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压低渗区块油层保护改造手段
浅析低渗透油田储层保护技术

浅析低渗透油田储层保护技术【摘要】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低渗油藏在整个油气资源中的占得的比重越来越大,低渗油藏是未来油气田开发的主战场。
但由于低渗油藏一般具有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储层的保护,避免储层损害对于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论述了在低渗油藏钻井、完井、试油、储层改造中相应的保护技术,以期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高指导。
【关键词】低渗储层保护钻井完井试油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发现了一大批低渗透油气资源,并且在每年新探明储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同时低渗透油田的产量在原油总产量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从2006年的34.8%,到2008年增长为37.6%。
总体来看:低渗透油田具有分布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
虽然开发难度很大,但从资源储量来分析,低渗透油田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
从目前的低渗透油田的生产实践来看,低渗透油田具有不同于中高渗油藏开发的特点,低渗透油田的自然产能低,单井产量有的不及中高渗油藏的三分之一,一般需要进行压裂增产,此外还存在产量递减快,注水压力高,有的注水压力甚至高于底层破裂压力,以至于“注不进”,开发难度大。
低渗油田本身的渗透率就很低,若不开展储层保护,钻井、完井、试油、储层改造等作业将给后续开发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储层保护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低渗油藏特点(1)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孔喉微细,油水渗流阻力大,油水界面性质明显,渗流规律复杂。
当喉道半径很小时,流体通过喉道的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的关系曲线可分为两部分:非线性部分和线性部分。
原油通过很小的喉道流动时,将出现压力梯度。
经过大量的实验表明:在低渗油藏中,流体产生流动时的临界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的渗透率、流体性质有关。
储层的渗透率越低,流体的粘度越高,则相应的临界启动压力梯度也越大。
(2)应力敏感性。
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

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mD的油藏。
其特点是油水分布复杂,藏层厚度不一,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稠油粘度大等。
如何科学地采取措施开发低渗透油田,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是各地油田开发者和科研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1. 水驱技术低渗透油田的基本采油方法是水驱。
水驱技术是指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使水的压力将稠油推向井口,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在低渗透油田中,要注意的是要控制水的注入压力和水的注入量。
注入过多过快容易造成油水混合,形成亚稳定乳状液,从而降低采油效率。
因此,在水驱过程中,要根据油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掌握注水压力和注水量。
2. 提高采油液粘度技术低渗透油田中采用的采油液粘度较大,可以有效地防止油水混合,提高采油效率。
目前,常用的采油液粘度剂有聚合物和聚合物复合物。
聚合物粘度剂具有稳定化胶体、增加体积、提高持液能力等优点,但价格较贵。
聚合物复合物不仅具有聚合物的优点,还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形成不同的粘度,可根据不同井的温度,调整粘度剂的种类和用量。
3. 增加渗透性的技术低渗透油田的特点是储层渗透率低,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来增加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1)物理方法:通过人工开采水平井、多井注采、人工压裂等方法,增加层间渗透能力,提高采油效率。
(2)化学方法:采用酸化、生物法等方法,改变储层岩石化学性质,增加渗透率。
酸化方法是指在油层中注入酸性液体,使岩石酸化,从而增加岩石渗透性。
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油藏中重质烃化合物,从而减轻储层压力,增加渗透率。
提高采收率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油藏改造、纳米技术和高温采油等。
(1)油藏改造:指采用物理、化学等手段改造油藏,使油层中的原油渗透率、油水分布等发生改变,从而增加采收率。
改造方法包括射孔、酸化、蒸汽吞吐、水平井等。
低渗透油层的改造技术

一
溶 蚀 成 凹凸 不 平 的表 面 。 在停 泵 泄 压 后 , 裂 低 渗 透 油 气 层 产 能 低 , 油 层 改 造 观 缝 碧 面 在 许 多支 点 的 支 撑 下 , 能 完 全 闭 从 不 合 , 而 具 有较 高 的 导 流 能 力 。 践 证 明 , 从 实
—1 孔 但 i 、 t 如胜利 渗透开发技术的发展方 向 , 对滨 南 油 田 低 层 段 内 射 7 1 , 施 工 排 量 通 常 是 孔 数 l e 胜利 采油 院 开发 的高 强 度 陶粒 , 增 加而 增 大 , 常排 量 在3 2 . m / n 高 强度 在 8 MP 的 高 闭 合 应 力 条 件 下 , 通 . ~3 6 mi 。 6 a 破 渗 透油 藏 开 发 提 供 一 定 的 借 鉴 。 低 渗 透 油 层 改 造 工 艺 , 水 力 压 裂 最 以 碎率 小 于8 导流 能力 大于0 4 m . , %, .u i 保证 n 了压 后 增 产 效 果 和 有 效 期 。 为 理 想 , 具 有 施 工 见 效 快 , 造 程 度 高 , 3酸化压裂 它 改 酸 化 压 裂 是 改 造 低 渗 透 储 层 的 一 种 比 重复压裂 : 经调 查 滨6 0 6 断块 2 口井 进 1 稳 产 效 果 好 的 特 点 , 目前 常 用 的主 要 改 是 造工艺 。 较 有 效 的 工 艺方 法 。 压 施 工 时 用 酸 液 作 行 过 重 复 压 裂 , 复 压 裂 3 井 次 , 功 率 酸 重 0 成 为压 裂 液 , 靠酸 液 的 溶 蚀 作用 , 裂 缝 壁 面 把
!
