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合集下载

语法讲义:第六章 歧义分析

语法讲义:第六章 歧义分析

语法讲义:第六章歧义分析第六章歧义分析二.歧义的种类(二)同形造成的歧义这里的同形,指的是一些语言单位只是形体相同,而读音、意义都不同。

在书面语当中,这种同形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可以造成歧义。

如:① 这树枝怎么会这样长?(zhǎng/cháng 声母差异)② 我说不好。

(bu/bù 轻声与否)③ 他想起来了。

(qilai/qilái 轻声与否)④ 他吃了饭才走。

(cái/cái 有无重音)二.歧义的种类(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之下都可以造成歧义。

1.由实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如:① 我叫他敲了三下。

(允许/被)② 小王走了三个小时了。

(离开/行走)③ 他不能说。

(应该/能力/环境限制:病)第六章歧义分析2.由虚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如:① 我准备从上海去北京。

(经过上海/从上海出发)② 你给我写封信。

(对、向/代替)③ 她梳着辫子呢。

(动作进行:正在梳/状态持续:留着)二.歧义的种类(四)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一个词兼属于不同的词类情况下在语义个性上也往往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① 大门没有锁。

(锁1:名词/锁2:动词)② 他听了这话,可不高兴了。

(可1:语气词/可2:转折连词)二.歧义的种类(五)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指的是一种句法结构之中包含有几种语义关系,这种隐含于同一种句法关系之中的不同的语义关系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

由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现象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具体情况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

1.定+中:一个定中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

如:① 看见的人有哪些?(动作+施事/动作+受事)② 我们参观了一家“妇女理发店”。

(施事+处所/受事+处所)2.动+宾:一个动宾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

如:① 他总共切了五块肉。

(动作+结果:把肉切成五块动作+受事:把五块肉切小)② 那人刚才问谁?(动作+内容:问有关谁的事情动作+对象:向谁问)③ 我们准备选班长。

最新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精品

最新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精品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内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

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

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外界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发展。

新词的不断产生、词义的逐渐变化、语法规律的逐渐发展和表达手段的日趋灵活丰富,都表明语言在发展。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一、文献综述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在1893年首先提出来的。

1897年,Breal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

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

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

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精选】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精选】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北京语言大学郑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销。

汉语歧义结构浅析

汉语歧义结构浅析

汉语歧义结构浅析作者:渠然然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是有限的,但语义是无穷的。

用有限的结构表达无穷的意思不能不产生一个语言结构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现象:词语的多义,语言组合中句法结构、层次关系、语义关系的多义,以及不明确的语言环境,都会造成歧义。

但是歧义现象并非就是修辞的缺陷,有时人们反而还会有意识地去创造、运用歧义结构,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实现其特有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现代汉语;歧义结构;语用价值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21-01汉语中的歧义结构有很多种,按照歧义结构的存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一、口头歧义1、口头歧义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

如:你qi zhong考试考得怎么样?(期中/期终)这种情况下,老王当然会xian shen。

(现身/献身)“期中”与“期终”的含义不同,“现身”与“献身”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每组词语各自双方读音完全相同,口语中容易引起歧义。

2、一些无法直接用语音表达的标点符号在口语中也会造成歧义。

如:你借过jin xiu qi pao 吗?(锦绣旗袍/《锦绣旗袍》)“锦绣旗袍”是一件衣服;而“《锦绣旗袍》”则是一本书。

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从产生的根源来看,首先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语言组合歧义。

词汇歧义:1、与多义词有关的歧义他真正害死了他的母亲。

(极/死亡)“死”既可以做补语表示程度之高,也可以表示“死亡”之义。

2、与同形词有关的歧义结构这小孩是个黑人。

(黑种人/没有户口的人)小王喜欢的是杜鹃。

(杜鹃花/杜鹃鸟/一个叫“杜鹃”的人)语义组合的歧义:1、施事和受事关系不清引起的歧义。

如:追得我满头是汗。

扮演的是一名演员。

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我”可能是施事——“我追赶别人追得我满头是汗”,也可能是受事——“我被别人追得满头是汗”;“一名演员”可能是施事——“这一名演员来演戏”,也可能是受事——“别人来演这名演员”。

