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词词牌名的一点知识
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

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一、词牌的定义与起源1.词牌是指古代词的音乐谱式,包括词的格律、韵脚、字数、节奏等。
2.词牌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文人墨客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
3.词牌分为“令”、“引”、“近”、“慢”等不同类别,其中“令”指短曲,“引”指延长曲调,“近”指近代曲调,“慢”指缓慢的曲调。
二、古代著名的词牌及其特色1.《水调歌头》:又名《水调》,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曲调优美,词句豪放,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满江红》:源于唐代,曲调激昂,节奏紧凑,多表现豪情壮志。
3.《念奴娇》:源于唐代,曲调悠扬,词句柔美,多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声声慢》:源于宋代,曲调缓慢,词句凄美,多表达忧伤情绪。
5.《青玉案》:源于唐代,曲调清新,词句雅致,多描绘自然景色。
6.《乌衣巷》:源于唐代,曲调古朴,词句含蓄,多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7.《凤凰台上忆吹箫》:源于唐代,曲调优美,词句华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8.《长相思》:源于唐代,曲调婉转,词句细腻,多表达离别之情。
9.《相见欢》:源于唐代,曲调欢快,词句热情,多表现喜悦心情。
10.《如梦令》:源于唐代,曲调梦幻,词句深情,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词牌的创作与运用1.词牌创作要求遵循一定的格律、韵脚、字数和节奏,体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2.词牌在创作过程中,文人墨客可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对曲调进行变奏、改编,使词牌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3.词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如诗词、戏曲、小说等,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词牌的价值与影响1.词牌是古代音乐、文学艺术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2.词牌丰富了古代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3.词牌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涵盖了词牌的定义、起源、著名词牌及其特色、创作与运用以及价值与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宋词有很多固定的词牌名,这些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

宋词有很多固定的词牌名,这些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导语:宋词是汉字文学体裁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表现力方面与唐诗一起达到了古汉语的顶峰,宋词实际上是一首首根据词牌固定的曲调,文人墨客会依据自己的学识,情绪,感悟填满这些词牌,再将其咏唱出来。
宋做为文风昌隆的朝代,宋词是支撑宋朝文化整栋美轮美奂的大厦的顶梁柱。
即使不看词牌的内容,单单是宋词的词牌本身,就是古代文化的一张张名片,就是宋人从华夏文化中汲取精华的一个个精致的锦囊。
念奴娇,沁园春,菩萨蛮,清平调,这些或者清幽,或者华丽的词牌名,皆来源于华夏的历史故事,神话以及诗人优美的诗作选段,最早做此词的词人名字,甚至外邦异域的轶事故事。
词牌名本身就像华夏文化这块巨大的拼图上一个个小拼图,他们与其他的文学体裁一起构成了古汉语文化瑰丽的画卷。
一.来源于神话和历史故事的词牌名1.历史皆为传颂的研究我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就在于,他们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尤其是宋词,他作为唱出来的文化,词牌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意义。
沁园春的词牌名,可能是现代读者最熟悉的宋词词牌名之一,而沁园就是汉代沁水公主的私人园林,他被当时气势滔天的外戚窦宪垂涎,后来以权势威压,半买半抢的夺了过去。
沁园的事情后来被汉章帝得知,这也成为了窦宪失宠的第一步。
沁园春这样的词牌,暗含历史故事,在赞美沁水公主园林风光宜人的同时,好像又是对专权大臣的嘲讽和警示。
水调歌头也是宋词重要的词牌名,他的来源是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时候,官方制作水调歌的第一段,即歌头。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其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将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满腔的报复依附在隋炀帝志得意满的时候所做的词牌上,将历史和现实,寂寥和喧闹种种意境,有意无意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宋词中难得一见的佳品。
雨霖铃。
寒蝉凄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笔者看来,十一个字酝酿的男女分别时的不舍之情,那种凄楚和忧伤,超过了现在几十集电视连续剧表达的感情,读着让人心中一痛,那种男女一生中大都会遭遇的情伤旧爱,被精巧的词句轻轻的撩拨出来,让人痛的清楚而悠长。
宋代的词牌名

