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DOC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重点知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内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
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掌握信息技术的技术特性: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5. 信息技术的功能信息技术的功能是指信息技术有利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功用与效能。
信息技术知识点范文

信息技术知识点范文
一、互联网知识
1、浏览器
浏览器是支持用户访问因特网和其它网络的应用软件,它可以将网站
的页面文件、图片和视频等内容传输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常用的浏览器有:Google Chrome、Internet Explorer、Safari、Mozilla Firefox等。
2、网络链接
网络链接,又称超级链接,是一种跨越多个网络节点和网络资源的链接,比如网页的链接,以及文件的链接,通过点击可实现跳转到资源所在
的网页或文件。
3、Cookie
Cookie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格式,由网站服务器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它可以保存一定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和其它的个性
化设置等,以便种了网站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二、HTTP
1、HTTP是什么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支持超文本的网络协议,它允许在服
务器和浏览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传输HTML文件的
协议。
2、HTTP特点
(1)HTT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每一个请求和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性。
(2)HTTP是一种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协议,它由一个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服务器端做出响应。
(3)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每次请求之间没有关联性,所以服务器不知道客户端上次的状态是什么。
(4)HTTP协议是明文传输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结构总线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挂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及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及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星型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用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节点直接及中心节点相连构成的网络。
中心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设备。
常见的中心节点为集线器。
优点:(1)控制简单。
任何一站点只和中央节点相连接,因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简单,致使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
易于网络监控和管理。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中央节点对连接线路可以逐一隔离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备,不会影响全网。
(3)方便服务。
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缺点:(1)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也骤增。
(2)中央节点负担重,形成“瓶颈”,一旦发生故障,则全网受影响。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优点:有较强的自愈能力,网络中任一结点或一条传输介质出现故障,网络能自动隔离故障点并继续工作环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大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列表

大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列表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非常有益。
本文将为你列出一些大学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以帮助你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 中央处理器(CPU)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内存(RAM)和硬盘的区别及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3.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和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的种类和应用。
4. 主板、显卡、声卡等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二、操作系统知识点5. 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 文件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等。
7. 进程管理和资源调度的概念,以及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
8. 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和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
三、数据库知识点9.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操作,如表的创建、查询、插入和删除等。
10. 数据完整性和约束条件的设置,以及外键和主键的概念。
11. 数据库索引和查询优化的方法,如B树索引和查询执行计划的分析。
12. 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ACID特性的理解。
四、网络技术知识点13. 基本的网络概念,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的作用。
14. TCP/IP协议栈的组成及其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等。
15.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和黑客攻击等。
16. 网络管理和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五、编程语言知识点17. 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的基本语法和特点。
18. 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算法思想,如循环、条件判断和递归等。
19. 对象和类的概念,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0. 常见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和应用,如链表、栈、队列和排序算法等。
六、信息安全知识点21. 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加密算法,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模拟
器组成,中央处理器是用来处理逻辑和运算的,存储器用来储存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输出设备用来将计算机的结果输出
到外界,控制器用于分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模拟器用来模
拟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情况。
二、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一般分为硬件结构、软件结构、运行时结构三类。
硬
件结构主要指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结构主要指软件组成,而运行时结
构则主要指程序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方式。
三、编程语言
计算机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目前已经开发出的编
程语言有多种,如C语言、C++语言、Java语言、VB语言、Pascal语言、Delphi语言、HTML语言等。
四、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操作,把硬件的功能资源
合理地调度分配给每一个程序。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世界上第一台电脑: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也可以叫信息处理机,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
3、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等部件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4、键盘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输出设备。
5、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6、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常用32MB、64MB、128MB等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存储的数据越多。
内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 AM)两种。
7、外存储器常用的有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U盘存储器(闪存),磁盘存储器又可以分为硬盘存储器和软盘存储器。
8、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输入设备把信息输入主机,由主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整过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六个字来概括。
9、CUP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
计算机的性能与中央处理器的型号有关。
人们通常所说的486、奔腾Ⅲ、奔腾Ⅳ等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型号。
