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SUV自主品牌行业分析报告
SUV行业政策及环境-产业报告

SUV行业政策及环境-产业报告近十年来,我国SUV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远高于其它类型车市的整体增速。
预计在二胎政策需求以及年轻消费群体购车偏好等因素下,SUV车型也将成为抢占汽车市场的利器。
以下是SUV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如今,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市场竞争明显加剧。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正式从以规模增长为动力的“由小变大”阶段,步入以创新引领为动力的“由大变强”阶段。
其中,SUV车型作为我国乘用车领域的主导产品,也在市场发展阶段的变化中呈现出新的特点。
现跟随笔者来看SUV行业政策及环境:SUV行业政策1、2017年9月27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并表示该办法已经于2017年8月16日工信部第32次部务会议审核通过,并经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审议同意,在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SUV行业分析,该办法将针对在中国境内销售乘用车(含进口乘用车企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及新能源乘用车生产(NEV积分)情况进行积分考核,对于新能源汽车负积分未抵偿的企业,将被暂停部分高油耗车型的生产,直至下一年度传统能源乘用车产量较核算年度减少的数量不低于未抵偿负积分数量。
2、2018年8月17日,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示了申报第31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共有111户企业的328个型号,其中纯电动产品共105户企业306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6户企业9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9户企业13个型号。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总计49款,包括纯电动乘用车4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7款,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申报数量占85.7%。
SUV行业环境2007-2017年的11年间,我国SUV细分市场增速达到41%,2018年1-5月份累计同比增加38.8%,依然领跑汽车行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趋于理性,SUV市场逐渐成为带动整体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沃尔沃中国汽车产品车系分析总结

企业为何要进化
1、消费者变了,80、90后成为主力。第一是越来越宅,第二是越来越懒,第三是注意力越来 越短,第四是爱表达、要分享。 2、销售渠道变了,百货商店全部是下跌,步行街不灵,但社区很有生命力。大部分中国用户 每天有三个半小时是在移动互联网上,所有的决策都是看APP的信息,网络效应非常强大。
11
品牌定位-安全
有远见、独占鳌头的定位!
序 号
品牌
定位
1 红旗 中国领导坐骑
2 宾利
最顶级的运动 型豪华轿车
3 道奇 大众化
4 奥迪 科技
5 路虎 豪华越野
6 林肯 总统级别
7 玛莎拉蒂 豪华舒适
12
里程碑式车型
型号:760 生成时间: 1982-1990 气缸: 直列4缸 、V6、柴油增压 排量: 2,316 cc 、2,849 cc 、 2,383 cc
造就第266位讲者 徐新 今日资本创始人及总裁
22
沃尔沃轿车 在中国
23
国产轿车售价趋势图
x 10000
S60L
60 50 40
国产轿车最低价 国产轿车最高价
S80L
S90
30
20 4650 4700 4750 4800 4850 4900 4950 5000 5050 5100 5150
中间价长比=中间售价/车长
沃尔沃S80 11553 9780 5649
沃尔沃S80L
3735 4385 2975
S60L
7275 24960 29611 27737
S90
968 24759
总销量 17090 14884 7453 3735 11660 27935 30579 52496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对标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对标分析作者:王军雷康凯来源:《卷宗》2017年第19期2016年,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的品质提升及SUV市场的持续火热,中国自主品牌又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也涌现除了如吉利博越、广汽GS8等能够再产品力上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车型,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之上,只有正向开发能力才是自主品牌长盛不衰唯一支撑,而研发能力也是评价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
本片文章将简单介绍主要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核心以专利来介绍自主品牌的研发成果和技术掌控能力。
1 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情况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建设是一个牵扯到研发组织构架、研发体系、研发流程、研发投入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本文就简单介绍各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及与其对应的研发任务分析,对于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建设不做深入分析。