Q: 业
ScL ence nd a Tech nol ogy nn l ovaton i Her d al
试论对低渗透率油气藏的改造

试论对低渗透率油气藏的改造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藏的突出特点是低渗透率,油气不易渗漏是它的最大优点,同时却给油气的充分开采带来了难度,导致油气的提取率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探索一些新方法解决这个困难。
关键词:油气藏低渗透率改造方法一、引言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陆续发现探明了一批岩性油藏。
其突出特点是低渗透率,低渗透率的优点是油气存储于岩石层中,结合紧密,周围岩石圈封闭性良好,油气不易渗漏,这个优点也是缺点,它给油气的充分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若是按照以往的常规勘探与开采方法,一是难以找寻,二是开采效率低,油气的提取率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探索一些新方法解决这个困难。
二、鄂尔多斯低渗透率油气藏的特点低渗透率油气藏多分布于鄂尔多斯油气开采区,该区域面积超过33000平方公里,位于华北地台西部,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体质体系多变的沉积型盆地。
盆地的西南部,分布了众多的辫状三角洲体系,与周围砂岩地带一起构成了存储油气的场所。
就目前已开发的油气田而言,都有上亿吨的存储量。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发育有珊瑚生物礁。
盆地北部的生物礁发育时代早于盆地南部;盆地北部和南部的造礁生物多为珊瑚,中部的多海绵一层孔虫;附礁生物为腹足、腕足、竹节虫、棘皮类、介形类、鱼类、瓣鳃类及各种藻类生物等,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生物礁处在台地边缘相带,与上古生界烃源岩相邻,有利于礁滩油气储层发育,气源充足,生、储、盖组合配套,周围致密灰岩或白云岩构成了有效圈闭层,为油气的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三、对低渗透油气藏的改造技术1.三维地震技术鄂尔多斯油气开采区面积广阔,沟壑纵横,地形地貌状态复杂多变,很难找到储层的分布规律。
若要实现油气的高效开发,在钻井施工中做到有的放矢,将井眼有效打进储层中,精细的三维地震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技术,是运用放炮产生的地震声波传人地层,经地面的仪器接收地层反射波,通过分析解释处理,判断油气层的展布方向、储层厚度、埋深等相关数据,用来指导油气藏勘探评价、井位部署。
海上中低渗油藏高压井作业中油层保护技术

3081 东营组油藏特点埕北32区块开发东营组,储层孔隙度16.2%~18.4%,渗透率26~59×10-3μm 2,油藏类型属中孔中渗、常温常压岩性-构造油藏。
埕北32块原油性质好,为低密度、低粘度原油,地下平均原油密度0.7068~0.7912g/cm 3。
地层水水型为碳酸氢钠型,氯离子含量7284mg/l,总矿化度15283mg/l。
储层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含量64.8%~77.5%;其次为伊/蒙间层,含量10.3%~15.1%;泥质含量0.68~9.37%,平均2.12%。
储层对淡水存在中-弱水敏现象,弱盐敏,临界矿化度为2654mg/L,中等酸敏,弱碱敏。
2 作业中油层伤害原因分析在作业中造成油层伤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管柱不洁净、入井液悬浮物超标,水温过低、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施工工艺欠妥等。
2.1 不良修井液造成伤害不良修井液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与储层岩石不配伍或者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两个方面。
2.2 施工不当造成的伤害(1)井液低温。
低温修井液在射孔井段导致温度突然下降,可能造成石蜡、沥青、胶质等有机垢析出,堵塞地层。
(2)入井液杂质、管柱锈蚀、井筒不洁净等。
井筒杂质、入井液中悬浮物、作业管柱锈蚀等固相物侵入孔隙形成堵塞。
东营组油藏属于中低渗油藏,孔喉较小,孔喉半径平均值主要分布于0.30~4.03μm之间,容易因固相进入而堵塞孔隙。
(3)高比重压井材料。
现用的高比重压井材料一般是高盐(甲酸钠、氯化钾等)溶液、无固相、卤水等。
高盐压井液进入地层后,溶解度变化会产生盐析堵塞或者结垢堵塞。
无固相压井液成分复杂,有氯化钙、聚物物等,聚合物遇油会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也会形成堵塞。
(4)井液漏失。
上述不利因素往往通过漏失而形成事实伤害,已有多口井因大量漏失、高比重压井导致作业后无法正常生产,多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表明“漏失即污染”。
3 作业中保护油层的措施储层伤害效应是叠加的,不同环节造成的伤害叠加一起导致油气层渗透率下降,因此要做到完美的油层保护,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优化,否则任何纰漏都可能导致低产,即木桶短板效应。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深入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然而,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实施油层保护技术,以确保油田资源的持久开采。
