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贫困生调查总结

贫困生调查总结贫困生调查总结一、背景介绍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负担正常教育支出的学生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贫困生的关注与帮助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真实情况,本次调查旨在收集有关贫困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成功回收了400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性学生占60%,女性学生占40%。
被调查学生年级分布均匀,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支持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1.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贫困生中有50%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50%的学生来自城市地区。
除了贫困生身份,其他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普通学生基本相似。
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困境,缺乏自信心。
2. 家庭经济状况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调查显示有30%的贫困生家庭年收入低于5000元人民币,占比最高;有40%的贫困生家庭年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有20%的贫困生家庭年收入在10000-20000元之间;只有10%的贫困生家庭年收入超过20000元。
调查结果还显示,贫困生家庭的收入大部分用于基本的生活支出,无力支持孩子的教育。
3. 教育支持情况调查显示,目前有40%的贫困生获得了政府的教育补助资金;有20%的贫困生通过亲朋好友的资助继续完成学业;还有10%的贫困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学习优惠或奖学金。
但是,仍有30%的贫困生没有得到任何教育支持,面临着辍学的风险。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通过对贫困生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困境。
首先,贫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
其次,家庭经济状况对贫困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需要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扶助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教育支持也是关键,政府应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补助资金,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贫困生提供资助和帮助。
贫困生调查情况汇报

贫困生调查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对学校贫困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对学校的贫困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学校的贫困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一些困难家庭,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学习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我们对贫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贫困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较为一般。
同时,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贫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另外,我们还对贫困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关注。
调查发现,部分贫困生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活质量较为低下。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贫困生在生活上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最后,针对贫困生的调查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生活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学校的贫困生情况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改进和帮助的机会。
我们将继续关注贫困生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
谢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本报告旨在对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情况。
通过对贫困生的深度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教育公平取得更好的成果。
以下是针对贫困生的摸底调查报告。
一、贫困生的生活方式我们对400名贫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只有30%的貧困生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他大部分都住在房屋简陋、条件较差的出租房中。
在饮食上,大部分贫困生都不能保证三餐的营养均衡,而且很多人只能吃一些廉价的方便食品。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许多贫困生晚上上网或玩手机的时间非常长。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70%的受访者回答说晚上通常会花费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娱乐。
这不仅浪费了贫困家庭有限的资源,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二、贫困生的教育水平我们发现,贫困生的成绩与家庭情况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绝大多数的贫困生(超过90%)都是中下游的学生,而只有不到5%的学生是优秀的。
同时追踪搜看:一些贫困生的家长并没有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孩子能否早日脱贫,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缺乏相关支持。
此外,贫困学生的学习资源较为有限。
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不到10%的贫困生拥有外出旅游或者购买昂贵的学习辅助用品的机会,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必要的学习资源的限制。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平等。
三、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背景是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们的调查,50%的贫困家庭没有成功继承财产。
这意味着,他们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的可能性很小,贫困状态有可能会长期持续。
同时,许多正在成长中的贫困家庭很少有机会参加传统的文化教育,这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
不过,还有一些成功脱贫的家庭。
在这些家庭中,父母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们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孩子也得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本报告对贫困生进行了摸底调查,从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

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摸底调查】贫困生是我国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对于贫困生的经济帮助和政策支持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对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现状及所需帮助。
一份关于贫困生摸底调查的报告,可以为后续的教育帮助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报告摘要】在对湖南省某县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访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较为困难,大多数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农或者打零工。
其中,父母均为务农户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62.4%。
少数学生的父母已经离异或者早逝,家庭状况更加艰难。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53.8%的学生在家中排行较高,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和照顾弟妹的重任。
此外,近六成的学生每天在家帮家长务农或协助家里开小店等,缺少合适的自由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
在学校方面,有些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基本的学习用品,如有近10%的受访学生没有课桌或者书包,近八成的学生拥有的学习设备不全面,如电脑或者网络。
【报告分析】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贫困生在经济、家庭和学校环境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不利情况。
有些贫困生面临失学和辍学的风险,需要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这些问题也提醒我们,教育部门和政府需要更加重视贫困生的教育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尽快脱离贫困。
在政策上,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奖励政策,同时建立完善的资助政策,以确保贫困生接受基本的教育和应有的教育机会。
在教育上,则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专门教育,制定更为细致的教育计划和课程,以确保贫困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庭也需要更为协同配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水平。
需要针对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和课程,通过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让他们站在更好的起点上迈向未来人生的道路。
【结语】贫困生的教育事业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于每一个孩子及其家庭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有效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并获得发展机会。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等方 面的问题。
完善问卷设计
设计更为客观、公正的问卷,减少受访者主观因 素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结合相关政策
可以将研究与相关政策相结合,探讨如何通过政 策扶持等手段,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 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THANK YOU.
