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软式排球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基于“理解式”教学法
软式排球教学的研究探讨

软式排球教学的研究探讨摘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需要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充分重视各种运动教学的开展。
软式排球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选修项目,文章主要针对软式排球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软式排球;体育运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7-08一、软式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高校没有重视体育课程的积极开展。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偏重于专业课程教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体育教育投入资金少,运动场所以及运动器材少,校园运动氛围不足。
②体育课程开设时间短,仅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再加上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限制,导致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③体育教师少,导致教师往往要教大量的学生,使得教师没有精力研究教学改革以及开展课外活动。
总而言之,体育仍不受高校重视[1]。
(2)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
我国体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传授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动作和技巧。
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竞技类体育项目,导致基础较弱的学生的运动意识薄弱,缺乏对运动锻炼的兴趣与爱好,使高校体育流于形式。
并且现代大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在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时,往往无法提起兴趣,故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反而会影响学生对软式排球教学的积极性。
(3)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
高校体育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只注重考试成绩,没有重视大学生在软式排球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往往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参与课程的次数,导致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能力弱,缺乏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软式排球运动能力,也就很难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2]。
二、提高软式排球教学效率的对策(1)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体 育 世 界 学 术
对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王 师
摘 要 : 文借 鉴 现 代 教 学理 论 与 方 法 , 据 软 式 排 球 技 术 的 特 点 及 教 学 的基 本 规 律 , 软 式 排 球 教 学 本 依 对
的指 导 思 想 、 学 顺序 、 学 的 重 点 与 难 点 、 学纽 织 形 式 、 学 方 法 等五 个方 面进 行 了理 论 思考 。 教 教 教 即教学 大纲 的扩展 内容。 师依据学 教 生的实际水平 , 即通过技 、 战术考核的办法 , 确定一部 分已完成 大纲规定 内容 的学 生学 习难 度适 当的介绍 性教材 , 练习者主 给 动 发 展 的 时 间 与 空 间 。2 动 态 水 平 分 组 。即依 据 学 生 实 际水 平 的 高 低 , 其 分 为 “ 展 组 ”和 “ 础 组 ” “ 础 组 ”以基 本 教 将 发 基 。 基 材 为主 , 当放慢进 度 , 加练 习次数 , 重 错误动作 的纠正 , 适 增 注 而 “ 发展组”则在完成基本教材 的前提 下 , 加快进度 , 学习难度 较大 、 坡度 较高 的技 术组合练 习和一 些介绍性教 材 , 然后 定时 进 行 动 作 技 术 评 定 , 据 评 定 的 结 果 进 行 重 新 分 组 , 行 动 态 依 实 升 降 的 教 学 训 练 组 织 形 式 ,引 导 练 习者 发 展 自 我 与 超 越 自我 。 3 互 惠 分 组 。即 依 据 学 生 的 个 性心 理 特 征及 其他 们 在 交 往 过 程 中心理相容程度 ; 将全体学生分成若 干个 小组 , 相互观察 、 相互 评 价 , 相 互 比 较 的 过 程 中 , 追 我 赶 。 在 协 作 与 竞 争 的过 程 在 你 中 , 了使 动 作 更 正 确 、 完 整 , 生 从 “ 我 学 ”变 成 “ 要 为 更 学 要 我 学 ”。这 种 互 动 式 的 互 助 互 利 的教 学 训 练 组 织形 式 无 疑 对 学 生 的 主动 性 、 造 性 的 发 展 具 有 积 极 意 义 。 创 5教 学 方法 依 据 现 代 社 会 对 学 校体 育 关 于培 养创 新 和 实 践 能 力 ,提 高心 理 素质和 抗挫折能 力 , 高竞 争意识 、 提 合作 精神和 处理人 际关 系 能 力 的基 本 要 求 , 统 的 讲 解 示 范 一 一 练 习( 仿 一一分 解 一 传 模 完 整 )一 一 纠 正 错 误 的 教 学 方 法 必须 融 人 现 代 教 育 的理 论 与
普通高校开设软式排球可行性研究

普通高校开设软式排球可行性研究摘要实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现在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据有关数据显示,软式排球这一运动项目不仅具有技术难度低、性能柔软,而且具有发球效果好、无负面影响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发球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在高校中推广软式排球,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高校体育软式排球可行性一、前言在高校开设软式排球,将软式排球纳入体育课的一个项目,在教会学生软式排球的有关技术后,由于软式排球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而对这一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软式排球不仅能避免传统硬式排球所存在的缺陷,而且还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兴趣,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软式排球的特点软式排球是用海绵和橡胶来制作而成,其质地柔软,不易伤手,而且重量较轻,飞行速度较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要求低。
