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路运政执法队伍建设调研材料
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篇

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篇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根据市局《转发关于开展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非常重视,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情况县交通运输局设4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行政服务股、财务股、综合股,下属3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副科级)、县港航管理所(副科级)、县县乡公路管理站(正股级)。
县交通运输局机关行政编制为10名。
多年来,我局行政执法队伍基本上由县人社部门分配,通过岗前培训、考核进入执法岗位,法律知识不够丰厚牢固,执法业务不够熟悉。
在运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方面,采取组织集中培训、参加省市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在全所执法人员中开展专门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
加强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严格要求稽查人员在行政处罚中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阳光执法、文明行政"工作理念。
在交通执法硬件建设方面,我局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努力改善执法条件,先后配备了4辆执法专用车辆,装备了对讲机、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等执法摄像、录音、通讯设备。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县交通运输局认真对照行政许可要求和规定,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凡规定要取消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依法保留了县乡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港口工程竣工验收、道路旅客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农村客运班线、客运站、货运站、货物运输等22个行政许可项目、5个保留实施的投资项目审批项目。
依托行政监察网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的流程予以了公布。
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情况去年以来,从信访、机关效能投诉、三送热线等途径收集到的信息看,群众所反映的内容大部分涉及到公路建设与管理,公交运营,出租车经营等问题。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尽力整改,对一时无力整改的,积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路政执法调研报告

路政执法调研报告路政执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最近,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社会对路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的路政执法工作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路政执法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市民和驾驶员,通过网络和纸质形式进行,主要调查了市民和驾驶员对路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在实地访谈过程中,我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路政交警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模式、问题和展望,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路政执法的现状。
三、调研结果1. 市民对路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只有30%的被调查市民表示对路政执法满意,60%的市民对其不满意,还有10%的市民表示不清楚。
2. 驾驶员对路政执法工作的认可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驾驶员对路政执法工作表示满意, 25%的驾驶员表示不满意,还有5%的驾驶员表示无所谓。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地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路政执法工作相关的问题。
首先,一些路政执法人员存在不规范执法、腐败现象,导致执法公正性受到质疑。
其次,执法手段相对单一,过于依赖传统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此外,缺乏科技手段和数据分析的支持,难以全面了解交通情况,并提前预判交通问题。
四、改进建议为了提高路政执法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对于存在问题的执法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2. 创新执法手段。
引入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设备、卫星导航等,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记录。
借助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交通问题。
3. 提高社会宣传力度。
加大对交通法规和执法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和驾驶员对路政执法工作的认可和理解。
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路政执法部门应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执法工作的整体效能。
公路运输管理所关于运政执法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路运输管理所关于运政执法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执法工作是道路运政管理工作的生命线,运政执法是否规范,执法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XXX运政的整体形象。
自XXX 公路运输管理所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活动以来,执法质量已经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执法人员思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运政执法的执法公信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运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规范问题,必须从执法人员抓起。
现就有关执法队伍建设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运政执法队伍现状。
XXX公路运输管理所,现有干部职工31人,大专以上文化31人,党员20人。
XXX所内设1个综合办公室,其中所长1人,副所长2人。
内设财务股、业务股、安全股、稽查队。
XXX运管所主要负责辖区道理运输市场的监管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XX省道路运输条例》审批从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的经营许可,为符合条件的货物运输车辆办理经营许可证,进行年审。
管理的运输服务企业36家,货运车辆余辆,客运车辆余辆其中从事一般货物运输余辆,危险品车辆,并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执法为民的原则,加强行政执法,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的运输市场环境,促进辖区道路运输市场的科学发展。
二、运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情况。
