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绪论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

”,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

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

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

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

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一、“名词(表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格式先来举两个例子: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语误研究课程调研报告课程名称:语误研究 _ 调研报告题目: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姓名:王思思_ 学号: 2012041172 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七班 __ 任课教师:陈一 _2014年12 月7日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所谓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汉语歧义的成因歧义的影响消除歧义【正文】什么是歧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

汉语歧义的研究始于赵元任先生 1959 年发表的《汉语的歧义问题》,1980年朱德熙先生发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对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论证,使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方法获得突破。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一、歧义的成因(一)语音歧义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

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1、同音字引起的歧义在汉语中,存在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例如:(1)甲:“请问您贵姓?”乙:“免贵姓zhāng。

”(张 / 章)(2)拿个 dài zi 来。

( 带子 / 袋子)她在 huà zhuāng 。

( 化妆 / 化装)我要 tuō xié。

( 拖鞋 / 脱鞋)2、多音字引起的歧义汉语中有很多词都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义,混淆读音就易产生语音歧义。

例如:(3)这个人好说话。

“好”如果读作第三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商量,不刁难人;如果读作第四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10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10歧义分析

3. 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系统中的多音词、多义词造成的歧 义。词汇歧义存在于书面语中。
多音词造成的歧义 小张特别好说话。(好hǎo/hào) 小心地滑。(地dì/de)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那场演出让小沈阳火了。(火:出名/生气) 买房子送家具。 (送:赠送/运送) 我叫他去。(叫:让/喊)
4. 语法歧义
6. 语义歧义
句法成分(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的语义由题 元角色来规定。
题元角色 施事 (Agent) 受事 (Patient) 主题 (Theme) 经验体 (Experiencer) 受益体 (Beneficiary) 工具 (Instrument) 处所 (Location) 目标 (Goal) 来源 (Source)
Das Ende
现代战争小说现代战争小说一个学生的建议一个学生的建议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他们三个一组他们三个一组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布置好房间布置好房间没有买票的没有买票的存在歧义可能性的结构存在歧义可能性的结构容易引发结构层次差异型歧义的常sis
5. 存在歧义可能性的结构
容易引发结构层次差异型歧义的常见结构:
结构 V+A的+N V+N的+N P+N的+N V+V+的 N1 和 N2 的 N3
组合方式
V + [A的N] [VA的] + N
V + [N的N] [VN的] + N
P + [N的N] [PN的] + N
V + [V的] [VV] + 的
8. 歧义化解
利用语境消除歧义,例句: 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组合歧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

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施受关系不同。

8.词语辖域不同。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

11.蕴含不同。

12.预设不同。

13.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一、文献综述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在1893年首先提出来的。

1897年,Breal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

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

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

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歧义现象:
汉语歧义现象是在汉语(即汉语标准语)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现象,即
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

汉语歧义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可以说也是文化和历史熏陶的结果。

汉语中的歧义,使文本的表达立意遭到严重的错误解读。

因此,在日常应用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的现象,从而清晰明确地展示信息,准确地传达信息。

比如,在生活中,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用歧义句,而应采取增补或改写将歧义句进行纠正。

另外,熟悉汉语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判断谚语和比喻等词语表达
中所含歧义现象。

例如,在传统中国,结婚和死亡也是概念上的同义词,这种歧义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往事。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视角来深入地分析表达歧义的文本,比如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及比较语言学和语义学等学术视角。

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探究歧义的现象,并加以研究,以达到消解歧义的目的。

总结起来,汉语歧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章清晰、文意明确,可以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学视角研究、认识歧义现象,从而有效消解歧义,实现更加准确的交流。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

汉语歧义现象总结引言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存在多种意义或解释的现象。

汉语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常常出现歧义现象。

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汉语歧义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总结汉语中常见的歧义现象,以加深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

1. 词语歧义1.1 同音字歧义同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苹果”和“平果”在口语中发音相同,但前者指的是一种水果,后者则表示一种短语“平常的果子”。

学习者容易因为同音字而出现误解。

1.2 多音字歧义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具有多个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例如,“行”字有“行走”和“行动”的意思,读音分别是“xíng”和“háng”。

