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分离提纯苦楝素
苦楝树中苦楝素的新提取工艺

苦楝树中苦楝素的新提取工艺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朱博2. 化学工程3. 苦楝树全身是宝!根、皮、叶都可入药,尤其是种子被称之为“绿色金子”从楝树种子中提取的苦楝素是一种生物杀虫剂,是配制生产无公害农药的最佳植物种类可防治8目200多种[5]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3.4],是世界公认的广谱、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用苦楝素生产的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所以,楝树栽培具有很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苦楝素属三萜类苦味素,无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微苦。
熔点244~245℃(分解)。
易溶于吡啶、丙酮、乙醇、甲醇,微溶于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及水。
存在于楝树科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树皮,川楝(M.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果实、根皮、树皮中。
目前苦楝树的提取工艺众多纷繁复杂,由于苦楝素成分较特殊,提取所用的仪器,药品,比较昂贵,寻求一种工艺简单,所用药物价格便宜的提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摘要超声波协助下将有机配比的混合溶剂,从苦楝树中提取苦楝素方法,其特征是直接以粉碎的苦楝树皮、根、种籽等为被提物,将被提物加入到浸提溶剂中;再将加入有被提物的浸提溶剂置于超声波磁场中,进行超声波磁场中的浸提;浸提液依次经过蒸馏浓缩、萃取分离、蒸发干燥,得到含有苦楝素的粉末或晶体;浸提溶剂为三种极性溶剂按照一定的配比的混合而成溶剂。
本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有效地将苦楝树皮、根、种籽细胞壁将其粉碎成微小的小颗粒;同时利用溶剂的混合调配恰当地调节提取剂极性,使得有效成分能够更快地渗出细胞,并同时溶解到溶液主体中,有效降低溶剂消耗和提取成本。
技术指标以60%乙醇(3/5)、丙酮(1/5)、甲醇(1/5)为溶剂,将溶剂与被提物按照8:2的配比,超声波作用时间为43min,超声波功率为3000W,超声频率28双频,苦楝素的提取率为1.367%。
超滤法在抗生素提炼中的应用

以上三种膜的截留分子量依次为: 6000、10000、20000; 它们的超滤器尺寸大小为: 55× 300、 55×300、 70×400; 有效膜面积为 0. 2、0. 2、0. 35m 2; 最大操作压力均为 0. 2M Pa。
从表 1 知, 、 号膜去除原料液中蛋白质效果明显, 萃取分离超滤液无乳化现象。 号膜 去除原料液中蛋白质效果不明显, 萃取分离超滤液时, 产生乳化, 水层与酯层间有絮状物存在, 经化验分析为酸化凝结的蛋白质。从实验中, 我们还发现 、 号膜对原料液有一定脱色作用, 经超滤后原料液由棕色变为浅黄色, 降低了青霉素色级, 提高了产品质量。 从实验结果知, 、
表 3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处理料液前膜的 透过通量 (m l m in)
清洗后膜透过通量 (m l m in)
32. 0
25. 6
32. 0
28. 4
32. 0
31. 6
膜透过通量恢复率 (% ) 80
87. 5
98. 8
从表 2 知, 稀碱液对清除蛋白质造成的膜污染十分有效。 从实验中发现, 升高碱液温度有 利于膜的清洗, 但温度过高会造成蛋白质凝结。从表 3 可知, 40℃, 0. 2% 碱液清洗效果最佳。由 于处理的是青霉素料液, 用碱液清洗膜, 同时对膜有消毒作用, 防止了在使用中膜染菌。 2. 4 实验产品分析结果及产品标准比较
4. 28
1598 0. 13% 5. 89 0. 15 0. 835 1. 64%
二次 BA 酯含量 < 1. 5%
1. 05%
从表 4 可见, 实验得产品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生产标准要求。 因此, 用超滤膜工艺去除青霉 素提炼生产中蛋白质代替破乳剂 PPB 在工艺上是可行的, 其工业推广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膜分离技术在药学中的研究新进展

分的保 留量高于减压浓缩 的 1 以上 , 倍 其能耗 只有
减 压 浓缩 方 法 11 。 /0
黄涛等 I 以相对除杂质率和总黄酮收率为指 5 l 标 , 不 同孔 径 的超 频 震 动 膜 进 行 试 验 考 察 , 与 对 并
醇 沉 工艺 的分 离 和浓缩 效果 进行 比较 。发现 超频 震 动膜 方 法 可 以分 离小 叶榕 叶有 效 成分 , 配合 截 留 如 孔 径 的脱水 膜 , 可使 分离 、 浓缩 快 捷 而连 续 地进 行 。 这 种超 频震 动 膜 过 滤 技 术 也 可 以 用 于 其 他 很 多 天 然 化合 物 的分 离 和提纯 。比如 清开灵 注 射液 中金 银 花 和栀 子提 取 分 离 ,研 究 中发 现 了滤 膜 不 易污 染 ,
纯 的效率 和质 量I 引。
5 膜分离技术 的发展前景
膜 分 离技 术 以其 自身操 作 简 单 ,分 离 效 果好 , 能耗低 等优 势在 药学 中得 到 了广泛 的应 用 。 目前更
为新 兴 的纳 米 膜 分 离 技 术 也 受 到 了 国家 和 科 学 界 的重 视 。这 种膜 可 截 留能 通 过超 滤 膜 的部 分 溶 质 ,
摘 要:r i f 年来 , 分 离技 术越 来越 受到人 们 的 关 注, 用的领 域 也越 来越 广泛 , 制 药, 水和 污水 处 膜 使 如 废 理 , 品加 工和 饮料 行 业等 。 分 离具 有 效率 高 、 食 膜 能耗低 、 作 简便 、 操 环境 友好 等优 点 , 后将 会逐 步 今 取 代传 统 的过 滤设 备 , 为 主流 的分 离, 化, 菌技 术 。本 文 简要 综 述 了近 年 来膜 分 离技 术在 药 学 成 纯 除 中应 用 的一些新 进展 , 新应 用。