前言:温馨小提示:本篇文档是通过查阅资料精心整理编制的,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内容不一定完美契合各位的需求,请各位根据需求进行下载。
文档下载后可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任意改写,确保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此之外,本店铺还提供各种文档材料,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活动文案、工作方案、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大家按需搜索查看!Warm tip:This document is prepared by consulting information carefully. Hope to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is not necessarily perfect to match your needs. Please download according to your needs. Thenyou can rewrite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situation to ensure that we can help. In addition, the store also provides a variety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covering areas such as copywriting for activit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reading notes, etc.正文如下:宋代的词牌名:传统与创新的交汇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特别是在诗词创作上,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热爱与追捧。
而词牌名,作为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宋词的格律和音韵特点,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宋代的词牌名进行详细介绍,带您领略其传统与创新的交汇之美。
词牌名有什么宋词的词牌名怎么分类

词牌名有什么宋词的词牌名怎么分类想要词牌名有什么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词牌名有什么宋词的词牌名怎么分类”,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词牌名有什么两字丁儿八归八塞入塞九日三台大有大椿大酺个侬子夜无闷无怨天香不见木笡五拍六丑比梅白萱白雪月慢犯花古记东仙乐正乐令乐世长春西子西河西湖西施多丽导引寻梅竹枝合欢防露红情出塞花犯芳草步月别怨杜宇阳春河传佳色尾犯招潮鸣梭侧犯录调孤鸾征招南浦秋水秋霁胜常宣情眉妩垂阳相月品令拜星胡州夏州春游春晴春弄绿腰绿意哨遍倾杯索酒消息离鸾留家调笑薄幸黄金排歌探春望梅减兰情词渔父戚氏梁令寒姑湘月琼台凯歌韵令催雪塞姑琴调禁烟解红疏影歌令赚煞瑶花酹月暗香镇西踏月横云簇水鞮红露华三字一画一七令一寸金一叶叶一叶乐一叶落一半子一江风一丝风一过金一梦金一丛花一枝花一样花一点春一枝春一落春一年春一痕沙一落索一络索一捻红一萼红一斛珠一斛球一剪梅一翦梅二画二郎神二色莲卜算子卜玉郎人月圆人南渡七娘子七娘仔八六子八宝妆八拍蛮八音谐九能归九回肠九张帆十拍子十样花十爱词十二时十二红十二郎十八香二十时丁香结三画三字令三台令三学士三部乐三登乐三奠子三株媚上行杯上升花上江虹上马娇上西平上南平上平西上平南上小楼上束马上西楼上林春上阳春下水船下手迟大江西大江乘大圣乐小圣乐小冲山小重山小阑干小桃红小桃花小庭花小梅花小镇西小秦王小梁州千秋岁千秋节千年调千春词万年秋万年枝万年春万里春万年斯山外云山花子山桃红山坡羊山渐青山鬼谣山亭柳山亭燕于飞乐于中好广寒枝广寒秋子夜歌川拨棹干荷叶女冠子四画天仙子天下乐天门谣天香引天净沙月儿高月下笛月中行月中桂月当听月当窗月边娇月宫春月城春月华清风入松风中柳风光好风归云风马儿风流子风蝶令风敲竹云雾敛云松令云鬓乱水仙子水龙吟水云游水漫声水调歌水晶帘凤仙引凤池吟凤来朝凤求凰凤栖梧凤孤飞凤时春凤楼春凤楼吟凤萧吟凤御杯凤凰间双双燕双飞燕双燕儿双头莲双瑞莲双声子双带子双韵子双红豆双劝酒双荷叶双蕖怨双鸿鹑斗百花斗百草斗鸡回斗婵娟斗鹌鹑无梦令无俗念无漏子无锡景太平时太平令太常引不水船不是路不怕醉六六峰六么序六么令少年心少年游五更转五供养丰乐楼丰年瑞中央乐开元乐升平乐王孙信木兰花见龙门内家娇厅前柳丹凤吟丑奴儿飞来峰比目鱼文风盛乌夜啼劝金船引驾行巴渝辞元和令元会曲五画玉人歌玉山枕玉山颓玉京秋玉京谣玉京箫玉竹斩玉烛新玉团儿玉交枝玉连环玉莲花玉堂春玉楼春玉龙瑶玉壶冰玉阑干玉梅令玉美蓉玉抱肚玉漏迟玉蝴蝶玉簟秋玉簟凉忆江南忆江月忆汉月忆岁月忆萝月忆人人忆故人忆王孙忆君王忆帝京忆少年忆仙姿忆旧游忆多娇忆余杭忆吹箫忆闷令忆章台忆柳曲忆秦娥忆真妃忆瑶姬归去来归去难归去曲归巴乐归平遥归国遥归国谣归字谣归自谣归朝欢归塞北四字令四时好四边静四园竹四代好四和香四和春四块玉四犯令四季花四换头甘草子甘州子甘州令甘州遍甘州曲甘州歌长生乐长安女长命女长相思长寿乐长桥月长亭怨石州行石州引石州慢石湖仙石榴花白雪词白萱歌白苹香白鸽子白鹤子东平引东坡引东阳歌东原乐东风寒东湖月古阳关古梅曲古倾杯古调笑古竹马永遇乐永原乐台城路台城游占春芳占春魁占梅芳龙山会龙吟曲圣乐王圣无忧乐中悲乐逊曲扑粉蝶扑蝴蝶汉宫春加侍香叨叨令且坐令生查子市桥柳兰陵王瓜茉莉北杨柳击裙腰丝罗袄犯胡兵付金钗冉冉云对玉环鸟鸣涧拓展阅读:宋词的词牌名怎么分类的宋词的每一词谱都有相应的词牌名。
宋词牌名及诗词大全

