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药物名称〗氨苄青、广谱青霉素、安比西林、安比林、苄那消〖英文名〗Ampicillin, Acillin, BRL-1341, Doktacillin, Eurocillin, Pamecil〖作用与用途〗属广谱抗菌素,对数G 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对阴性杆菌的作用超过青霉素。
作用机制同青霉素。
但肠球菌对本品较为敏感,对G-杆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弱,与四环素相仿,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绿脓杆菌和金葡菌对本品耐药.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败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等;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与氯霉素相仿。
本品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浓度较高,也适用于治疗由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与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及氯霉素等合用可增强疗效。
〖适应证〗用以治疗敏感的G 菌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G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用法及用量〗肌内或静注。
成人,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日2~4g,分4次给予;静脉给药剂量每日4~12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16g。
小儿,肌注剂量为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静脉给药剂量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
口服,成人每日2~4g,分4次服用;小儿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服用。
〖药物不良反应〗1.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可发生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各型过敏反应。
2.有恶心、轻度腹泻及皮疹。
肾功能重度损害伴心功能不全者,静滴本品钠盐可诱发心力衰竭,宜注重。
3.本品皮疹反应高于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4.抗生素关联性肠炎:腹泻发生率约5%;5.SGOT升高;6.其他反应如大剂量可发生惊厥、血液系统异常等。
〖注重要点〗药物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2)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引言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然而,近年来随着氨苄青霉素的广泛应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和发展导致了氨苄青霉素的治疗效果下降。
本文将介绍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定义、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1.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定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指的是编码氨苄青霉素抗性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
这些基因通常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中。
通过表达抗性基因,细菌可产生特定的酶或蛋白质,以降解或改变氨苄青霉素的结构,从而阻止该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2.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分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与氨苄青霉素抗性相关的基因。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结构特点,可以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分为以下几类:2.1 β-内酰胺酶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编码的酶能够水解氨苄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从而使氨苄青霉素失去活性。
这类基因包括TEM、SHV、CTX-M等。
2.2 克罗玛肼酶基因克罗玛肼酶基因编码的酶能够降解氨苄青霉素分子中的酰胺键,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这类基因包括AmpC等。
2.3 Aminoglycoside O-phosphotransferase (APH)基因APH基因编码的酶具有磷酸化氨苄青霉素的能力,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3.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传播和发展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在细菌间传播。
这意味着即使某个细菌株并不具备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如果其与抗性菌株发生共生关系,抗性基因也有可能通过质粒的方式转移到原本敏感的细菌中。
这种水平基因转移的传播方式使得抗性基因在细菌群体中快速传播,加速了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发展。
4.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与临床治疗的影响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氨苄青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那些携带抗性基因的细菌往往对常规剂量的氨苄青霉素产生耐药性,需要使用更高剂量或其他抗生素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打氨苄青霉素的方法

打氨苄青霉素的方法
氨苄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以下是一种常规的氨苄青霉素制备方法:
材料准备:
- 苄基氨基甲酸钠(苄青霉素的前体药物)
- 青霉素G酸钠
- 碱性溶剂(如水)
- 酸性溶液(如盐酸)
步骤:
1. 将一定重量的苄基氨基甲酸钠溶解在碱性溶剂中,制备成成苄基氨基甲酸溶液。
2.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苄基氨基甲酸溶液。
3. 将苄基氨基甲酸溶液与少量酸性溶液混合,使pH值降低到一定范围,激活苄基氨基甲酸。
4. 逐渐加入青霉素G酸钠溶液到反应容器中,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便反应进行。
5. 反应结束后,使用其他化学方法将除杂质和溶剂,得到纯净的氨苄青霉素产物。
6. 对所得到的氨苄青霉素进行适当的分离和纯化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处方药物,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进行制备过程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和实验室规范,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产物质量。
氨苄青霉素钠在输液中的合理应用

