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香薷的极性成分研究_
江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探讨

药 实验结果见表 2。
研 究
表 2 药材粒度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
粉碎处理方式
药材量 /g
加水量 /m l
提取时间 /h
挥发油提取量 /m l
方差来源
A B C 误差
SSi
MS
F
P
0. 037 0. 096 0. 594 0. 004
0. 018 0. 048 0. 297 0. 002
8. 254 21. 537 133. 000
挥发油得量
/m l 0. 81 1. 41 1. 61 1. 13 1. 60 0. 85 1. 47 1. 15 1. 43
2. 1. 3 药材粒度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 取江香
表 5 结果方差分析
薷药材经粉碎处理后分别过 20 目及 40目筛 ,分别
● 中
准确称取 200 g,与不经粉碎处理的药材进行比较 ,
摘要 :目的 :探讨江香薷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 。方法 :以提取挥发油所得量为评价指标 ,首先通过单因素比较法对提取过程 中的提取时间 、浸润处理以及药材处理方式进行优化 ,再通过采用正交实验比较法对提取方法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 。结果 :确 立了江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药材切段 ,加 6倍量水 ,提取 5小时 。 关键词 :正交实验 ;江香薷 ;挥发油 ;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 : TQ 460. 6 文献标识码 : A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0 8年 1 0月 第 2 0卷 第 5期
JOURNAL O F J IAN GX I UN IV ERS ITY O F TCM 2008 Vol120 No15
江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探讨
★ 陈根顺 1 李鹏 1 陈阳 2 徐丽芳 1 (1.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2.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
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李知敏;王妹;彭亮【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6(037)014【摘要】目的:研究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鉴定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8种化学成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29种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比较大的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γ-松油烯、百里香酚乙酸酯、α-石竹烯、3-蒈烯和香荆芥酚乙酸酯。
江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可达91.3%,对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清除率为78.5%,香荆芥酚、3-蒈烯、香荆芥酚乙酸酯和α-石竹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作用显著,其中3-蒈烯的抑制率最高,为93.9%,而对聚伞花素和百里香酚乙酸酯对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比较明显。
结论:江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这可能是江香薷挥发油中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6页(P138-143)【作者】李知敏;王妹;彭亮【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相关文献】1.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J], 姚孝明;刘晓蓉;吴娟;梅国勇;杨婉薇;葛云霞2.双黄连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张彩萍;谢家祺;濮娜;倪宏伟;吴莹3.人参皂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J], 张慧华;姜新华;方水晶4.青香薷与江香薷挥发油药理作用比较 [J], 龚慕辛5.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J], 邢明勋;贾生美;袁鹏;史祺云;程威;金琨琪;于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香薷配伍的中药牙膏添加物的研发与应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10月第32卷第5期★洪滔1**李翊2李龙雪1雷丹1彭聪1刘志勇1***(1.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摘要:目的:研发一款新型的中草药牙膏的中药添加组合。
方法:伍杭菊花、金银花,与黄芪一起形成一款新的中草药牙膏添加物,炎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结果:牙槽骨过度吸收作用。
结论:使用本中药组合,著,是制备中草药牙膏的比较好的中草药添加物。
