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doc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1.1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1.第一代:1946年—50年代中,电子管时代,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2.第二代:50年代中—60年代中,晶体管时代,使用操作系统,出现Fortran、COBOL、ALGOL 高级语言。

3.第三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使用了磁盘。

4.第四代:70年代初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开始引入光盘、优盘。

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机精确度高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力4.有自动控制能力5.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2.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规模分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功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5.人工智能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1.2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什么是信息信息就是收信者事先不知道的报道,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并再生信息的一类技术。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第二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三次革命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四次革命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

三、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二进制只有0、1逢二进一2.八进制3.十六进制B—二进制D—十进制O—八进制H—十六进制4.不同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5.西文字符的编码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西文字符编码:ASCII和EBCDIC码(IBM大型机用)普通采用的是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字节为8个二进制位,最高位为0,共有128个字符EBCDIC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256个字符6.汉字编码(1)国标码GB2312-80国标码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字符,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按拼音顺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顺序排列,所有汉字和字符组成一个94行(区号)和94列(位)的矩阵,第一个字对应的行号和列号合起来叫区位码。

大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列表

大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列表

大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列表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非常有益。

本文将为你列出一些大学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以帮助你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 中央处理器(CPU)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内存(RAM)和硬盘的区别及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3.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和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的种类和应用。

4. 主板、显卡、声卡等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二、操作系统知识点5. 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 文件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等。

7. 进程管理和资源调度的概念,以及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

8. 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和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

三、数据库知识点9.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操作,如表的创建、查询、插入和删除等。

10. 数据完整性和约束条件的设置,以及外键和主键的概念。

11. 数据库索引和查询优化的方法,如B树索引和查询执行计划的分析。

12. 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ACID特性的理解。

四、网络技术知识点13. 基本的网络概念,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的作用。

14. TCP/IP协议栈的组成及其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等。

15.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和黑客攻击等。

16. 网络管理和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五、编程语言知识点17. 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的基本语法和特点。

18. 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算法思想,如循环、条件判断和递归等。

19. 对象和类的概念,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0. 常见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和应用,如链表、栈、队列和排序算法等。

六、信息安全知识点21. 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加密算法,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世界上第一台电脑: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也可以叫信息处理机,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

3、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等部件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4、键盘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输出设备。

5、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6、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常用32MB、64MB、128MB等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存储的数据越多。

内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 AM)两种。

7、外存储器常用的有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U盘存储器(闪存),磁盘存储器又可以分为硬盘存储器和软盘存储器。

8、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输入设备把信息输入主机,由主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整过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六个字来概括。

9、CUP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

计算机的性能与中央处理器的型号有关。

人们通常所说的486、奔腾Ⅲ、奔腾Ⅳ等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型号。

10、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DOS、Windows、Linux等)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如WPS、Word、PowerPoint等)。

11、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它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危害性等特点。

12、道德规范①不蓄意破坏和损伤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及资源。

②不制造病毒程序。

③不窃取别人的软件信息资源。

④不擅自篡改他人计算机内的系统信息资源。

⑤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过程中,不破译别人的口令。

⑥不使用和传播带病毒的软件。

13、信息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可传递性。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技术(IT)信息技术简称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扩展】: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和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有关的行为和活动,如信息的测量、计算等。

3、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4、比特比特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只有两种状态(取值):数字“0”或数字“1”,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5、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即IC,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6、Moore定律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曾发表论文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7、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欲显示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CPU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任务的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件。

CPU原理上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寄存器组、运算器和控制器。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2:微电子技术简介考核点:(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2)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3)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4)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化合物如砷化镓(5)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小规模(小于100),中规模(100-3000)、大规模(3000-10万)、超大规模(10万-100万)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100万)(6)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现代PC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7)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越快(9)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10)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不受磁场影响,可*存储数据,IC卡分为存储器卡与CPU卡,存储器卡主要用于安全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电话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

CPU卡上除了CPU外,还配有操作系统,手机中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11)经过抛光后的硅片成为硅抛光片,一个硅抛光片上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集成电路,排满了集成电路的硅片称作”晶圆”典型试题: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身份证中就有集成电路芯片2.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