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1]

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1]

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付建秀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摘要#!同一个句法结构 既可以这样分析 又可以那样分析 表达几种意思 这就是句法结构的歧义现象 歧义首先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口头歧义实际上主要是由同音词引起的"关键词#!歧义句 深层结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付建秀 女 辽宁辽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系硕士研究生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年 月一 理论背景 年 乔姆斯基出版了早期代表作 句法结构 提出语言理论的目标是建立生成语法 并在其语法模式中引入了转换的概念 句法结构 所提出的基本见解是 生成句子并指派结构描写的语法规则系统应由三部分组成 短语结构规则 转换规则和词素音位规则短语结构是赋予句子以及它各个部分以结构描述的规则 生成语符列 指线状系列中的若干成分连接 可用下列规则来表示!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 冠词 名词 ! 动词! 不定冠词 定冠词 ! !这些规则是说 箭头左侧的每个符号都可以用右侧的符号来代替或改写 箭头可作为指令 用右边的语符列替代左边的成分 例如句子 可用下面的规则生成! ! ! !!! !!年 乔姆期基又在他新的理论 句法理论要略 中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的标准理论 在 标准理论 中 乔氏在描写句法部分时引入了表层结构 和深层结构的概念 深层结构也是由句法基础部分中的短语结构规则生成 转换规则用于这些深层结构的目的是把它们变成最后形式 亦即表层结构 在转换过程中 不同的深层结构可能转换出具有共同的表层结构的现实的句子 由此产生歧义结构 什么是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呢 表层结构是转换规则的输出 包括词的最终序列和词的语音特征 语音部分的输入 深层结构是基础规则的输出 包括基本句法关系和词项语义特征 语义部分的输入二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同一个句法结构 既可以这样分析 又可以那样分析 表达几种意思 这就是句法结构的歧义现象 例如 年代初 著名画家丰子恺看到上海 新闻报 上一篇文章的题目为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顿时大吃一惊 怒不可遏 及至看完全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歧义所致 文章标题可作两种分析 一是把句子分析为连谓句 不要脸 的主语是 丰子恺 二是 丰子恺画画 不要 画的脸歧义首先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口头歧义实际上主要是由同音词引起的 例如 你们 一下吧 句子中的可使听话人理解为 做 或 坐 如果不是在特定语境下 会引起歧义语言学界主要研究的是书面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根据造成歧义现象的不同因素 可以把歧义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来分析一 词汇因素引起的歧义词性不同例 我跟他去市场 例 我跟他一起去市场 例 我跟他都去市场例 为表层结构 而它有两个深层结构 例 和例造成深层结构不一致 主要原因为 跟 的词性既可以是介词 又可以是连词 在例 中的词性为介词 而在例 中为连词例 自行车没有锁例 自行车没安装锁 名词 例 自行车没锁上 动词例 和例 为例 的深层结构 它们具有相同的表层结构 从而引起岐义 造成歧义的原因为 锁 这个词 既可以作名词 锁头 讲 又可作动词 锁上 的动作讲 在例 中 锁 作 安装 的宾语 为名词 而在例 中 锁 作谓语 为动词一词多义例如例 他走了一小时了 例 他步行了一小时了 例 他离开了一小时了例 中的 走 既有 步行 这一义项 又有 表示离开 这一义项 所以造成有例 例 两个可引起歧义的深层结构 由于 走 的词汇意义不同 词的语义特征也不同 尤其与 一小时 的语义关系不同 一小时 在表示离开的 走 后表示动作结束至今的时间 而在表示步行的 走 后则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所以区别走的词汇意义不仅可理解例的两个深层结构的意义也可进一步理解例的句法成分的关系特征再如例我倒了一杯茶例我倒上了一杯茶例我倒掉了一杯茶倒的词义是将容器倾倒让里面的液体流出来在例中倒可能意味着两种情况往杯里倒茶如例或把杯里的茶倒掉如例这就使例句子实际上存在两种潜在意思造成歧义二语法因素产生的歧义结构层次不同例如例小张要烤红薯例小张要去烤红薯例小张要一些烤红薯例中的烤红薯既可以表示动宾关系也可以表示偏正关系从而可以析出例和例两个深层结构例中的要作表示将来的助动词去和烤为连动的两个谓语动词烤红薯为动宾结构而在例中要作谓语后接宾语烤红薯在这里烤红薯表示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层次切分不同例如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他!姐姐!老师!朋友!是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例的结构形式为的可以分析为的它还可以分析为的可以分别理解为他和姐姐的老师为联合关系的主语和他和姐姐作定语与老师构成偏正关系名词主语再如例你的目的是做好事例你的目的是做善事例你的目的是把这件事做好例和例为例的两个深层结构在例中好为形容词作事的定语而在例中好为副词作做的补语三词义因素造成的歧义语义不同主要指的是一个句法结构词性相同成分关系相同层次也相同看意思却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施受关系不同例他谁都认识例谁都认识他例他认识的人多例中的他表示受事宾语例中的他表示施事主语都为例的深层结构产生歧义的条件是小主语如例中谁必须具有普遍性例和例是两个不同的深层结构它们在转换成表层结构例时都发生了句式的变化中的他本来作认识的宾语却处于主语的位置而中的谁本来作认识的宾语却被倒装到了主语后面致使例和例两个深层结构的表层结构相同造成歧义领属关系不同例小张的故事写得好例关于小张的故事写得好例小张写故事写得好由例的表层结构可以析出两个深层结构例和例因为例中的小张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写故事的人这完全由语义关系造成得出歧义结构的两层意思介宾短语在产生歧义例我在火车上写字例我往火车上写字例我在火车上写字例中的在火车上在两个深层结构例和例中担任的语义角色不一样介宾短语在上既可以表示施事主语存在或动作发生的地点也可以表示受事宾语存在的地点而例中在火车上指的是写这个动作的施事主语我的存在地点四语音产生的歧义汉语的语音通常指句调句调通常由语流中的停顿轻重音长短音形成这些因素反映在汉语中可以影响句义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由于语音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句义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别人的哥哥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我的其他什么人