近几年,我们对交通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业务知识培训,运管人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XX省道路运输条例》、《交通部下发的五个规范性文件》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
培训结束后,全部进行考试,检验学习培训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运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执法证件管理相联系的机制,按照省交通厅《关于开展全省运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市运政执法队伍现状和实际需要,我们每年对我所运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和考核。
路政执法调研报告

路政执法调研报告第一篇:路政执法调研报告道真自治县公路管理所关于公路路政执法工作的调研报告1964年9月1日,我县成立道真县交通局公路养护工区,属正股级事业单位。
2005年9月,将“公路养护工区”更名为“公路管理所”,隶属于道真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9人,职能职责主要是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
现对近年来我所执法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难以及对路政执法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道真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现状道真地处黔北,辖10镇4乡,总人口35万,县内县道232.007公里,乡道278.6公里。
我所现有专职路政人员4人、兼职8人、协勤11人。
“十一五”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我县而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主要是地方政府在认识上对公路路政管理还没有像公路建设那样高度重视。
在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4名专职路政人员负责路政日常管理(含超限治理)工作,处于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状态。
我所在县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和市公路处的指导下,千方百计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遇急、难案件,则全所集中力量统一出动。
通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路政管理人员数量及结构问题,全县仅有4个专职路政管理人员,且由于历史原因,现有人员结构与规范实施路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二是有关部门在办理多年来,我所执法人员按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的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路政管理目标任务,为道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获得省、市、县“公路管养工作先进单位”、“文明路政执法单位”、“公路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公路信息宣传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赞扬。
[调研报告]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610c92af45b307e87197b8.png)
[调研报告]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关于运政执法调研报告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对道路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强要求。
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方法简单粗暴现象时有发生;重处罚、轻教育,重结果、轻程序,执法利益化倾向不同程度存在,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执法方式与依法行政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现就我们在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改善对策的思考,供大家参考、与同志们共勉。
一、运政执法的几个难点(一)执法环境差,执罚权受限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场所、客货集散地、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具体的法律解释中也明确指出,“道路运输执法场所包括两个方面:1、源头。
具体包括:(1)经营场所和经营地;(2)客货集散地,如火车站周围、港口码头周围、商品批发市场周围;2、公路路口。
具体包概括:(1)上主干路的路口;(2)下主干路的路口;(3)出城和进城的路口;(4)其他公路路口。
”但在全国加强治理公路“三乱”的大背景下,也因为在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理解方面的差异,有关部门将交通运政动态管理视同为公路“三乱”,致使交通运管机构无法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工作。
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以至于违规运输行为屡禁不止,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执法活动中调查取证难运政执法是运输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运政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有违法业户逃避检查,执法人员遭辱骂、被殴打是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运输经营者根本不予配合,部分群众也不理解,加之运管机构调查取证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我们在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中或证据难以取得,或证据不够充分等,无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
公路路政调研报告

公路路政调研报告公路路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交通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公路建设和改善公路交通状况,我们进行了公路路政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调研主要是前往公路管理部门和交通警察部门进行访问,了解公路路政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情况。
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发放问卷,对公众对公路路政工作的满意度、改进建议等进行收集。
2.调研过程我们先前往当地的公路管理部门,了解他们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通过与他们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他们的任务主要包括公路巡查、事故处理、路面养护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人员不足、技术不完善等。
接着,我们前往交通警察部门,了解他们在公路交通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通过与交警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主要执法项目有超速、闯红灯、酒驾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他们在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人员不足、设备老化等。
最后,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了200份问卷,并收集了大量有关公众对公路路政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公众对公路路政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公路管理部门人员不足,导致公路巡查和事故处理的效率不高。
