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制作

合集下载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薄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固定和处理在进行石蜡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切样品进行固定和处理。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有乙醛固定、冰醋酸固定和福尔马林固定等。

处理样品的方法也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可以包括染色、脱水、透明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样品。

2. 包埋将处理好的样品包埋在石蜡中,以便进行切片。

首先,将样品放入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石蜡溶液转移到恒温水浴中,使其逐渐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石蜡中,避免出现气泡和空洞。

3. 切片切片是石蜡切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将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切片机的夹持装置上。

然后,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和速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接下来,使用切片刀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在切割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出现断层。

4. 切片取片切片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取下。

首先,使用镊子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小心取下,避免损坏或弯曲切片。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在放置切片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细管吸气来帮助排除气泡。

5. 去除石蜡和染色切片取片后,需要将切片上的石蜡去除,并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切片放入去石蜡剂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切片转移到浸泡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在去石蜡和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

6. 封片和封边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做成封片,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

首先,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覆盖。

然后,使用封片胶或封片胶带将切片和覆盖物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切片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切片脱落或污染。

7. 干燥和贴标封片完成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贴标。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它有很多优点,例如,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等。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长。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取材→水洗→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

(一)取材及水洗根据实验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取要求部位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需要的材料。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相应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污渍以及粘液等。

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二)固定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

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时间长短依据材料大小而定。

固定液有许多种,在固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固定液,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而失去固定作用。

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三)水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主要目的是洗去固定液的颜色以便后续的染色。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切片的样品,如组织样本、细胞样品等,并采取相应的固定、处理和染色等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可观察性和对比度。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石蜡、切片盒、切片刀、载玻片等材料,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石蜡浸透:将处理好的样品转移到石蜡中进行浸透。

首先将样品置于温度逐渐升高的浸透剂(如正己烷)中,以去除组织内水分和其他溶质,然后置于石蜡中进行浸透。

4. 切片制备:将石蜡浸透的样品固定于切片盒中,将石蜡块剪碎成适当大小,并放置在切片刀的刀脊上。

调整切片机参数(如温度、角度、速度等),并逐个切割出薄片。

5. 切片贴片:将切好的薄片浮于温水中或使用其他方法,如电离子器、热平台等,以使切片展平并附着于载玻片上。

6. 干燥固定:将切片连同载玻片一起进行干燥固定处理,以去除水分并保持切片的形态稳定。

7. 切片染色:根据实验需求,对切片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如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增强样品的可视化效果和区分感兴趣的结构。

8. 封片封装:将切片封装至封片盖玻片上,使用透明化导电胶或其他封片剂固定切片,并尽量排除气泡、保证封片质量。

9. 切片质控:对制备好的切片进行质量控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切片的清晰度、结构完整性、染色效果等。

最后,制备完成的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分析、病理学研究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以及依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下面是石蜡切片制备的详细流程。

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生物组织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组织固定。

将组织样品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需要固定24至48小时。

2.去水: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过逐渐提高样品中酒精浓度(例如70%、80%、95%和100%构成的酒精梯度)来逐步去除水分,通常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

3.清洁:去水后,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用清洁的醇溶液(例如100%酒精)浸泡样品数分钟,然后用去福尔马林等溶液洗涤样品。

4.浸渍: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组织样品浸泡在石蜡中,以使其渗透并得到支撑。

选择适当的石蜡类型和温度很重要。

通常使用低熔点石蜡(例如58℃石蜡),在60至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溶解石蜡。

5.渗透:将组织样品从酒精中转移到融化的石蜡中,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渗透过程。

首先将样品浸泡在75%酒精中,然后再依次转移到浓缩的酒精溶液中(例如85%、95%和100%)和石蜡中,每次浸泡时间约为1小时。

6.包埋:当样品完成渗透后,需要进行包埋,即将渗透后的组织样品放置在切片模型中,并用石蜡封住。

将切片模型倒置,将溶解的石蜡缓慢倒入模型直到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然后将切片模型固定在冷却装置中,等待石蜡冷却和固化。

7.切片:当石蜡块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手动切片机进行切片。

将切片机的刀片调整到所需厚度(通常为3至5微米),将石蜡块放置在切片机上,并逐渐将刀片与石蜡块接触,以制备薄片。

8.制片:将切好的石蜡薄片静置在温水中,让其自然展开,并将其转移到预涂有胶水的载玻片上。

轻轻将玻片压在石蜡薄片上,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然后将载片放置在恒温台上,以便胶水干燥。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材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石蜡切片的方法:1.准备材料和设备:-石蜡块:石蜡是一种透明且易于切片的材料,可以在化学试剂供应商或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刀片:使用一把锋利的微创刀片来切割石蜡。

