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兵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兵法思想,还反映了古代战争的形态和演变。
本文将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简述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史。
一、石器时代的兵器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兵器以石制品为主。
中国境内发现的石制器物中,以箭头、矛头、战斧等兵器为代表。
其中,箭头是最早的兵器之一,是石器时代人类狩猎的必备工具。
此外,石制的器具和兵器在不同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也反映出当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二、青铜时代的兵器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青铜制品来制造兵器,如青铜剑、戈、矛等。
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始发明和应用一些特殊兵器,如投石车、大弩、战车等。
其中,战车是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之一,它标志着战争从步战向骑战转化,颠覆了过去决定战争胜负的攻防方式。
三、秦汉时期的兵器在秦汉时期,兵器制造和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铁制兵器的普及使得兵器的硬度和韧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军器监的设立和兵器的标准化,使得兵器制造具有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制度。
此时期,武器以长剑、战斧、矛、弩、弓箭等为主。
其中,战斧和矛的制造和使用比较广泛,成为当时战场上主要的“重兵器”。
四、三国到唐代的兵器在三国到唐代,中国兵器进一步发展。
此时期,马背作战成为常态,马上兵器的制造也得到了发展。
木制战车逐渐被华夏冲锋车取代,兵器重心向“长、重、硬”方向发展。
唐代的青州铁器以其良好的物理性质,成为当时兵器制造的主要材料。
因此,唐代的兵器以铁制品为主,并以刀、剑、矛、弓箭等为代表,同时出现了新式兵器如震天雷、飞鸟雷等。
五、宋明清时期的兵器在宋明清时期,中国兵器制造和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很多新式兵器。
如明朝的神机营研制了震天雷、神火飞鸦等具有超强威力的兵器,大清在铸造火炮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中,钢铁兵器的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战场,并逐渐替代了铜、铁兵器。
兵器发展史中的中国

兵器发展史中的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兵器的国家之一,其在兵器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早期的青铜器和战国时期的兵器到现代化的军事武器,探讨中国在兵器领域的发展历程。
一、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是中国兵器发展的起点,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中国就开始使用青铜器作为战争工具。
青铜器不仅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还成为了战场上的重要武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兵器中的刀剑、戈、矛等。
由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因此只有贵族和统治者才能拥有。
这种独特的制度也为中国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国时期的兵器创新战国时期是中国兵器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各国之间的剧烈争斗,兵器的创新和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兵器,如弩、连弩、水稻火药等。
弩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远程武器,它使用弹簧机械原理,能够发射更为精确的箭矢。
连弩则是弩的改进版,可以同时发射多发箭矢,提高了射击效率。
三、现代化的军事武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战争的需求,中国的军事武器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的火箭技术和航空工业。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火箭技术的研发,最终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这使得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成为了全球火箭发射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在航空工业方面,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飞机制造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航空飞机制造国之一。
中国的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各类战斗机型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广泛使用于军队。
此外,中国还开始研发无人机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综上所述,中国在兵器发展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早期的青铜器时代到现代化的军事武器,中国不仅在兵器创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还对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国的军事武器发展还将继续迈上新的台阶。
古代冷兵器发展史

隋唐
唐刀、横刀
铁兵器成熟期,技术精湛
北宋
铁制兵器(刀、戟、斧、矛)、铁铠甲、铁镞
火药兵器出现,铁兵器开始衰落
西周
戈、矛、钺、戟、斧、长体刀、弓箭
兵器种类更完善,青铜刀剑发展迅速
春秋战国
复合剑、长剑、匕首、殳
铁兵器开始出现,青铜兵器仍占重要地位
铁器时代
战国至北宋
铁剑、钢刀、环首刀、陌刀、斩马刀
铁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成为主流
战国至秦汉
铁剑、铁刀、铁戟、铁矛
铁兵器发生期,铸造水平不断提升
三国两晋至南北朝
多种铁兵器
古代冷兵器发展史
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
代表兵器
特点
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晚期至夏朝前
石刀、石斧、石枪
兵器与生产工具两用,逐渐专业化
青铜时代
夏朝至春秋战国
青铜戈、矛、钺、剑、刀、弩机
青铜兵器成为主流,冶炼技术不断进步
夏朝
斧头(钺)
像铲子一样的青铜武器,奴隶制时期的常用武器
商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戈、矛、短刀、弓箭
车战兵器组合,钺(斧)作为权威象征
兵器发展简史

兵器发展简史
兵器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阶段,最初的兵器是简单的石器,例如石斧和石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展出了更复杂的兵器,包括弓箭、投石器和长矛等。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成为国家和民族之间战争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中国,兵器的发展经历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等阶段。
青铜器时代的兵器主要是青铜制成的刀剑和戈戟等。
铁器时代的兵器则使用铁质材料,如铁剑和铁矛。
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钢铁时代的兵器成为主要装备,如长剑、弓弩和战车等。
在欧洲中世纪,骑士的装备成为兵器发展的重点。
他们使用的兵器包括长矛、剑和盾牌等。
随着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火器逐渐成为重要的兵器之一。
火器包括火枪、火炮和火箭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兵器,如弓弩、长弓和投石车等。
到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兵器的发展。
火器得到了改进和改良,出现了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步枪、机枪和炮兵装备。
同时,航空和海军力量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兵器,如飞机、潜艇和航空母舰等。