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也影响了路面的养护和维修。
2.交通警察部门人员不足,导致执法工作无法全面展开。
同时,设备老化也使得交通警察的执法难度加大。
3.公众对公路路政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主要是因为公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四、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的问题分析,我们向公路管理部门和交通警察部门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大人员投入,完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提高公路管理和交通警察的工作效率。
2.增加专业化设备,提高公路巡查和交通执法的效果。
3.加大对公众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公路路政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公路 路政 调研报告

公路路政调研报告公路路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路路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路路政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现场观察法:参观公路路政机构,了解其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2. 问卷调查法:针对各级公路路政部门和驾驶人群体进行问卷调查;3. 面谈法:与相关公路路政工作人员进行面谈,深入了解其工作情况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经过上述方法的调研,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公路路政工作的现状在公路路政工作中,整体管理水平较高,各级公路路政部门职能明确,工作人员素质较高,能够有效地进行规划、监督和管理工作。
2. 存在的问题尽管公路路政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交通拥堵: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现有公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
(2)交通事故:由于驾驶人违法行为较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和经济损失。
(3)执法不严:一些公路路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执法任务时存在执法不规范、不严厉的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4)建设不平衡:公路路政的建设投入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公路路政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当地的交通发展。
四、解决对策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公路建设: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加强路政执法力度:加强对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明确执法标准,加强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提高执法的效果。
(4)统筹平衡发展:加强对各地公路路政建设的统筹规划,确保公路路政设施的平衡发展,促进地区交通的均衡发展。
五、结论公路路政是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当前虽然在公路路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推行上述对策,我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只要我们不断完善公路路政管理,提高公路路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管理措施,就能够为广大驾驶员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9运政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行政执法现状(一)行政执法机构现状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其前身是“市交通运输管理所”,1993年经市编委批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参公管理单位,年更名为“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核定编制人数为71人(包括运政稽查中队12人),领导职数一正三副,运政稽查中队领导职数一正一副,现在编61人。
除运政稽查中队外,内设人秘科、出租汽车管理办公室、违章处理室、运管科、维管科、财务科、行政审批科、安全信访科及4个片区交管站和公司驻站办、89队驻站办。
(二)行政执法队伍现状目前,我局现有正式执法人员60名(含运政稽查中队),其中毕业分配及公开考录2人,其他部门调入8人,军转安置4人,其他4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交通运输专业占30%,法律专业占30%,其他专业占40%;执法人员中35岁及以下占13.3%,35-50岁占82.7%,50岁以上占4%。
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一)进人用人机制方面。
我局自年至今一直未新进人员,而年以前进入的人员少量是军转安置人员,大部分是解决政府安置对象和内部子女,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普遍偏大。
自年被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后,进人用人都是按照人社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考,现有执法人员的评价、考核、奖惩、选拔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公务员、工勤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但是由于运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工作复杂,强度、难度大,我局自年以后就一直未新进人员,现有的执法人员数量已不能满足复杂的运政执法工作,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人员比较缺乏。
同时面对即将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我所目前参公管理人员干部身份20人,工勤人员41人,中层干部中,85%以上为工勤身份,而且是我所的中坚力量,一听到改革,职工思想不够稳定。
(二)运政队伍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局的执法人员和执法证件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卷的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未完全到位,由于应用软件程序的问题和实际办案人员在路上现场执法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设施设备来完善处罚案卷的信息化录入,而导致该项工作的不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公路运政执法队伍建设调研材料
县公路运政执法队伍建设调研材料
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现状
县公路运输管理所的前身是1955年5月28日成立的“县群众运输管理站”,1986年更名为“县公路运输管理所”,主要担负县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和规划、发展工作;其性质为国家授权的行政执法事业单位,4月批准参公;核定内设机构10个,编制19名,实际在岗22名,临聘协助执法人员8名;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由市运管处统一预算,市财政统一拨付。
有执法车辆5台,办公环境较差,办公基本实现自动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县公路运输管理
