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机构教师课程设置与改革培训课件

教育机构教师课程设置与改革培训课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师通过考试、作品评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反馈机制
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评价与改进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与发展
选择合适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些辅助教材或讲义,以补充或强化课程内容。
编写辅助教材
随着学科的发和教学需求的改变,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更新教材内容
课程实施与评价
引导者
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者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课程设置内容
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指导。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科知识体系中筛选出与目标相关的知识点,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筛选知识点
为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可以引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引入实践案例
实践经验2
某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实践经验3
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育,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案例分析1
某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社会需求变化
01

新课程与教学方法ppt课件

新课程与教学方法ppt课件
(3)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
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 有根本突破的; 课程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教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联系起来; 学校和教师必须被赋予课程的权责。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中西方课程比较
1.课程价值与课程观
(1)国家利益 (2)培养精英 (3)注重系统知识 (4)强调稳定 (5)计划 大纲 教材
个体发展 面向大众 关注生活经验 追求变化 跑道 共同建构
六、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还 是课 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1) 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课程被窄化为学科,课程成为一种指 定、指令(专制),教材成为圣经;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学生中心 多方向发展 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反应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教学的背景 教学媒体 信息传递
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 孤立的人工背景 单一媒体 单向传递
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 学习 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多媒体
(双向)多项交换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课程改革与建设PPT课件

课程改革与建设PPT课件
课程改革的反思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 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方案和措施。
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促 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建 设,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 的质量和水平。
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 关系和内在联系,帮助学 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程实施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 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 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 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交流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分享教 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师激励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 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标准制定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 达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系统性原则
课程改革与建设应注重系统性,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课程结构、内 容、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确保改革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实践性原则
课程改革与建设应注重实践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2 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课程进度的合理安排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方向.ppt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方向.ppt
谢谢你的观看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评 价 标 准
4
批准建设的精品课程
2003年,151门 2004年,299门 2005年,299门 2006年,360门 2007年,660门(其中本科411门,高职高专172门、
网络教育4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28门)
2020-1-02
谢谢你的观看
•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基本稳排第一
• “教材及相关资料”
• “同行评价”
•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学生评教”
2. 将指标均值按各年度排序,基本稳定在后5名的有
• “教学方法”
• “课程特色”

“教学手段”
• “网络教学环境” 基本都是最后
• “录像资料评审” 基本都是最后
2020-1-02
2020-1-02
谢谢你的观看
22
原理1 以问题为中心 (Problem-centered)
整合
激活
问题
应用
展示
教学阶段: 当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学 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交待任务(show task):当向学习者交待在完成某一学习活动 后能够做什么或学会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内容结构(structure):当引导或鼓励学习者回忆用 来组织新知识的结构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2020-1-02
谢谢你的观看
24
原理3 充分展示 (Demonstration)
整合
激活
问题
应用
展示
展示阶段: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仅 仅告知相关的信息,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Doll的课程观(5C):

实用教育学第二章课程建设与开发PPT课件

实用教育学第二章课程建设与开发PPT课件
客观公正,多元化,以学生为中 心。
课程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验或考试 等。
工具
在线评价系统,纸质问卷,评分量表 等。
课程持续改进的策略和措施
策略
定期评估,及时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措施
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05
教师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
个性化原则
课程建设与开发应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 内容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 发展需求。
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流程
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修订
对教育目标、学生需求、 社会需求等进行分析,明 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 课程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积极推动校际间、区域间课程资 源的共享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对课程资源共享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共享工作 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建设与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提供 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 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建设与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 参与课程建设和开发,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原则
01
02
实用教育学第二章课程建设与 开发ppt课件

CONTENCT

• 课程建设与开发概述 •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 • 教师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 • 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