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借的偷的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更多辆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别的东西如果以书面语形式出现同一个表层结构便可以产生上面例五种深层的歧义结构三歧义现象的消解正确分析了句子深层结构就不难找出消除歧义现象的方法一同义词替换由于词的多义情况产生的歧义可以用与之具有相同词性和语义特征的同义词来替换如例我跟他去市场中的跟作连词时可用和来替换表示两个人动作的并列进行再如例我在火车上写字如表示例的意思火车为字的所在位胃其中的在可用往来替代二变换词序由于层次切分不同产生的歧义句主要是由于表层结构中各成分可以有不同的结合次序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变换其中某些词的词序来达到变换它与其他词结合的先后次序从而消除歧义如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由于他和姐姐位于老师前面逻辑上又都可以作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老师的定语而另一种切分方法就是与老师临近首先与之结合的姐姐作定语造成两种深层语义关系消除这种歧义情况可以将他与姐姐的老师调换位置即变为姐姐的老师和他是朋友再如例他谁都认识如果谁表示认识的施事主语他表示认识的受事宾语可以将他放到宾语位置即动作认识之后将谁放到主语位置则原句变为谁都认识他三增加词语造成歧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显性或隐性语法关系的含混如果在表层结构中增加一些能表示某种句法关系的词语或者添加某些在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时省略的词语就能帮助消除歧义如例他要烤红薯如果要表示例他要去烤红薯的意思可以在例中的要前增加趋向动词去这样烤红薯为动宾结构如果要表示例他要一些烤红薯的意思可以在烤红薯前加一些等修饰词这样烤红薯为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四语境的制约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要靠语境来消除歧义例他要开刀他可以是动作的施行者也可以是承受者如果他是个岁的孩子那他无疑是受事者但如果在这样一个语境中某医生谢绝朋友出游的邀请因为他第二天要给一位病人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是施事者又如例鸡不吃了鸡同样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但如果是在餐厅里客人对一旁的服务员说鸡不吃了这里的鸡只可能是受事上下文语境也能消除歧义如例赵大姐下放到村子里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连这位学员的名字也记不清林斤澜三十个孩子的妈妈例光看前两个分句读者不能够确定究竟是许多人不认得赵大姐还是赵大姐不认得许多人有了后面这一句所提供的具体语境我们就可以确定是赵大姐不认得许多人不是许多人不认得赵大姐参考文献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乔姆斯基句法结构邢公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吴俊明多义与歧义简说逻辑与语言学习邵敬敏歧义分化方法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戴黎刚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北方论丛张义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说略高等函授学报责任编辑宁沈生使用的我们我们的你我和你等套近乎的词语所打动便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文本中和作者一起游戏一起创作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想象激情在第章中当作者心平气和地告诉读者虽然我们当中写诗的人并不多但我们都是诗人我们同时又都是小说家因为我们习惯于用小说来描绘自己的未来时读者俨然觉得自己确实是个小说家并也试图为小说里的人物命运进行盘算和谋划四结语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种种做法不仅让读者一饱眼福而且也让评论家们大开眼界福尔斯在技巧上的创新和实验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成效有些做法使战前的现代主义作家也自愧不如在小说刚出版时的一次采访中福尔斯说捕蝶者是一种寓言魔法师也是一种寓言而法国中尉的女人则是技巧上的一次练习这部小说既具备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性特点同时又没有完全排斥传统的情节人物讲故事的特性因此这部小说既不像现代主义作品那样曲高和寡也不像某些后现代主义小说那样晦涩难懂它是一部既不失严肃性哲理性又不失趣味性可读性的长篇佳作二战以来现代主义在英国渐趋没落之势而现实主义的回归又难以为继此时约翰福尔斯在一片文学的衰竭声中在小说死了吗的疑问下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他在传统和先锋之间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在进行艺术实验的同时又不忘对读者的关怀可以说他的小说构成了当代英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考文献刘若瑞六十七十年代英国小说中的新流派外国文学动态刘象愚杨恒达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敏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现代叙事艺术外国文学研究盛宁文本的虚构性与历史的重构外国文学评论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刘宪之蔺延梓译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李世新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性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刘立翔没有出口的迷宫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写作技巧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盛宁文本的虚构性与历史的重构外国文学评论邢家伟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特点互文性和叛逆性辽宁教育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宁沈生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作者:付建秀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6,23(9)本文链接:/Periodical_lnjyxyxb200609046.aspx。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1.概说所谓歧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一种“语富”现象。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

