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多器官结核整体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 (共3篇)

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 (共3篇)

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共3篇)结核科护士工作心得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杨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

潜伏期4~8周。

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

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也会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心理护理诊断疾病所致的心理特点由于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疏远病人,且住院期间控制家属的探视,病人会感到孤独、自卑、被遗弃感,一部分病人自怜,思想负担加重。

其表现为忧心忡忡、心境悲观、愁眉不展、睡眠及食欲障。

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

应及时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主动接近患者,进行技巧性谈话,使患者感到受重视、受尊敬,妥善治疗、护理,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

二、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1、肺结核患者应采取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若不及时、规范、彻底的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耐药产生,形成难治性肺结核。

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整体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探究

结核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整体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探究

结核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整体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探究1. 引言1.1 疾病背景结核病,又称结核症,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并可波及全身各器官。

结核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结核菌随着飞沫进入他人呼吸道,导致传播。

结核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约140万人死亡,使得结核病成为继艾滋病之后对人类健康构成的第二大威胁。

在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更为严重。

1.2 整体化护理的概念整体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它注重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整体化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计划的制定,通过系统性的评估和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在结核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整体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细致的个体化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特殊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心理护理在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整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营养护理和康复护理在整体化护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营养的支持和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整体化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进程的全面性。

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结核病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整体化护理方法探究整体化护理方法探究包括多个方面,主要目的是要全面、系统地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其康复效果。

整体化护理方法应包括领域广泛的专业人员,例如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以便全方位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整体化护理方法应注重团队合作,各个专业人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

结核患者护理的见解与体会

结核患者护理的见解与体会

结核患者护理的见解与体会标签:结核;护理;雷米封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结核病是其最常见的类型。

据估计,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新发病例约有1600万人,死亡约300万人。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疫情最重的22个国家之一,现有活动性结核患者600万,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00万,仅低于印度而居于世界第二位,属于高疫情地区[1]。

因此,控制结核病,阻止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是每一个结核病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年12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了结核患者300例,针对这些患者笔者从结核病的常用药物雷米封(INH)、丁胺、吡嗪酰胺、利福平等不良反应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09年12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了结核患者300例。

其中治愈1例,好转292例,死亡7例。

初治病例246例(治愈1例,好转244例,死亡1例),复治病例54例(好转48例,死亡6例)。

复治病例是治疗肺结核病的难点、治疗效果差,愈后不良,常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常用治疗药物不良反应2.1INH自问世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一直是肺结核患者的必备药[2],但体质瘦弱的患者产生副作用的几率较多,反应较重。

如:患者,男,37岁,Ⅱ型肺结核,应用INH 0.6 g,共3个月,诱发了癫痫,及时停用INH并给予维生素B6静点,病情得以缓解。

INH还可引起头晕、周圍神经炎、肝脏损害等。

2.2丁胺可引起耳聋。

2.3吡嗪酰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关节疼痛(血尿酸升高)、肝脏损害(肝功异常)。

2.4利福平也可引起肝功异常。

3服用药物注意事项服用抗结核药的同时需加服保肝药,同时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功。

多饮水能够稀释药液,促进排泄,延缓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大量纤维素,营养肝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净化体内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为战胜疾病提供基础,延缓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结核病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结核病是一种严重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作为一名从事结核病工作的医护人员,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并积极参与到结核病的防控工作中去。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现将其中一部分总结如下。

首先,对于结核病的工作,我们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核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运用医学、护理、传染病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如结核菌涂片的制作和阅读、痰液培养等,以便能够准确地开展病情评估和治疗工作。

其次,结核病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中,我们要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和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跟踪患者的康复进程。

只有通过良好的协作,才能提供全面和连续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另外,结核病的工作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

结核病的治疗过程通常很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同时,我们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治疗到底。

只有有责任心和耐心,才能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结核病的工作需要有创新思维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虽然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我们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敢于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结核病的防控工作中去,推动政府和社会对结核病的重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条件。

总之,结核病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具有意义的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结核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

结核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

结核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摘要】目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方法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总结经验。

结果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彰显了管理水平。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服务优质结核患者,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病人群体,他们在承受着躯体上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大多数病人或是情绪低落或是激动易怒,尤其是那些临终的病人,护理工作更是尤为重要,甚至是超过了对于病人的诊治。