氨苄青霉素钠在输液中的合理应用氨苄青霉素(以下简称氨苄)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四元环,其水溶液不稳定,易被水解,其水解速度与溶液浓度、温度、贮存时间成正比,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最稳定的pH值为6.0。
为了便于临床合理应用,今将近年来有关实验报道综述如下:1 对输液溶液的选择关于氨苄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已有人报道,取氮苄1.2g分别溶于5%、10%葡萄糖液及0.9%氨化钠注射液(即500ml输液含氨苄6g)中,在20℃下放置2小时后,测得其含量分别为96.85%,92.75%,99.56%;放置4小时后,测得其含量分别为89.08%、80.12%、98.98%T0.9-有效期(药物水解10%的时间)5%葡萄糖氦苄溶液为3.7小时,10%葡萄糖氨苄溶液为2.1小时,0.9%氯化钠氨苄溶液为6.45小时。
实验证明氨苄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而且糖溶液的浓度越高分解越快,在0.9%氯化钠溶液中较稳定。
故应选用0.9%氯化钠配伍氨苄静滴为佳。
但禁钠者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滴,一是因为0.9%氯化钠中含氯量为154mmol/L,高于血氯,即所谓生理盐水不生理的现象,如果过多的输注,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二是大量钠离子输入体内,可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特别是某些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2 拟订合理的用药方案1990年版药典规定,氨苄的静滴剂量和用法为每次1~2g溶于100ml输液内,滴注1小时,3~4次/日。
必要时每4小时1次。
但不少医师现仍将1日剂量6~12g加入输液中每日1次静滴,这种用法极不合理。
一是由于一次加入输液中剂量大造成滴人后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易产生副作用,如一部分患者用药后引起机体发热,并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加重,这可能是由于氨苄内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一次用量过大,使输液中杂质及微粒增多之故。
二是由于氨苄半衰期短(0.9~1.5小时),静滴停药8~10小时后体内氨苄95%以上以被消除,1天之中1/2以上时间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水平,达不到治疗效果。
氨苄青霉素 LB 琼脂 产品说明书

专注微生物监测控制为食药安全保驾护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址: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神舟路788号邮编:510663传真:************-8619销售热线:************转8602(分机)技术热线:************转8877、8876(分机)产品说明书Product Manual【产品名称】通用名称:氨苄青霉素LB 琼脂英文名称:Ampicillin LB Agar 【产品编号与包装规格】产品编号产品类型包装规格028335干粉250g/瓶【产品用途】用于分离含有抗氨苄青霉素质粒的大肠杆菌。
【检验原理】酵母粉、胰蛋白胨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氯化钠用于维持细胞渗透压;琼脂为凝固剂。
氨苄青霉素用于抑制不含抗氨苄青霉素质粒的菌株。
取本品干粉40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高压灭菌10min。
取1支配套试剂(SR0670),加入1ml 无菌水,使试剂完全溶解,然后添加于灭菌后冷却至45-50℃100mL (028335)培养基基础中,混合均匀,倾注平板备用。
【质量控制】贮存于避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未开封贮存期三年。
【注意事项】1、称量时注意粉尘,佩戴口罩操作以避免引起呼吸道系统不适。
2、干粉培养基使用后立即旋紧瓶盖,避免吸潮结块。
贮存于避光、干燥处。
未开封产品保质期三年。
开封后根据存放条件的不同保质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质检报告可以登录环凯网站 ,打开“质检报告”页面,输入产品批号下载。
【废物处理】检测之后带菌物品置于121℃下高压灭菌30分钟后处理。
【执行标准】Q/HKSJ 03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普通微生物培养基【说明版本】2022年12月07日。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简介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病原体感染。
然而,近年来,氨苄青霉素的抗性问题逐渐凸显,抵抗力强的细菌株对该药物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
这种抗性主要是由一系列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突变导致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检测方法,旨在加深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认识,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种类TEM基因家族TEM基因家族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最常见的一类,属于β-内酰胺酶基因。
该基因家族包含多个突变亚型,在细菌中可以引起多种抗性表型。
例如,TEM-1是最早发现的TEM 基因,它突变导致的酶活性升高,从而降低了氨苄青霉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SHV基因家族SHV基因家族也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重要成员,与TEM基因家族类似,SHV基因也是β-内酰胺酶基因。
不同于TEM基因的是,SHV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导致抗生素的降解酶水平升高,细菌变得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增加。
CTX-M基因家族CTX-M基因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属于分泌型β-内酰胺酶基因。
这些基因主要通过活性泵的增强或者酶水平的上调来提高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主要通过改变细菌的靶标酶或者增加抗药物代谢酶的水平来降低抗生素的抑制作用。
一方面,某些抗性基因所编码的酶通过突变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氨苄青霉素与靶标酶的结合,使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降低。
另一方面,某些抗性基因所产生的酶能够降解氨苄青霉素,减少其在细菌内的浓度,从而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基因测序法基因测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识别与氨苄青霉素抗性相关的基因。
基因测序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地检测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并且可以确定其具体的突变位点。
氨苄青霉素配制

羧苄青霉素配制
华越洋生物
华越洋生物氨苄青霉素配制说明:
抗菌谱,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假单胞菌属,可用于配制细胞培养基,组织培养去除其他细菌等。
羧苄青霉素一般以钠盐形式存在,使用时按50 mg/ml水溶配制,0.22 微米滤膜过滤除菌,分装-20度保存。
母液的配置要看你所需要的浓度。
为了保持青霉素活性,一般是在培养基灭菌后,等待冷却到50度左右再加入,适度混匀后倒平板。
别名:羧苄青霉素二钠盐;羧苄青霉素钠;羧苄青;卡比西林;α-Carboxybenzylpenicillin disodium salt
分子式:C17H16N2O6SNa2
分子量:422.37
CAS#:4800-94-6