关键词:江香薷;中草药;牙膏;配伍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HONG Tao1, LI Yi2, LI Long-xue1, LEI Dan1, PENG Cong1peng1, CHEN Xue1, LIU Zhi-yong11.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2.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 new toothpaste combination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ethod: Jiangxiangru,Astragalus,Hangbaiju and Honeysuckle are combined with a toothpaste combination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atibilitys. Evalu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his additive through antibacterial experiments. Observe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has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oral ulcer healing through the oral ulcer model. Learn more about whether this Chinese medicine group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in 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 rats. Resul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the toothpaste additive has a good antibacterial effect,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oral ulcers and relieve the excessive absorption of alveolar bone of periodontitis. Conclusion: Using this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oral diseases caused by oral bacterial imbalance or certain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oral car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it is a goo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dditive for prepar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oothpaste. Key words: Jiangxiangru;Chinese Herbal Medicine;Toothpaste;Compatibility江香薷M.chinensis-jiangxiangru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带根全草或地上部分,是江西道地中药材,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1]。
香薷成分和药理分析

香薷成分和药理分析摘要:对香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概述,香薷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香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香薷药理成分香薷,属多年生草本,常生于山坡、林内、路旁及沙滩河岸边. 据文献[1]介绍,香薷全草可作药用,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之功能.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等症.关于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虽已有报道[2-7]。
[微软用户3]现主要研究的有6种: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 ( Thund . ) Hyland ] ;石香薷(M oslachinensisMaxi m) ;萼果香薷(Elsholizia densa Diels) ;黄花香薷( Elsholtzia eriostachya Benth . ) ;密花香薷( Elsholtzia densaBenth . ) ;木香薷( Elsholtzia stauntonii)等。
且[微软用户4]香薷的化学成分随产地、气候、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和提取方法等的不同而异,为了开发青海本地的药用[微软用户5]资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对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充分[微软用户6] ,寻找新的药源或药物中间体,笔者∧[微软用户7]特对香薷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加以概述,为开发青海香薷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微软用户8]。
化合物分子式植物来源5-羟基-6, 7-二甲氧基黄酮C17H14O5ac 11,135-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C17H14O5ac 11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C16H12O5 c 11,135,7-二甲氧基-4′-羟基黄酮C17H14O55 abc 15,18洋芹素C15H10O5 c 13C23H22O6 b 15、17 5, 5′-二羟基-7-甲氧基-6, 8, 3″,3″-四甲基-3′, 4′-并吡喃黄酮C22H18O6 b 15、17 5, 5′-二羟基-7-甲氧基-6, 3″,3″-三甲基-3′, 4′-并吡喃黄酮C23H24O6 a b 15、17 5,-3′, 4′-三羟基-7-甲氧基-6, 8-二甲基-5′-异戊烯基黄酮5-羟基-7, 4′-二甲氧基双氢黄酮醇C17H16O6 a 11C22H24O9 a 11 5-羟基-6-甲基-7-O-α-D-半乳吡喃糖双氢黄酮苷C26H16O13 c 12,13 5-羟基-6-甲基-7-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双氢黄酮苷C26H304O13 c 16 球松甲素-7-O-β-D-吡喃木糖基( 1-3)-β-D-吡喃木糖苷C17H16O8 b 16 5, 7, 3′, 6′-四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2-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C13H16O9 d 14 异芒柄花素-4′-葡萄糖苷C22H22O9 b 15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C28H32O16 b 15 山奈黄素-3-O-β-D-葡萄糖苷C21H20O11ce 9,13桑色素-7-O-β-D-葡萄糖苷C21H20O12cd 10、13、14C33H40O20 e 16泻鼠李黄素-3-O-β-D-芹糖( 1-5)-β-D-芹糖-4′-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21H20O11 