关注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正是病人所需要的,也是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

1 一般资料我科开放床位50张,护士20名,床护比为0.4:1。

护士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岁;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8名。

学历:中专15名、大专8名、本科1名,参加护士岗位工作护士均持证上岗。

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人数95%;合同护士待遇达到同工同酬。

2 方法2.1培育优质服务理念。

具体做法:完善护患沟通的双向渠道,建立试点病房护患沟通本。

①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是病人。

引导护理人员多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患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②每月组织护理人员以“理解和尊重病人”为主题进行讨论,积极引导使其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融入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

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求各班护理人员耐心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与需求、以人为本、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行入院零分钟接待,做到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住院有人送,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体现优质服务。

2.2改变护理模式,落实基础护理。

2.2.1病房分成四组,每名责任护士分管8个病人,负责完成分管患者的各种用药、病情记录、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

同时把《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上墙。

整体护理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体护理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体护理在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整体护理应用在结核病患者病情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方法:将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14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平均等分为常规组、研究组。

在分组研究期间,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整体护理。

结果:采取整体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采取基础护理的常规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备统计意义。

结论:结核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服务能够提高自身护理依存性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护理知识知晓率,树立病情认知,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治疗,对患者病情康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病;整体护理;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护理依从性结核病为慢性传染病,主要疾病机制是结核分歧杆菌侵袭引起脏器疾病发作。

结核病患者通常患有诸多并发症,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咳血的情况,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窒息、肺不张等症状[1]。

近些年来,有关医学报道提出将整体护理应用在结核病患者病情治疗过程中,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疏解病态心理,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并加强其治疗效果[2]。

为了对此进行研究,并对结核病患者病情康复产生促进作用,本文特将140例患者作为对象开展如下研究工作,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14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70例患者。

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5:35,年龄均值为(56.73±3.94)岁,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5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0:40,年龄均值为(57.66±3.51)岁,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6岁,P>0.05,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

结核病保护心得体会五十字

结核病保护心得体会五十字

结核病保护心得体会五十字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下面是我对结核病保护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结核杆菌的人咳嗽、打喷嚏时,会把结核杆菌喷入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细菌后,也会感染上结核病。

因此,我们要避免与患有结核病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没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封闭环境下。

此外,了解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等,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并求医治疗。

其次,加强个人卫生和提高免疫力也是结核病保护的重要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通风、保持室内干燥等,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此外,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使我们更能抵抗细菌侵袭。

第三,积极参与结核病的筛查和诊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但首先要求得到正确的诊断。

所以,我们要定期参加结核病的筛查活动,进行检测,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我们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治疗,坚持用药,确保疗效。

同时,在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第四,加强病源控制也是结核病保护的重要环节。

结核杆菌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和痰液中,所以患者要妥善处理自己的痰液,使用纸巾或者口罩捂住口鼻,防止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此外,对于病例的隔离和治疗,也是减少传播的重要手段。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要对病患保持关心和帮助,不要歧视和排斥。

最后,结核病保护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工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结核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和意识。

学校和社区也要积极组织宣传活动,加强对结核病的教育和防控措施。

此外,科学研究和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合作,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水平和疫苗研发水平。

总之,结核病的防控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临床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

我国目前的疫情特点为: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及低递降率。

可见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需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肺结核患者38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7例;年龄7岁~47岁,平均年龄27岁。

1.2临床表现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为午后潮热,伴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毒性症状,并会出现咳嗽、咳痰。

约1/3~1/2病人在不同病期内有咯血,量不等,多为小量咯血,严重者可出现大咯血,甚至发生窒息或失血性休克。

也会伴有出现胸膜受累时固定性针刺样胸痛。

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或大量胸腔积液病人可伴有呼吸困难。

1.3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健康人吸入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可引起感染。

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感染。

其他感染途径,如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则很少见。

1.4治疗抗结核化学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消灭病灶内细菌,最终达到治愈。

这样可以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

也可采用手术治疗,经长期药物治疗难以恢复的病灶,如单侧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单侧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反复大咯血时,做肺叶或肺段手术切除治疗。

2 护理体会2.1一般护理要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指导病人乐观对待生活,保持情绪稳定。

使病人心情愉快。

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呼吸道感染。

肺结核活动期或咯血时,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能量消耗,恢复期病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例多器官结核整体护理体会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发病。

