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日本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体育策略及其启示
日本的体育课程

日本的体育课程
日本的体育课程涵盖了广泛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和身体健康意识。
以下是对日本体育课程的总体概述。
日本的体育课程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
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注重基本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的发展。
学生学习各种基本运动技能,例如跑步、跳跃、投掷和接球。
小学生也会学习各种传统的日本体育项目,例如剑道、弓道和相撲。
中学阶段:
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更加专业和系统化。
学生将继续培养基本的体育技能,并开始
学习一些特定的体育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和网球。
还会有一些特殊的项目,例如
田径、游泳和体操。
中学体育课程也注重身体健康的教育,学生会学习一些基本的健康知
识和生活习惯。
日本的体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学生会参与各种体育比
赛和活动,例如班级对抗、学校运动会和地区比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
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和合理竞争。
在日本的体育课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体育活动和节日。
学生会参与一年一度的学校
运动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育活动,学生们会在这个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还有一些特定的节日和庆典,例如体育节和健康节,这些节日也是学生们参与各种体育活
动和竞赛的好机会。
日本的体育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素养,同时也重视学生的身体健
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
的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
日本的体育课程

日本的体育课程
日本的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健康意识。
以下是对日本体育课程的简要介绍:
日本的体育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引入。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能力。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日本的体育课程还包括剑道、相扑和和舞蹈等传统日本体育。
体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战略意识,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日本的体育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中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体操、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在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兴趣。
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内容包括更多的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教授他们有关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伤害预防的知识。
日本的体育课程通常采用集体化教学方法。
学校会组织体育节日和体育大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竞技和表演展示他们的运动技能。
学校还会安排体育俱乐部,提供专业的教练和设施,培养学生在特定体育项目上的专业技能。
日本的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教授他们正确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
通过体育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其启示

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其启示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其启示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其中小学劳动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并总结其对其他国家劳动教育的启示。
一、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1. 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内容日本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非常多元化。
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家政等传统劳动项目,还包括现代化的计算机、工程、服务业等行业的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劳动领域,培养多方面的实践技能。
2. 高度强调实践体验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劳动活动。
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技能。
这种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融入课程体系日本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通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们可以在劳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课程,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
二、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1. 学校实验活动日本的中小学通过组织各种实验活动来推行劳动教育。
学生们可以参与栽培蔬菜、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
此外,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实践性的科学课程,让学生们亲自进行实验,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2. 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校内的实验活动外,日本的中小学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们到社区、工厂、商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合作能力。
3. 职业体验日本的中小学为学生提供了职业体验的机会。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体验,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日本校园足球发展的有益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校园足球发展的有益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1. 引言1.1 日本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日本是一个足球文化浓厚的国家,校园足球在日本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日本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逐渐提升,足球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也逐渐增加。
校园足球在日本被视为培养优秀足球人才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足球,通过在学校组建足球队参加比赛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
日本的校园足球联赛系统非常完善,学校之间定期举办各类足球比赛,包括校际赛、市区赛、县级赛等。
这些比赛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和兴趣。
