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词牌格律(整理版)

合集下载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格律《宋词的格律》嘿,咱今儿来唠唠宋词的格律这事儿,可有意思啦!宋词啊,就像是给咱的文字配上了一套特别的音乐节拍,让诗词念起来那叫一个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先说这词牌,它就好比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每个词牌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律要求呢。

就像“清平乐”这个词牌,那格律可讲究啦。

我有次试着填“清平乐”,一开始真是懵懵懂懂的。

这词牌规定了它分上下阕,上阕四句,下阕四句,而且每句的字数都有要求。

比如说上阕第一句一般是四个字,第二句五个字,第三句七个字,第四句六个字。

哎呀,我就拿着笔在那儿琢磨,一会儿字数多了,一会儿又少了,感觉比走迷宫还难呢!格律里还包括平仄的讲究。

这平仄呀,简单说就是汉字读音的声调高低起伏。

平声读起来比较平缓,仄声就有点高低变化。

在宋词里,每个位置该用平声字还是仄声字,那都是有规矩的。

就像盖房子得按图纸来,不能乱搭呀。

我记得我填词的时候,为了一个字的平仄,翻来覆去地想。

本来想用个特喜欢的词儿,可它平仄不对呀,只好忍痛割爱,再去找个平仄合适的来代替,那感觉就像丢了个心爱的小玩具,心里还挺舍不得的。

押韵也是宋词格律的重要部分呢。

就像唱歌得有个好听的尾音一样,宋词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好多时候要押韵。

比如说“如梦令”这个词牌,它一般押仄声韵。

我填的时候,就为了找那个合适的押韵字,绞尽脑汁。

有时候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叨着前面的句子,就盼着能突然蹦出个押韵的字来。

有一回我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一个特妙的押韵字,当时那个兴奋劲儿,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赶紧把它填进去,整首词的韵味立马就不一样了。

还有啊,词的对仗也有要求呢。

虽然不像律诗那么严格,但有些地方也讲究个对称美。

就像“西江月”这个词牌,上下阕的开头两句,往往有一定的对仗关系。

我看古人填的那些经典的“西江月”,对仗得那叫一个巧妙,就像两个配合默契的小伙伴,你一句我一句,相得益彰。

我自己试着填的时候,也努力往那方面靠,可有时候就是对得不太工整,感觉就像两个小伙伴没配合好,有点小别扭呢。

词牌格律宋词

词牌格律宋词

词牌格律一、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

后阕起始两个三字句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声韵脚。

例词: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韵)。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中中仄,平仄仄(韵)。

桐江好,烟漠漠。

平仄仄,平平仄(韵)。

波似染,山如削。

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南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城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北宋】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原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雨夜抒怀李敬四十年来,经风雨,不改名节。

历沧桑,长歌当哭,壮志如铁。

十载寒窗仰圣贤,万里豪情同日月。

常用宋词词牌及格式(5)

常用宋词词牌及格式(5)

常用宋词词牌及格式(5)收集编发:东篱花匠隔图:私享派旗袍欣赏【41】鹊桥仙词牌名,亦称《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2】虞美人词牌名,亦称《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每句不同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43】南乡子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4】一斛珠词牌名,前后阕共五十七字。

仄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宋词周邦彦万里春词牌格律

宋词周邦彦万里春词牌格律

宋词周邦彦万里春词牌格律宋词周邦彦万里春词牌格律:
《春江花月夜》
寒食临小楼,落梅零丁香。

渔家惊愁多,离恨无断张。

枫叶黄,杏花淡,燕子斜飞归。

醉里吟荷塘,瑶草信行迹。

《望江南·春思》
故乡何处是,江天一色长。

独怜幽草涧,目断行人还。

忆昔金陵游,应念马邑尝。

强欢唤双泪,孤舟蓑笠翁。

《渔家傲·西湖夜行》
客夜湖上行,江山遥接连。

月明横塘路,渔火对楼前。

看笛何须奏,听歌自有篇。

泉声两岸流,渔歌一叶船。

《凉州词·登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水龙吟·定风波》
十年澄清秋,照落定风波。

浩浩聊以慰,离恨更何何。

尊前留滞热,蓬莱梦未多。

恰似春色深,一望无限回。

宋词常见词牌、格式、及作品

宋词常见词牌、格式、及作品

宋词常见词牌、格式、及作品一、【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二、【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乌夜啼】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长相思】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五、【生查子】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六、【点绛唇】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

宋词格律词谱大全宋词词谱的讲解

宋词格律词谱大全宋词词谱的讲解

宋词格律词谱大全宋词词谱的讲解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关键形式,那样什么是宋词词谱呢?宋词格律词谱大全有哪些呢?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内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宋词词谱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关键形式之一。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

