重“技术知识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技术大学的两个关键词为“应用”和“技术”,所谓“应用”实际上就是实用,能够上得了手,懂技术基本原理,有一定的职业素养;“技术”是核心,具有“科学、知识、工程、技术、艺术、知识、技能、规则、经验、秘诀以及思维”等多重意蕴,包括技术人才的培养、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等。

由这两个关键词可知,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类型,其培养目标具有独特性,与高职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以及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有着本质区别。

相比较而言,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偏重于技能知识的传授;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的研究型人才,更加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从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可知,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技术”,这样的人才既需要有适用的理论基础知识,也需要具备对技术应用的能力,即所谓的从能力分析到专业知识再到支撑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知识[7]。

因此,如果说高职教育的目标侧重于学生的“知其然”训练,那么,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在教育上不仅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其“知其所以然”,即在加强技术实践训练的同时,更要了解技术背后的知识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具体的技术知识来解决问题,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程度。

简单举例说,高端数控机床的操作和初级维护的人才可由高职院校来培养,深度本期关注5当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1期维护、维修的人才需要应用技术大学来培养,而设计和制造工艺人才的培养则是其他大学的任务[8]。

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用技术大学更需要侧重于对技术知识运用的强化。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遵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发展的目标,并将其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善于合作交流,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能解决生产中实践实际问题,能进行新方法和新工艺应用,具有跨专业的职业行动能力,具有国际化职业竞争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涵盖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实践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之外,也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证明学生能力的资格证书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认可和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虔诚的职业态度,实为一种职业素养的培育。

需要强调的是,在“双证”的要求上,学生需要同时具备素质类技能证书和专业类资格证书,但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职业资格要求。

(二)“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过程与质量。

鉴于应用技术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殊性,其在课程体系的设定上也需要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均表明沿袭学术型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系是诸多新转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做法,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偏重专业教育、忽视素质培养,注重知识传递、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合作教育不发达,实训平台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7]。

而综观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均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会给学生安排特定的实习期,让学生进入企业或其他单位进行实践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并且含有大量的案例教学和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荷兰应用技术大学除了传统的理论课,还会采用项目研究或独立研究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随着现代技术知识含金量的提高以及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知悉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才是不断运用该技术的关键,而技术又是习得的,需要在真实、具体的环境中实践,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在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建设中同等重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原有专科层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了重构,引进和吸收了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根据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制定出了更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以核心课程为主干,以学生为本,强调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技术理论课程、技术技能实践(模块课程)、综合技术技能实践(项目式课程)、企业实践、企业定制模块、毕业环节等课程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