日本的校园足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让学生学会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培养他们成为团队合作的重要成员。
日本校园足球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培养优秀足球人才和增强学生体质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种成功经验对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促进中国校园足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1.2 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足球列入体育教学课程,并组织校园足球比赛,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校园足球联赛的举办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中国校园足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普遍较低,缺乏长期坚持训练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足球场地、器材和教练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校园足球的发展空间。
校园足球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仍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尚需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字数:231】2. 正文2.1 日本校园足球的有益经验日本注重在校园足球初期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他们在学生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足球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足球运动,培养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为日后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基础。
看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关于日本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让人感触颇深,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日本人教育孩子的4个理念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
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
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
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裤。
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
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
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
上学,家长从不接送。
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
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
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重视培养孩子国家观念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
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多国家多做贡献。
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视引导孩子团结合作日本人认为,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前提,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
这种团结精神要从小事、从生活琐事、从娃娃抓起。
在幼儿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叫“二人三脚”,就是把两个人的各一只脚绑在一起,形成“三只脚”,然后分成几组,一起赛跑,配合稍有一点不默契,就会摔倒,或落后。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12句话1、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2、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3、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动,与其让他感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与启示

作者: 李俊峰[1];方旭[2]
作者机构: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南郑州450046
出版物刊名: 青少年体育
页码: 139-14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中小学;日本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结论: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具体目标—学习目标”进行设置,层次分明,可操作性相对较强。
启示:体育课程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同时应易于评价,并且要能够体现课程的体育属性。
21世纪日本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

s p o r t s c l u bs t o t h e s t u d e n t s h a v e b e e n t a k e n i n J a p a n t o p r o mo t e t h e s t u d e n t s’p h y s i c a l q u a l i t y,wh i c h ha v e pr o —
C HE N L 1 i . HU Qi l i n
( D e p t . o f P . E . , Wu H a n U n i v . o f T e c h , Wu h a n 4 3 0 0 7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2 1 c e n t u r y, me a s u r e s i n c l u d i n g l e g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e y e s i g h t r a i s i n g, P. E r e f o r m a n d o p e n i n g o f
En l i g h t e n me n t o f J a p a n S P r o mo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 P h y s i c a l Qu a l i t y i n 2 1 C e n t u r y
我 国从 1 9 8 5 年起 共进 行 了 4 次全 国学生 体质 健康
国民 和学 生 的体 质健 康 。1 9 5 4 年 出 台《 学校 营 养午 餐 法》 , 2 0 0 5 年颁 布 实施 《 饮 食 教 育》 基本 法 , 启动《 “ 饮 食 教育 ” 推进基 本计划 》 。 1 9 6 1 年 出台了《 体 育 振 兴 法》 , 强调 中央政 府 及 地方 、 社会 公 共 团体 必 须 重视 青 少年 的体 质健 康发 展 , 关 注青 少 年体 育 , 并 将有 效促 进 国民素 质 的整体 发展 作 为该 法 的主要 目的 。1 9 6 4 年 出 台并 实施 了 民
小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策略

小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策略引言体质健康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套小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策略,旨在为广大小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锻炼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策略一:加强体育教育1. 增加体育课程时长: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内容,如跑步、跳绳、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在体育课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策略二:建立校园体育锻炼机制1. 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