它形成的时代依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是从隋代开始的。

宋代词最盛行,所以称为“宋词”。

《全宋词》所收词将近两万首。

显然宋人写词已经和音乐无关,只是单纯的文学创作,成了诗的别体,因此也有人称其为“诗余”。

宋词词谱常见的有《白香词谱》与《钦定词谱》两种。

《钦定词谱》选录了词作品八百三十八篇。

《白香词谱》选录了词一百篇。

《白香词谱》宋词格律词谱大全用字(○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

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

这种调式全是比较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

为有利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变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也是一本简明词选。

所选的词都是较为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点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

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宋词格律词谱大全一菩萨蛮李白二忆秦娥李白三调笑令王建四长相思白居易五更漏子温庭筠六摊破浣溪沙李璟(南唐中主)七忆江南李煜(南唐后主)八捣练子李煜 (南唐后主)九相见欢李煜 (南唐后主)十浪淘沙李煜 (南唐后主)十一虞美人李煜 (南唐后主)十二一斛珠李煜 (南唐后主)十三谒金门冯延巳十四踏莎行寇准十五贺圣朝叶清臣十六御街行范仲淹宋词格律词谱大全十七渔家傲范仲淹十八苏幕遮范仲淹十九锦缠道宋祈二十离亭燕张升二一诉衷情欧阳修二二阮郎归欧阳修二三南歌子欧阳修二四临江仙欧阳修二五西江月司马光二六桂枝香王安石二七天仙子张先二八昼夜乐柳永二九雨淋铃柳永三十卜算子苏轼三一洞仙歌苏轼三二蝶恋花苏轼三三水调歌头苏轼三四清平乐黄庭坚。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宋词词牌名1. 暗香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2. 八声甘州词牌名.3. 拜星月慢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4.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5.. 采莲令词牌名.6.. 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7. 苍梧谣词牌名.8.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9. 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词牌名. 19. 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词牌名. 22. 关河令词牌名. 23.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词牌名. 26.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词牌名.28. 花犯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32. 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词牌名. 36. 酹江月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词牌名. 39.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词牌名. 44. 罗敷歌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词牌名.47. 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词牌名. 50. 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词牌名. 55. 南浦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

宋词 格式

宋词 格式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宋词的格式多样,有特定的词牌和格律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宋词格式:1. 词牌名:宋词通常有一个特定的词牌名,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声声慢》等,这些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韵律。

2. 句式结构:宋词的句式结构通常为长短句,即每句的字的数目不同,有七言、五言、四言等,而且相邻两句的句式往往相对应。

3. 平仄韵律:宋词讲究平仄,即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的搭配形成了词的韵律美。

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的平仄要求。

4. 对仗工整:宋词中的对仗是指两个句子在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和平衡,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5. 意境深远:宋词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含蓄,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6. 用典:宋词中常常使用典故和成语,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7. 抒情性:宋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如爱情、乡愁、壮志未酬等。

8. 篇幅短小:相比唐诗,宋词的篇幅通常较短,更加精致和凝练。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宋词,其格式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遵循了《水调歌头》的词牌格式,每句的字数和平仄都有规定,而且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在创作宋词时,需要遵循所选词牌的格式要求,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意境和情感的抒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3页:菩萨蛮、绮罗香、千秋岁4页:沁园春、清平乐、青玉案5页:高阳台(庆春泽)、鹊桥仙、人月圆、如梦令、阮郎归6页:瑞鹤仙(格二)、生查子、声声慢、十六字令、疏影7页:双双燕、水调歌头、水龙吟、苏幕遮、诉衷情8页:琐窗寒、踏莎行、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天仙子、望海潮、误佳期9页:西江月、惜分飞、喜迁莺、相见欢、潇湘神、潇湘夜雨10页:眼儿媚、瑶台聚八仙、谒金门、一斛珠、一翦梅11页:忆江南、忆秦娥(有平韵)、忆王孙、永遇乐、渔歌子12页:渔家傲、虞美人、雨淋铃、雨霖铃、玉漏迟、御街行13页:昭君怨、鹧鸪天、昼夜乐、烛影摇红(格二)、祝英台近14页:醉花阴、醉太平、暗香、薄幸15页:卜算子、采桑子、长相思、春风袅娜、捣练子、点绛唇16页:调笑令、蝶恋花、东风第一枝、洞仙歌、多丽、夺锦标17页:风入松、凤凰台上忆吹箫、感皇恩、更漏子、桂枝香18页:过秦楼、好事近、河传、河满子、贺圣朝、贺新郎19页:画堂春、换巢鸾凤、浣溪沙、木兰花20页:江南春、解佩令、解语花、锦缠道、荆州亭21页:酒泉子、浪淘沙(双小令格)、离亭燕、临江仙、柳梢青22页:满江红、满庭芳、摸鱼儿、陌上花23页:蓦山溪、南歌子(双)、南浦、南乡子、念奴娇24页:江城子(单、可双)、玉蝴蝶、巫山一段云、三字令、朝中措25页:太常引、少年游、小重山、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26页:行香子、金人捧露盘、八六子、雪梅香、汉宫春27页:八声甘州、扬州慢、锦堂春慢、寿楼春、忆旧游28页:夜飞鹊、六州歌头、归自谣、醉花间、霜天晓角29页:伤春怨、忆少年、望江东、夜游宫、钗头凤、淡黄柳30页:酷相思、青玉案、粉蝶儿、惜红衣、法曲献仙音、天香31页:黄莺儿、剑器近、醉蓬莱、长亭怨慢、燕山亭(宴山亭)、绕佛阁32页:绛都春、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石州慢、宴清都33页:齐天乐、眉妩(妩)又名'百宜娇'、二郎神、拜星月慢34页:西河、西吴曲、望远行、兰陵王、六丑、夜半乐35页:宝鼎现、莺啼序、南乡子、蕃女怨36页:忆馀杭、河渎神、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徧37页:戚氏、荷叶杯、定西番、上行杯、定风波38页:最高楼、思帝乡依声填词(按谱填词、按箫填词或按曲调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五言领格上一下四,八言领格上一下七,九言领格上二下七。