d 14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C21H20O11 d 10 木犀草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C21H20O11 d 14 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C21H20O11 d 10C33H40O20 c 12鼠李柠檬素-3-O-β-D-芹糖( 1-5)-β-D-芹糖-4′-葡萄糖苷C33H40O20 c 13鼠李柠檬素-3-O-β-D-芹糖( 1-5)-β-D-芹糖-4′-O-β-D-葡萄糖苷异樱花素-7-O-β-D-新橙皮糖苷C28H34O14 d 14 异樱花素-7-O-新橙皮糖苷C28H34O14 d 10 刺槐素-7-O-芸香糖苷C28H32O14 d 10 刺槐素-7-O-β-D-芸香糖苷C28H32O14 d 14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C32H22O11 a 11C28H33O16 e 95-羟基-3′-甲氧基双氢黄酮-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C21H20O12 e 9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C21H20O12 d 10槲皮素-3-O-β-D-半乳糖( 6-1)-α-L-鼠李糖苷C28H32O14 b 15 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芸香糖苷C28H32O14- 9 金丝桃甙C21H20O12 d 14 3, 4-二羟基肉桂酸C9H8O4 e 9 3″,4″,5″-三甲氧基呋喃黄酮C20H16O6 f 8 3″-羟基-4″, 5″-二甲氧基呋喃黄酮C19H16O6 f 8 化合物分子式植物来源文献5-(3″-甲基丁基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C17H18O4bef 8、9、155-(3″-羟基-3″-甲基丁基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C17H18O5ef 8,95-(3″, 3″ =甲基烯丙基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C17H16O4ef 8、95-(3″-甲基-2′-烯丁基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C17H16O4 b 15化合物分子式植物来源文献阿克替脂素C21H24O6 d 143-羟基牛蒡子甙C27H34O12 d 14注: 表中植物来源a为香薷; b为木香薷; c为石香薷; d为黄花香薷; e为密花香薷; f为萼果香薷。
江香薷多糖和两种阿拉伯胶的结构解析及功能特性

江香薷多糖和两种阿拉伯胶的结构解析及功能特性江香薷主要分布于江西省,是江西的特产资源,属于唇形科,在民间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
目前已有部分关于其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的报道,但有关江香薷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目前国内外还处于空白。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江香薷中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一级结构、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等生物活性。
研究结果可为江香薷的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江香薷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阿拉伯胶(Acaica senegal)和赛伊尔相思树胶(Acacia seyal)经过7小时部分水解产物的一级结构(单糖组成、糖残基连接方式及顺序),并通过美拉德反应改善其乳化性,从而提高它们的商业价值,拓展其应用空间。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影响江香薷粗多糖提取率的三个主要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提取温度86.9℃、提取时间4.10h、液固比17.7:1(mL/g),江香薷粗多糖提取率的预测值为3.38%,与实测值3.41%基本相符。
粗多糖经过Sevag法脱除蛋白,得到江香薷精制多糖(MP)。
MP先后经过DEAE-52纤维素色谱柱和SephacrylTMS-400HR凝胶层析柱分离得到一个中性纯多糖MP-1。
当MP使用Q SepharoseTMFast Flow阴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用1M NaCl进行洗脱,将其中得率较高的一个组分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进行分离,当乙醇浓度为40%(v/v)时,得到一种酸性纯多糖MP-A40。
2.江香薷粗多糖CMP,精制多糖MP,中性纯多糖MP-1和酸性纯多糖MP-A40的中性糖含量分别为37.84±0.04%,33.96±0.31%,71.86±0.22%,10.30±0.04%;糖醛酸含量分别为5.18±0.16%,11.00±0.24%,0%,68.63±0.0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14±0.01%,9.05±0.04%,1.96±0.08%,0.17±0.00%。
江香薷水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1]
![江香薷水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5ee378a2f524ccbff12184fa.png)
江香薷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08 制药工程武晓英王奕智周青摘要江香薷是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之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和渝水区等地是该种药材的道地产地。
目前,对江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比较多,但是对其在体外的抗氧化能力及生物活性研究涉及较少。
本文对通过检测江香薷水提物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探讨其抗氧化的能力,从而为深度研究开发该药材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江香薷提取清除自由基抗氧化1 前言香薷(Elsholtzia ciliata)为传统的辛温解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调中温胃止呕的作用,中医主要用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的暑湿感冒。