由于球的重量轻,飞出的球速度较传统硬式排球慢,不易落地,趣味性较强,来回球的次数多,不仅有欣赏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排球运动更感兴趣。
同时,在软式排球训练中,学生不用担心手臂在击球时会痛,软式排球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击出后的反弹力度不大,对学生的力量和弹跳要求不高,这有利于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软式排球运动项目中来。
三、学校开展软式排球所具有的优势(一)满足高校女生心理、生理特点当前高校女学生年龄大多于17至23岁间,在骨骼、胸围、体重、肌肉等方面开始达成人标准,体内脂肪逐渐增多,而女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运动系统都赶不上男生,肌肉力量差,胸廓、肩带较窄,此外,女生在无氧代谢方面的能力也较差,无法参与时间长、强度大的运动。
在心理上,女学生基本成熟,洞察事物已经有自己的目的,也能区分偶然和必然、次要和主要的现象,她们也渴望独立自主,希望别人的尊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女学生更注意体形上的美,既希望体育课和锻炼能使自己身材苗条,但存在“娇骄”二气,苦、怕羞、怕脏。
(二)适合我国高校当前的体育设施配备现状因土地、人口、教育投资、学校规模等多因素的影响,让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较薄弱,短时间内尚无法进行大改观,这就需要学校体育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运动项目,以此弥补各方面的困难。
关于软式排球技术整体教学方法的探讨

0高校讲坛0
S IN E&T C N L YIF R CE C E H O OG O MATO N IN
21 0 2年
第 1 期
关于软式排球技术整体教学方法的探讨
( 昌理 工 学院 武
高婷婷 湖 北武汉
4 02 ) 3 2 3
【 要 】 统的体育教 学在教 学步骤 上用没有针 对软式排 球的特 点进行教 学 , 摘 传 学生掌握技 术不好。 尝试采 用整体教 学法 , 学生当堂就能基 本 掌握技 术 , 因此看 出, 整体教学法很 适合于软式排 球技 术的教 学。通过整体一分解一整体的教学过程探讨软式排球 的整体教 学方法 , 学生 使 更好、 更快地掌握打软式排球的基本技 能。 【 关键词】 软式排 球 ; 整体教学
知欲大大加强 . 这时教师应及 时点拨 : 在对方来球 比较 高的情 况下 , 应 采取双手头 上传 球和拍传 球 . 由于拍传 球的稳定性 不如传球 . 所以应 多采用双手传球 . 这是 提出双手传球 的动作方法 和要 点 . 带领 学生练
一 一
性。
2 整体教学法
传统 的体育教学 基本上都 能以游戏 或设 计情景教学 的方法使 学 生在玩 中学习 ,但在 教学步骤上 用没有针对 软式排球 的特点进行 教 学, 学生掌握技术不好 。 本人 曾尝试采用整体教学法 . 当堂就 能基 学生 本掌握技术 , 因此看 出, 整体教学法很适合 于软式排球技术 的教学
0 前 言
软式排球是一种柔软的排球。它不用充气 , 轻飘 、 弹 , 高 玩起来不 伤人 . 速度适 中 。 球少 , 死 对抗 性强 , 味性强 。它几 乎不受场地 的限 趣 制. 适合在各个年龄层的人群 中发展。在国际上它是新兴 体育健身项 目之一 19 年传 人我国后 , 以安 全性 、 95 它 趣味性 、 易参 与 , 特别是能 发展 中小学生 的身体素质 和 良好 的心理 素质 . 培养勇敢顽强 、 能 机智 果断 、 团结协作等品质和敏捷反应 、 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特 点 , 立即受到 广大师 生的欢迎 和关注 。20 年 1 月 教育部 颁发 的九年义务 教育 00 1 《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正式将软式排球列入 中小 学体育教学 内 容 但在现阶段教学 中仍然沿袭传统 的竞技排球技术教 学方法 , 使多 数学生感到学 习排球技术还是 困难 。尽快创编一套 降低 技术难度 , 摆 脱竞技排球 中技术第一 的束 缚 . 既符合 中小学学 生的天性 , 活泼 好动 的生理心理特点 , 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 , 最基本 、 简单 、 易教 、 易 学、 易练的方法 , 既体现软式排球教材的教育性 , 又注 意挖 掘其多种功 能. 达到教育的最佳教学效果 . 是急待商榷的问题 。
“理解式”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理解式”教 学法对学生掌握多方面技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1“
表1“ 理解 式 ”教学 法 实验组 与对 照组 学 生排球 技术 成绩对 照 表 指标 实 验 组X±S 对 照组X±S x实一 对 X
的论证。发现 “ 理解式”教 学法适合普通高校 的体育教学,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面掌握排球技战术有着显著的积极 作用。比常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各项排球技战术、提高体育训 练课 教 学 效率 ,明 显优 于一般 传 统的教 法 。具有 可操 作性和 一定 的推 广价值 。 关 键词 : “ 解” 式教 学 教 学效果 排球技 术 新授 教材 理
由表 2 ,从 授课 时间 看 ,实验 组 和对 照组所 用 时 间基本 相 等 ,
利用ecl xe 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用体育统计学有关知识分析数据。
1 . 家访 谈 法 .3专 2 对设定指标与实证 过程进行专家访谈 ,其中教授2 。副教授4 。 ^ ^ 1 . 实验 法 .4 2 对 实 验组 与对 照组 进行 了对 比研 究 。
P
T 值 829 . 0
85 .
发球 得分 1. 1 0±0 5 得 分 l. 4 - 9 08 5±11 . 0
技评73 ±O2 技 评61 ±O 2 I 5 . 9 .8 . 3
O5 ∞.1 . 5 O
=.l o O
学信息的效率和进行较多的 “ 有语言”学习。同时促进 了同学之 间的 相互帮 助 ,增加学 生 的练 习和积 极思 维 的次数 。 2 “ 解式 ”教 学 法培 养 了学 生的 兴趣 、学 习 能力 ,提 高 了 . 理 2
高校软式排球教学与实践分析

年 9月 一 09年 1 。 20 月
12 研 究 方 法 .
难点的确定 和把 握。我们 了解 到, 目前高 校“ 软排 ” 教学 在时 数和内容 的难易程 度等方 面 , 重视在教 材 的搭 配上强 调合 较 理、 科学和创新 , 重视技术 动作 的理解与 掌握 。由于采用 选修
教学 ・ 探索IA X E TN U J O U ・ A S0 I
高校软式排球教学与实践分析
An l ss o l g o t Vo l y a lTe c i g a d Pr c i e a y i n Co l e S f l b l e e a h n n a tc
2 2 教 学 内容 与 方 法 .
的开展既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 又有利于促进 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 还有利 于促 进六人制排 球运动 的发展 , 因此 , 分析研 究“ 软排” 课程 的教 学问题 , 仅对 丰富 与发 展 不 “ 软排” 教学理论具 有实践价值 , 而且亦对进 一步推广 “ 软排 ”
la n rwih utv le balb ss Th o h u i g t e meh d o ie au e r ve , iv siai n e to n ie, e r e to oly l a i. rug sn h to fltr tr e iw n e tg t on a d qu sin ar