分离提取天然色素的膜过滤技术

分离提取天然色素的膜过滤技术
利用传统工艺提取天然色素过程中,经过离心、精滤等方式处理,后期结合单效、多效浓缩、减压真空浓缩等方式,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和除杂,以获得我们需要的有效成分。
传统工艺在久置过程中,溶解性杂质仍然会析出产生沉淀,导致成品出现分层、返浑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产品品质。
膜分离技术应用在天然色素的生产,提高了天然色素的生产收率、去除副染料及小分子杂质、降低生产成本,无疑膜技术为巩固其在天然色素工业中的地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天然色素工业中应用的膜过滤技术主要有超滤和纳滤:
1、超滤用于发酵生产色素的澄清,替代了传统澄清方法,它能将大分子悬浮物及蛋白进行有效截留而让澄清的色素提取液渗透通过膜进入渗透液侧。
2、纳滤用于色素常温下的浓缩或者除水,通常与蒸发器联用或取代蒸发器。
过滤时水及部分小分子杂质通过膜而色素组分则被截留浓缩。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异化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
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运用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纯化苄青霉素

运用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纯化苄青霉素摘要:本文主要是评估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苄青霉素的效果。
具体的说,我们证实三种滤膜对分离杂质很有效果(5000, 30,000 and 100,000 Da)。
在化学提取抗生素的过程中容易引起稳定乳状液。
我们还测试了在纳滤过程中(截留量300 Da)通过降低培养液的离子电荷来降低的渗透压从而保持苄青霉素的渗透。
结果表明,高回收率(89.0-91.0%),可以由30,000和100,000 UF 膜产生的渗透来获得,但有轻微的乳液会在第一阶段5000 UF膜形成,降低回收率(81.0%),但没有乳状液的产生,从而导致高的溶剂提取的产率(94.6%)。
30,000和100,000超滤纳滤渗透导致非常高的回收率(98.0%),但有稳定的乳状液形成,降低了化学提取率(80.0-82.6%)。
对于5000UF纳滤渗透,抗生素的回收率为(97.4%),从而导致高提取率(92.4%),没有形成乳液。
超滤过程应该应用到渗滤步骤,以增加抗生素的浓缩回收率。
前言:发酵法生产抗生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离和纯化这些分子。
根据Gossele et al. (1989),统计纯化费用占总产品花费的20-50%。
重要的步骤有,分离菌丝体,化学提取活性物质,物质的结晶。
最为重要的就是化学提取水平,常常会形成乳状稳定液。
这些稳定液大体上是混合蛋白,传统的离心或者依靠重力的技术是无法分离它们的。
这种现象最终将导致最终产品受污染,低的提取产量,在提取液体培养基时造成高的溶剂损失以及堵塞提取和分离设备。
最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就是超滤技术。
通过使用抗乳化产品或者使用聚凝剂,液体发酵培养基大部分体积可以被分离。
一些学者也用微孔滤膜过滤纯化培养基和细胞产物,但是它们去除固体蛋白的能力是有限的,以为它们的截留分子量太大而不能保证大部分的蛋白质材料被过滤。
抗生素技术可以结合反渗透浓缩抗生素培养基,可减少苄青霉素的损失以及对高体积浓缩系数的液体具有高的抗生素回收率。
微滤膜分离提纯苦楝素的研究

微滤膜分离提纯苦楝素的研究王龙德;崔鹏;路绪旺;佟玲;姚路路【摘要】通过对不同孔径和材质的微孔滤膜对苦楝提取液过滤分离比较,优选出孔径为0.45 μm的聚醚砜微滤膜对苦楝提取液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确定的膜分离提纯苦楝素优化工艺条件是:在料液浓度为0.374 mg/mL,料液温度35℃,操作压力差为0.08 MPa,循环流量为0.15 L/h,pH =7.0,苦楝素的转移率为99.4%,除杂率为8.3%,通量为147.2 L/m2·h,苦楝素的纯度为由提取液的0.89%,提高到了8.79%.%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oosendanin enrichment from extracts of Melia azedarach by membrane filt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polyethersulfon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with average pore size of 0.45 μm. Under optimized concentration of 1.134 mg/mL,pH = 7.0,cir culation flow rate 0.15 L/h,operating pressure of 0.08 Mpa,temperature 35 ℃ , the toosendanin transfer rate was 99.4% with 8.3% impurity decrease. Microfiltration flux reached up to 147.2 L/m2 ? H and toosendani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0.89% to 8.79%.