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优盐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优盐件

[例2] 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 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铁主要以Fe2O3存在)转化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 略)。
活 化 硫 铁 矿 还 原 Fe3 + 的 主 要 反 应 为 FeS2 + 7Fe2(SO4)3 + 8H2O===15FeSO4 + 8H2SO4,不考虑其他反应。
4.奇数配偶法:适用于物质种类少且分子组成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S+C +KNO3―→CO2↑+N2↑+K2S,反应物 KNO3 中三种元素原子数均为奇数,而生 成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数均为偶数,故可在 KNO3 前配 2,然后用观察法配平得 S+ 3C+2KNO3===3CO2↑+N2↑+K2S。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
栏目导航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
1.配平原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现象看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从本质看是 ___电__子__得__失__总__数_______相等。对离子方程式进行配平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要 注意电荷守恒。
n(H2SO4)
=
8 7
5.整体配平法:指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但
其中一种反应物中同时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这时要进行整体配平。如 Cu2S +HNO3―→Cu(NO3)2 +NO↑+H2SO4 +H2O,有 Cu、S、N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Cu2S 中 Cu、S 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看作一个整体,+C1u2↑1×S-22↑8+H↓+N35×O130―→C+u2
2.(1)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 H2O2,调节 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 成 Ce(OH)4 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六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第六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其解题。
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判断氧化还原产物,正确书写出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3、会利用化合价升价法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
4、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应用1、价态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如:浓H2SO4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 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强弱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
如由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FeCl3的氧化性比I2强,KI的还原性比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H2S04 >SO2(H2SO3)> S;还原性: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优先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向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时,因为还原性Fe 2+>Br -,所以Fe 2+先与Cl 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Fe 3+、Cu 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 3+>Cu 2+,所以铁粉先与Fe 3+反应,然后再与Cu 2+反应。
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十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类型之一,包括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了很多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反应。
它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一个物种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产生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化学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根据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1)加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物质的氧化状态增加。
(2)脱氧反应:物质与还原剂反应,物质的氧化状态减少。
(3)还原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还原剂被氧化剂氧化,自身被还原。
(4)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氧化剂被还原剂还原,自身被氧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是电子转移,即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能够给予电子,而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反映了物质电子的转移过程。
这个转移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反应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情况下,氧化剂能够得到电子,从而将自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从而将自身氧化。
这种电子转移过程,可以通过配位化学、红外光谱等方式进一步证实。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被广泛用于物质的合成、催化、分离、提纯等方面。
例如,氧化剂可以用于合成某些酸、碱、氧化物等物质,还原剂可以用于某些金属的提纯。
在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也经常用于除臭、净水、消毒等方面。
例如,用氯等氧化剂消毒、汲取井水可以用还原剂使铁水离子还原等等。
在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反应平衡、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需要我们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反应先后规律 ( 也叫强弱规律,即“谁强谁优先”)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 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 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
(2) 价态归中规律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反应,高价态的元素化合价降低,低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不能交叉。
如KClO3+6HCl===3Cl2+ KCl+ 3H2O,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 HCl,氧化产物为Cl 2,还原产物为Cl 2。
(3) 邻位价态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其价态一般先变为邻位价态,如:①Cl-被氧化成 Cl ,而不是更2高价态氯元素;②S2-一般被氧化为 S, S 单质一般被氧化成SO2;③ Cl -作还原剂时, ClO-、-作氧化剂,一般被还原成-ClO Cl ,而不是 Cl 。