外观:白色粉末
特性:
湿度 (%):≤6.0
pH (1%, 水)@25℃:6.5-8.0
溶解性:溶于水和乙醇,在水中溶解度为50mg/ml,其水溶液在室温下可保存24小时,2-8℃可保存72小时。
R:42/43
S:36/37/39
储存条件:2-8℃。
氨苄青霉素及LB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氨苄青霉素的配置方法
一、组分浓度100mg/ml氨苄青霉素
配置体积:50ml
1.称取取5 g 氨苄青霉素粉末,置于50ml灭菌塑料离心管中;
2.加入40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之后定容至50ml;
3.0.22um滤膜过滤除菌,小份分装(1ml管)后后,置于-20度保存。
4.LB培养基的氨苄青霉素浓度一般是50-100 ug/ml,采用80 ug/ml。
二、LB培养基配制方法
胰蛋白胨(tryptone) 10g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
氯化钠(NaCl) 10g
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粉15-20g
加双蒸水定容至1000mL, 用5mol/L NaOH(约0.2ml)调pH至7.2,121℃灭菌30min
配制方法
(1)称量分别称取所需量的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NaCl,置于烧杯中。
(2)溶化加入所需水量2/3的蒸馏水于烧杯中,用玻棒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3)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
(4)调pH 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
(5)加琼脂加入所需量琼脂,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6)分装、加塞、包扎。
(7)高压蒸汽灭菌100Pa灭菌20min。
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苄青霉素〖药物名称〗氨苄青、广谱青霉素、安比西林、安比林、苄那消〖英文名〗Ampicillin, Acillin, BRL-1341, Doktacillin, Eurocillin, Pamecil〖作用与用途〗属广谱抗菌素,对数G 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对阴性杆菌的作用超过青霉素。
作用机制同青霉素。
但肠球菌对本品较为敏感,对G-杆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弱,与四环素相仿,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绿脓杆菌和金葡菌对本品耐药.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败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等;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与氯霉素相仿。
本品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浓度较高,也适用于治疗由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与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及氯霉素等合用可增强疗效。
〖适应证〗用以治疗敏感的G 菌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G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用法及用量〗肌内或静注。
成人,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日2~4g,分4次给予;静脉给药剂量每日4~12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16g。
小儿,肌注剂量为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静脉给药剂量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每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
口服,成人每日2~4g,分4次服用;小儿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服用。
〖药物不良反应〗1.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可发生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各型过敏反应。
2.有恶心、轻度腹泻及皮疹。
肾功能重度损害伴心功能不全者,静滴本品钠盐可诱发心力衰竭,宜注重。
3.本品皮疹反应高于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4.抗生素关联性肠炎:腹泻发生率约5%;5.SGOT升高;6.其他反应如大剂量可发生惊厥、血液系统异常等。
〖注重要点〗药物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应用本品时易发生皮疹。
因此,本品不能用于些病人。
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本品血浓度。
2.与头孢菌素等合用对耐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但不能放在同一容器中。
3.不能与维生素C、B合用。
4.稳定性因葡萄糖、果糖的存在而降低,所以用0.9%N.S最好。
〖剂型及规格〗胶囊:0.25g、0.5g。
注射剂:0.5g、1g。
氨苄西林百科名片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
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
对肠球菌及李司忒菌的作用则优于苄青霉素。
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
药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目录基本信息作用副作用药理药动学适应症用法用量展开基本信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009年8月版)[1],隶属于第一部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一、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分类序号为3别名:氨苄西林、氨苄青、安比西林、安必仙、沙维西林、赛米西林、氨苄西、潘别丁、AB-PC。
英文名称 AmpicillinCAS RN 69-53-4EINECS号 200-709-7分子式 C16H19N3O4S分子量 349.4危险品标志Xn:Harmful风险术语 R36/37/38; R42/43;安全术语 S22; S26; S36/37;物化性质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
其游离酸含3分子结晶水,供口服用;其钠盐供注射用。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
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不耐酶,对酸稳定。
用途用于治疗敏感的肠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产气杆菌、流感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参考资料<<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库>>Ampicillin (Penbritin,BRL1341)作用药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
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
对肠球菌及李斯特菌的作用则优于苄青霉素。
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