从研发人员投入情况来看,吉利、长城、比亚迪研发人员都突破了万人大关,而吉利和长城的产品从外观、品质到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两家企业也正是当下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在研发领域的不懈投入正是企业得以高效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比亚迪由于在供应链体系采取纵向整合策略,所以在零部件研发领域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同时在电池、电机、混合动力控制等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深耕,也促使了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家独大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吉利专营轿车和SUV,长城专营SUV和皮卡,比亚迪专营新能源和SUV,这三家企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重点研发领域也比较固定,这就说明企业在整体的产品战略上有比较明确的方向,研发项目的延续性和研发能力的积累都有较好的保障。
反应到产品是就是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反应到市场上就是产品口碑及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2 研发成果——常规专利分析(1)专利申请人分布专利申请人分布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通,组织架构复杂企业申请人更多。
各集团的专利申请主题公司分布各有差别,比亚迪、长城、江淮基本所有专利都集中在主体公司中,而奇瑞和吉利由于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所以专利分布较为分散,我们摘选了专利数量在50个以上的主体公司进行分析,奇瑞旗下有4家企业专利数量在50个以上,吉利旗下有15家企业专利数量大于十五个。
长城汽车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

长城汽车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2017版)目录一、区域:长城汽车加速挺进经济发达省市二、新车:新哈弗H6、WEY VV7将点燃广东车市的火药桶三、用户:新哈弗H6务必要打动年轻用户四、定位:“SUV专家”理念面临年轻化挑战五、挑战:2017-2020年长城汽车三大隐患:忽视轿车、H7H8H9疲软、大众SUV反扑六、销量:2017年吉利、长城销量或超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七、销量:2020年长城汽车赶超大众具备纸上谈兵的理论基础一、区域:长城汽车加速挺进经济发达省市1、长城汽车的购车主体由山东、河北等向广东、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转移2、哈弗H6、H7等助力长城汽车向经济发达省市挺进3、市场不断“向上”,新哈弗H6的定价会更自信哈弗H6在北京已司空见惯,我家楼下就有辆哈弗H6经常与我抢车位。
目前长城汽车的用户主体正由山东、河北等人口大省向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转移,这与雪佛兰、起亚、别克等的不断“下沉”形成鲜明对比。
2017-2020年会是长城汽车继续“上探”的关键期,该过程不仅会让新哈弗H6的定价更自信,也将对长城汽车相对薄弱的南方市场、新能源、动力总成、品牌美誉度等提出更实际的挑战。
1、长城汽车的购车主体由山东、河北等向广东、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转移近三年长城汽车在各大省市的用户分布越来越均衡,人口大省的线索占比有所下滑,经济发达省市的占比有所提升:2014年位居购车热度榜首的山东占了总线索量的10.04%,河北、河南紧随其后;2015年位居榜首的依旧是山东,但线索占比降至9.19%,紧随其后的河北、河南的占比也有所下滑;2016年山东被广东超越,前者占比下滑至7.32%,后者升至7.93%。
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的线索占比也有较大提升……长城汽车购车用户在人口大省和经济发达省市的分布越来越均衡的同时,也预示着长城汽车的核心市场正由中原地区向华东、华南等“沿海经济带”转移,这与雪佛兰、起亚、别克等的不断“下沉”形成鲜明对比。
长城哈弗SUV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哈弗与奇瑞瑞虎的一些数据对比
5竞争战略
5.1 哈弗品牌独立 从自主品牌突围的角度出发,长城要想获 得成功,是必须转型和品牌聚焦的,换言 之长城汽车给了自己明确的定位,长城汽 车没有必要和其它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进 行红海厮杀。哈弗的独立意味着长城汽车 开始真正的找到了差异化出路和方向。
5.2价格策略 哈弗SUV产品价格布局: 1售价5-8万的小型SUV,哈弗M1(迷你SUV) 2售价6-11万的家用SUV,哈弗M2 3售价在15-20万的中高级SUV,规划主要产 品有哈弗7等 4售价在10-15万的SUV,哈弗H6等
M1
M2
6 SUV行业未来展望 现在很多家庭购车、换uv生产企业的动向看来,车企都加足马力, 集中火力,频繁的发布新车。作为汽车市 场重要的一支力量,SUV市场竞争尚未充 分,无论是从产品自身还是厂家对市场的 开发,市场容量还远未到达极限,依然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哈弗H8
在SUV市场中,长城哈弗作为国内自主品 牌的SUV,与比亚迪、荣威、奇瑞等相比, 堪称领导者。并且,在与合资品牌几大高 手的对抗中也屡屡获胜。
2 SUV营销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 油价上涨对企业经营和行业稳定影响较大。今 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累 计上涨已经超过百分之十并创历史新高。随着 社会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不同的汽车品牌,从而各品牌的新车型层出不 断,增大了市场的竞争,也给车企机会。 2.2 微观环境 2013年11月份SUV销量TOP10车型,哈弗系 列销售39500台,东风本田CR-V销量19300台, 而一汽丰田RAV4销量18600台.