江香薷作为江西特产,在省内有广泛的种植和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对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的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如临床药剂、食品添香剂、防腐剂及保健系列产品都还不能进行很好的开发。
这些都有待对江香薷的深入研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香薷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目前都很全面。
研究发现其除了具有挥发油成分外,还有非挥发性成分中含有黄酮类、烃类、甾醇类、高级脂肪酸类多糖类物质等物质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江香薷挥发油总成分的抗菌、抗炎、抗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等,而对于非挥发性成分尤其是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的研究很少。
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江香薷的水提物在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助于该药材的开发。
2实验目的通过对江香薷有效成分的提取,从清除DPPH 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三个方面对比,了解江香薷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
从而推测其抗氧化,抗衰老的能力,为江香薷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3实验原理江香薷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测试3.1 江香薷提取物对DPPH (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 DPPH ·(图1)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它在517nm 处有强吸收(深紫色),当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由于与其电子配对而使其吸收逐渐消失,其褪色程度与其所接受的电子数成定量关系,所以用此方法测定较为适合。
江香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江香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江香薷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以pNPG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解产物——对硝基苯酚(PNP)的含量,并计算酶抑制率,检测不同极性的江香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江香薷各提取部分均表现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
其中三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挥发油成分的抑制作用最高,当浓度为0.25 mg/mL时,抑制率均可达到90%以上。
江香薷挥发油成分和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是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来源。
标签:江香薷;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类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竞争性抑制α-糖苷酶的作用来使糖类的降解减少,糖类的吸收延缓,从而使糖尿病人餐后血糖浓度有效地降低,达到防治餐后高血糖症的目的[1]。
现已上市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三种: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但这三种药物服用后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严重肝功能障碍等[2]。
因此,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xiangru)为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香薷之一,江西省道地药材,分布于分宜、宜春、新余等地[3]。
该药材性温,味辛,有祛暑化湿、利水消肿、发汗解表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腹痛吐泻、恶寒发热、小便不利、头痛无汗等症的暑湿感冒[4]。
目前,国内外关于江香薷生物活性的研究还很少,仅有少量文献报道江香薷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解痉、镇静和镇痛作用且毒性较低[5],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6-8]。
近年来,国内外从中草药中筛选到的新型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多酚、黄酮、多糖、生物碱、苷类、多肽类等[9-10]。
江香薷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消炎、止血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江香薷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消炎、止血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马秋婷;徐磊;朱钰晨;徐梦婷;张文凯;刘志勇【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4)2【摘要】目的探究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含量变化,以及对炮制前后多糖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评价。