2. 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体育锻炼活动,如校运动会、体育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3. 加强体育锻炼指导:邀请专业教练或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运动损伤预防技巧。
策略三:家庭与社会协同1.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共同推动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2. 利用社区资源:积极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场所。
3. 开展亲子运动活动:定期举办亲子运动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孩子的体质健康水平。
策略四:营造良好氛围1. 加强体育锻炼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会等方式,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树立典型:表彰在体育锻炼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3.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之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日本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体育策略及其启示作者:陆作生杨倩陈金婵来源:《体育学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将提高中小学生体质作为首要目标,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详细实施方案;在《学习指导要领》内容设置上体现出增强学生体质的针对性;建立了以市町村学校为中心的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改善了学生体育环境;重视体质研究,建立学生体质监测系统。
我国体育发展规划应重视体质策略及其实施的有效性;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应增设增强体质具体内容并发挥其指导作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为中小学生增强体质创造更好的机会;国民体质监测应改良粗放式监测方式。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中小学生;日本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91-03日本新的体力测试实施后,跑跳投3项运动水平的调查显示:2007年下降,2008年大部分项目保持现状或上升,2009年所有项目都稳中有升,2010年除了小学男生立定跳远下降外,其它都保持平稳或呈现向上趋势[1]。
与往年相比,2010年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体力与运动能力总分排名均处于最高水平,是新体力测试实施后最好的一年,这与日本实施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体育策略密不可分。
因此,研究日本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重要策略,找出日本成功经验,期待能够为我国制定中小学生体质增强策略提供参考。
1 21世纪日本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体育策略1.1 提高中小学生体质是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首要目标虽然2010年日本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总体呈现向上趋势,但并不表明一直以来其体质及运动能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例如,从1988—2002年就持续下降。
下降的原因很多,间接原因是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生活环境的城市化和生活便利化等;直接原因是监护人不重视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户外游玩和体育运动,以致他们的活动空间减小,时间减少。
为改变这一状况,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后,把“抑制中小学生体力下降趋势,提高其体力的目标”列为修改后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2]首要目标,并且始终如一地追求无论在何人、何时、何地都能亲近体育。
为此,日本为实现《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中的首要目标,提出了提高青少年儿童学生体力的综合对策,包括开展全国性的提高体力及运动能力的宣传活动、培养和激发少年儿童学生参加身体活动的动机、为中小学生活动创造环境条件、提高体质及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和创新、积极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联合。
除了以上4项主要体育策略外,日本还提出研制提高体力及运动能力计划、制定和发放“家庭教育手册”和“家庭教育记录本”及“体育健康手册”、开设专门提高学生体力及运动能力的网站(www.japan-sport.or.jp/kodomo/)、改善有益于学生提高体力的生活习惯的办法和措施等。
1.2 日本在《学习指导要领》中重视学生体质的提升日本新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于2009年颁布,将于2013年4月1日全面实施[3]。
日本学校体育明确了修改后《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方针,方针强调:为了人们一生中能够保持和增进健康,应丰富体育生活方式;为了加强身心一体化,促进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应继续密切保健与体育的关系[4]。
在这种方针指引下,修改前后的《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课程目标虽然略有变化,但整体上保持“体育活动素质”、“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和“增强体适能”4个方面保持不变,这说明日本在学校体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
日本为实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标,《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体育运动内容设置为“增强体质内容”和“运动学习内容”两个领域。
增强体质内容领域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且增强体质内容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是放松身心练习;第2部分是身体练习[5]或体能练习。
日本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身心一体化,在小学和初中均设置放松身心练习和身体练习或体能练习,充分体现出日本增强学生体质的坚决性和统一性。
1.3 改善学生体育环境,创建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日本是以学校和企业为中心来发展体育的,日本的体育设施具有以学校为中心建设的特点。
而日本地域体育俱乐部可供国民利用的体育资源匮乏,因此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校。
日本想打破以学校和企业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模式,正在努力建立以地域为中心发展体育的机制。
日本文部科学省从1995年开始进行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典型实验,2000年日本48个市町村被指定为典型实验区。
文部科学省和日本体协为支援创立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每年对每个俱乐部各投入1 300万日元和105万日元,并且连续支持3年。
到2006年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已达到1 758所,28.9%的市町村都已经创建[6],到2008年已经遍布日本。
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是以市町村的学校为中心,以学校辐射的地域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开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且不受兴趣、爱好、技能水平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加,创造人人都能享受体育的环境,为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供了机会。