THANK YOU
作为自主品牌的suv车型最大的杀手锏是其价格最低只需不到10万这使得很多消费者可以用购买一款轿车的钱去买一辆更加安全更加实用舒适性丝毫不亚于轿车的suv这个优势是非常明显51哈弗品牌独立从自主品牌突围的角度出发长城要想获得成功是必须转型和品牌聚焦的换言之长城汽车给了自己明确的定位长城汽车没有必要和其它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进行红海厮杀
2017年suv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

2017年suv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suv作为日常家用汽车,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suv也是许多家庭的首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17年suv汽车月销量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suv汽车月销量排行榜最畅销的十款紧凑型SUV仍是哈弗H6、传祺GS4、长安CS75、吉利博越、荣威RX5、本田CR-V、日产奇骏、吉利帝豪GS、长安CS55和日产逍客主流车型。
当中,哈弗H6是最好卖的,销量达到32152辆,传祺GS4、长安CS75和吉利博越的销量均超过两万辆,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三。
从上面榜单可以看出,在这块领域自主SUV尤占优势,除了本田CR-V、日产奇骏和日产逍客这三款日系车外,其余七款车均为自主车,而美系车、韩系车和法系车都没有出现在榜单。
紧凑型suv和小型suv的区别一、空间上的区别小型SUV车长一般介于3850-4350mm之间,轴距小于2670mm。
紧凑型SUV车长一般介于4300-4750mm之间,轴距2600-2760mm。
紧凑型SUV从根本上发挥了SUV多功能车的承载功能。
要提的一点就是,作为SUV,小型SUV通常超过1.6的身高是绝大多数轿车不可比拟的,而这一点反应在驾驶感觉上就是小型SUV有着非常良好的视野和高坐姿,完全可以给你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二、越野功能上的区别小型SUV的通过性始终与紧凑级SUV相比基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即使同样配备四驱系统的小型SUV,其实际的越野性能也和紧凑级SUV有很大区别,四驱系统在小型SUV中更多起到的是在特殊天气特殊路况下增强行驶性能的作用,缺少了紧凑型SUV强大的动力和驾驭感。
三、用车成本方面的区别小型SUV多数是小排量车型,定价也比较经济。
对用车成本有要求的消费者而言,考虑到日后保养方面等更多因素,会跨过小型SUV选择更加实惠的A0级或A级轿车。
紧凑型suv和小型suv的区别有哪些?以上便是相关介绍。
总之,无论是紧凑型suv还是小型SUV都有各自的优势,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在车辆性能、价格等都满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购买。
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2018:中国2017年主要整车企业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分品牌产销量统计(六

风神AX5
15819
合计
78252
B40V
123
X35二驱1.5
45106
X55二驱1.5
6515
绅宝X25BEV
424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绅宝X25二驱1.3 1
绅宝X25二驱1.5 24320
合计
80307
IDENTYX
39
S5
59739
合计
59778
森雅R7
64385
合计
64385
BX5
17472
BX72.0L
序号 生产企业 19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2017年主要整车企业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分品牌产销量统计(六) 经济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国有控股)
2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21 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公司 全民所有制分支机构(非法人)
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市场份额(%) 0.83 0.79
0.77
0.75 0.62 0.61 0.43
0.36
业年鉴2018·上卷》
23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24 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 25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26 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摘编自《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8·上卷》
途车(SUV)分品牌产销量统计(六)
26993
合计
44465
X50
6640
X60
汽车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汽车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均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行业数据的分析,揭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各方了解汽车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二、汽车销售数据分析1. 汽车销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以中国市场为例,汽车销量在过去十年内每年均出现正增长,并在2017年达到峰值。
然而,由于市场饱和度的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销量增速略有放缓。
2. 品牌竞争在汽车销售市场中,品牌竞争非常激烈。
根据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几位的品牌包括日本的丰田、德国的大众和美国的福特等。
这些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新兴品牌则在不断进入市场。