本文将探讨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油层保护技术的必要性(1)水侵蚀:注入的水可能导致原本存在于油层中的油被水冲出,从而损失油田资源。
(2)油水混合:如果注入的水质量不合格,可能与地下油层中的油混合,导致地下油层的污染。
(3)地质破坏:高压注水可能导致地下地质构造的破坏,对地下油层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实施有效的油层保护技术对于低渗透油藏的长期开发至关重要。
2.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水质量控制:通过加强注水水质监测、提高注水过程控制精度等措施,确保注入水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地下油层的受损。
(2)注水量控制:根据不同油层的特点,合理控制注水量,避免地下油层因过量注水而受到损害。
(3)油水分离技术:利用油水分离设备,将地下油层中的油和注入的水充分分离,减少油水混合的可能性。
(4)地质监测技术: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地下地质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保护油层的完整性。
3.油层保护技术的改进建议尽管油层保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改善油层保护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科研合作:不同单位、学科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技术的跨界创新,为油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2)完善监测手段:开发更加精准、灵敏的地下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油层的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规范油田开发行为,保护地下油层资源。
(4)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对油层保护技术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油层保护技术的水平。
浅析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

浅析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技术摘要: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层油层损害。
其实质原因是油层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它包括很多方面,储层敏感性矿物、储层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储层液体性质等等。
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储层如果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直接给油层造成损害。
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技术尤为重要。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层保护低渗透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目前主要以气测渗透率作为储层划分的标准。
通常把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50毫达西,,这一观点也为前苏联苏尔古伊耶夫所认可,并进一步将低渗透油藏分为三种类型: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50-10毫达西),特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豪达西),,超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1-0.1毫达西)。
美国A.ILeverson(1975年)认为低渗透油藏上限为10毫达西;我国罗蛰潭、王允成把渗透率100毫达西的称为低渗透储层。
李道品等把渗透率为0.1-50毫达西的储层统称为低渗透储层。
目前,在我国根据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征和开采特征,将储层渗透率不大于50毫达西的油田定义为低渗透油田。
对于低渗透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参考一下几个参数:地层因数、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毛管力、岩性指数、平均厚度?平均总有机碳、初始压力等。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
对低渗透油藏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一、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在射孔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在射孔过程中对油层的损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射孔弹的碎屑物堵塞孔眼;二是射孔液的固相和滤液伤害油层。
三、低渗透油田储层改造主要应用哪些配套技术?