t i p p rd s u s d t e s f v l y alta h n n on e u h tta h n o l a e t e fr o ie s c — hs a e ic s e h o ol b e c i g a d p i td o tt a e c i g w u d tk h om fd v ri a t e l i f
基于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及案例

基于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及案例作者:党林秀罗宗宝王绍威董翠香来源:《体育教学》2020年第12期摘要: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球类运动游戏或竞赛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对球类运动的认知为主线,以理解球类活动特征及增强球类运动竞赛的战术意识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解决球类运动竞赛中问题的能力和抉择能力的教学模式。
为使体育教师们更好地将此模式运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围绕体育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对如何渗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理念和要素进行分析,并提供了相关案例。
关键词:TGfU;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2-00-04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英文为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简称TGfU)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之一,虽然早在1998年已有廖玉光以“领会教学法”之名将其引入中国大陆[1],但至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2]。
之所以未能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之中并进行推广,除了学者们认为的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资源有限、场地不足及在操作上费时、费工,且要求使用者要相当精熟所教授的运动项目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体育教师对该模式的理解处于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对其具体流程缺乏真正的理解,缺乏观念的转变和尝试的动力[3]。
为解决第二个主要原因,作者在其《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探析》一文中对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流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本文旨在将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建立连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结合体育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
一、什么是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主要是指1982由英国拉夫堡大学的2位教授——David Bunker和Rod Thorpe提出的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該模式的提出旨在解决当时英国球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提出的背景与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较为吻合,其核心意图旨在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
高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开展及教学对策探究

高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开展及教学对策探究【摘要】软式排球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之后,便得到了广泛推崇,我国自1996年起便提倡大力开展软式排球运动。
软式排球以其简单、安全的特点,并且兼具娱乐、健身的功能,在高校得到了广泛推广。
但从目前软式排球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制约其普及发展的因素。
基于此,本文以软式排球的特点与作用为切入点,对软式排球在高校推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推动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的对策,以期为软式排球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软式排球;开展;教学对策1.软式排球的特点与作用1.1软式排球的特点软式排球顾名思义,较之硬式排球具有轻、软、不易伤手的特点,其制作的主要原料为海绵和橡胶[1]。
由于重量较轻,软式排球的飞行速度不快,身体素质不高的人群也可以参与这一体育项目。
与此同时,软式排球的技术性不高,易于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加之软式排球在发出后,回弹力不大,对学生力道和弹跳性都没有较高的要求。
1.2软式排球的作用1.2.1软式排球的健身作用根据上述对软式排球特点的分析,由于其适合绝大多数人进行娱乐、锻炼,且技术性不强,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快速掌握软式排球的操作方法。
软式排球在非专业场地也可以进行练习,排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平整、宽阔的场地都可以进行这一项目[2]。
当学生对软式排球的技术达到娴熟的程度时,可以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比赛、较量,以缓解学习的压力,释放学生的青春活力,使学生体会软式排球的乐趣所在。
通过软式排球这一运动,学生不但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心情上得到愉悦,通过小组单的小比赛,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1.2.2促进排球教学的发展随着软式排球教学在高校的日渐普及,学生在经历对软式排球由陌生、新奇到操作自如,从中体会到乐趣之后,会想对软式排球从起源到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深入了解[3]。
此外,软式排球能够避免硬式排球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提高运动安全性的同时,消除学生对排球的恐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师生乐教、乐学的状态下完成教学计划,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校园XinXiaoYuan摘要:本文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从软式排球教学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实验,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结果对比,对“理解式”教学效果做了具体的论证。