【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1(023)004【总页数】5页(P742-746)【关键词】苦楝;苦楝素;膜分离;提纯【作者】王龙德;崔鹏;路绪旺;佟玲;姚路路【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淮南232001;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安徽省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安徽省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9;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淮南232001;;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安徽省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苦楝(Melia azedarach L.)是一种常见的楝科楝属植物,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
膜技术在提取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应用

膜技术在提取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8-16T10:26:25.78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5期作者:梁山景[导读] 所以造纸黑液如果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环境危害,还会造成其中的木质素等有用资源的浪费。
安徽普朗膜技术有限公司[摘要]:造纸黑液产生量大,污染重,而其中含的木质素是一种极具工农业价值的有机原料。
造纸黑液直接排放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酸析法、有机溶剂法、混凝法等常规的回收木质素的方法有着明显的缺陷。
膜分离法因其处理过程是物理过滤,不产生新的污染,且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回收效率高,能耗低,因此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膜技术在提取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应用进行探究,对实际的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促进膜技术在提取造纸黑液中木质素方面的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膜技术;造纸黑液;回收木质素;实际使用效果1.造纸黑液的来源及特点造纸黑液主要是造纸过程中蒸煮制浆产生的废水,我国是造纸行业生产大国,造纸行业作为六大工业污染源之一,其每年产生的废水量占全国工业总废水量的10%,每生产1t 纸浆排出黑液约10 m3,总的特点是强碱或强酸性、颜色深、有臭味、含有相当数量的固形物、产生量大、污染负荷高。
造纸黑液的BOD 浓度高达34500 ~ 42500 mg /L,COD 浓度高达106000 ~ 157000 mg /L[1],其成分主要是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难降解有机物。
此外造纸黑液还含有大量悬浮固体和残碱,SS 浓度为23500~27800 mg /L,pH 值为11~13。
制浆黑液具有非常严重的污染性,如果不加治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分析表明,制浆黑液所含的污染杂质中,约1 /3为无机物,主要是NaOH和SiO2等,约2 /3 为有机物,主要是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2]。
其中木质素是一种极具工农业价值的有机原料,广泛使用在橡胶、塑料、粘合剂、皮革鞣剂的制备、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肥料、农药缓释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沙土稳定剂、土壤改良剂等方面[3]。
超滤—纳滤集成技术提纯浓缩卡那霉素

收 率 ・ 低 能耗 , 少 污 染 。 方法 降 减
测 定 浓缩 倍数 、 缩 收 率和 损 失率 并考 察浓 缩过 程的 膜通 量及其 变 化 。 结果 浓 膜 通 量等 指标 均 优化 。 结论 中 图 分 类 号 : R9 8 1 7. 2
关 键 词 : 卡 那 霉 素 ;超 滤 ;分 离 和 提 纯
由 于薄 膜 蒸 发 法 浓 缩 耗 能 大 , 加 热 时 间 较 长 , 热 且 使 敏 性 的 卡 那 霉 素产 品 部 分 遭 破 坏 , 低 了收 率 , 响 降 影 了 产 品 质 量 。 年 来 , 分 离 技 术 在 抗 生 素 生 产 中 的 近 膜 应 用 已有 一 些 研 究 L ]但 未 见 超 滤一 滤 集 成 膜 分 1 , 纳
浓缩 倍数 、 缩 收率 、 失 率 、 均 浓 损 平
用超 滤一 滤集成 技 术提纯 浓缩 卡 那霉 素树脂 解 吸液在 技术 上 可行 。 纳 文献 标识 码 : A
卡 那 霉 素 为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 丁胺 霉 素 的 是
原 料药 , 生产工艺流程 如下 : 其
收 稿 日 期 :2 0 一o 一 o 02 6 3 修 回 日 期 :2 o — 0 — 1 o2 8 4 作 者 单 位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药 学 系 ,福 州 3 0 0 50 4 作 者 简 介 :叶 榕 (9 3 )女 . 验 师. 1 6~ . 实
法 提 纯 浓 缩 卡 那霉 素 树 脂 解 吸液 , 实 现 低 能 耗 、 以 低 损 失、 高浓 缩 倍 数 、 污 染 。 验 通 过 测 定 浓 缩 倍 数 上 述 清 液 储 罐 中 的 卡 那 霉 素