32(4)电子守恒规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关键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1.思维辨析(1)向浓 H2SO4中通入 H2S 气体,1 mol 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 A,也可能是 2N A。
()(2)1 mol Cl 2 与Ca(OH)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
()(3)1 mol KClO 3 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 A。
()(4)SO 2的还原性较强,而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浓H2SO4不能干燥 SO2气体。
()(5)将少量的 Cl 2通入 FeBr 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 2Br - ===2Cl-+Br 2。
()(6)实验室可用如下原理制备--+2++ Cl↑+ 2HO。
()Cl 2: MnO+ 2Cl+ 4H ===Mn422答案 (1) √(2) × (3) × (4) × (5) ×(6) ×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2FeCl 3+2KI===2FeCl 2+ 2KCl+ I 22FeCl 2+Cl 2===2FeCl32KMnO+16HCl===2KCl+ 2MnCl+ 5Cl ↑+ 8H O若某溶液中含有2+---而不氧化2+和 Cl-Fe 、 Cl和 I,要除去I Fe,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 Cl 2B. KMnO4C. FeCl 3D. HCl答案C解析要寻找一种氧化剂,其氧化性应比I 2的强,比 Cl 2和 Fe3+的弱 ( 也可和 Fe3+的氧化性相当 ) 。
高考化学总复习 0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6)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新人教版

考点 2 依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 2】 已知 Co2O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Co2O3、Cl2、FeCl3、I2 氧化 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3Cl2+6FeI2===2FeCl3+4FeI3 B. 3Cl2+2FeI2===2FeCl3+2I2 C. Co2O3+6HCl===2CoCl2+Cl2↑+3H2O D. 2FeCl3+2HI===2FeCl2+I2+2HCl
0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李仕才
知识梳理
1.氧化性、还原性的概念、理解及判断 (1)氧化性是指物质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________的性质(或能 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 比 Al 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 Na 比 Al 的还原性强。 (3)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________,如 Fe3+、H2SO4、KMnO4 等; 最低价态——只有________,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________又有 ________,如 Fe2+、S、Cl2 等。
【解析】 A.根据信息,I-的还原性强于 Fe2+,因此 Cl2 先氧化 I-,A 错误;B.还 原性 I->Fe2+,氯气先和 I-反应,过量的氯气再和 Fe2+反应,B 正确;C.Co2O3 的氧化性 强于 Cl2,反应中有氯气生成,C 正确;D.Fe3+的氧化性强于 I2,因此两者发生反应,D 正确。
△ Mg+2H2O=====Mg(OH)2+H2↑ 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优选课件

如:
。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 )
(2)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
(3)NO2和NH3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产生N2。( √ ) (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 最低。( × ) (5)硝酸铜分解的产物可能是CuO、NO2、NO。( × ) (6)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 为Cu2+、H+。( √ )
2.将 0.195 g 锌粉加入 20.0 mL 的 0.100 mol· L 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B ) A.M C.M3+ B.M2+
-1
MO2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
D.MO2+
0.195 g - - 2+ 解析 n(Zn)= = 0.003 mol , 根据 Zn ~ Zn ~ 2e 可知反应中失去 n (e ) -1 65 g· mol
(2)某强氧化剂[RO(OH)2] 能将 Na2SO3 氧化。已知含 2.0×10
+
-3
mol [RO(OH)2]
+
离子的溶液,恰好跟 25.0 mL 0.2 mol/L 的 Na2SO3 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 R 的化
0 合价为________ 。
解析 (1)由题意可知, 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BH4 +Au3 +……→Au+BO2 +……,
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直接计算反应物
与产物或转移电子的数量关系。
2.强弱规律 较强 的 氧 化 剂 与 还 原 性 ________ 较强 的 还 原 剂 反 应 , 生 成 还 原 性 氧 化 性 ________ 较弱 的氧化产物。 较弱 ________ 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________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 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 弱。 3.价态规律 最高 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________ 最低 价态,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________ 中间 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中若 元素处于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最新教育文档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请考生仔细学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 (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气体的检验 NH3的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SO2的检验用品红溶液褪色SO2的吸收用KMnO4溶液 (强氧化性)CO2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变浊Cl2的检验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NO的检验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离子的检验 NH4+的检验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Fe3+的检验①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Fe2+的检验①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马上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②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l-、(Br-、I -)的检验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NO3 - 的检验加浓缩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几块铜片加热有红棕色的气体放出(NO2)物质的保存 K、Na 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 等) 碱性物质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 酸性、强氧化性物质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HSO4、HNO3、KMnO4)物质的保存 F2、HF(氢氟酸) 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差不多反应之一。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样规律,请考生认真把握。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如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H2SO4可干燥SO2;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向中看齐,最多只能达到相同的价态,而绝不能显现高价变低价,低价变高价的交叉现象,也可不能显现价态互变。