确保刀片是干净的,滴一滴乙醇或其他清洁溶液在刀片上擦拭,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切片盒:选择适合的切片盒来放置切割好的石蜡切片。

-石蜡模具:这是一个用于制作石蜡块的模具,可以在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2.制备石蜡块:-首先,将石蜡块加热至约60-70°C,直到完全融化。

-将石蜡块从加热器中取出,小心地倒入石蜡模具中。

-等待石蜡冷却和凝固。

你可以将石蜡模具放入冷却台上以加快冷却过程。

3.切割石蜡块:-将已冷却和凝固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

-使用清洁干燥的刀片将石蜡块切成适当的大小。

你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切割的尺寸。

4.制备石蜡切片:-准备一张玻璃载玻片。

-小心地将切割好的石蜡片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5.烘干石蜡切片:-将玻璃载玻片连同石蜡切片放入干燥炉。

-设置炉温为50-60°C,保持1个小时以消除任何残留的水分。

6.染色和封片:-如果需要,可以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

- 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伊红(Eosin)或伊红-兰红(Eosin-Methylene Blue)来染色石蜡切片。

-染色后,将石蜡切片放入一盒有封盖的容器中,以便保存和保护切片。

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技巧和经验,同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刀片伤害。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室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材料自二甲苯中取出后,先移入二甲苯和石 蜡等量的 混合液中约30分钟,然后进入纯石蜡中约40—60分 钟,再换纯石蜡一次约40—60分钟。
三、包埋
是把被石蜡浸透的材料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 倒入一定形状的容器内,并立即投入冷水中, 使它凝固成含材料的蜡块,以备切片。
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倒入包埋 用的纸盒中,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用温镊 子夹取材料平放于纸盒底部,使之排列整齐。 将纸盒两侧的把手提起,慢慢地平放在面盆 的水面,待石蜡的表面凝固,将 纸盒慢慢 浸入水中,待石蜡完全凝固(约30分钟) 后即可取出备用。
包埋前应先把必需的用具(恒温箱、温台、纸盒) 准备好。 包埋用的镊子要先放在温箱中预热。
第五节 切片、展片和贴片
一、切 片 是把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 实验程序 1. 切片前的准备工作 (1)整修:用单面刀片将蜡块四周修整平行。 (2 )石蜡块的固着:先将蜡块用刀片切成方形或长
四、注意事项
1 透明的注意事项
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水 分进入; 更换透明剂,动作要迅速; 材料周围 出现白色雾状,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
2 透蜡的注意事项
动物材料常用的石蜡熔点为52-56ºC;植物材料 为54-60ºC。 透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3 包埋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动物的选择、杀死和取材
一、动物的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和组织 如:健康状况的选择 观察不同组织、器官选择不同的动物(如:
肥大细胞、肝小叶、环层小体等)
二、动物致死法 根据动物的大小、种类和观察目的不同,进
行适当的选择。 1、麻醉法 2、空气栓塞法 3、断头法 4、击头法 5、股动脉放血法 要求动作迅速、及时取材、迅速固定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组织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1. 组织固定:首先,将待切片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酒精和乙醛等。

固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组织的大小和类型,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2. 组织去水化:固定后的组织需要去除固定剂并脱水,以防止切片过程中的破损和变形。

通常采用逐渐增加乙醇浓度的脱水步骤,常见的乙醇浓度为70%、80%、90%和100%。

3. 组织浸渍:脱水后,组织需要进一步浸渍到石蜡中,以增加组织的硬度和支持性。

首先将组织放入浸渍剂中,如甲醛或乙醇中的苯麻油,然后逐渐增加石蜡浓度,常见的石蜡浓度为50%、70%和100%。

4. 组织包埋:在组织浸渍后,将组织放入包埋模具中,然后倒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完全包裹住组织。

包埋完成后,将模具放入冷却台或冷冻器中,使石蜡迅速固化。

5. 石蜡切片:将冷却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

切片机通常配有刀片、切片夹和切片盒等工具,切片时需要注意切片的方向和角度,以获取最佳的切片效果。

6. 切片染色:切片完成后,可以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染色、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7. 切片封片:染色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使用透明的封片剂将其覆盖。

