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

合集下载

著名唐诗宋词

著名唐诗宋词

1、《春晓》~孟浩然
2、《山中》~王勃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易水送别》~骆宾王
5、《咏鹅》~骆宾王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月怀远》~张九龄
8、《过故人庄》~孟浩然
9、《宿建德江》~孟浩然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1、《凉州词》~王之涣
12、《登鹳雀楼》~王之涣
13、《回乡偶书一》~贺知章
14、《咏柳》~贺知章
15、《次北固山下》~王湾
1、《苏幕遮》~范仲淹
2、《浣溪沙》~晏殊
3、《踏莎行》~欧阳修
4、《蝶恋花》~欧阳修
5、《浪淘沙》~欧阳修
6、《雨霖铃》~柳永
7、《蝶恋花》~柳永
8、《八声甘州》~柳永
9、《桂枝香》~王安石
10、《鹧鸪天》~晏几道
11、《水调歌头》~苏轼
12、《卜算子》~苏轼
13、《临江仙》~苏轼
14、《定风波》~苏轼
15、《江城子》~苏轼。

经典唐诗宋词

经典唐诗宋词

经典唐诗宋词唐诗: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诗宋词经典160首

唐诗宋词经典160首

唐诗宋词经典唐诗宋词经典160首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经典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宋词经典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淩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唐诗宋词大全集内容

唐诗宋词大全集内容

唐诗宋词大全集内容
一、唐诗1、《七言律诗•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七言古诗•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五言古诗•骆
宾王》思乡杨柳青青江水宽,渔舟唱晚晴潮平。

夕阳西下落山远,隔江波
浪拍船频。

二、宋词1、《江城子•苏轼》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蝶恋花》李清照相
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空余满地风
流水。

唐诗宋词精选大全

唐诗宋词精选大全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精选大全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精选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人京使〉)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李频《渡汉江))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1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弟舍》)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诗宋词精选36首

唐诗宋词精选36首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诗宋词精选36首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李清照
•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 初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优美的唐诗宋词

优美的唐诗宋词

优美的唐诗宋词优美的唐诗宋词: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3.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6.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8.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1.怨情/ 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听弹琴/ 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3.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宫词/ 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6.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优美唐诗宋词

优美唐诗宋词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9.《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

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中国古代文学的两种体裁唐代是诗的时代,宋代是词的时代唐诗成就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

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几乎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也几乎个个是词人。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

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相提并论“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

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

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

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

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

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

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

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

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

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相对于诗,这是一首地道的词,它的情韵、它的色泽、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词味儿的。

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一品味,却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与唐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诗人的独创,但实际上,登高抒怀、寄愁正是唐诗人常用的写法,此类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杜牧的“楼倚霜树与唐诗都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

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也运用了大量的这类意象来渲染愁绪,其意境也有些相似。

就是“娉婷、一帘、十里柔情”这些词语及其组合,应该说与唐诗也是有关系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笔者选择秦观这片词来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并不是它与唐诗有特别多的雷同处、借鉴得特别多,这实在是宋词创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并不足怪,下如唐诗是在前代巨大遗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一样,宋词亦是在唐诗丰富的遗产的基地上进行创造的。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

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

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

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

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

例如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在这首精彩的词中,不要说意象、写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运用上继承了唐诗的艺术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几处与唐人的诗句有些关系的,最末两句,几乎就是杜牧的成句。

杜牧《赠别》诗:“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若单以个别的句子来对照,晏几道是万万逃脱不掉书袋之名的。

但若从词的整体来衡量,杜牧的这两句诗被稍加变化,放在一首结构、韵味全新的词中,却并不给人以多少摹仿、陈旧之感。

如果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词对于诗而言,是一个不同的系统,即使同样的诗句进入词中,它也会获得新的系统质。

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实际也有所认识,例如明王世贞说:“‘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阳帝诗也。

‘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

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

”又如清胡薇元也说:“晏元献《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中腹联,一入词即成妙句,在诗中即不为工。

此诗词之别,学者须于此参之,则他词亦可由此会悟矣。

”为什么“语虽蹈袭”的句子,“然入词家尤是当家”呢?为什么“在诗中即不为工”,“一入词即成妙句”呢?这便是因为词是一不同于诗的新的系统,同样的诗句一进入词,就获得了新的系统质。

至于更巧妙无痕迹的化用,那更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创造。

如此词中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可以说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但晏词化用后,不仅更凝炼,更由于句式的变化,使它比原诗获得了更深长的韵味。

这种现象在宋词中很多,可以说举不胜举。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

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

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

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

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

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

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

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

宋词成就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

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

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

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

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

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