高校教学方法、手段改革.pptx

高校教学方法、手段改革.pptx

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
40.1 32.7
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传授知识的对象
80
50.5
11.4
旁观者
3.8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现实 较少 有时
34.8 28.4 20 41.5 42.9 18 15 16
经常 总是 46.3
25.7 17.6 5.1 4.3
4
2.4
12 6.5
6
期望与现实---大学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规则而非知识本身!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10
人是如何学习的?
• 请在你的笔记本上,或者一片纸上写出你 刚才听到内容,尽可能详细回忆。
• 时间10分钟
• 学习金字塔 • Fish is fish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11
大学教什么?(1)
• 教基本态度 对己:理性思考、能做、自我负责、求知、勤 勉、非功利性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人:公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服务(双赢、多赢) 我们缺乏:能做的态度、自我负责的精神、公共 与服务的心态、远大的理想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15
怎么办?(3)
3、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上课第一天:明确目标、制定规范
■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不教:督促其阅读
■给学生创设情景:做中学、在泳池中学游泳
在驾驶舱、在道路作学习:
每次上课给学生留下summary时间; 检查读书笔记;让学生交流课堂笔记
2019-7-11
谢谢你的观赏
13
什么叫人才?
叔本华有一妙论:人才能击中他人击不中
的目标,而天才则击中他人看不见的目标 (Talent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23
课程设计要点
1. 规划单元: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 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完成。 2. 设计策略: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确定 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探究”、“体验”、“问题 解决”等。 3. 设计活动: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详细的学习活动设计,形成课程的 学习活动序列。 4. 收集资源:收集学习资源,准备适当的学习材料。 5. 设计评价:设计学习评价,包括如何评定学生成绩。如作业、各活 动及期末考试的方法和成绩比例。
25
Blended Learning if 29%<rate of online<80%
22
教学分析
(学生、知识、环境)
课程计划
(时间、策略、作业)
多种策略
(讲授、自学、探 究、体验、问题解 决)
活动设计
(绩效、组织、产出)
资源准备
(内容、案例、呈现)
教学评价
(过程、考核、总结)
——Huang, R. H, & Zhou, Y. L. (2005). Designing Blended Learning Focused on Knowledge Category and Learning Activities---Case Studie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Curtis Bonk (Ed.),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pp. 296-310).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Publishing.
探究学习 = 上网检索资料?
15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帮助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材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课程建设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课程建设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优质的课程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实施过程: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等
高校教材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教材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
目标:提高教材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
教材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教材改革的目标:提高教材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教材改革的内容:更新教材内容,优化教材结构,加强实践环节
教材改革的方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
添加标题
高校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添加标题
课程建设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添加标题
高校课程建设需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添加标题
课程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 Nhomakorabea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
门数
151
299
298
360
660
649
648
725
其中:本
科课程数 127
248
239
254
411
400
404
442
评选“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
一流教学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
1 教学队伍
6 课程特色
课程评审指标
2 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
5 教学效果
4. 收集资源:收集学习资源,准备适当的学习材料。 5. 设计评价:设计学习评价,包括如何评定学生成绩。如作业、各活
动及期末考试的方法和成绩比例。
24
混合学习的过程模型
——Huang, R. H., Ma, D. & Zhang, H. S., Towards a Design Theory of Blended Learning Curriculum, ICHL2008, Hong Kong
17
教学创新的内涵
教学创新是不坚守传统或原来的教学方式,教 师以新颖或变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时因 地制宜。
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3) 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22
创新教师是关键
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强调三种创造力:
1) 综合能力:学术、技术、方法 2) 分析能力:学生差异、学习成就、教学环境 3) 实践能力:行动力、执行力
15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 教学方法改革受到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制约; • 在大班级教学中,受到规模及环境的限制,探究
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容易发挥。
16
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学习方法 提升教学质量
20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高校课程建设 与教学方法改革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研室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概述
2
课程建设
世界各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
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程计 划”(OCW)
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年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4 教学条件
主要影响
1. 高校重视教学工作,教授回归教学“本位”, 建立了一大批优质课程。
2. 有效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 3. 形成了讨论高校课程质量的“话语”体系。 4. 优秀课程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推广。 5. 数字教学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5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是否也在改变我们学与教的方式?
23
课程设计要点
1. 规划单元: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 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完成。
2. 设计策略: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确定 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探究”、“体验”、“问题 解决”等。
3. 设计活动: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详细的学习活动设计,形成课程的 学习活动序列。
启发式 讨论法
案例研究
实验法
模拟演示 教具演示
讲授法
练习法
具体-接受类 抽象-接受类
抽象
接受
11
目前大学教学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13
挑战1:教学方法急需改 革和改善: 信息量 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
教学的信息量
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13
挑战2:大班教学带来 新的问题: 双向活动 学生实践 ......
多种策略
(讲授、自学、探 究、体验、问题解
决)
活动设计
(绩效、组织、产出)
资源准备
(内容、案例、呈现)
教学评价
(过程、考核、总结)
——Huang, R. H, & Zhou, Y. L. (2005). Designing Blended Learning Focused on Knowledge Category and Learning Activities---Case Studie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Curtis Bonk (Ed.),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pp. 296-310).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Publishing.
1. 授课清晰
关键 行为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3. 任务导向
4. 引导学生投入学 习
5. 确保学生成功率 辅助 行为
1. 引导学生分享方法与经验 2. 学习组织(大纲、知识过渡、复习) 3. 设置合适的提问 4. 探询(学习状态、情绪、满意度) 5. 发挥教师影响(仪态、行为)
——[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14
挑战3: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 存在误区和障碍:
多媒体变单媒体 教师缺乏相关技能
15
挑战4:教师素养需 要提高:
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驾驭能力 教学基本功
16
挑战5: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问题
17
我的改革为什么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 = 放任学生? 自主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个人自学? 协作学习 = 小组完成任务? 探究学习 = 上网检索资料?
23
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策略: 传授知识 转变?? 组织学习
13
单一的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讲授均很难适应需求, 真正有效的学习策略或学习组织形式是混合式的。
25
Blended Learning if 29%<rate of online<80%
22
教学分析
(学生、知识、环境)
课程计划
(时间、策略、作业)
具体
探究
具体-探究类 抽象-探究类
问题解决 实习法
游戏竞赛 现场参观
启发式 讨论法
案例研究
实验法
模拟演示 教具演示
讲授法
练习法
具体-接受类 抽象-接受类
接受
抽象
9
有6种教学方法呈明显增长趋势!
教学方法在从“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
探究
具体
具体-探究类 抽象-探究类
问题解决 实习法
游戏竞赛 现场参观
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接受型教学, “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吗?
6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 (知识或活动或经验) 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 (教授或对话或导游)
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2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
2006年 评价指标
2003-05年 评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