歧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误解的麻烦,也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增添了奇妙的一笔,所以我们要了解歧义,掌握它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规律,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2.歧义的类型和原因分析歧义的类型在汉语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

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曾对歧义现象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根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语境(上下文或现实情境)之中,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与话语歧义;根据歧义语言片段引起或造成歧义的可能性的大小,把歧义分为高度歧义与低度歧义……黄德玉认为“语言中的歧义与言语中的歧解都离不开语境”,并据此把语境分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的歧义可分为两大类: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和非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

2.1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语言因素涉及到语音、语义和语法,它可以细分如下:2.1.1语音2.1.1.1音同形异。

如:(1)这是一个gōngshì。

“gōngshì”这个语音形式可以表达“公式、公事、宫室” 等不同书写方式和意义,但用于书面或进入不同语境时则变成了单义,不会引起误解。

2.1.1.2音同形同这是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上都易造成歧义的情况。

如:(2)请立即上马。

在书写上只有一种形式,可在意义上却可表达为:“工程上马”或“某人跨上马背”。

脱离了上下文,对句子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分歧。

2.1.1.3音异形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音字造成句子歧义的情况。

如:(3)这头发长(cháng或zhǎng)得奇怪。

这种情况只能导致书面歧义。

2.1.2语义词的语义不总是单一的,因而在表达时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即常说的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这是很常见的。