宋词牌名及诗词大全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词牌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牌名:1. 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以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3. 满江红: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4. 雨霖铃: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霖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
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5. 江城子: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兴起于晚唐五代,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正体,双调七十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6. 定风波: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定风波令”“定风流”等。
以欧阳炯《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7. 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
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韵,有平韵、仄韵两体。
平韵体以晁补之《声声慢·秋高》为代表,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8. 如梦令: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
以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9. 鹧鸪天: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关于宋词词牌名的一点知识

什么是词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刚刚接触词的时候很多朋友非常困惑,为什么一首词的标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前面的一部分“沁园春”被称为词牌名,从字面上几乎看不出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而后一部分“雪”才和词的主旨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词的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大致搞清楚什么是词以及什么是词牌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最初,词又被称为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等。
从词的许多别名可以窥见词与诗及音乐的不解之缘。
事实上,对于词的具体来源各家学说解释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词是乐府民歌的变种,有人认为词是唐代律诗、绝句的后裔。
无论学界如何争论,词由俗到雅,由民间步入文坛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否认的。
这就可以肯定,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民间歌谣及当时盛极一时的律诗、绝句的影响。
就如诗最初是合乐而歌一样,词在发展初期也是配乐演唱的。
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乐谱填制歌词。
而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就叫做“词牌”,也叫“词调”。
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妓或词人自创的。
例如《菩萨蛮》词调的由来,传说是由于唐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了一些个美貌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象菩萨,因此教坊谱成了《菩萨蛮曲》。
后人依这个曲子填的词很多,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等。
宋词词牌名风格分类