1.4 重视体质研究,建立学生体质监测系统构成日本的体质监测体系的测试主要有:“体力测试”(修改前是体力及运动能力测试)、“运动适应性测试”和“学生的发育及健康状态调查”。
《新体育测试标准》中运动能力和体力测试不再分开测试,精简测试项目。
新的测定指标与过去相比发生了3方面变化:一是减少了测定指标;二是设置了各年龄段都必须测定的指标;三是重新划分年龄组别。
日本为了调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发育和健康状况,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基础资料,每年4月1日到6月30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中等教育学校及幼儿园的学生进行“学生的发育及健康状态调查”,并于每年12月左右公布调查结果[7]。
“运动适应性测试”主要是各体育少年团、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或健身中心、社区等组织和机构在活动时进行测试,目的是测试体育运动素质水平。
2 对增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的启示2.1 应重视增强学生体质策略及其实施的有效性我国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政策法规并不少,可是有些政策法规实施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政策法规中规范的内容较多,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做法却很少。
如《全民健身条例》中“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的规定。
突出强调了不应做什么,而如何做却缺乏引导和规范;中央7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也强调了“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但一些措施重量不重质,并且缺乏实施的有效保障。
其中规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只强调落实“一小时”时间是不够的,“一小时”里如何达到效果非常重要。
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中,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详细的实施措施和步骤的策略,值得我国效仿。
2.2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重视增强学生体质我国以前的教学大纲和现在的课程标准类似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
我国体育课程内容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与日本只分增强体质内容和运动学习内容相比,我国4个内容显得复杂。
我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虽然也非常重视体质健康,但由于设置的内容太多,体育课程承载的任务过重,主次不分,以致增强学生体质的内容在许多课程内容中被淹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强调目标内容的设置,没有对增强体质内容进行具体设置,并且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校本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过分随意,造成增强体质校本体育课程内容过杂或者被忽视的状态,有关增强体质的内容练习的有效性和连贯性更无从谈起。
而日本在“增强体质内容”中,又分为放松身心练习和身体练习,或体能练习两部分,并且明确了各部分具体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增强体质的有效性。
2.3 建立新型体育俱乐部,为学生创造增强体质机会我国与日本都在2000年创建了健身性体育俱乐部,我国的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日本的是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
虽然两者在性质上相同,都是非营利公益性体育组织,但从运行效果上看,差别不小。
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非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运营中存在主动开发、获取和管理各种资源能力差等情况。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甚至使有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处于无奈和无为的尴尬境地,存在“关门”的风险[8]。
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通过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创造人人都能享受体育的环境来实现终身体育的社会目标[9]。
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并不动用政府的权力和资源,而是进行自身的能力建构,自主开展活动。
虽然在承担项目时接受政府资助,但只是将政府作为筹资对象,而在具体活动内容上不受政府过多的干预。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的分开和政社的剥离,政府在私营领域和社会领域中逐渐淡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仅在活动空间方面会得到扩展,而且加上专业化和合作主义的发展以及志愿者的热情,必然越发体现出自治性和民间性,与政府将会形成更具互动性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供优质服务。
2.4 完善学生体质监测体系,改良体质监测项目日本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体质监测系统。
体力测试、运动适应性测试和学生的发育及健康状态调查三者虽然监测时间都是每年进行,但所监测的目的和内容不相同,没有重复交叉,而是相互补充。
另外,日本体质测试指标的确定追求目的明确、数量简化、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比较。
我国学生体质监测体系主要包括“国民体质监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学生的健康卡片”等。
从监测内容与指标看,我国监测体系较为混乱,测试项目相互重叠较多,而且有些监测项目测试,较复杂、安全性差、目的不明确。
如坐位体前屈测试非常复杂,我国的耐力测试缺乏安全性和准确性。
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和改良学生体质监测项目及测量方法,以便于更及时、科学准确地了解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发展情况,为提高学生体质提供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1]日本文部省2010年体力与运动能力调查结果[EB/OL].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other/__icsFiles/afieldfile/2011/10/11/1311810_2.pdf,2011-11-15.[2]文部科学省. 日本体育振兴计划[EB/OL].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5/gaiyou/06073117/001.htm,2011-11-15.[3]日本文部科学省. 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体育编[M].东京:东山书房,2009:1-2.[4]东京书籍编辑部. 中学校保健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修改要点[M]. 东京:东京书籍,2008:4-6.[5]列巴马特维也夫. 体育理论与方法[M]. 姚颂平,译.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21.[6]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 体育青少年局相关的数据集[Z]. 2006:5-9.[7]文部科学省. 学校保健统计调查[EB/OL]. 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5/hoken/kekka/k_detail/1313690,2011-11-20.[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2.[9]于文谦,韩伟,王乐. 日本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J]. 体育学刊,2007,14(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