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

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

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

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英国科学家阿兰英国科学家阿兰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图灵图灵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图灵机图灵机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

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诺依曼诺依曼诺依曼(计算机鼻祖计算机鼻祖计算机鼻祖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 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技术(IT)信息技术简称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扩展】: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和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有关的行为和活动,如信息的测量、计算等。

3、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4、比特比特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只有两种状态(取值):数字“0”或数字“1”,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5、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即IC,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6、Moore定律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曾发表论文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7、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欲显示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CPU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任务的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件。

CPU原理上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寄存器组、运算器和控制器。

总线总线是用于在CPU、内存、外存和各种I/O设备之间传输信息,并协调它们工作的一种部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7
1.1.5 计算机的类型
按速度等指标分类
巨型机 大型通用机 微型计算机
工作站 服务器
按用途及使用范围分类
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18
1.1.6 计算机的新技术
嵌入式技术
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部件, 嵌入到应用系统中的一种技术。
网格计算
充分利用成千上万个网络中 的闲置计算机共同参与计算。
中间件技术
9
第三代计算机
采用中、小 规模集成电 路代替了独 立元件晶体 管。
10
将电脑浓缩在一颗芯片上
750,000,000 晶



0.18微米芯片

2,300
10微米芯片 4004
奔腾4
11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
晶 体 管 数
计算机的CPU性能 每18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番,速度
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信息技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
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 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的技巧 和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 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24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和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 信息基础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间百

万 条
/
行每
的秒



12
1.1.2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5千~几万(次/秒)
第二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比特(bit, binary 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

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

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常使用10的幂次作单位。

2.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照每一位的权值依次展开即可。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对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除以逆序取余法,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乘以顺序取整法。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对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用等值十六进制数代换,不足四位在高位加零补足;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每四位用等值十六进制数代换,不足四位在低位加零补足。

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每个数字均用等值的二进制数代换即可。

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与上述过程相似,每三位代换即可。

3.一个数字或西文字符占据1个比特即8位二进制,无符号整数取值范围是[0, 255(28-1)]。

n个二进位表示的带符号证书的取值范围是[-2n-1+1, +2n-1-1]。

带符号整数的8位二进制中必须留最高为作为符号位,0表示“+”,1表示“-”。

原码和补码:原码即数值在计算机中的二进位表示形式,补码的正数表示与原码相同,但负数表示保持最高符号位1不变,其余部分全部取反后加1即可。

定点数和浮点数:定点数指计算机存储中小数点固定的数字(整数和纯小数),浮点数指小数点位置不固定的数字(除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实数)。

一般地,计算机中实数也叫做“浮点数”,而整数叫做“定点数”。

4.ASCII码:96个可打印字符和32个控制字符,每个字符用7位二进制数编码,同时最高位保持为0,故每位ASCII码占据1个字节空间。

5.比特的逻辑加(∨):除了1∨1=1,其余与算术加法相同。

比特的逻辑乘(∧):均与算术乘法相同。

6.划分计算机发展阶段的标准是核心元件的类别。

计算机核心集成电路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阶段。

晶体管的尺寸越小,集成度就越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计算机逻辑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称I/O设备)。

它们通过总线相连。

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计算机的“主机”;I/O 设备和外存储器通常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设”。

8.CPU的根本任务是执行指令。

包括:寄存器组(暂时存放计算结果)、运算器(ALU,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

不同品牌的CPU大多数指令系统各不相同。

CPU性能指标:字长(能够同时进行运算的二进制位数即寄存器的宽度,32位或64位等)、主频(内部数据传输和操作速度快慢)、总线速度、高速缓存cache容量和结构、指令系统、逻辑结构、内核个数。

9.PC主机机箱组件a)主板:CPU、内存条、存储器、显卡、扩充卡插槽、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位于闪存即只读存储器ROM中,起到开机自行诊断计算机故障和应到加载操作系统的作用)、CMOS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有系统基本配置参数,关机断电后需要干电池单独供电)计算机开机过程:POST加电自检程序→引导装入程序→载入CMOS启动顺序设置程序→载入基本外围设备驱动程序。