宋词词牌名风格分类
宋词词牌名风格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1. 婉约派的词牌名如《眼儿媚》、《忆王孙》、《昭君怨》、《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生查子》、《醉花阴》、《霜天晓角》、《伤春怨》、《谒金门》、《荷叶杯》、《离亭燕》、《钗头凤》等,这些词牌名中多带有“忆”、“梦”“怨”等字,名称本身就给人以回忆、缠绵、哀婉、宁静之感。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他们的作品特点在于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2. 豪放派的词牌名如《念奴娇》、《破阵子》、《水调歌头》、《沁园春》、《六州歌头》、《西吴曲》等,这些词牌名名称较轻快、大气、豪迈。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他们的作品特点在于内容比较洒脱慷慨。
以上是宋词词牌名的一些分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宋词词牌介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类诗歌体裁,流行于宋朝时期。
与唐诗的咏史抒情、豪放明快不同,宋词则以抒情、咏物、写景、议论等为主要特征,形式比唐诗更加灵活多变,情感更加细腻、深刻。
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词的词牌是宋词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牌是指一种固定的诗歌形式,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韵脚构成,韵脚的位置固定,音节数量、排列方式也有规定,以便作词者在词牌的框架下进行创作。
宋词的词牌有数百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花间集”、“南乡子”、“水调歌头”、“满江红”等。
在宋代,词牌不仅是词的形式,更是词的主题和情感的表现方式。
不同的词牌往往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主题,如“花间集”词牌多为婉约、清新之作,“南乡子”则以豪放、激情著称,“水调歌头”则多写爱情、离别之情,而“满江红”则多抒发抗争、战斗之志。
宋词的词牌是指宋代词作中,词的格律、音律、韵脚等方面的规则和限制。
在宋代,词牌的构成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韵脚构成,每个韵脚的位置固定,音节数量、排列方式也有规定。
在创作中,作词者必须在词牌的框架下进行创作,以确保词的格律、音律符合要求。
宋词的词牌通常是由“词牌名+体裁”组成。
例如,“浪淘沙·北戴河”就是一个词牌名和体裁的组合。
其中,“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则是指定的体裁。
不同的词牌名和体裁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这也使得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主题。
宋词的词牌是宋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体现了宋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食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宋词词牌名的一点知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什么是词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刚刚接触词的时候很多朋友非常困惑,为什么一首词的标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前面的一部分“沁园春”被称为词牌名,从字面上几乎看不出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而后一部分“雪”才和词的主旨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词的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大致搞清楚什么是词以及什么是词牌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最初,词又被称为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等。
从词的许多别名可以窥见词与诗及音乐的不解之缘。
事实上,对于词的具体来源各家学说解释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词是乐府民歌的变种,有人认为词是唐代律诗、绝句的后裔。
无论学界如何争论,词由俗到雅,由民间步入文坛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否认的。
这就可以肯定,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民间歌谣及当时盛极一时的律诗、绝句的影响。
就如诗最初是合乐而歌一样,词在发展初期也是配乐演唱的。
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乐谱填制歌词。
而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就叫做“词牌”,也叫“词调”。
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妓或词人自创的。
例如《菩萨蛮》词调的由来,传说是由于唐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了一些个美貌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象菩萨,因此教坊谱成了《菩萨蛮曲》。
后人依这个曲子填的词很多,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等。
既然填词须合音律,可以想见,唐宋时期,填词的文人大都精通音律,像我们熟悉的柳永,李清照等人,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曾经自创了许多婉而动听的曲调,难怪他们的词作至今读来犹有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的音乐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格律逐步成熟,格式也逐渐固定下来,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前人将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人主张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人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这和我们今人的歌曲分几段来唱有点相似,不过古人填词时更加灵活罢了。
词的格式和格律的规范化就使得许多文人可以渐渐脱离乐谱而仅依照某个词牌所形成的固定的格律来填词,从而使词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堪与诗媲美的文学形式。
那么词的词牌名和词的题旨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懂点音乐的朋友都知道,一首乐曲一旦谱成,它的基调就基本定型了,或激昂,或舒缓,或柔婉。
填词的道理也是一样。
无论你要抒情还是状物,你都无法改变词牌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所以,词人在填词之前,一定得选择与自己表情达意相一致的曲调(即词牌)。
这样说来,一首好词,无论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有无关联,词牌所蕴育的意趣和情调与词人的感情和心境肯定是一直致的。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小令《浪淘沙》音调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烷溪沙》与《蝶恋花》则音节和婉,宜写情,亦宜写景。
可见,古代词人欲填词,必先将许多词牌的韵律风格烂熟于胸,不然的话,肯定会使写出的词滞塞难读,贻笑大方。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有许多精通音律的词人,他们或者自创新词,或者因循词牌的本义填词,这就使得许许多多的词词牌名就是词的题目。
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咏渔夫生活的,温庭筠的《更漏子》是咏春夜闺情的等等。
这种情况下词人通常在词牌下注明“本意”二字,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词牌名和词的题旨没有任何联系。
这时,作者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唐人之词,必缘题作曲,故词旨多与调名相符,宋人因调填词,词旨多与题不合”。
可见,越到后来,词牌和词题的关系越疏远。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不过,无论词调和词的内容如何疏远,文情和曲情不和谐的,肯定不是好词。
另外:词牌名的来历<P>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词牌浅释词都有词牌。
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
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
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
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
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