现代兵器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高科技武器,如导弹、激光武器和无人机等,成为现代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
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等。
总的来说,兵器的发展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最初的石器到现代的高科技武器,兵器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战争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课件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7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8
剑
剑是一种双刃单手为主的短兵器。使 用方法包括斩、撩、刺、戳。最早的 剑可以追溯到商殷时代。商到西周 用青铜剑。战国时代出现铁剑。战国 到汉代是中国用剑的鼎盛时期。汉代 前其有所衰落。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9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10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11
直刀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19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20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21
棍
把坚硬木棒削圆而制成的一种简单的打兵器。棍
比矛、枪类长兵器的柄粗而坚硬,所以不像长兵
器那样容易被倭刀之类的锐气砍伤。由于棍本身
就是一根棒状打兵器,它不同于锐尖为主要攻击
手段的矛和枪,所以即使被砍断,仍可继续作战
而威力不减。棍虽是一种没有经过特殊加工的简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24
锤
带有球状打击部,打击力甚大的复
合棍棒。由于球状打击部类似称上
的称锤,故此得名。这种兵器,柄
是用木料制成,而打击部分的锤头,
除了木质的以外,还有用铁包起来
的,也有全部是用铜或铁等金属做
成的。其中,又特意把用金属制的
锤,叫做“金瓜”。锤是一种很古
老的兵器,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
代。但很长时间里,并未把它用于
种工具。拐作为打击武
器来使用在明代以后,
据说是把带柄的
“杖”‘作为武器使用。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32
鉤
护手鉤,在鉤上带有月牙 状护手的一种兵器,全长 87cm。汉最早出现,这种 最早的护手鉤,是在护手 上安把手和鉤的一种兵器, 是在使用刀或剑等短兵器 的时候,用另一只空手以 它代替盾使用,用它钩住 敌人,再用刀或剑攻击。
中国古代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发展

中国古代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发展一、战国时期的兵器革命中国古代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武器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历代的武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1. 铁器的广泛应用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在军事装备中广泛应用。
由于铁比青铜更坚固耐用,军队的铁制武器逐渐替代了青铜制品。
铁剑、铁戟等武器成为战场上的主力装备。
2. 强弓利箭的兴起弓箭作为中国古代军事装备中的重要武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革新。
战国时期的长弓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射程和威力大幅提升。
箭矢也进行了改进,采用尖锐的铁头,能够穿透敌人的防具。
3. 四面楚歌的火器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称为"四面楚歌"的火器。
这种火器由木制的火药筒、铁制的火矢和木质支架组成,可同时发射数十枚火箭。
其威力巨大,常常能够在战场上扭转乾坤。
二、秦汉时期的革新1. 铁骑的崛起秦朝统一中国后,军事装备与武器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使得兵器的统一生产成为可能。
秦朝的铁骑成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配备重型铁甲、长矛和强弓,极大提升了骑兵的进攻能力。
2. 十面埋伏的弩在秦始皇统一后期,重型弩的发展成为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弩是一种比弓更为便于操作的冷兵器,特别适合城防和阵地战。
秦朝的弩兵在攻城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大范围使用火药火药在秦汉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火箭车、霹雳炮等火器开始逐渐出现,尽管他们的威力和稳定性还不如后来的火器,但已经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利器。
三、唐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1. 钢铁时代的来临唐宋时期,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钢铁武器取代了铁制武器,它更为坚固耐用,使得军事装备的性能有了更大的提升。
2. 突击利器的发明唐宋时期,一种名为"板斧"的冷兵器成为军队装备中的重要利器。
它由长柄和大而厚重的斧头组成,既可以作为近战武器进行刺杀,又可以用来破坏敌人的装备和城防。
3. 火药兵器的繁荣唐宋时期,火药兵器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史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武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疆土和利益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这导致了对武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并推动了武器的发展。
在当时,主要的武器类别包括剑、戟、弓、戈等。
剑:战国时期的剑被称为“兵器之王”。
在中国古代剑的发展中,最著名的是鸣剑和古剑。
鸣剑是一种具有共振效应的精良剑Type Weapon。
古剑是古代工匠精心制作的剑,具有独特的造型和造工。
戟:戟是一种长柄武器,类似于长矛,但多为铁制。
在战国时期,戟成为主要的步兵武器。
战国时期的戟有单刃的和双刃的之分。
弓: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远程武器。
战国时期的弓多用黄檀木制作,箭多用竹制,有金属箭头。
在战国时期,弓术在战争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有专门的射箭队。
戈: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尖刃武器,有金属制和木制两种。
战国时期的戈大多是铁制的,形状像刀,但刃面较宽,更适合在军事中使用。
随着统一战国的秦朝的兴起,汉朝的建立,中国古代武器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剑:在秦汉时期,剑的发展趋向精细。
这时期的剑有长剑、短剑、背剑等多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汉剑。
汉剑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汉剑的刀刃通常是单刃的,剑柄则往往华丽而精美。
弓:汉朝是中国古代弓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弓多用檀木制作,弓弦用丝线编织。
汉朝的弓术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射箭成为士兵必备的能力。
戟:在战争中,戟仍然是重要的武器之一、汉朝的戟形状更加多样化,比战国时期更加精良。
刀:秦汉时期的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为主要的近战武器。
刀在战争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容易制作和使用。
在这个时期,刀的制作技术也越来越精细,效果更好。
枪:在秦朝和汉朝,长矛逐渐演变为枪。
刺枪、戟枪等不同类型的枪出现在战场上。
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武器发展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战争的形态,也对世界武器发展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匠人们的努力和创新使得中国古代武器在制作工艺和性能上不断迭代。
古代中国的军事装备与兵器发展

古代中国的军事装备与兵器发展在古代中国,军事装备和兵器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和改进,古代中国的军事装备和兵器不断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有力工具。