封片剂可以保护切片,防止切片脱落和变形,并提高显微镜观察的清晰度。

8. 切片观察:最后,将封片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细节和细胞结构,同时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和测量。

总体而言,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去水化、浸渍、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和观察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操作技巧,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切片用于研究和诊断。

石蜡切片制法

石蜡切片制法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2.2.1选材与固定将选好的材料放入FAA固定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2.2.2脱水与透明将材料从FAA中换到70%乙醇中浸泡12小时,然后按梯度浓度更换酒精:依次是70%乙醇(2h)、85%乙醇(2h)、90%乙醇(2h)、95%乙醇(1.5h)、100%乙醇(45min)、100%乙醇(45min)、100%乙醇(45min)、纯乙醇:二甲苯(1:1)(45min)、二甲苯至完全透明;2.2.3浸蜡将材料连同石蜡一起放入容器中,进烘箱(40℃)12-24小时,再将烘箱预热至60℃,然后每隔2h换一次纯蜡,共3次,最终使石蜡慢慢替代透明剂进入材料的组织中;2.2.4包埋将蜡倒入事先折好的纸盒中,用在酒精灯上加热的镊子把材料整好,迅速均匀地放入凉水中凝固;2.2.5修块与切片将凝固的蜡块修成上下两边平行的方块,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2-3μm厚度;2.2.6粘片在洗净的载玻片上均匀地涂上少量凝胶,滴一滴水将选好的平整的蜡带用毛笔蘸取置于载玻片上,待完全展平后,用解剖针将切片位置拨正,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于42℃的烤片机上烤3-4h,再将其转移至40℃左右恒温箱内烘干;2.2.7脱蜡将烘干的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20min)、二甲苯(20min)、二甲苯︰乙醇(1︰1)(10min),100%酒精(5min)、100%酒精(5min)、95%酒精(5min)、85%酒精(5min)、70%番红,浸泡8小时;2.2.8染色、透明将在70%番红的载玻片依次放入85%乙醇(5s)、90%固绿(12s)、90%乙醇(10s)、100%乙醇(30s)、100%乙醇(2min)、二甲苯︰乙醇(1:1)(1min)、二甲苯(3min)、二甲苯(5min);2.2.9封片滴一小滴中性树胶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烘干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切片的制作程序1、病料的采集:采集病料要及时,以防组织变质发生自溶。

病理组织材料要采取病变典型突出的部分,最好选病变与健康组织的交界处,以识别和探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组织块一般不宜过大,以3~5mm×3~5mm×10~15mm为宜。

过大过厚的组织块容易影响固定和浸蜡的质量,不易切出较好的切片。

采取病料时应保持器官组织的原来形状,用锋利的刀剪切取,切勿挤压,损伤或扭折,以免造成人为的损伤。

2、固定:固定的目的是使组织和细胞的较粗大的结构尽量保持正常状态,避免发生形态学结构变化,使细胞保持一定的硬度,以利于切片。

采取的病料组织块应及时投入固定液内进行固定,以防腐败。

并做好标记,便于识别。

固定液用量一般为组织块体积的10~20倍。

固定剂的种类很多,一般能凝固或沉淀蛋白质及脂肪等成分的药品都可以做固定剂。

如:酒精、甲醛、冰醋酸、苦味酸、升汞等等。

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使用固定剂,常用的固定剂主要是福尔马林(formalin 37~40%的甲醛),最适合固定的浓度为10%福尔马林(3.7%~4%甲醛),固定和保存时所用的溶液是指福尔马林的百分比,而不是甲醛,例10%福尔马林溶液是10毫升的福尔马林加上90毫升的水配成。

所以10%的福尔马林,实际上仅含3.7~4%的甲醛。

福尔马林易被氧化为甲酸,故常带酸性,为得到中性福尔马林可加吡啶、碳酸钙或碳酸镁的方法使之中和。

例如在100毫升的25%福尔林中加5毫升的吡啶;可使它的pH 上升到7.0;10%的福尔马林可被过量的碳酸钙中和为pH6.4;如果用碳酸镁则为pH7.6。

冲淡的福尔马林(10%)更易氧化,为了保持它的中性,可于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