10、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DOS、Windows、Linux等)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如WPS、Word、PowerPoint等)。
11、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它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危害性等特点。
12、道德规范①不蓄意破坏和损伤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及资源。
②不制造病毒程序。
③不窃取别人的软件信息资源。
④不擅自篡改他人计算机内的系统信息资源。
⑤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过程中,不破译别人的口令。
⑥不使用和传播带病毒的软件。
13、信息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可传递性。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2:微电子技术简介考核点:(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2)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3)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4)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化合物如砷化镓(5)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小规模(小于100),中规模(100-3000)、大规模(3000-10万)、超大规模(10万-100万)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100万)(6)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现代PC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7)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越快(9)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10)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不受磁场影响,可*存储数据,IC卡分为存储器卡与CPU卡,存储器卡主要用于安全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电话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
CPU卡上除了CPU外,还配有操作系统,手机中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11)经过抛光后的硅片成为硅抛光片,一个硅抛光片上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集成电路,排满了集成电路的硅片称作”晶圆”典型试题: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身份证中就有集成电路芯片2.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技术(IT)信息技术简称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扩展】: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和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有关的行为和活动,如信息的测量、计算等。
3、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4、比特比特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只有两种状态(取值):数字“0”或数字“1”,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5、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即IC,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6、Moore定律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曾发表论文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7、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欲显示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CPU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任务的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件。
CPU原理上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寄存器组、运算器和控制器。
总线总线是用于在CPU、内存、外存和各种I/O设备之间传输信息,并协调它们工作的一种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比特(bit,binary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
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
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
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计算机逻辑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称I/O设备)。
它们通过总线相连。
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计算机的“主机”;I/O 设备和外存储器通常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设”。
8.CPU的根本任务是执行指令。
包括:寄存器组(暂时存放计算结果)、运算器(ALU,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
不同品牌的CPU大多数指令系统各不相同。
CPU性能指标:字长(能够同时进行运算的二进制位数即寄存器的宽度,32位或64位等)、主频(内部数据传输和操作速度快慢)、总线速度、高速缓存cache容量和结构、指令系统、逻辑结构、内核个数。
9.PC主机机箱组件
10.扫描仪: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
其中家用办公用途通常为平板式。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先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在经过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
常见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1.程序是软件的主体,软件指设计比较成熟、功能比较完善、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程序。
软件和程序本质上是相同的。
软件按功能和作用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如BIOS)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按开发方式
和适用范围又可以细分为通用应用软件和定制应用软件。
软件按照权益划分可分为商品软件、共享软件(仅仅允许试用一段时间)、自由软件。
2.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并发多任务”方式支持多任务运行,微观上每一个时刻只有
一个任务被CPU执行,而便捷式设备除了当前任务以外其他任务将被挂起。
Windows操作系统的虚拟存储器是由硬盘上的一块区域和物理内存(主板上的RAM)共同组成的。
3.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只有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并
执行,目前主流编程均属于高级语言,易于编写、维护和移植。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4.以太网属于局域网,其拓扑结构一般为总线型;(国际)互联网即WWW因特网,是全
球最大的计算机广域网,属于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所有。
常用局域网种类有:共享是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千(万)兆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只是有线网络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无线网卡或蓝牙等设备构建)
5.接入互联网的TCP/IP协议
a)网络接口和硬件层。
最低层,规定了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与数据传输帧格式。
b)网络互连层。
第二层,规定了IP数据报统一格式,IP协议位于此层。
c)传输层。
第三层,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数据怎样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TCP、UDP
协议位于此层。
d)应用层。
最高层,规定了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如何通过网络进行通信,POP3、
SMTP、HTTP、FTP协议位于此层。
6.IP地址:每个IP地址使用四个字节即32位二进制表示,每个字节用“点分十进制”原
则分开,故每一段用十进制表示的数值均不超过255。
IP地址分为A、B、C三个基本类。
a)A类地址用于拥有大量主机的超大型网络,全球只有126个网络可以获得A类地址。
它的二进制首字节首位是零,即十进制首字节在0和127之间。
b)B类地址二进制首字节开头两位是10,即十进制首字节在128和192之间。
c)C类地址用于主机数量不超过254台的小型网络,二进制首字节开头三位是110,
即十进制首字节在192和224之间。
d)主机地址每一位都是零的IP地址称为网络地址,用来表示整个物理网络;主机地
1.西文字符的编码统一使用ASCII码。
汉字的编码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a)GB2312:我国于1981年颁布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收录6763个常用汉字和682个
非汉字字符。
其中所有汉字在计算机内部都采用两个字节来表示,均为简体字。
汉
字每个字节8位二进制最高位均为1。
这种编码方式称为(机)内码,以区别于
ASCII码。
b)GBK:我国于1995年发布,收录21003个汉字和883个图形符号。
其中汉字不但
包括了GB2312的简体字,也包括大量繁体字和生僻汉字。
GBK与GB2312保持向
下兼容,所有GB2312包含的字符,GBK的编码都相同;其他新增的汉字第一字节
最高位是1,第二字节最高位可以是1也可以是0。
c)UCS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包括全世界现代书面文字使用的所有字符与
符号在内的统一编码标准。
d)GB18030:进入21世纪后我国发布的新一代汉字编码国家标准,不仅与GB2312和
GBK向下兼容,而且扩充了许多USC标准中规定的编码标准
e)大五码Big-Five:通行于台湾、香港等繁体汉字使用地区的汉字编码标准,只包含
繁体汉字。
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
f)文本的分类:纯文本(简单文本)、丰富格式文本、超文本
2.图像的参数:图像大小(分辨率)、位平面数目(颜色分量的数目,黑白图像为1,彩
色图像一般为3)、像素深度(所有颜色分量二进位数目之和)、颜色空间类型(颜色描述方法,显示器使用RGB,彩色打印机使用CMYK,图像编辑软件使用H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