从理论上,对“理解式”教学的特征、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拓展,阐述了“理解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在软式排球教学训练中的实用价值,进一步丰富了高校软式排球教学训练的方法体系。
关键词:“理解式”教学;软式排球教学;教学方法一、“理解式”教学法概述早在1982年,英国学者Bunker 和Thorpe 提出了一种适合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方法———理解式教学(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它主要是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入到游戏场景的问题以及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上。
也就是教学从一个修改、简化的游戏或比赛规则开始,促使学生在游戏或比赛的场景中,透过个人思考和团队的讨论,了解游戏或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性,了解自身所欠缺的运动技能,并通过游戏或比赛积极主动练习所欠缺的技能,提高比赛的表现能力。
与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理解式教学方法着眼于从实战出发,让学生在实战中了解每种技能的具体用途,在实战中发现自己何种技能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
理解式教学主要包括游戏或比赛、认识运动、理解游戏、做适当决定、技能执行、比赛表现共六个教学阶段。
其教学是从一个简单的游戏或比赛开始,学生在这个运动情境中学习进攻与防守等概念,进而认识运动的特点和规则,并对战术的运用有所了解。
学生经由教师引导,形成做适当决定的能力,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技能指导与练习,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比赛提高动作技能,并能在比赛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理解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与应变的能力。
图1理解式教学模式(Bunker&Thorpe 1982)理解式教学的教学阶段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理解式教学方法不仅适合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更适合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在球类教学上有如下优势:(1)教学以游戏或比赛为主,学生通过游戏和问题讨论,理解技能练习的必要性,这就创造了一个增强学生技能练习动机的环境,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做什么”与“如何做”,重视思考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改变游戏或比赛规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要。
(4)强调教学方式趣味化。
学生在运动情景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仅注重学习效果,更重视学习过程的安全性。
(5)学习迁移性强。
理解式模式教学具有技能学习迁移的效果,强调不同球类项目之间的连接,可产生相互迁移的效能。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浙江工业大学2011-2012学年排球选项课的两个女生班,人员都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一个班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组,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技术练习—战术练习—教学比赛—测试考核。
实验组则采用“理解式”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需要,输入“教学方法”“理解式教学”等关键词,查阅时间限定为“2007年到2013年”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按照研究所需进行分类整理。
(2)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汇总与计算。
(3)专家访谈法:针对设定指标与实证过程对教学管理者和排球专项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
(4)实验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从发球、垫球、传球等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1.调查结果统计表1排球技术发球、传球、垫球“理解式”教学实验结果表2排球比赛中“理解式”教学实验结果高校软式排球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基于“理解式”教学法王小娟王润孙波(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4)注: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专项项目(JGZ1116)。
作者简介:王小娟(1978—),女,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教学科研·72·2014年10月总第331期表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从表1中可见,在教学时数都为32学时的相等条件下,在掌握排球的发球、垫传球的基本技术方面,两个班级60人的技术与技评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发球得分、发球技评分、垫球技评分、传球技评分的成绩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实验组的各项成绩均好于对照组(X 实-X 对>0),两个组的各项指标也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
理解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掌握,才能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较好地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从表2中可见,在授课时间都为90分钟的相等条件下,对从教学比赛中获取的一些数据分析表明,“理解式”教学实验组在与对照组讲述教学基本相等的时间条件下取得的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从接发球、发球及比赛中的失误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各项数据要略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理解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统计结果分析“理解式”教学法的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掌握排球理论知识和各项技战术配合具有促进作用。