如KC lO3与盐酸反应,最终+5价Cl变为0价,-1价Cl也变为0价,绝可不能显现+5价氯变为-1价。
(2)性质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强于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强于还原产物。
例如:2FeCl3+Cu====2FeCl2+CuCl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第一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
例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若C l2少量则只氧化Fe2+,若Cl2足量
Fe2+全部氧化完才开始氧化Br-,因为还原性Fe2+Br-,因此先氧化Fe 2+。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样规律的全部内容就为大伙儿总结到那个地点,查字典化学网期望对考生提高成绩有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依据反应原理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二表”判断 (1)元素周期表
(2)金属活动顺序表
3.依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1)原电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是 电子流入的极。则通常两种金属的还原性:正极<负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得电子的阳离子氧化性较 强,在阳极先失电子的阴离子还原性较强。
=0.003 mol×2=0.006 mol,而溶液中 n(MO+ 2 )=20.0×10-3 L×0.100 mol·L-1=0.002 mol,在 MO2+中 M 元素的化合价为+5,设还原产物中 M 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 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0.006=0.002×(5-x),解得 x=2,故还原产物为 M2+。
3.(1)二十世纪初期,化学家合成出极易溶于水的 NaBH4。在强碱性条件下, 常用 NaBH4 处理含 Au3+的废液生成单质 Au,已知,反应后硼元素以 BO2-形式存在, 反应前后硼元素化合价不变,且无气体生成,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8_A_u_3_+_+__3_B_H__4-_+__2_4_O_H__-_=_=_=_8_A__u_+__3_B_O__- 2_+__1_8_H_2_O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强氧化剂[RO(OH)2]+能将 Na2SO3 氧化。已知含 2.0×10-3 mol [RO(OH)2]+ 离子的溶液,恰好跟 25.0 mL 0.2 mol/L 的 Na2SO3 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 R 的化 合价为___0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BH- 4 +Au3++……→Au+BO2-+……, 结合守恒规律补全物质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2)强氧化剂[RO(OH)2]+能将 Na2SO3 氧化为 Na2SO4,设还原产物中 R 的化合价为 x,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0.025 L×0.2 mol/L×(6-4)=2.0×10-3 mol×(5-x),解得 x=0。
如:
。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 )
(2)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 (3)NO2和NH3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产生N2。( √ ) (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 最低。( × ) (5)硝酸铜分解的产物可能是CuO、NO2、NO。( × ) (6)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 为Cu2+、H+。( √ )
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转化规律在两类反应中的体现 (1)归中反应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 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2)歧化反应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 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 素的价态不能都比中间价态高或都比中间价态低。
2.将 0.195 g 锌粉加入 20.0 mL 的 0.100 mol·L-1 MO+ 2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B )
A.M
B.M2+
C.M3+
D.MO2+
解析 n(Zn)=650.g1·9m5ogl-1=0.003 mol,根据 Zn~Zn2+~2e-可知反应中失去 n(e-)
4.依据反应条件判断 (1)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依据反应条 件的难易程度来判断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一般来说反应条件越苛刻,说明反应越难 发生(即氧化剂得电子越困难),则氧化性越弱。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 2MnCl2+5Cl2↑+8H2O,MnO2 与浓盐酸加热时才能反应,KMnO4 与浓盐酸在常温 下就可以反应,因此氧化性:KMnO4>MnO2。
2.强弱规律 氧 化 性 __较__强____ 的 氧 化 剂 与 还 原 性 __较__强____ 的 还 原 剂 反 应 , 生 成 还 原 性 _较__弱_____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__较__弱____的氧化产物。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 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 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__最__高____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___最__低___价态,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__中__间____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中若 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
栏目导航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__等__于____失电子 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 降低总值必__等__于____升高总值。 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直接计算反应物 与产物或转移电子的数量关系。
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 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_靠__近_____而不_交__叉_____;同种元素_相__邻_____价态之间不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
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及表明电子转移情况。
5.先后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___难_____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 得到后就越__难______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与还原性最 强的__优__先____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与氧化性最 强的__优__先____发生反应,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 应用:判断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