3. 汽车消费者特点分析汽车购买数据可以发现,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变化。
近年来,年轻人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逐渐增加,而SUV市场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势头。
此外,消费者对于安全性和智能化功能的需求也逐渐升高。
三、汽车产业链数据分析1. 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整个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占有较高份额,并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汽车行业的热点领域。
根据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社会意识的提高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同时,相关产业链也在快速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四、汽车行业数据分析中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汽车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环境问题、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等。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和变革也对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挑战,例如共享经济和自动驾驶等。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这些挑战。
2. 机遇虽然面临挑战,汽车行业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一、行业增速回归平稳 SUV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4)
(一)终端市场开始回暖全年增速回归平稳 (4)
(二)SUV比重持续提升未来仍有空间 (4)
二、SUV主战场:10-15万价格区间 (6)
(一)中小车型销量占比最高供给车型最多 (8)
(二)自主品牌大本营同价跨级的竞争战略 (9)
(三)适用消费升级替代A级轿车未来仍有拓展空间 (11)
三、相关建议 (12)
四、风险提示 (13)
图表目录
图 1:2009-2016狭义乘用车销量及增速(单位:辆,%) (4)
图 2:2009-2016狭义乘用车内部结构变化(单位:%) (5)
图 3:2014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5)
图 4:2015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6)
图 5:2016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6)
图 6:2014-2016年SUV分价格区间占比情况 (7)
图 7: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年收入) (7)
图 8:各社会阶层购车预算构成(单位:%) (8)
图 9: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销量占比(单位:%) (9)
图 10: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车型供给数量占比(单位:%) (9)
图 11:2014年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系别占比(单位:%) (10)
图 12:2015年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系别占比(单位:%) (10)
图 13:2016年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系别占比(单位:%) (11)
图 14:2016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11)
图 15:10-15万价格区间:“轿车”VS“SUV” (12)
一、行业增速回归平稳 SUV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一)终端市场开始回暖全年增速回归平稳
预估全年狭义乘用车增速在 10%左右。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狭义乘用车销量经历2009-2010年高速增长后(30%以上),2011-2015年增速回归平稳(10%左右,2013年较高主要由于城市限购带来的恐慌性需求),2016年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带动再一次实现17.8%的较高增速,预判2017年销量增速回归平稳,全年增速在10%左右。
图 1:2009-2016狭义乘用车销量及增速(单位:辆,%)
2017年1-2月行业景气度较弱,终端调研显示3月市场开始回暖,预计全年行业销量呈现几个特点:销量前低后高、淡季不淡。
由于春季假期和去年底提前购置透支的影响,2017年1-2月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速表现较低,3月下旬,我们草根调研了唐山、保定、成都等地区的终端市场,市场逐步回暖,年底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预计退出势必带动销量增长,全年销量走势呈现前低后高,淡季由于终端优惠的集中及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反而不淡。
(二)SUV比重持续提升未来仍有空间
细分领域:SUV比重持续提升,轿车比重持续下滑,MPV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细分领域中:SUV占比从2009年8%上升至2016年的38%,轿车则从2009年89%下滑至2016年的52%,SUV不断蚕食轿车市场;MPV从2005年的3%上升至2016年的10%,近三年来基本稳定。
图 2:2009-2016狭义乘用车内部结构变化(单位:%)
我们认为未来 SUV 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增量主要来自适用消费升级替代逻辑下 15万及以下的SUV市场。
我们按照价格、车型两个维度进行了销量占比统计,结果显示:
1)10万元以下区间,SUV占比从2014年的12%提升至2016年的34%,A级轿车则从2014年的66%下降至2016年53%,消费升级SUV逐步替代A级轿车,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2)10-15万价格区间,2016年占比38%,同上逻辑仍有提升空间,增速持续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3)15-20万价格区间,SUV占比从2014年的46%提升至2016年的53%,虽然该价格领域B级轿车占比近三年在下滑,但SUV占比已经超过一半,未来主要是车型的竞争和内部结构占比的变化。
图 3:2014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图 4:2015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图 5:2016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二、SUV主战场:10-15万价格区间
本系列报告首篇主要针对10-15万价格区间SUV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一是从销量占比来看,该价格区间销量占比最高;二是从消费者收入和需求来看,该价格区间也是主要的购车预算区间。
我们统计了2014-2016年SUV分价格区间的占比情况,数据显示:10-15万价格区间占比34%,是SUV的主战场。
图 6:2014-2016年SUV分价格区间占比情况
从终端需求看,我国现在社会阶层底部群体占比仍高,还处于消费普及阶段,购车预算主要集中在10万以下以及10-15万价格段。
图 7: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年收入)
图 8:各社会阶层购车预算构成(单位:%)
(一)中小车型销量占比最高供给车型最多
我们统计了10-15万价格区间50余种SUV车型,按照车长进行了分类:其中小型(小于4.4米),紧凑型(4.4-4.6m),中小型(4.5-4.7m),中型(4.7-4.9m),大型(大于4.9m)。
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中,中小型(车长4.5-4.7m)SUV销量占比最高,车型供给最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型SUV销量占比从2014年的48%上升至2016年的63%,说明该价格区间销量贡献主要是中小型SUV;一方面源于热销车型均为中小型,如哈弗H6(2016年销量42万)、传祺GS4(2016年销量33万)、长安CS75(2016年销量23万),另一方面也受益于车型供给,中小型SUV车型数量从2014年7款上升至2016年的24款。
图 9: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销量占比(单位:%)
图 10: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车型供给数量占比(单位:%)
(二)自主品牌大本营同价跨级的竞争战略
10-15万的价格区间,自主品牌车型主要为中小型,合资品牌主要是小型,反映自主品牌通过大尺寸与合资品牌竞争,结果也显示通过这一战略,自主品牌坐稳该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主品牌车型主要是中小型和中型,而合资品牌车型主要是小型和紧凑型,自主品牌通过贴切国人喜爱大车的消费心理,主打大尺寸SUV与合资品牌竞争,叠8加该价格区间消费者对品牌诉求并不强,自主品牌坐稳该市场。
此外,自主品牌车型逐步往下探,2014-2016年变化可以看出,紧凑型的SUV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占比从36%上升至60%。
图 11:2014年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系别占比(单位:%)
图 12:2015年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系别占比(单位:%)
图 13:2016年10-15万价格区间SUV分车长系别占比(单位:%)
(三)适用消费升级替代A级轿车未来仍有拓展空间
适用消费升级替代A级轿车逻辑,10-15万价格区间的SUV占比仍有拓展空间。
10-15万价格中,A级轿车销量从2014年的74%下降到61%,而SUV从2014年的23%上升2016年的38%,目前仍未过半,SUV替代轿车未来仍有拓展空间。
图 14:2016年各价格段车型构成(单位:%)
SUV通过高性价比蚕食A级轿车市场。
对比相近价格段的SUV和A级轿车,SUV安全和多媒体配置更高,尺寸空间和动力两者相近。
我们具体选取了10-15万价格区间的轿车和SUV车型进行了对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尺寸空间和动力方面:SUV和A级轿车的差别不大;2)安全配置方面:SUV较A级轿车略强一些,比如多了电子刹车;3)多媒体配置方面:SUV较A级轿车差异大,多配
备GPS导航和中控台彩色大屏等。
此外,对比还发现,10-15万价格区间轿车内部,自主品牌也是采取同SUV 相似的竞争策略,同价格跨级别的竞争,比如自主品牌车型(博越)的价格和合资品牌车型(朗逸、福睿斯)相似,但是空间尺寸自主品牌却大一个级别,博越属于B级轿车,而朗逸、福睿斯则是A级轿车。
图 15:10-15万价格区间:“轿车”VS“SUV”
三、相关建议
从行业角度来看,SUV10-15万价格区间的销量占比最高,该价格区间的SUV 内部结构呈现以下特点:1)中小车型销量占比最高,供给车型最多;2)自主品牌通过同价格跨级别的战略与合资品牌竞争,即自主品牌该价格区间车型主要为中小型 SUV,而合资品牌该价格区间车型主要为小型SUV;3)适用消费升级替代A级轿车逻辑,10-15万区间SUV仍有拓展空间,增长确定性最强,增速有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2016年该价格区间SUV销量居前的车型为:哈弗H6(自主、中小型、42万辆),传祺GS4(自主、中小型、33万辆)、长安CS75(自主、中小型、23万辆)、缤智(合资、小型、17万辆)、ix25(合资、小型、11万辆)、博越(自主、中小型、9万辆)、荣威RX5(自主、中小型、8万辆)。
我们认为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基本站稳10-15万价格区间SUV市场,以此市场为基础能否实现向上突破才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和看点。
推荐相关车企:借助WEY品牌向上突破的长城汽车、借助凌克品牌向上突破的吉利汽车、借助智能互联发展的上汽集团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采用同价格跨级别的竞争战略,关系良好配套的优质零部件企业因此受益。
推荐拓普集团、宁波高发等。
四、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未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