三、低渗透油田储层改造主要应用哪些配套技术?朝阳沟油田是以开发特低渗扶余油层为主的油田,必须通过储层改造才可投产。
随着新区块陆续开发,新开发区块储层物性更差,部分区块主力油层水淹程度相对较高,加密井投产后含水高、含水上升速度快,影响产能;外扩区储层条件差,采用常规压裂改造程度低,单井产能达不到预测要求。
针对以上两方面问题,通过采油工程与油藏工程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压裂-油藏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实用的压裂工艺及储层保护技术,提高了产能井储层改造效果。
㈠压裂-油藏一体化设计压裂-油藏一体化设计方法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根据产能区块的井网部署方式、最大主应力方位、后期注采调整等整体情况,以控制含水、提高产能为目标,结合单井储层发育、断层遮挡、水淹状况等具体情况,通过个性化设计,合理匹配压裂规模,形成整体压裂优化技术,实现了改善加密区块储层改造效果的目标。
㈡应用实用压裂工艺技术在产能区块储层改造中应用了限流法压裂、定向射孔、高能爆燃结合水力压裂三项技术,改善产能区块储层改造效果。
1、限流法压裂为提高加密区低渗储层改造状况及薄差储层改造效果,试验应用限流法压裂技术,解决薄差储层产能低的问题。
根据单井储层发育具体情况,设计应用了单层限流法压裂和多层限流法压裂工艺,提高了近井地带改造程度及小层动用程度,取得了较好试验效果。
2、定向射孔压裂工艺针对加密区排间加密井含水高问题,对在角向上连通水井的排间加密井采用定向射孔(避开高含水区域),射孔时采取沿井排方向射孔,其它方位不射孔,提高压裂施工排量,强制裂缝沿井排方向延伸,控制裂缝方向,避免沟通角向水井。
3、高能爆燃结合水力压裂工艺针对致密储层单井改造程度低、增产幅度低的实际情况,在部分区块应用高能爆燃结合水力压裂技术,通过利用高能爆燃技术在近井地带形成多条裂缝,降低主应力对水力压裂的影响,进行水力压裂时,提高施工排量,形成水力压裂主裂缝与多条填砂裂缝组合的裂缝体系,增加泄油面积,提高油井产能和采油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 施 。总 原则 :大孔 径 、高密 度、深穿透 ; 孔液优选 了史南污水 射 处 理站和 郝现联 污水处理站 深度处理污水 ;并根据射孔 优化方案要 求 ,区别 油水井 的不同确定具 体射孔方案 。同时 ,针对 油层高压 易 喷的特点 ,配套 应用射孔投产 一次管柱技术 。三是采 油工程油层保 护 技术措 施 。① 清防蜡技术与 油层保护洗井管 柱应用 :采用清防结 合 ,以防为主 的原则 。②油层 改造 中的 保护技 术 :水 力压裂 、酸化 解 堵措施 中新配 方和添加剂在施 工前均通 过配 伍实验 、岩心伤害实
() 1 储层伤 害评 价。①泥浆 筛选 :史 深10 0确定钻井 液类型 为 聚合物 铵盐泥浆体 系 ,同时采 用近平衡钻井 钻开油层 ,应用单 向屏 蔽暂堵 技术和加 降滤失剂技术 以减少油层 的污染 。② 卤水压井 液评
验 评价 。③ 注水 过程的油层保护 :史深1 0 0 在原先二级过滤 的基础上 实现 了污水 三级精细 处理 。达 ̄S /5 2 — 4 YT 3 9 9 部颁A 级标 准 。在史 2 10 0 注水站 引进B L J 不锈 钢烧结粉末过滤 器 。设备采 用不锈钢粗滤 网 预处理 ,不锈钢滤芯进 行精滤 ,设计能力 可达到A 级 。通过 污水处 2
_ 磅 煞 . 年 9 2 曼 2 第L 9 期
石 油 地 质
试 论 低 渗 油层 保 护 改造 手 段 高压 区块
周 章 权 李 克 敏
(中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现 河 采 油 厂 )
摘 要 史深10 0高压低 渗 区块 自 94 19年投入 开发以来 ,连续八年年均产 油1万吨 、采油速 度1 %、年含水上升 率控制在 1 7 v 2 . j . %X 2 下,被列为胜利油田低渗 透油藏开发 重点示范区 该 区块在 高速高效开发过程 中形成 了钻井完井到投 产作业 、采油、注水、修 井及 增
1./。另外 ,实施保护的井一直保持 良好 的生产情况 。②采油过程 2t 4d
中 ,清防蜡技 术结合 油层保护管柱 的应用 。充 分保障 了油井 的正常 生 产 ,延长了生产周期 。 目 ,史深10 前 0 平均 每月洗井4 井次 ,热洗 l 后 平均单井初 期 日增油07 ,取得较 好增油效果 的同时 ,油井免修 . 吨 期也 得到了明显提 高。 ( ) 水井攻 欠增 注 。史 深10 2 注 0区块针对 注水开发 中的主要矛 盾 ,在精 细水质处理 基础上 ,以单井超高压 注水为主 导 ,逐步形成
2 油 层 保 护 措 施
21 油层 保 护 .