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JXRPs)和姜制江香薷多糖(JZJXRPs)的含量;体内通过构建大鼠足肿胀模型和体外内毒素(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细胞增殖法(MTT)选取最佳给药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一氧化氮(NO)、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来评价炮制前后多糖的抗炎作用;通过剪尾法观察小鼠的出血时间来评价其止血效果;最后,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的能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
结果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3%、22%;大鼠足肿胀结果显示,在注射角叉菜胶4 h后,与模型组相比,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200 mg/kg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就可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P<0.05);体外抗炎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多糖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分泌IL⁃6、IL⁃12和NO(P<0.01),促进细胞分泌IL⁃4和IL⁃10(P<0.01),且炮制后作用更强。
小鼠断尾止血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江香薷多糖组可以加快止血效果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中剂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有加快趋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江香薷多糖对DPPH和ABTS皆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其中江香薷多糖的IC_(50)值分别为0.2215 mg/mL和0.2110 mg/mL,姜制江香薷多糖的IC_(50)值分别为0.1651 mg/mL和0.1884 mg/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 。结果 : 从中分离得到了 7 个苷类化合物 , 分别鉴定为 4 羟基 2, 6 二甲氧 基苯基 糖苷 ( 1 ), 4 羟基 3 5 二甲氧基苯基 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得到。 [ 关键词 ] 江香薷 ; 石荠苎属 ; 极性成分 D g lucopy ranos ide( 4), ( 6S, 9R ) 长寿花糖苷 ( 5 ), 腺苷 ( 6 ) , 对羟 基苯甲 酸
+ 1 13
白色 粉 末 ESI M S m /z 369 [ M +
N a] 。H NMR ( DM SO d 6, 500 MH z) : 6 37 ( 2 H, s ,H 2 , 6 ), 4 77 ( 1 H, d , J = 7 5 Hz , H 1 ), 3 42 (1 H, dd , J = 12 , 6H z , H 6 a) , 3 25 ( 1H, m, H 6 b) , 3 20 3 09 ( 4H, m, H 2 , 3 , 4 , 5 ) , 3 72 ( 6 H, s, 13 OCH 3 ), 3 57 ( 3H, s , OCH 3 ) 。 C NMR ( DM SO d 6, 500 MH z) : 154 1 ( C 1) , 153 2 ( C 3 , 5 ), 130 2 ( C 4) , 94 4 ( C 2 , 6) , 101 1 ( C 1 ) , 77 4 ( C 5 ) , 77 0 ( C 3 ), 73 2 ( C 2 ), 70 1 ( C 4 ), 61 0 ( C 6 ), 60 2 ( 4 OCH 3 ) , 55 8 ( 3 , 5 OCH 3 ) 。根据文献 [ 5] 确定化合物 3 为 3 , 4 , 5 三甲氧基苯基 葡萄糖苷。 化合物 4 黄色 粉 末 ESI M S m /z 349 [ M + 1 N a] 。H NMR ( CD3 OD, 500 MH z) : 6 77( 1H, d ,
D 吡 喃葡萄 糖苷 ( 7 ) 。 结论 : 化 合物 1 ~ 7 均为首
江香薷 M osla chinensis 为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 石香薷的栽培变种 , 一年生草本植物, 2010 年版药 典收载的正品香薷之一, 主产于江西分宜 , 宜春 , 新 余等地 , 是江西的道地药材。江香薷有发汗解表、 祛 暑化湿、 利水消肿的功效 , 临床常用于恶寒发热、 头 痛无汗、 腹 痛吐泻、 小 便不利 等症的 暑湿 感冒
[ 1]
柱为日本 YMC 公司产品 , 制备型高效色谱仪为日本 Sh i m adzu LC 6AD ( YMC P ark ODS A C 18制备柱 , 20 mm 250 mm, 5 m ) 。 实验所用药材采自道地产区江西分宜 , 经江西 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学科组赖学文教授鉴定为 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江香薷 M 2 提取与分离 取 8 kg 阴干的江香薷全草 , 加 10 倍量 95 %乙 醇加热回流提取 3次 , 每次 1 h , 回收溶剂至无醇味, 加水稀释, 依次用石油醚 ( 60~ 90 ) , 氯仿, 乙酸 乙酯 , 正丁醇萃取, 萃取液分别减压浓缩至干, 得相 应部位的浸膏。取正丁醇部分浸膏 198 g , 用水混悬 后上 D101 大孔吸附树脂, 用水, 30 % , 50 % , 70 %和 95 % 的乙醇洗脱。将 30 % 乙醇洗脱部分经反复硅 胶柱色谱 , Sephadex LH 20柱色谱 , 常压 RP 18 色谱 柱分离, 最后用制备型高效液相 色谱 ( 甲醇 水 18 82)得到化合物 1 ( 8 m g) , 3 ( 3 m g) , 5 ( 15 m g) , 制备 型高效液相 色谱 ( 甲醇 水 5 95) 得到化 合物 2 ( 5 m g),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 甲醇 水 45 55) 得到化 合物 4 ( 23 m g) 。 3 结构鉴定 化合 物 1
13 + 1 13 + 1 13
白色 粉 末 ESI M S m /z 331 [ M -
H ] 。H NMR ( DM SO d6, 500MH z) : 6 37 ( 2H, s, H 2, 6), 4 68 ( 1 H, d , J = 6H z , H 1 ), 3 44 ( 1 H, m, H 6 a) , 3 28 ( 1 H, m, H 6 b) , 3 26 3 16 ( 4 H, m, H 2 , 3 , 4 , 5 ), 3 74 ( 6H, s , OCH 3 ) 。 C NMR ( DM SO d 6, 125 MH z) : 150 2 ( C 1), 148 1 ( C 3 , 5) , 130 2 ( C 4), 94 9 ( C 2 , 6) , 101 6 ( C 1 ) , 77 1 ( C 5 ) , 76 8 ( C 3 ), 73 2 ( C 2 ) , 70 0 ( C 4 ) , 60 8 ( C 6 ) , 55 7 ( 3 , 5 OCH 3 ) 。根据文献 [ 4] 确定 化合物 2 为 4 羟基 3 , 5 二 甲氧基苯基 D 吡喃葡 萄糖苷。 化合物 3