福尔马林必须为无色透明,若贮藏时间较长或存放在温度太低会变混浊,呈絮状物。

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可提前加少许甘油以阻滞其聚合,沉淀物则可加热溶解,如加热仍不能溶解,则可加等量热的0.8%碳酸钠或0.4%氢氧化钠(约60~70℃)溶液,在室温放置2~3天,沉淀物就会消失。

此时福尔马林淡了一倍,稀释时要相对地减少一半,含有杂质的福尔马林,通常加热至98.7℃蒸馏,可得30%的纯净福尔马林,稀释再用。

福尔马林作为单纯固定液,以贝克氏(Bakers’)改良为好。

其配方如下:蒸馏水 90毫升福尔马林(37~40%)甲醛 10毫升无水氯化钙 1 克加氯化钙可改变固定液的渗透效应,更好地保存细胞原形。

3、冲洗:材料自固定液中取出后,须立即冲洗,使其中含有的固定液全部除去,一直到洗净为止。

常用的冲洗方法如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可用自来水缓缓冲洗,冲洗时间视固定时间和组织块大小不同而异。

一般挂于水笼头上冲洗6~24小时。

4、脱水:脱水的目的在于使组织中的水分完全除去,并使组织变硬。

各种材料经固定与冲洗后,组织中就含有大量水分,而材料又逐渐变软,不能直接投入石腊中包埋,因为水和石蜡是不相溶合的,一定要经过脱水剂将水分脱净,透明剂透明后,才能进行包埋。

一般常用脱水剂为酒精、丙酮、二氧六环等。

脱水的方法是在室温下将脱水剂用水配成不同的梯度浓度,然后将组织块置入其逐级进行脱水。

如50%、70%、80%、90%、95%(各2小时),100%(Ⅰ)100%(Ⅱ)各1.5小时。

脱水时应注意每级中停留的时间依材料的大小、性质以及固定液的性质而定。

但不十分严格,柔软组织每级可停1~2小时,坚韧组织可停1~4小时。

如需过夜,应停留在70%酒精中。

5、透明:组织块脱去水分之后,需经透明才能浸蜡。

因为酒精等脱水剂与石蜡不能溶合,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等脱水溶合又能与石蜡溶合的溶剂的处理,才能使石蜡易于浸入组织。

常用的这种溶剂有二甲苯、甲苯、苯、氯仿等。

一般过程是100%酒精“+”二甲苯(1:1)20分钟、二甲苯(Ⅰ)15分钟、二甲苯(Ⅱ)15分钟。

如果组织块有局部不能透明有呈白色混浊状态时,则是因脱水不彻底所致,应退回重新脱水,然后再透明。

6、浸蜡:组织块经透明之后,即可浸入已溶化之石蜡中使石蜡渗入组织内部,这一过程即称为浸蜡,浸蜡的全过程应在恒温设备中进行,应注意控制温度。

温度过低则石蜡凝固成固相,不利于渗入组织;温度过高则组织受损变脆,不利于切片。

一般常用以54~56℃溶点的石蜡为宜。

如能在石蜡中掺入一些纯蜂蜡,更有利于切片。

将恒温箱(或锅)调至58℃。

一般是二甲苯“+”石蜡(1∶1)的混合液进行预处理约30分钟(亦在溶蜡的温度中进行),然后浸入纯石蜡(Ⅰ)2~3小时、纯石蜡(纯石蜡Ⅱ)2~3小时。

浸蜡必须彻底,否则组织内残留透明剂会造成切片过程的困难和影响切片的质量。

控制时间和温度,既要彻底浸蜡,又要时间短。

7、包埋:将浸蜡完毕的组织块凝封在小蜡块中,这一过程你为包埋。

在一定容器内(小纸盒、包埋框、小玻璃皿等)注入溶化之石蜡,将已浸的组织块置入其内(应使欲切之组织面向下),使蜡块迅速冷却硬固,组织块在蜡块中可长期保存。

8、石蜡块的整修:整修蜡块的目的在于使切成的蜡带成一直线,不发生弯曲,以便于镜检或作连续切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整修时,须将石蜡块上下两面修成平等的面,这样切成的蜡带就成直线。