主要累及肺脏,也可经血道和淋巴道播散至肺外器官,从而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结核即多器官结核。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各器官受损的表现。

本文通过对25例多器官结核的病人实施合理有效整体护理后,其病情明显好转,从而达到缩短病程,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多器官结核;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102-01
1 临床资料
我院传染科于2001~2010年共收治多器官结核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均在5~68岁之间,平均年龄23岁。

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3例,肺结核合并膀胱结核、子宫附件结核2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8例,肺结核合并肾结核2例。

经5-30天疗程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精心的护理,22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出院,1例因病重自动出院回家,2例因合并脑疝而死亡。

该组病人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受结核杆菌感染,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情绪波动大,思想负担较重,因此,在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我院对其实施整体护理,
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 整体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 病情观察:病人入院后立即建立完整的护理记录单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每 15~ 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如病人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或呼吸不规则时就应考虑有脑压升高或脑疝的可能 ,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 ,做
好各项抢救准备 ;如病人在抽搐或呛咳后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肺部罗音或吸入性肺炎的可能 ,应做好吸痰等抢救工作。

2.1.2 体位 :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

头高脚低位适用于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呕吐频繁或呼吸不畅、置胃管者 ,使病人抬高头部30度 ,头偏向一侧 ,可减低颅内压 ;另可利于口腔分泌物的清除 ,使气道通畅防止误吸。

侧卧位适用于病人意识障碍轻或有皮肤受压、破损时采用的体位。

2.1.3 休息:活动性结核病人应适当休息,注意呼吸新鲜空气。

重症病人应卧床休息,但应勤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2.2 心理护理:
2.2.1 首先要求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以及必要的人文知识 ,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 ,想病人所想 ,
急病人所急。

2.2.2 耐心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热情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结核病有关知识,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呼吸道隔离的重要性,并给予心理安慰,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及角色转变。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变化的知识讲解 ,使他们消除失望、烦躁、倦意、孤独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2.2.3 由于本病抗结核治疗效果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将其担心的问题表达出来,并耐心给予澄清和解答。

同时向病人解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以及疾病的预后,使患者紧张不安心理减轻,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主动与医护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2.3 维持足够的营养: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豆腐、水果、蔬菜等;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应采用鼻饲法,多次少量地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流质饮食。

2.4 抗痨药物应用及护理:运用抗痨药物时应遵循早期、规律、联用、适量、全程五大原则,同时应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定期复查胸片、b超、肝功能全套及血常规,对轻微的不良反应,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属正常现象,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2.5 对症护理:
2.5.1 患者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少量解热镇痛剂。

重症结核伴高热时,可按医嘱在有效抗结核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并按高热护理处理。

2.5.2 盗汗时,应注意室内通风,棉被勿太厚,及时用温毛巾擦干身体和更换汗湿衣服、被单。

2.5.3 咳嗽时,适当给予止咳祛痰剂,同时注意观察痰中有无血丝以及有无咯血先兆。

一旦出现咯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口痰应做消毒处理,最好焚烧。

2.5.4 对有尿路刺激征患者,应适当休息,鼓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症状严重时可服用颠茄或普鲁本辛,并辅以镇静剂,同时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2.5.5 对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昏迷、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表现,应及时采取脱水疗法。

呼吸衰竭,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严重缺氧者做气管切开术。

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患者,头痛时可给予适当解热镇痛药物,烦躁惊厥除加床挡适当约束,可给镇静剂。

呕吐时可用止吐镇静剂。

2.6 健康教育:
2.6.1 针对不同结核部位、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 :心理疏导、病情特征及转归、结核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毒副作用及一般注意事项等。

2.6.2 主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结核病用药需时间长、疗程长,
必须规律用药,一旦停药,容易产生耐受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配合。

嘱病人定期复查,便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和方法。

严禁随地吐痰,避免到公共场所,到公共场所需戴口罩,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以预防传染。

合理安排休息。

避免精神体力过渡劳累。

参考文献
[1] 张敏吉主编,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191-196
[2] 李振宗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5.10:33-34
[3]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1:339-342
[4] 张审恭主编,内科护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10:149-151
[5] 姜寿葆主编,外科护理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10:263
[6] 姚景鹏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2000.2:173
作者单位:672500 云南省漾濞县人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