所担负着全县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
县幅员面积3269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7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5万人,全县公路总里程2400余公里。
根据目前我所在册人员,人均公路里程达100余公里,公路建设还在迅速发展。
目前,县客货运输车辆约2704辆。
客运车辆205辆,其中客运班线车辆125辆,出租车35辆,城市公交车5辆,城镇客运人力三轮车40辆;货运车辆约2499辆,其中在册货车639辆,暂未取得营运许可的货运车辆280余辆,时风牌等农用柴油三轮车340余辆,农用四轮车360余辆,汽油货运三轮车650余辆,外地取得道路运输资格在我县境内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车辆230余辆。
目前有乔庄、青溪、沙洲、姚渡、竹园客运站5个,木鱼、三锅、关庄等乡镇正在新建三类客运站;维修企业3家,个体维修业户及相关业务25家,依托木鱼、竹园物流配载中心的建成,拟再发展5家二类维修企业和10家个体维修、
服务业户,以满足客货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现状
目前,县公路运输管理所有正式执法人员22名,临聘协助执法人员8名;正式执法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1%,中专及相当学历占9%。
道路运输管理专业占50%,法律专业占5%,其他专业占45%。
22名正式执法人员中,30-45岁的占78%,45岁及以上的22%。
交通执法人员的培训按照上级的安排进行。
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现有的道路运输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管理量也急剧增加,已凸显出原有编制的严重不足,县公路运输管理所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是在1991年确定的,十八年未作任何调整,为了确保全县运政工作的顺利开展,经批准壮大了运政执法队伍,但根据4月的参公文件精神,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将有一部分人员不能参公,实际在岗人员
数大于18年前核定的编制数,编制数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再因道路运输管理难度大,难免会出现监管时差,使部分道路运输违法违章行为逃脱打击。
为了尽量减少监管时差,就必须壮大执法人员队伍,因受编制数限制就不得不聘请临时协助执法人员,这样就增加了执法机构的负担。
县公路运输管理所的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由市运管处统一预算,市财政统一拨付。
但所拨付的各项经费经费无法解决日益增加的稽查及办案和人员工资的开支,协助执法人员的工资由运管所自行解决,这样就不得不挤占其他经费,致使工作经费紧张,限制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福利待遇太低,致使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强。
,的行政单位的公务员实行了“阳光工资”,一般科员的兑现金额为16000元左右,部分事业单位也按照相关规定向工作人员兑现了该福利。
但不知什么原因使得运管所一直无法兑现该政策,工
作人员情绪较大,工作积极性大大折扣。
管理体制造成运管所的人权和财权分离,上级主管部门管经费拨付,地方政府管人事编制。
二者的分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制约了运政工作的开展。
由于经费不足而影响了运政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运政工作人员的累计培训时间达不到应培训的要求,知识更新慢,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无法实现行业管理与社会发展同步。
工作人员流动性差,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大部分职工从招工之日起就在运管所工作,且工龄都在十余年,有的更是有二十余年的,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久了,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也逐渐淡化了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工作积极性也受影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运政执法责任大而风险更大,不利工作的开展。
运政机构除了加强行业的规划、发展和监管外,还要肩负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的使命。
由于受利润的诱惑,非法
营运行为屡禁不止,按照《道条》和省局的自由裁量指导标准的规定,对非法营运行为处以3—10万的罚款,对于山区贫困县的非法营运者来说,按照最低标准3万处罚,就等于处罚了其整车价值的3/4,无疑是要了他们的性命,这往往引起违法者发生过激行为——自残、服毒自杀或车毁人亡。
不严格处罚就是违法,就是渎职。
这两方面的情况无论发生哪一种,运管部门都要承担责任,这无形给运政执法设置了障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建议根据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增加执法队伍的编制数,提高执法部门的级别,并适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编制数调整。
把部门级别提高到正科级可以使职工干工作有盼头,不会因干一辈子也是一名科员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实际解决编制数不但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可以稳定执法队伍的人心,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实行人权和财权的统一管理。
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还是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都应该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只有人权和财权实行统一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员的流动和经费的供给,才能有效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加强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保证学习培训时间和经费供给,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实行继续教育适时更新知识是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紧跟社会发展和促进行业发展的有效保证。
兑现国家关于工作人员的福利政策,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其他机构工作人员的收入差距,才能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运政执法人员生活水平,确保运政人员积极努力工作,更能保证执法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交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加强执法人员的交流,才能促使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进取,提高自身
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积极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才能保持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使执法队伍时刻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有利于工作的持续开展。
不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工作就会像一潭死水,风平浪静,工作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就会慢慢地消失,工作就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修订对非法营运行为的处罚标准,在制定标准时是否可以明确经济发达的城市和贫困的山区进行区别对待。
城市非法营运的利润空间很大,能够承当高额的罚款,而贫困山区本身就穷,搞非法营运的买车也是靠贷款,一旦按照标准定格处罚,往往激起民愤,发生群体性事件或过激行为,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