有一个文字游戏,老张向老李借钱,欠条写成:“老张借小李Χ元钱。

最新-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 精品

最新-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 精品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文齐跃飞一、歧义指说话或文字表达上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如怀念人民的周总理。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语言的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等,然而这些要素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有限的,人类交际所需要的表达则是无限的,以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内容,必然会出现重合和交叉,这种重合和交叉便产生了歧义。

三、歧义的类型1词性模糊引起的歧义①摩托车没有锁—把它锁好不就行了!动词买一把锁就行了。

名词②铁锤锤表锤不烂—铁锤没有烂。

名词这块表很特殊,锤不烂。

动词2结构关系不明产生的歧义①你们领导也应该带头—你们领导同位关系你们的领导偏正关系②我们公司正准备出口商品—出口商品动宾关系出口的商品偏正关系3施动关系不明①咬死了猎人的狗—猎人的狗被老虎咬死了。

被动句式就是这只狗把猎人咬死了。

主动句式②校长也应该检查—校长也应该接受检查。

被动句式校长也应该去参加检查。

主动句式4语音歧义①母亲背着儿子去跳舞—ē背着è避开②县长毛兔会议在此报到—á长毛兔ǎ县长选自《新笑话集锦》5方言引起的歧义老不死—怎么老都不死骂人的话6重读、轻读不当引起的歧义①一天早上就写了三封信—就只,意指太少三封意指太多②孙子在读书—轻读儿子的儿子重读春秋伟大的军事家孙武7词义变迁引起的歧义①还来就菊花—今欣赏菊花古喝菊花酒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妻子和儿女今指夫人8标点符号引起的歧义1有个吝啬鬼要开酒店,请秀才写对联,且要合乎心意一要人丁兴旺,二要酿酒发财,三要店中无老鼠,四要养肥猪。

秀才因为平常最恨这些吝啬鬼,便挥毫写下了以下对联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横批人多病少财富2唐朝书画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祝允明,虽出身名门豪富,却疾恶如仇,常替老百姓说话,有一财主请他写对联,他就分别在大门和二门写上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3家产归谁。

一翁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是张一非是我子家产尽归我女婿是外人不许干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
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
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
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

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

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
一、歧义的种类
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
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
2、学生家长都来了
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
(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
5、其他国家大事
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
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
(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
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
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
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
(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当同一个句子的语义指向可以有多种时,它一般就会产生歧义,如
10、小陈在桌子上写标语
例中,因为语义指向不单一,本个句子产生了多种意思,它可以说小陈是以桌子为凭借,站在桌子上在更高的地方写标语,也可以说小陈随意涂画,直接在标语写在了桌面上,还可以理解为,小陈是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纸上写标语。

以上的两个例子,说话者到底到底是表达何种意思,由于指向不明,我们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3)语义特征不同造成的歧义
最后,我们来看语义特征不同造成歧义的现象。

但当语义特征有多种意思时,句子便会产生歧义!如:
11、小张租了一辆车
“租”既可以理解从他人处取得,也可以是给予,到底是小李将车借给别人了,还是说小李从他人那里借到了车?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语义特征指代不明致使产生歧义的现象在我们的口语交际中数不胜数,
二、歧义的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 在其产生后也必将起到一
定的作用, 歧义现象也不例外。

在言语交际中, 我们可以把它的作用概括为两类: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 一) 积极作用
交际者善动心思, 巧用歧义话语, 则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

1、歧义在相声表演中的妙用
相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

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往往不仅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而且还懂一些语言学和修辞学。

语法歧义就是他们经常用来逗笑的手段之一如:
12、甲: 用铁锤锤蛋, 锤不破。

乙: 锤得破!
甲: 锤不破!
乙: ( 乙不服气, 拿来一个鸡蛋, 用锤打一下,鸡蛋碎了。

) 这不是破了吗?
甲: 蛋是破了, 可我说的是/ 锤不破0啊!
看到这样一段饶有风趣, 余味无穷的表演,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捧腹大笑。

2歧义的广告效用
广告者在设计广告语时往往要求获得AIDA 效果,即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激起顾客的兴趣,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而为达到目的,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语法歧义。