领格字宜用去声。

符号:○平声●仄声◎本平可仄⊙本仄可平△平韵▲仄韵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词牌录1.菩萨蛮(每段押不同韵)⊙○⊙●○○▲,⊙○⊙●○○▲。

⊙●⊙○△,⊙○○●△。

⊙○○●▲,⊙●⊙○▲。

⊙●●○△,⊙○⊙●△。

2.绮罗香⊙●○○,○○●●,◎●○○○▲。

⊙●○○,◎●●○○▲。

◎⊙●,⊙●○○,●◎●,⊙○○▲。

●◎◎,◎●○○,⊙○⊙●●○▲。

○○○●⊙▲。

○●○○⊙●,◎◎○▲。

●●○○,◎●●○○▲。

◎⊙⊙,◎●○○,⊙⊙◎,●○○▲。

⊙◎⊙,◎●○○,●○○●▲。

3.千秋岁⊙○⊙▲,⊙●○○▲。

⊙●●,○○▲。

⊙○○●●,⊙●○○▲。

○⊙●,⊙○⊙●○○▲。

⊙●○○▲,⊙●○○▲。

⊙●●,○○▲。

⊙○○●●,⊙●○○▲。

○⊙●,⊙○⊙●○○▲。

4.沁园春、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此调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

(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

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

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

第六句与第五句同。

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

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

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

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

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

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

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

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

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

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

此调常用对仗句。

)⊙●○○,●●○○,●●●△。

●【⊙○⊙●,⊙○⊙●,⊙○⊙●,⊙●○△】。

⊙●○○,⊙○⊙●,⊙●○○⊙●△。

○○●,●⊙○⊙●,⊙●○△。

○○(增韵)⊙●○△,●⊙●○○⊙●△。

●【⊙○⊙●,⊙○⊙●,⊙○⊙●,⊙●○△】。

⊙●○○,⊙○⊙●,⊙●○○⊙●△。

○○●,●⊙○⊙●,⊙●○△。

5.清平乐⊙○⊙▲,⊙●○○▲。

⊙●⊙○○⊙▲,⊙●⊙○⊙▲。

⊙○⊙●○△,⊙○⊙●○△。

⊙●⊙○⊙●,⊙○⊙●○△。

6.青玉案、横塘路、西湖路⊙○⊙●○○▲,●⊙●○○▲。

⊙●⊙○○●▲。

●○⊙●,⊙○○▲。

⊙●○○▲。

⊙○⊙●○○▲,⊙●○○●○▲。

⊙●⊙○○●▲。

⊙○⊙●,⊙○⊙▲。

⊙●○○▲。

7.高阳台(庆春泽)⊙●○○,○○●●,⊙○⊙●○△。

⊙●○○,⊙○⊙●○△。

⊙○⊙●○○●,●⊙○、⊙●○△。

●○△,⊙●○○,⊙●○△。

○○●●○○●,●○○⊙●,⊙●○△。

⊙●○○,⊙○⊙●○△。

⊙○⊙●○○●,●⊙○、⊙●○△。

●○△,⊙●○○,⊙●○△。

8.鹊桥仙、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增韵),⊙○⊙●(增韵),⊙●⊙○⊙▲。

⊙○⊙●●○○,●⊙●、○○⊙▲。

⊙○⊙●(增韵),⊙○⊙●(增韵)。

⊙●⊙○⊙▲。

⊙○⊙●●○○,●⊙●、○○⊙▲。

9.人月圆、青衫湿(前段五句两平韵,後段六句两平韵)⊙○⊙●○○●,⊙●●○△。

⊙○⊙●,○○●●,⊙●○△。

⊙○⊙●,○○⊙●,⊙●○△。

⊙○⊙●,○○●●,⊙●○△。

10.如梦令、忆仙姿(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