它不光促进了学生学习排球理论和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无形之中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推动作用。
运动兴趣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
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无兴趣或兴趣不高,他们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学习兴趣是一种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力求认识世界的意识倾向。
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在“理解式”教学的同时,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较多的“有语言”学习。
同时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练习的自觉主动性。
(1)理解式教学对学生掌握技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表1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理解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各项排球技术动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的数据明显好于对照组。
理解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从实用出发,倡导“用然后学”的教学观念。
学生在实战中积极思索,在寻求破“敌”之策的同时发现各种技术的效用,然后根据自己的急需主动学习。
从需要出发学习,带着兴趣学习,对技术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解式”教学法可以积极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理解式”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学生的变化。
在和实验组学生的访谈中,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过程中,每堂课学生都带着兴趣与目标(击败别人)积极学习与探索,这种习惯增强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情感体验,最为关键的是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3)“理解式”教学符合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教学基本规律。
排球技术教学本身是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学生依靠自身的体验、思考进行分析,理解较为复杂的技战术,然后在大量反复的练习中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
采用自学技术教材,提问回答和讲解示范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加强学生对战术配合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练习时间,使他们在头脑中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环节的各种要求及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不断地提高默契、准确程度及运用效果,从而加快技术、战术的配合。
在“理解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验中,学生首先在简单的游戏或比赛中对排球技、战术有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精确讲解、启发提问,帮助他们进一步思考教学内容,从而强化理解,最后加以巩固。
“理解式”教学方法既遵循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特点,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理解式”教学实验过程十分注重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在配合实践课还是在理论课中,它都把以往的教学由教师讲解的授课过程转变成教师以启发学生提问及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它本身就对诱导学生学习动机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论在运动课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国内早已实施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理解式体育教学方法兴起时间不长,值得体育教师深入研究探讨。
对本次研究总结如下:(1)“理解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高校的体育教学,它对高校大学生全面掌握排球技战术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比一般的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学生排球理论知识水平。
(2)在高等院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理解式”教学方法,比一般的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学习动机。
(3)“理解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是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进行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执行。
所以“理解式”教学方法比一般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技术的培养。
(4)“理解式”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掌握各项排球技战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一般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合在高校排球选项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孙立涛,孟慧清.“理解式教学法”在高校足球专项课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3,(4):113-114.[2]齐国杰,等.体育教育专业软式排球教学方法改革的再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116-118.[3]张志成.对提高普通高校排球选项可教学效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69-70.[4]康鹏飞.探析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体育科技,2005,25(4):60-61.[5]梁修.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2(2):56-57.教学科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