提 纯 液 倒 回 料 罐 , 纳 滤 膜 取 代 超 滤 膜 进 行 下 一 步 用 浓 缩 实 验 。 控 制 料 液 温 度 为 3 C、 口 压 力 为 4 8 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相关系数 r = 0. 999 96 , 线 性 范 围 为 11 μg / mL ~ 55 μg / mL 。 1. 2.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苦楝素样品液 25 mL , 蒸发浓缩, 加入
15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第 41 卷
( a) 标准品 Fig. 1
( b) 微波提取样品
第 41 卷 Vol. 41
第3 期 No. 3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 工 学 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ENGINEERING SCIENCE)
2011 年 6 月 Jun. 2011
3961 ( 2011 ) 03015406 文章编号: 1672-
第3 期
王龙德, 等: 超滤膜分离提纯苦楝素
155
为印楝素有效成分的分离, 而对于苦楝素有效成分 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膜分离技术是 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 已被国际公认为是 20 世 纪末到 21 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 生产技术。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 它是在常温下操 作, 没有相变, 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的分离和纯化,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inan Normal College,Huainan 232001 ,China;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lable Chemical Reaction & M aterial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M 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s w ere studied for purifying toosendanin from crude extracts of the bark of azedarach by microw aveassisted extraction. The polysulfon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UEOS503 ,USIC503 and UPIS503 w ere studied for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toosendanin.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polysulfone UEOS503 ultrafiltrating membrane w ith retenting molecular w eight 6 K w as much better than USIC503 ( 10 K ) and UPIS503 ( 20 ~ 50 K ) in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toosendan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oosendanin purity and transfer rate,the optimal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conditions w ere investigated and obtained as follow s: the raw concentration of toosendanin w as 0. 369 mg / mL ,the temperature w as 35 ℃ ,the operating pressure of 0. 10 M Pa,the cross flow velocity w as 6. 17 × 10 - 4 m / s,and the pH value w as 7. 0.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toosendanin transfer rate w as 92. 8% ,and the purity of toosendanin increased from 0. 89% to 15. 22% . Key words: melia azedarach Linn; toosendani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purifica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osendanin extraction solution by a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WANG Longde1 ,CUI Peng 2 ,LU Xuw ang 2 ,TONG Ling 1 ,YAO Lulu2
图 1 苦楝素标准品及样品提取液的 HPLC 图谱 The HPLC spectra of toosendanin standard sample and extraction sample
1. 3. 2
膜法分离提纯苦楝素的工艺流程 苦楝树皮经在烘箱中 60 ℃ 、 过 20 目筛, 微波提
外型尺寸 截留分子量 / K ( φ × l) / mm × mm 50 × 386 50 × 386 50 × 386 6 10 20 ~ 50
1. 2 1. 2. 1
苦楝素的定量分析 色谱条件 C 18 ( 250 mm × 4. 6 mm 色谱 柱: Eclipse XDB-