药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副作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似,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1.过敏反应最常见皮疹,发生率较其它青霉素高,可达10%以上。
多发生于用药后5日,呈荨麻疹或斑丘疹,前者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典型皮疹,后者对氨苄西林有一定的特异性。
注射给药的发生率高于口服者。
偶见过敏性休克。
⒉血液偶见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⒊肾脏偶有致间质性肾炎的报道。
⒋肝脏少见肝功能异常(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⒌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婴儿用药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前囟隆起。
⒍其它少见假膜性肠炎。
[国外不良反应参考]⒈过敏反应可发生青霉素所有的各类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且药品皮疹发生率较其它青霉素高,可达10%或更高。
⒉胃肠道较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见腹泻、假膜性肠炎、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引起的假膜性肠炎通常发生在用药治疗的前10日,有时症状会在停药2-3周后出现,此时出现的症状通常较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症状更急、更严重。
⒊皮肤可出现风疹性皮疹、斑疹、斑丘疹、瘙痒等,其发生率约为5%-10%。
通常在治疗5-14日出现,但也可能在第1日或停药5日后出现。
随着治疗继续,皮疹会自行消失。
⒋肝脏有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慢性胆汁淤积、黄疸、严重的多形性红斑[史-约(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⒌肾脏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可使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下限,但血中尿素和肌酸酐值无变化。
⒍血液有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嗜酸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通常,停药后3周内可恢复正常。
⒎中枢神经系统有报道,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偶有致癫痫发作的报道。
⒏心血管系统有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过敏性心肌炎。
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⒐呼吸系统有报道,用药后偶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该反应可能是由药物过敏引起。
⒑耳虽然药品的耳毒性尚未最后确定,但有报道高剂量用药(一日125-350mg/kg,用药10-25日)治疗可能引起听力障碍(一侧或双侧听力丧失)。
⒈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应改用其它药物。
⒉用药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可用青霉素皮试液做皮试,也可用本药注射剂配制成500μg/ml皮试液,皮内注射0.05-0.1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
青霉素皮试对预测本药过敏性休克起着重要作用,但皮试阴性者不能排除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⒊用药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
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1次;心跳停止者,可给予肾上腺素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
血压持久不升者可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同时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
有呼吸困难者应予以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
⒋本药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盐酸林可霉素、琥珀氯霉素、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红霉素乙基琥珀酸盐和乳糖酸盐、四环素类、新生霉素、盐酸肼屈嗪、水解蛋白、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维生素B族、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多糖(如右旋糖酐40)和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
⒌本药不宜与双硫仑等乙醛脱氢酶抑制药合用。
口服时不能用果汁、蔬菜汁和苏打水送服。
⒍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期。
⒎用药期间,如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腹泻,可能是假膜性肠炎,必须停药。
待确诊后应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⒏用药过量者,必要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部分药物。
⒐溶液配制:⑴肌内注射液,本药125mg、500mg和1g可分别溶解于0.9-1.2ml、1.2-1.8ml和2.4-7.4ml灭菌注射用水中。
⑵静脉滴注液的浓度不宜超过30mg/ml。
⒑本药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
药液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在酸性液时,分解较快速,故宜用中性液体作溶剂;且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放置后致敏物质可增多。
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一日2-4g,分4次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
·静脉给药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者一日剂量可增至12g。
一日最高剂量为14g。
·腹腔、胸腔、关节腔注射一次0.5g。
·鞘内注射脑膜炎患者,一次0.02g。
·直肠给药本药栓剂,一次1枚,一日1次。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min者,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6-12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12-24小时。
儿童·常规剂量·口服给药一日25mg/kg,分2-4次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一日50-100mg/kg,分4次给药。
·静脉给药⒈小儿:一日100-200mg/kg,分2-4次给药。
一日最高剂量为300mg/kg。
⒉足月产新生儿:一次12.5-25mg/kg。
在出生后第1、2日,每12小时1次;第3日至第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⒊早产儿:一次12.5-50mg/kg,第1周,每12小时1次;1-4周,每8小时1次;4周以上,每6小时1次。
·鞘内注射脑膜炎患儿:婴幼儿(0-2岁),5mg;儿童(2-12岁),10mg。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⒈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0.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