一、战国时期的兵器发展战国时期是中国兵器历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时出现了大量新式的武器,例如双戈、大斧、钩长枪等,这些武器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战斗力。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兵器之王——长枪。
长枪重约五公斤,长达四米,利用其重量和惯性可以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三段式长矛、大斧、双劍、刀枪都是战国时期的常用兵器。
二、秦朝的兵器发展秦朝是中国兵器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秦朝时期,兵器的大规模生产和统一制式化是古代中国战争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大力发展军事装备和兵器。
秦朝时期,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例如秦式长剑和秦式戟。
秦朝时期巨大的军事经费投入使得秦军装备先进,钩矛、戟、长矛等兵器都有所改进。
三、汉朝的兵器发展汉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伟大朝代,兵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朝时期最有特色的莫过于“鱼鳞铠甲”。
这种铠甲工艺非常先进,取名为“鱼鳞铠甲”是因为每一片铠甲都长得像一条鱼鳞。
还有“内燃弩”,这种弩不仅拉弦灵活,而且装弩方便,可以持续射击,有效提高了作战效率。
四、唐朝的兵器发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古代兵器装备发展的高峰。
唐朝的兵器除了继承了前代的兵器之外,还有许多改进和创新。
唐朝盛行的兵器有双刃剑、弯刀、马蹄铁、腰刀、长柄斧等,其中弯刀还有其他的改良版本,例如“铁腰刀”“范阳五铢刀”等等。
这些武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威力极大。
五、明清时期的兵器发展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战争器械历史上的晚期。
在这个时期,火药武器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明代时期,出现了明式迫击炮、燧石枪、神臂弓等。
这些武器的研发和生产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工业技能,因此可以看出明代时期军事装备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
在清朝时期,火药武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 11 下一篇文章剑越王勾践剑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
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
剑柄短,便于手握。
剑常配有剑鞘。
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
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越王勾践剑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
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
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
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
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矛吴王夫差矛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
由矛头和矛柄组成。
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
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
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
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矛头。
吴王夫差矛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
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
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
矛刃锋利。
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斧(钺)↑商代妇好大铜钺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
由斧身和斧柄组成。
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
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
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商妇好大铜钺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女将,曾率军征伐夷、羌、土等方国,战功卓著。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4件青铜钺。
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
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
该钺并非实战兵器,而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
戟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
由戟头和戟柄组成。
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
戟最长可达3米多。
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
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战国三戈戟刀↑“登州戚氏”军刀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兵格斗冷兵器。
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
刀身狭长,刃薄脊厚。
刀柄或长或短。
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环首刀等,是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
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
“登州戚氏”军刀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使用的一把军刀。
通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
刀上部刻“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字,说明这把军刀是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铸造的。
匕首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
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
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
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战国青铜匕首戈↑秦代“中阳”铭文戈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
由戈头和柄组成。
戈头多为青铜铸造。
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
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
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弩↑汉代木漆弩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
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
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
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
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弓箭中国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
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
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