2023
针对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生的调查报 告
contents
目录
• 调查背景与目的 • 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 贫困大学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贫困大学生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调查背景与目的
贫困大学生的定义与特点
1 2
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经济收入低,无法承担大学生活费用。
学习压力与就业困境
学习压力大
贫困大学生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好成绩, 同时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因 此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就业难度大
在就业方面,贫困大学生可能面临缺乏实践经验、社 交圈子有限等问题,导致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较大难度 。
社会融入与人际关系难题
社会融入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 作,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渠道。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1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
”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在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
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
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
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
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
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
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以承担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
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
03
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可能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使子女面临
经济困难。
学生在校经济状况
1 2
学费压力大
贫困大学生通常需要依靠借贷或勤工俭学等方式 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生活费用紧张
贫困大学生在生活费用方面往往比较拮据,可能 影响其基本生活需求。
3
缺乏参与社团和学术活动的机会
学习辅导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提高 学习效率。
06
调查结论和建议
结论
01
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 力较大
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都面临 着严重的经济压力,需要依靠贷款、 助学金或勤工俭学等方式来支付学费 和生活费。
0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问题突出
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 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 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05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和 帮助措施
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
政府奖学金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支 持。
学校奖学金
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以鼓励贫困大学生努力学 习。
学费分期付款
允许贫困大学生分期支付学费,减轻经济负担。
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
慈善组织的捐赠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学习 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 支持。
04
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习成绩和表现
成绩普遍偏低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偏低的问题,这可能与家庭背景、 教育资源、生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表现不尽如人意
除了成绩方面,贫困大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课 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4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1国家和社会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特别为大学生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对家庭条件拮据的大学生提供助学金。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学习条件,使贫困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我系特开展了贫困生调查,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在这学期开学之初,我系安排各个班级组织各个班的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对上学期的贫困生进行了调研。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大家都更近一步地了解,又加之贫困生自己的叙述,10级同学推选出了新的贫困生名单,以下是我们系此次调查的主要情况:一、我系贫困生基本情况我们系共有贫困生65人,贫困生数量为全系学生的20.06%,系里被走访、调查的对象多数认为目前我校贫困生重新认定得到重视。
很多贫困生额生活费仅二三百元,经济的贫困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节约伙食费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晚上不吃饭的情况。
也有一些贫困生同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兼职,从而牺牲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时间。
本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另外,有的贫困生过年也不回家,主要是因为经济窘迫,为了外出打工挣钱贴补下学期的生活费,同时也省了回家的路费。
贫困还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调查了解到,有少部分同学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的拒绝师生的同情,贫困也对近半数贫困生的人际产生影响,使其不愿意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生活相当的自闭。
二、调查情况大多数的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可谓“上有老,下有小”。
额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确实是压在父母身上的沉重负担,长年累月的体力劳动也使父母的身体积劳成疾,加上很多家庭也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老人既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甚至还有身体疾病需要常年吃药,沉重的负担使父母喘不过气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社会调查报告正文调查样卷调查问卷具体分析小组心得体会关于大学生贫困问题调查报告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因为社会方面的原因未得以显现。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的费用全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开始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
2003年,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比例低于4%。
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根本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
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
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
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组设计了此次调查活动,以贵州大学的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调查方式,调查地点覆盖博学楼、逸夫楼、新老图书馆、男女生部分寝室,调查的同学来自不同年级专业,力求做到调查个体范围广泛多样,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我们小组共设计了16个调查问题,采用总分的模式为主。
先是总体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经济等情况,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按照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和不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进行分类调查,以达到异中求同的目的。
我们的调查问卷中首先关注的同学们的出生地问题。
在调查和交谈中,我们发现:被调查同学中60%都是贵州省本地的同学,而有25%左右是来自黄河以北的东三省、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且这25%的同学中,大多数都是经济条件不大好的贫困地区。
而剩下的15%的同学中,亦只有极少数是来自沿海及经济发达哦省会。
这一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网上常说贵州省经济不发达,贵州的教育落后,贵州人才流失量大,而这些情况更贵州省各大高校的学生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经济不发到就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人才自然教育的基础就跟不上,这又导致了中常期的继续贫困。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总数中,有30%的同学来自于城镇,而有70%的同学来自于农村。