60 ℃ 旋转蒸发至干, 氯仿 50 mL , 取氯仿层, 甲醇溶解 定容, 用 0. 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 即得供试品溶液。 1. 2. 5 苦楝素样品分析 按照上述的色谱条件直接进样进行 HPLC 分 析, 样品液及苦楝素标准品的 HPLC 图谱见图 1 ( a ) 和图 1 ( b) , 结果表明: 苦楝素的保留时间为 1. 5 min 及 1. 7 min。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得微波提取液 中苦楝素的提取率为 9. 36 mg / g 。 1. 3 实验方法 1. 3. 1 微波协助提取原理 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埋在细胞壁或液泡 内, 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 , 具有一定的 硬度, 是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主要屏障。 微波协助 提取法是在传统的溶液浸提法浸提中加入微波场 , 利用微波辐照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 分子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大量的热, 使细胞内温度 迅速升高, 液态水经汽化产生的压力可将细胞膜和 细胞壁冲破, 形成微小孔洞。进一步加热, 细胞内部 和细胞壁水分减少, 细胞收缩, 表面出现裂纹。孔洞 溶解 和裂纹的存在使细胞外液体易于进入细胞内 , 并释放细胞内产物, 从而提高萃取效率。
i. d) ; 流动相, 乙腈 - 水 ( 体积比为 35 ∶ 65 ) ; 检测波 210 nm ; 柱温, 20 μL 。 长, 室温; 进样量, 1. 2. 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苦楝素标准品适量, 用甲醇 ( 色谱纯) 溶解于容量瓶中定容, 配制成质量浓度为 2. 2 mg / mL 的标准储备液, 使用前用甲醇稀释为 0. 22 mg / mL 的 。 标准溶液 标准曲线的绘制 1. 0 、 1. 5 、 分别取 0. 22 mg / mL 的标准溶液 0. 5 、 2. 0 、 2. 5 mL 于 10 mL 容 量 瓶 中, 用甲醇定容至 1. 2. 3 10 mL , 22 、 33 、 44 、 55 μg / mL 即得 质 量 浓 度 为 11 、 的标准系列。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得到的色谱 峰面积与苦楝素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 色谱 峰面积 A 与苦楝素质量浓度 ρ 的关系为 A = 18. 883 83 ρ + 4 295. 954 06 ,
。 然而, 研
究用膜分离技术分离纯化楝科植物方面 , 研究报道 [14 ] 尚很少见 。本研究讨论了超滤膜分离技术对苦 进行优化分离条件研究, 为研究苦 楝素的分离效果, 楝素的提纯分离方法提供参考。
1
1. 1
实验部分
仪器、 材料和试剂
Table 1 型号 UEOS503 USIC503 UPIS503
0
引言
对多种害虫有毒杀作用, 主要表现为使虫忌避、 拒 [37 ] 。 食; 抑制昆虫生长发育、 触杀、 内吸制毒作用等 近年来, 国内外对楝科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及 纯化方法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 采用的主要提取方 法为大孔树脂法
[9 ] [10 ] 、 结晶法 、 溶剂萃取法 、 色谱 [11 ] [12 ] 分离法 和超临界 CO 2 提取法 , 其研究对象多 [8 ]
[13 ]
主要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 Agilent1100 , 杭州 ) ; ( SHB赛尔泰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II 型,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 旋 转 式 蒸 发 器 ( RE52 ,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 YP1201N 型电子秤 (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 蠕动泵 ( BT200B 数显恒流泵, 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 ; WP800T 格兰 仕微波炉 ( 佛山市格兰仕微波炉电器有限公司 ) ; TDL5A 型离心机( 上海金鹏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原料与试剂: 新苦楝树皮, 购于安徽省涡阳县林 烘干、 粉碎备用; 无水乙醇、 甲醇, 分析纯。 苦 业局, 楝素标准品 ( HPLC > 98% ) ; 乙腈 ( 色谱纯 ) 。 微孔 滤膜: 聚醚砜膜, 北京海成世洁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503 、 USIC503 、 UP中空纤维膜( 聚砜超滤膜 UEOSIS503 , 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 ) , 其相关参数见 表 1。
表 1 中空纤维膜相关参数 Correlation parameters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膜面积 / m2 1. 5 0. 3 0. 3 pH 值 2 ~ 13 2 ~ 13 2 ~ 13 膜材料 PS PS PS 纤维内外径 / mm 操作压力 / M Pa 0. 25 /0. 4 0. 60 /0. 8 0. 80 /1. 2 ≤0. 15 ≤0. 15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