学习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具体的语义。

1.3 近音字歧义近音字歧义是指两个或多个汉字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现象。

例如,“薄”和“博”虽然发音相似,但前者表示薄弱或浅薄,后者指的是广博或丰富。

在口语交流中,容易因为发音相似而导致误解。

2. 词语搭配歧义2.1 动宾结构歧义动宾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宾语所构成的语法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动词可以搭配不同的宾语,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打开”可以搭配电灯、电视等物体,表示开启;也可以搭配信封、信箱等表示解开封条。

根据不同的搭配,动宾结构产生歧义。

2.2 状语歧义状语表示行为的情况和特点,常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构成。

在汉语中,同一个状语可以搭配不同的动词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大声喊叫”和“大声唱歌”,虽然都使用了“大声”作为状语,但前者表示高声喊叫,后者表示高声唱歌。

状语的不同搭配使得表达的意思产生歧义。

3. 句子结构歧义3.1 主谓宾歧义主谓宾结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可以有多种解释。

例如,“老师讲课”可以理解为老师正在进行讲课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是被讲课的对象。

同一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导致歧义。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歧义是语言 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巧妙地运用歧 义现象 , 突出语言的表现力 , 使语 言含蓄、 表里 双关 ,
体 现 特 定 的语 用 价 值 。
1 . 歧 义 对拓 展 文 学的 意 义 空 间
文学 是 语 言 艺 术 ,作 者 有效 地 利 用 歧 义 的意 义 未确 定 性 和多 义 性 特 点 , 使 语 言 明晰 又 含 蓄 , 以拓 展

( 3 ) 变换 句式 , 有时也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 , ①A . 台上摆着酒席 。酒席摆在 台上 。 B . 台上摆着酒席 。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3 . 利 用 语 境

歧 义 的 类 型
对于歧义类型的描写 , 赵元任在《 汉语 中的歧义 现 象》 作过 概括的论述 , 可 以有不 同的分类 角度 , 根 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 的语境 中,把歧义 分 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 ;根据说话者或作文者是 否有意造成歧义 , 把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 义等。 现在 ,我们从歧义产生 的语言系统 内部的根源 角度 , 把歧 义分 为语 汇歧义 、 语法歧义 、 语用歧义 。 这 种 分 类 最 能 反 映 语 言形 式 和 内容 之 间 的种 种 关 系 。
1 彳4 用语 音
( 1 ) 轻声。轻声 可以帮助 区别词性 和词 义, 有时 还 能 区别 不 同的 语 法 关 系 。 例如 , ①他爬过山没有? ②我想起来 了。
作品的意义空 间, 使之 含义深远 , 从 而使作 品富有美 学价值 , 显示 出语 言具有 的独特魅力。如 : 雪莱 的诗 “ 冬天来 了, 春天还会远吗? ” 其有意造成的具体 意向 和抽象意 向之 间的象征性语 用歧 义,使得诗超 出了 字面的限制 , 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 的想象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
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
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
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

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

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
一、歧义的种类
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
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
2、学生家长都来了
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
(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
5、其他国家大事
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
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
(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
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
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
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
(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当同一个句子的语义指向可以有多种时,它一般就会产生歧义,如
10、小陈在桌子上写标语
例中,因为语义指向不单一,本个句子产生了多种意思,它可以说小陈是以桌子为凭借,站在桌子上在更高的地方写标语,也可以说小陈随意涂画,直接在标语写在了桌面上,还可以理解为,小陈是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纸上写标语。

以上的两个例子,说话者到底到底是表达何种意思,由于指向不明,我们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3)语义特征不同造成的歧义
最后,我们来看语义特征不同造成歧义的现象。

但当语义特征有多种意思时,句子便会产生歧义!如:
11、小张租了一辆车
“租”既可以理解从他人处取得,也可以是给予,到底是小李将车借给别人了,还是说小李从他人那里借到了车?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语义特征指代不明致使产生歧义的现象在我们的口语交际中数不胜数,
二、歧义的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 在其产生后也必将起到一
定的作用, 歧义现象也不例外。

在言语交际中, 我们可以把它的作用概括为两类: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 一) 积极作用
交际者善动心思, 巧用歧义话语, 则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

1、歧义在相声表演中的妙用
相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

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往往不仅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而且还懂一些语言学和修辞学。

语法歧义就是他们经常用来逗笑的手段之一如:
12、甲: 用铁锤锤蛋, 锤不破。

乙: 锤得破!
甲: 锤不破!
乙: ( 乙不服气, 拿来一个鸡蛋, 用锤打一下,鸡蛋碎了。

) 这不是破了吗?
甲: 蛋是破了, 可我说的是/ 锤不破0啊!
看到这样一段饶有风趣, 余味无穷的表演,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捧腹大笑。