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战车↑秦始皇陵一号铜车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
一般为独?(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
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
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
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
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
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
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
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盾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手持防护兵器。
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
材料为皮革、木材、藤或金属等。
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
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
→战国凸字形漆革盾铠甲中国古代军队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兵器。
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
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制造,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可以用效地防御青铜和铁制兵器的攻击。
→战国皮甲火铳↑元代致顺三年铜火铳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
由前膛、药室和尾[上“巩”下“金”]组成。
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
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
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佛朗机↑明朝佛朗机(上为子铳,下为母铳)中国明代中期火炮。
由母铳和子铳构成。
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
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
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佛朗机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
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
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鸟铳↑《神器谱》中的鲁密鸟铳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
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
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人。
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由鲁密(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传入中国,明廷遂仿制。
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雏形。
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千克。
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
当我们远离古战场刀光剑影、血火交并的嘶杀呐喊,尘封几千年的斧钺勾叉、刀枪剑戟把我们的思绪拉回了久违了的战火弥漫的岁月。
古代兵器见证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
我们这里讲的中国古代兵器是指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从史前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这个历史阶段里边,中国古代国家军队使用的各种兵器和总的装备情况。
一般来讲,在中外研究古代兵器把火药用于兵器作为一个历史的分期阶段,也就是说,在火药发明以前,军队里使用的兵器我们称它为冷兵器。
火药发明以后,火药开始使用于战争以后,就出现了火药制作的兵器,就是火器。
这时候是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期。
中国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史前时期,从考古学来讲叫石器时代,我们称这个阶段是石器时代的兵器。
开始青铜冶铸后,这时候兵器的主要材质就开始变成了青铜的。
我们称这个时期的兵器为青铜时代的兵器。
人们懂得了金属的冶炼后,这时候军队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质也改为钢铁做的了,就进入了铁器时代的兵器。
到了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兵器。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中国的军队是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军队。
在北宋的《武经总要》里边讲了三种配方,即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炮火药法。
当时用火药做成了用抛石机发射的炮弹,当然抛石机最早的使用,就是炮的出现可能在东周晚期。
南宋时候出现了竹筒火器,陈规的《守城录》里面讲到,开始用竹筒,里边放上火药能够往外喷火,或者能烧伤敌人。
还有就是把长矛下边安上一个药筒,也可以喷火,当时也叫火枪。
就是说开始出现管形的火器,这是出现最早的火器。
火药传到西方以后,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特别是和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它有一个极大的发展。
所以当时荷兰、西班牙这些商船到了中国,带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枪炮过来,明军才看到自己的落后,所以才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引进了西方的枪炮的制作技术。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开始练新兵,袁世凯练新兵等等,开始引进新的西方的枪械以后,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就结束了。
简单的说就是,从石器武器--青铜武器--铁制武器--火器--买外国的步枪--自己造步枪(汉阳造)--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资料:当我们远离古战场刀光剑影、血火交并的嘶杀呐喊,尘封几千年的斧钺勾叉、刀枪剑戟把我们的思绪拉回了久违了的战火弥漫的岁月。
古代兵器见证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
我们这里讲的中国古代兵器是指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从史前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这个历史阶段里边,中国古代国家军队使用的各种兵器和总的装备情况。
一般来讲,在中外研究古代兵器把火药用于兵器作为一个历史的分期阶段,也就是说,在火药发明以前,军队里使用的兵器我们称它为冷兵器。
火药发明以后,火药开始使用于战争以后,就出现了火药制作的兵器,就是火器。
这时候是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期。
中国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史前时期,从考古学来讲叫石器时代,我们称这个阶段是石器时代的兵器。
开始青铜冶铸后,这时候兵器的主要材质就开始变成了青铜的。
我们称这个时期的兵器为青铜时代的兵器。
人们懂得了金属的冶炼后,这时候军队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质也改为钢铁做的了,就进入了铁器时代的兵器。
到了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兵器。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中国的军队是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军队。
在北宋的《武经总要》里边讲了三种配方,即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炮火药法。
当时用火药做成了用抛石机发射的炮弹,当然抛石机最早的使用,就是炮的出现可能在东周晚期。
南宋时候出现了竹筒火器,陈规的《守城录》里面讲到,开始用竹筒,里边放上火药能够往外喷火,或者能烧伤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