第 36 卷第 13期 2011年 7月
V ol 36, Issue 13 Ju ly, 2011
江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极性成分研究
沈娟娟 , 张东明 , 刘华 , 罗永明
( 1 江西中医学院 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4 ; 2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050)
[ 摘要 ] 目的 : 对江香薷的较大极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 离鉴定。 方 法 : 运用柱色 谱和高 效液相 进行分 离纯化 , 通过 D 吡喃葡萄 D 吡喃葡萄糖 苷 ( 2 ), 3, 4, 5 三 甲氧基苯 基 D 吡 喃葡萄 糖苷 ( 3 ), 3 hydroxyestrago le
+ 1
。
chinensis 的全草 , 药
作者对江香薷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 除以前 [ 2 3] 报道 的 18个成分外 , 本文报道利用柱色谱和制 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的 7 个苷类化合物 , 结 构分别确定为 4 羟基 2 , 6 二甲氧基苯基 D 吡喃 葡萄糖苷 ( 1 ), 4 羟基 3 , 5 二甲氧基苯基 D 吡喃 葡萄糖苷 ( 2 ), 3 , 4 , 5 三甲氧基苯基 D 吡喃葡萄 糖 苷 ( 3 ), 3 hydroxyestrago le D g lucopy ranosid e ( 4 ) , ( 6S, 9R ) 长寿花糖苷 ( 5 ) , 腺苷 ( 6 ), 对羟基苯 甲酸 D 吡喃葡萄糖苷 ( 7 ) 。 1 仪器与材料 ESI M S 测定用 Ag ile nt 1100 series LC M SD T rap SL 型质谱仪。 Inova500 型核磁 共振仪。柱色谱硅 胶 ( 100~ 200 目, 200~ 300 目 ) 和薄 层色谱用硅胶 GF254 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Sephadex LH 20 为 瑞 士 Pharm ac ia b io tech 公 司 产 品。 大 孔 树 脂 D101为天津海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C18反相色谱
刘华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 ,
E m a i:l w inner 616@ 163 com
第 36 卷第 13期 2011年 7月
V ol 1 36, Issue 13 Ju ly, 2011
OCH 3 )。 C NMR ( CD3 OD, 125 MH z) : 156 3 ( C 4) , 155 1 ( C 3 , 5) , 130 0 ( C 1 ), 94 8 ( C 2 , 6) , 106 5 ( C 1 ) , 78 5 ( C 5 ), 78 1 ( C 3 ), 76 0 ( C 2 ), 71 6 ( C 4 ) , 63 0 ( C 6 ) , 57 1 ( 3 , 5 OCH 3 ) 。 根据文献 [ 4] 确定化合物 1 为 4 羟基 2 , 6 二甲氧基 苯基 D 吡喃葡萄糖苷。 化合物 2
1
13
据文献 [ 6] 确定化合物 4 为 3 hydroxyestrago le D g lu copyranoside。 化合 物 5
+ 1
白 色 粉末 ES I M S m /z 409 [ M +
Na] 。H NMR ( DM SO d6, 500 MH z) : 5 79( 1H, d , J = 8 5H z , H 7) , 5 76 ( 1 H, br s, H 4) , 5 74 ( 1H, dd , J = 6 , 15 5H z), 4 97( 1H, m, H 9) , 1 18 ( 3H, d , J = 6 5H z , H 10), 1 8 ( 3H, s , H 11), 0 92 ( 6H, d , J = 4Hz , H 12 , 13) , 4 09 ( 1 H, d , J= 8Hz , H 1 ) , 3 64 ( 1H, m, H 6 a) , 3 41 ( 1 H, m, H 6 b ), 3 18 ~ 2 89 ( 4H, m, H 2 , 3 , 4 , 5 )。 C NMR ( DM SO d6, 125 MH z), 41 0 ( C 1 ), 49 4 ( C 2 ), 197 4 ( C 3) , 164 0 ( C 5) , 125 7 ( C 4) , 77 9 ( C 6), 133 4 ( C 7) , 130 4 ( C 8) , 74 6 ( C 9 ), 20 9 ( C 10) , 18 9 ( C 11) , 23 1 ( C 12) , 24 1 ( C 13 ), 100 9 ( C 1 ), 76 9 ( C 5 ), 76 9 ( C 3 ), 73 7 ( C 2 ) , 70 1 ( C 4 ), 61 1 ( C 6 ) 。根据文献 [ 7] 确定 化合物 5 为 ( 6S, 9R ) 长寿花糖苷。 化合物 6 白色针状结晶 (甲醇 水 ), 硫酸 对羟 基苯甲醛 不显色, M o lish 反应呈阳性。 ES I MS m /z 533[ 2 M - H ] , 597 [ 2 M + K + N a + H ] 。 H NMR ( 500 MH z , DM SO d 6 ) : 8 33( 1 H, s , H 2) , 8 12( 1 H, s , H 8), 5 86( 1 H, d , J = 6 0H z , H 1 ), 4 61( 1H, ,t H 2 ) , 4 15 ( 1 H, m, H 3 ), 3 95 ( 1 H, m, H 4 ) , 3 66 (1 H, dd , J = 12 5 , 2 5 Hz , H 5 a) , 3 55 ( 1 H, dd , J= 1215 , 215 Hz , H 25cb)。 C2 NMR ( 125 MH z , DM SO2 d6 ) D : 15215 ( C2 2) , 14913 ( C24), 11914 ( C25), 15613( C2 6) , 14010 ( C2 8) , 8810( C2 1c), 7315 ( C2 2c), 7017 ( C2 3c) , 8610( C24c) , 6118( C25c) 。根据文献 [ 8] 确定化 合物 6为腺苷 ( adenosin e) 。 化合物 7 无色针状结晶, 三氯化铁 2 铁 氰化钾 反应阳性。溴甲酚 绿反应 阳性。 M o lish 反应 呈阳 性。 ESI2 MS m /z 323[ M + Na] 。H 2 NMR ( CD3 OD, 500 MH z) D : 7198 ( 2H, d , J = 910 H z , H2 2, 6) , 7115 ( 2H, d , J = 815 H z , H2 3, 5 ), 5102 ( 1 H, d, J = 210 Hz , H 21c) , 3131 ~ 3192 为 糖 区 其 他 质 子 信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