2歧义的广告效用
广告者在设计广告语时往往要求获得AIDA 效果,即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激起顾客的兴趣,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而为达到目的,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语法歧义。

如:
13要想皮肤好, 早晚用大宝。

这是传媒中大宝日霜和晚霜的一句广告词。

句中/ 早晚0 一词两义, 人们既可以理解为/ 要想皮肤好,早上用大宝日霜,
晚上用大宝晚霜。

0 也可以理解为大宝日霜和晚霜是爱美人士的最终选择。

以上两例都是利用词汇歧义而获得了AIDA 效果。

3歧义与修辞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有力的学问。

在言语交际中巧妙地利用歧义,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效率,
或能获得幽默、风趣、讽刺等效果,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 这主要是对双关( pun) 这种辞格而言。

14、他爹老了。

我们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话他父亲上了年纪,。

在汉语的
有些方言中, / 老0 作动词可以委婉地指/ 死亡0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谜语, 在利用歧义方面有独特之处。

谜语制
作的方法, 如暗示、别解、反扣、替代、诡词等等, 都与利用歧义现象密切相关。

( 二) 消极作用
从表达的角度说, 有歧义的语句容易引起误解, 使交际受阻, 甚至给表达者带来麻烦; 而从理解的角度说, 容易背离表达者的原意, 使认识走样,给理解带来偏差。

如:
15母亲的回忆
这曾是朱德撰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的题目,但后来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为什么要改? 因为原标题是一个歧义短语, 可以有两种解释,“回忆母亲”,“母亲本人的回忆”。

现标题通过词语易位和增添词语等调整手段, 从而消除了可能引起的误解。

三、消除歧义的方法
虽然巧用歧义现象可以为我们得交际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为了使言语表达更准确、明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应想方设法尽
量做到消除歧义,
(一)改变结构
由语义关系引起的歧义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例(11)可以变为“这几家工厂都被他们做了详细的调查”或“他们都把这几家工厂做了详细的调查”;由层次结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相同引起的歧义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例如(9),根据表达的意思的不同可以改为“我把五本书借给他”、“他向我借五本书”或“我借他个五本书”。

(二)句法分析
对于不是由句法结构中某个词的多义而造成的歧义句式,除了上述的分化歧义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句法分析的方法来分化歧义。

1. 层次分析法
由于词与词之间的结合有不同的松紧程度和层次构造,所以可以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显示出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消除歧义。

如例(2),“剪短了”,按(a)的意思表示结果的实现,整个结构应切
分为“剪短了”;按(b)的意思表示结果的偏离,整个结构改切分为“剪短了”。

2. 变换分析法
表示同一个意义的几个句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变换,因此歧义句式也可以用变换手法来分化歧义。

如例(7),假设按(a)理解的定—中偏正结构为[A]式,按(b)理解述宾结构为[B]式。

[A]式“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变换成[C]式“是那只狗把猎人咬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摔坏了杯子的弟弟”可以变换为“是弟弟把杯子摔坏了”,
“做错了事的孩子”可以变换为“是孩子做错了事”等。

[B]式“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换成[D]式“把猎人的狗咬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砸坏了教室的玻璃”可以变换成“把教室的玻璃砸坏了”,“打破了妈妈的碗”可以变换成“把妈妈的碗打破了”等。

而[A]式不能
变换成[C]式,[B]式不能变换成[D]式,因此就将这个歧义句式分化了。

3. 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分析可以揭示句法成分在语义上和语法上的矛盾,指明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上的联系,通过理清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就可以对有些歧义句式进行分化。

如例(11)就是因“都”的语义指向不明而引起歧义,当“都”指向“他们”时,意思是“他们都把这几家工厂做了详细的调查”;当“都”指向“这几家工厂”时,意思是“这几家工厂都被他们做了详细的调查”。

由于省略引起的歧义也可以用语义指向法分析,如例(12),
“在医院工作”指向“他”时,即是“他有个女儿,他在医院工作”;当“在医院工作”指向“女儿”时,即“他有个女儿,女儿在医院工作”。

以上我就从结构歧义和语义歧义两大方面对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浅析,到此,我本次的课程小论文就告一段落,有不到之处恳请老师多批评、指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定当全面提升自我,更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