如:
13要想皮肤好, 早晚用大宝。

这是传媒中大宝日霜和晚霜的一句广告词。

句中/ 早晚0 一词两义, 人们既可以理解为/ 要想皮肤好,早上用大宝日霜,
晚上用大宝晚霜。

0 也可以理解为大宝日霜和晚霜是爱美人士的最终选择。

以上两例都是利用词汇歧义而获得了AIDA 效果。

3歧义与修辞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有力的学问。

在言语交际中巧妙地利用歧义,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效率,
或能获得幽默、风趣、讽刺等效果,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 这主要是对双关( pun) 这种辞格而言。

14、他爹老了。

我们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话他父亲上了年纪,。

在汉语的
有些方言中, / 老0 作动词可以委婉地指/ 死亡0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谜语, 在利用歧义方面有独特之处。

谜语制
作的方法, 如暗示、别解、反扣、替代、诡词等等, 都与利用歧义现象密切相关。

( 二) 消极作用
从表达的角度说, 有歧义的语句容易引起误解, 使交际受阻, 甚至给表达者带来麻烦; 而从理解的角度说, 容易背离表达者的原意, 使认识走样,给理解带来偏差。

如:
15母亲的回忆
这曾是朱德撰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的题目,但后来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为什么要改? 因为原标题是一个歧义短语, 可以有两种解释,“回忆母亲”,“母亲本人的回忆”。

现标题通过词语易位和增添词语等调整手段, 从而消除了可能引起的误解。

三、消除歧义的方法
虽然巧用歧义现象可以为我们得交际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为了使言语表达更准确、明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应想方设法尽
量做到消除歧义,
(一)改变结构
由语义关系引起的歧义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例(11)可以变为“这几家工厂都被他们做了详细的调查”或“他们都把这几家工厂做了详细的调查”;由层次结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相同引起的歧义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例如(9),根据表达的意思的不同可以改为“我把五本书借给他”、“他向我借五本书”或“我借他个五本书”。

(二)句法分析
对于不是由句法结构中某个词的多义而造成的歧义句式,除了上述的分化歧义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句法分析的方法来分化歧义。

1. 层次分析法
由于词与词之间的结合有不同的松紧程度和层次构造,所以可以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显示出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消除歧义。

如例(2),“剪短了”,按(a)的意思表示结果的实现,整个结构应切
分为“剪短了”;按(b)的意思表示结果的偏离,整个结构改切分为“剪短了”。

2. 变换分析法
表示同一个意义的几个句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变换,因此歧义句式也可以用变换手法来分化歧义。

如例(7),假设按(a)理解的定—中偏正结构为[A]式,按(b)理解述宾结构为[B]式。

[A]式“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变换成[C]式“是那只狗把猎人咬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摔坏了杯子的弟弟”可以变换为“是弟弟把杯子摔坏了”,
“做错了事的孩子”可以变换为“是孩子做错了事”等。

[B]式“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换成[D]式“把猎人的狗咬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砸坏了教室的玻璃”可以变换成“把教室的玻璃砸坏了”,“打破了妈妈
的碗”可以变换成“把妈妈的碗打破了”等。

而[A]式不能
变换成[C]式,[B]式不能变换成[D]式,因此就将这个歧义句式分化了。

3. 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可以揭示句法成分在语义上和语法上的矛盾,指明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上的联系,通过理清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就可以对有些歧义句式进行分化。

如例(11)就是因“都”的语义指向不明而引起歧义,当“都”指向“他们”时,意思是“他们都把这几家工厂做了详细的调查”;当“都”指向“这几家工厂”时,意思是“这几家工厂都被他们做了详细的调查”。

由于省略引起的歧义也可以用语义指向法分析,如例(12),
“在医院工作”指向“他”时,即是“他有个女儿,他在医院工作”;当“在医院工作”指向“女儿”时,即“他有个女儿,女儿在医院工作”。

以上我就从结构歧义和语义歧义两大方面对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浅析,到此,我本次的课程小论文就告一段落,有不到之处恳请老师多批评、指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定当全面提升自我,更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