理 站 、注水 站 水质精 细过 滤技 术全 面配 套 ,实现 四级 精细 处理 能 力 ,为该 低渗透 油藏优质注水提供了保障 。史深 10 0 区块应 用的注入 水经 四级精细 处理与三级处 理对 比 ,主要控制指标 明 显改善 , 油 含 量 、T B G 菌指标 达标率为 10 0%,固体悬浮 物平 均含量为58 m / —. g , 5 l 也有 很大提高 。④先期 防膨技术 :在转 注井上普 遍实施注 水井粘 土 防膨稳 定剂先 期防膨技术 ,优选 出适合 该低渗 油藏 的低分子 有机粘
土稳定剂N F 6 T 一 ,取代无 机盐类防膨剂。
22 油层 保 护 实 施 效 果 ,
( ) 井及采油过程的油层保护 。①钻井 、完井 过程 进行油层 1 钻 保护是 保证油井顺利投产 的第一步 。史深 10 0 区块 完钻的8 口,除方 2 案编制前 完钻的7 口井外 ,其余 的井都实施 了油气 层保护技术 ,通过 对 比 ,实施 保护 的井 比未 实施保 护 的井单 井 日增 液8 t , 日 油 ./ 8d 增
产增注措施的油层保 护体 系,保证 了区块的 高速高效开发。 关键词
1 概况
高压低渗透
油层 保护
油层改造
高效开发 P H值的控 制 :P 值 都控制在8 9 间 。二是 完井工程 油层保护技术 H ~之
11 地 质概 况 .
史深 10 0 断块 位于东 营凹陷 中央 隆起带西端 ,史南 鼻状 构造 与郝
投产 5 t ,完 全依靠弹性 能量开采 ;1 9 年调整 为反九点 法井 网实 9: : 1 95 施全 面转注 ,地层压力继 续下降 ;19 年应用多种 配套工 艺对 区块 97 进 行综合治理 ,在地层压 力有所恢复 及部分 油井 注水见效 的情况下 对 区块 实施大规模的油层改造 ,取得 了较好 的开发效果 。 在近八年 的开 发过程 中 ,形成 了一套贯穿于 高压低渗 油藏整个 开发过程 的从 油层保护到 油层改造 的适 应性配套技 术 ,年 产油能力 保持在 l万吨 以上 ,采 油速度保持在 1 % 2 . 左右 ,取得 了较 好的开发 5 效果和经济效益 ,被列为胜利油田低渗透 油藏开发重点示倾没 ,东北抬 起的大型 鼻状 构造 。含 油
面积4 5 . 平方 千米 ,地质储 量72 9 3 万吨 ,主要含 油层 系为第 三系沙河
街组沙 三中l 、中2 砂体 , 层埋 深30~40 ,原始地 层压力高达 储 1030米 5. a 0 MP ,压 力系数 1 一 . 7 . 1 ,饱 和压力 1. MP ,油层温度 13 , 4 6 09 a 8 2℃ 储层 为致密粉细砂岩 ,泥质含量5 1 %。中等水敏 、盐 敏 、酸敏。 %~ 3 原 油物性好 ,原 油粘度0 ~ . m a 。平均孔 隙度 1 . %,平均 渗 . 36 P. 5 2 S 86 3
透率 l . ×1 I 0 8 0 I ,平 均孔 喉半径 2 9 T m,具有 微孔隙 、微 裂缝双 重孔
隙介质特 征 ,储层 非均质 性严重 。综上所述 , 深10 史 0沙三中油藏为 深层高压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岩性油藏 。
1 开 发 经 历 . 2
19年滚动勘探开 发了史深 lO 93 Ot  ̄区沙 三中油藏 ;19 ̄ 19年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