整修时应将上下左右多余的石蜡修掉,但也必须注意不要太靠近组织,把组织裸露在外又会造成切片时易破碎的不良后果,所以组织四周的蜡层不应少于2毫米。

此外,为了便于在蜡带上分开每一切片,可将石蜡块的一角切去。

9、切片与展片旋转式切片机的切片方法:先进行用具的准备:滑行切片机,切片刀,毛笔二枝,培养皿一套。

然后将带有蜡块的木块固定在切片机的标志夹内。

将切片刀安装妥当,与组织块成15°夹角,调节切片机上的微动装置,使厚度计达到所需切的厚度,一般为6~8um,调节好刀口与组织块的距离便可开始切片。

转动旋转轮柄,摇动一转可切下一片,弃去前几刀的切片,待切片均匀平展时,用毛笔将切片粘下,置于温水(42~45℃)中展片,切片完毕后,切片刀和切片机必须注意清理和擦洗干净。

10. 贴片及烤片:待石蜡切片自然伸展平之后,用预先均匀涂一层贴片液(1∶1蛋白甘油液)的载玻片轻轻地从水中捞取切片,拨正位置,控干水分,然后放入温箱内烘干(37~45℃)约需2~4小时,或在温室中自然干燥(约需一夜),亦可将切片置于玻片上,再加少量水,然后持玻片在灯上加温切片伸展。

11、染色:染色的目的在于使组织或细胞的不同成分之间有明显的对比色,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

石蜡切片常用苏木精,伊红对比色法(简称H·E染色)进行染色。

苏木精本身不是染料,需经氧化以后形成氧化苏木精才有染色作用。

苏木精染料一种配方如下:哈里斯(Harris’s)苏木精:配方:甲液苏木精 0.5克95%酒精 5毫升乙液:甲矾或铵矾(硫酸铝铵) 10克蒸镏水 100毫升氧化汞 0.25克冰酸酸 几滴配法:(1)将0.5克苏木精溶解于5毫升95%酒精中。

(2)溶解10克钾矾或铵矾于100毫升的蒸镏水并加热煮沸。

(3)将上述两液混合煮沸半分钟,并加入0.25克氧化汞。

(4)很快地在冷水浴锅中冷却。

(5)冷却液过夜后用双层滤纸过滤,并加入冰醋酸几滴,以加强核的染色。

此液配制后可保存一、二个月。

伊红为染胸浆,胶原纤维,肌纤维及嗜酸性颗粒等常用染料,是一种酸性染料,伊红的种类很多,名称也不统一。

有伊红Y,乙基伊红(醇溶伊红)、伊红W(水溶性)等。

使用浓度一般用0.5~1%,染色时间30秒至数分钟。

H·E染色操作方法序列如下:·脱蜡:将欲染的切片(贴附于载玻片上)浸入二甲苯(Ⅰ)以溶去石蜡(15分钟),再入二甲苯(Ⅱ)洗涤(15分钟)、二甲苯“+”100%酒精(1:1)2分钟 ·用无水酒精(Ⅰ)2分钟、无水酒精(Ⅱ)2分钟以除去二甲苯。

·依次在95%、85%、70%、50%各级酒精中浸泡各2分钟,再入蒸馏水2分钟,使切片不致从高浓度酒精中骤然进水而脱落。

·切片以Harris氏苏木液染10分钟。

·用自来水泡洗2分钟,以洗去多余的染液及浮色。

·用盐酸酒精分化(约1分钟,需摸索条件),使切片呈砖红色,然后水洗(约1分钟),以脱去细胞质染上的苏木色素。

·1%氨水兰化(约1分钟)或自来水15min,使组织返回兰色,镜下检查可见细胞核染成兰色,胞浆无色,用蒸馏水泡洗约1分钟。

·将玻片置于50%、70%、85%、95%酒精逐级脱水(约2分钟)。

·浸入95%醇溶伊红染色5分钟,再经两次无水酒精各2分钟,以彻底脱水。

·经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透明,各8分钟,以除尽组织中的酒精成分,并使切片呈透明状,以利观察。

·树胶封固:切片在二甲苯(Ⅱ)中取片,不等二甲苯干燥即滴上一滴中性加拿大树胶,用右手持细镊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并把它的左边放在树胶的左边,然后左手持一解剖针扶住盖玻片的左边,右手将镊子松开逐渐下降,慢慢抽出,这样树胶在盖玻片均匀地展开并将其中气泡排出。

甲二甲苯擦干净出盖片周边多余溢出的树胶,将切片置于平稳,干燥之处,稍加重压,待树胶干燥凝固,切片即可长期保存观察。

观察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