在引导装入程序之前用户按下某一热键即可启动CMOS设置程序b)存储器(半导体)i.易失性存储器RAM。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集成度低、价格高、速度快,适合做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集成度高、价格低、速度慢,适合做主存储器(即内存)。

主存(内存,DRAM)与CPU的速度差异用Cache(SRAM)进行缓冲。

ii.非易失存储器。

分为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存。

iii.外存(硬盘、闪存存储器、存储卡)每个盘片两面均可记录数据。

盘片分为许多同心圆(磁道),每个磁道分为许多扇区,每个扇区一般容量为512B。

一块硬盘由数张盘片构成,所有盘片相同半径处的一组磁道称为柱面。

硬盘容量=512*2*盘片数*磁道数*扇区数(字节)固态硬盘基于半导体芯片,读写速度超过传统硬盘,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c)I/O操作:将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送入内存指定区域,或将内存指定区域的内容送出到输入设备的操作过程。

大多I/O设备并不包含在主机机箱内。

总线,又称I/O总线,其中有三类信号:数据信号、地址信号、控制信号。

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带宽MB/s=(总线频率MHz*数据线宽度*每周期传输次数)/8USB接口是一种总线式串行接口。

USB2.0接口理论数据传输速度60MB/s;USB3.0则为400MB/s,两者一次性连接设备数量上限均为127个。

10.扫描仪: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

其中家用办公用途通常为平板式。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先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在经过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

常见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1.程序是软件的主体,软件指设计比较成熟、功能比较完善、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程序。

软件和程序本质上是相同的。

软件按功能和作用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如BIOS)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按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又可以细分为通用应用软件和定制应用软件。

软件按照权益划分可分为商品软件、共享软件(仅仅允许试用一段时间)、自由软件。

2.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并发多任务”方式支持多任务运行,微观上每一个时刻只有一个任务被CPU执行,而便捷式设备除了当前任务以外其他任务将被挂起。

Windows操作系统的虚拟存储器是由硬盘上的一块区域和物理内存(主板上的RAM)共同组成的。

3.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只有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并执行,目前主流编程均属于高级语言,易于编写、维护和移植。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1.通信要素:信源(A & D)、信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信宿。

光纤具有通信容量大和传输距离远的优点,且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强、质量轻便于运输和铺设。

微波频带宽、波长短,用作视距通信或超视距中继通信。

中继站之间距离一般50km左右,也可以安装在人造卫星上。

调制解调器(MODEM)改变载波参数的设备。

无论是有线通信还是无线通信方式,距离稍远都需要采用调制解调技术以实现A/D或D/A转换。

多路复用技术:分为时分多路复用TDM(一般为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第二代GSM通信系统)和频分多路复用FDM(收音机和电视机的调谐装置、第一代蜂窝通信技术)。

2.电路交换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技术,通话全部时间里面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全部通道资源。

广域网分组交换(包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机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存储转发”,每一个数据包的发送去向都需要更具目的计算机地址由交换机去查目的计算机对应所发出端口的一张表。

每个包发送途径不一定相同,到达先后次序也不一致,到达后按照编号次序被重新组装起来。

3.计算机网络目的:共享资源、信息传递。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等。

计算机网络的两种基本工作模式:对等模式P2P、客户/服务器模式C/S局域网分组交换技术,把要传输的数据分为数据帧,一次只能传输一帧,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

每块网卡都有全球唯一的地址码MAC地址,成为安装该网卡的计算机在网络中的物理地址,不会变化。

IP地址是接入网络是分配的逻辑地址,可以变化,也可设置为固定值。

若设置为每次联网随机分配则各不相同。

4.以太网属于局域网,其拓扑结构一般为总线型;(国际)互联网即WWW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广域网,属于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所有。

常用局域网种类有:共享是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千(万)兆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只是有线网络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无线网卡或蓝牙等设备构建)5.接入互联网的TCP/IP协议a)网络接口和硬件层。

最低层,规定了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与数据传输帧格式。

b)网络互连层。

第二层,规定了IP数据报统一格式,IP协议位于此层。

c)传输层。

第三层,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数据怎样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TCP、UDP协议位于此层。

d)应用层。

最高层,规定了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如何通过网络进行通信,POP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