很多同学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原因选择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贵州,另一方面是其他地方高考的竞争压力过大,为求稳妥而选择了贵州。
而这70%的来自农村的同学,也构成了大学生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因。
从古至今,农村与城镇的经济收入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如今的社会现状而言,这种差异虽然在不断的减小,但短期之内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城镇的一般工薪家庭依靠夫妻双方的工资,供养一名大学生还是能够实现的。
而在计划生育欠普及的农村地区,一个家庭往往会抚育两到三个甚至更多孩子,而孩子们得年龄差异又较小,这常常就会出现几个孩子都在读书用钱的紧张时期,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就我们而言,大学的教育支出算得上是孩子一生的教育支出中最昂贵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不那么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笔费用着实会让家庭伤透脑筋。
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我们的三言两语就可以的。
国家一直在提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国家在努力,人民在努力,然而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就目前来看,贫困大学生们面对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主要依靠的是申请助学贷款,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的助学金,参加勤工助学和寻找兼职机会等来解决。
而就长远来看,一是要改变城乡的经济结构和收入模式,二是要依靠国家对教育方面更实际更全面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投入。
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发展起教育,只有发展好了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面貌。
就具体问题而言,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56%的家庭法月收入低于1500元,收入1500-2500元的家庭占26%,而家庭月收入高于2500元的占20%。
对应的在校大学生的月均消费在800元以内的占64%,在800-1000元的占26%,10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的月均消费基本上占到了家庭月收入的一半左右,这对于很大一部分家庭来说,是在有些吃不消。
所以,勤工助学、兼职赚钱也成为了很多同学补贴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然节约、节约、在节约也是我们响亮的口号。
对于我们问卷中提出的“你认为你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吗”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排斥和回避,大家都已经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了。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剩下的40%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
我们小组依据对这道问题的选择,又将接下来的调查分为了两类,以便得出真实可信而有具体明确的调查结果。
本小组吴璨同学在女生寝室进行问卷调查本小组骆小峰在法学院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小组成员在进行最后的问卷讨论分析调查完成合影1.你的家庭户口所在地为()A 城镇B 农村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贵州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多来自于贵州本地的农村地区,一部分也来自于其他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区,农村学子占学生人数的比例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贫困问题的出现。
2.你的家庭月收入约为()A 800元以内B 800-1500元左右C 1500-2500元D 2500元以上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在1500元以内的家庭占到了调查总数的56%,就而今的生活水平而言,1500元只能维持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支出。
而对于那些子女较多的家庭以及大额的大学教育支出是在是让很多家庭捉襟见肘。
可见,低收入高支出也是导致大学生贫困问题的以方面。
3.你每个月的消费大约在?( )A 500元以内B 500-800元C 800-1000元D 1000元以上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月均消费基800元以内占到了64%,这与家庭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必烈56%差不多吻合,由此说明家庭月收入决定了大学生月均消费请况。
所以家庭低支出高收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
4.你认为你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吗?( )A 属于B 不属于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在以前大学生都比较回避的这个问题,现在的大学学子已经可以坦然接受了。
这说明大家已经开始正视和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发现贫困有否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问题了。
认为自己属于贫困生范畴的同学的相关抽样调查:5.你怎样看待你的家庭?()A家庭温馨但是生活比较困难 B 家庭困难且家庭成员关系冷漠C 收入适中温馨幸福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不难看出在贫困的学生中90%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家庭很满意即使物质条件不够充足,同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导致家庭成员关系冷漠的只有10%的比例,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的程度。
这一组数据出现的原因应该说更取决于现在的社会想象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一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导致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父母和子女间近距离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大为增加。
6.你如何支付自己4年的学费?()A由家庭全额支付 B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家中补助生活费用C 申请贷款并且课余兼职赚钱 D 实在筹集不到钱就放弃学业去打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申请助学贷款同时有家庭补助生活费用的同学占47%,这足以体现贫困大学生的在校费用的来源情况,当然还有37%的学生自认为家庭贫困但还是有家庭全额承担所有费用,这或许是由于学生本人谦虚或者是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原因造成的。
可喜的是本题选C的学生也达到了16%,这足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独立和懂事的一面,更为可贵,在我们的交流中,我们得知部分大学生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原本家庭足以支付其在校各类费用,但他们选择了贷款和兼职赚钱。
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选D的学生所占比例为0,换句话说并没有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放弃学业的学生,这应该说归功于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让人们认识到了学习及知识的重要性,基于这一认识人们都融入了知识的海洋,无伦是基于何种目的,大家都在进步。
7.你是否参加过兼职?()A参加过,为赚钱B参加过,为积累实践经验C 从未参加过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对于兼职这一现象,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看待因而导致部分贫困生从未参加过。
其中84%的学生都曾做过兼职,其实无论是赚钱还是积累经验这都应该是大学生的一个很好很值得提倡的行为。
既然家庭贫困兼职便成为贫困生的必要选择,当然在校兼职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不过锻炼锻炼也是可行的。
其中像勤工助学之类的兼职其实并不能解决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更谈不上解决学费问题了但很多学生任然坚持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并尽职尽首,这让我们很欣喜,因为这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
8.你觉得参加勤工助学等类似活动是否影响你的学业?()A不会影响 B 有一定影响,但不重要C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业有帮助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兼职的认识并不全面,其实兼职对学生绝对对学生是又百益而无一害的,尤其是在刚进入校园的两年即大一和大二,因为这两年学生的课程比较少而且专业课更少而且专业性程度还很浅,不需要学生都大精力的投入即可获得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勤工助学是在校园内进行,学生兼职很方便。
不过,总体来讲,兼职对大学生来说是必须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过在校兼职的经历。
9.你觉得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A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B 为以后能继续深造C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基于现状,很多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都是现实的即帮家人减轻家庭负担早点就业以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可喜的是尽管现在家庭条件不好3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有27%的学生选择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10.你是否会因为经济拮据而放弃学习资源(如参加培训班、购买辅导资料等)()A是 B 偶尔 C 不是根据本小组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鉴于经济条件的限制,68%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学习资源(包括毕业后),只有32%的学生选择无论怎样也不会放弃学习资源。
这对于我们而言或许是件很无奈,但是也是很现实的事情。
而解决这一问题,或许真的只有依靠学校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