且此二句例用对偶,故于平仄尤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对,则更工矣。

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

第四句及末句,与第一、二句相同;惟第三字宜用仄声,第一字宜用平声耳。

第五、六为两字迭句,叶韵;通篇扼要之句,最宜注意。

)⊙●⊙○○▲,⊙●⊙○⊙▲(叶仄韵)。

⊙●●○○,⊙●⊙○○▲(叶仄韵)。

○▲(叶仄韵),○▲(迭句),⊙●●○◎▲(叶仄韵)。

11.阮郎归、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阮郎迷⊙○○●●○△,○○⊙●△。

⊙○○●●○△,⊙○⊙●△。

○●●,●○○,⊙○⊙●△。

⊙○⊙●●○△,⊙○⊙●△。

12.瑞鹤仙(格二)(双片一百二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六仄韵。

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

第三格后片增一字。

)⊙○○●▲。

●⊙●○○,⊙○○▲。

○○●○▲。

●○○●●,⊙○○▲。

●○●▲,●⊙○、○○●▲。

●○○、⊙●○○,⊙●●○○▲。

●▲。

⊙○○●,●●○○,●○○▲。

⊙○⊙▲,○○●●○▲。

●●○、●●○○●●,○●○○●▲。

●○○、●●○○,●○●▲。

13.生查子、楚云深(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

⊙○⊙●○,⊙●○○▲。

⊙●●○○,⊙●○○▲。

14.声声慢、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

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

用“仙吕调”)平韵体:⊙○⊙●,⊙●○○,○⊙⊙●○△。

⊙●○○,○⊙⊙●○△。

⊙○●⊙●●,●⊙○、⊙●○△。

⊙⊙●,●⊙○⊙●,⊙●○△。

⊙●○○⊙●,●⊙○⊙●,⊙●○△。

⊙●○○,○⊙⊙●○△。

⊙○●⊙●●,●⊙○、⊙●○△。

⊙⊙●,●⊙⊙、○●●△。

仄韵体:○○●●,●●○○,○○●●●▲。

⊙●⊙○⊙●,⊙○○▲。

○○●●⊙●,●●○、●○○▲。

●●●,●○○,⊙●⊙○⊙▲。

⊙●⊙○⊙▲,○●●,⊙⊙●○⊙▲。

●●○○,⊙●⊙○⊙▲。

○○●○⊙●,●○○、●●●▲。

●●●,●●●○●●▲。

15.十六字令、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

⊙●○○●●△。

○○●,⊙●●○△。

16.疏影、绿意、解佩环(双片一百一十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四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

○○●●○○●,●●●、⊙○○▲。

●●⊙、●●○○,⊙●●○○▲。

⊙●○○●●,●○⊙●●,⊙●○▲。

⊙●○○,⊙●○○,⊙●○○○▲。

○○●●○○●,⊙●●、⊙○○▲。

●●⊙、⊙●○○,⊙●●○○▲。

17.双双燕(上阕五仄韵,下阕七仄韵。

此调上阕第二句及下阕第三句,首字当为引领格,领格字例用去声。

)⊙○●●,●⊙●○○,●○○▲。

⊙○⊙●,⊙●●○○▲。

⊙●○○●▲,●⊙●、○○⊙▲。

○○●●○○,●●○○○▲。

○▲,○○●▲。

●⊙●○○,●○○▲。

⊙○○●,●●●○○▲。

⊙●○○●▲,●⊙●、○○⊙▲。

○⊙●●○○,●●⊙○⊙▲。

18.水调歌头、元会曲、凯歌、台城游(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

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

平仄可出入处颇多,须善掌握调配)⊙●●○●,⊙●●○△。

⊙○⊙●○●,⊙●●○△。

⊙●○○⊙●,⊙●○○⊙●,⊙●●○△。

⊙●●○●,⊙●●○△。

⊙⊙⊙,⊙⊙●,●○△。

⊙○⊙●○●,○●●○△。

⊙●○○⊙●,⊙●○○⊙●,⊙●●○△。

⊙●⊙○●,⊙●●○△。

19.水龙吟、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

⊙●○○,⊙○⊙●,⊙○⊙▲。

●⊙○⊙●,⊙○⊙●,⊙○●,○○▲。

⊙●⊙⊙○▲,●○○,⊙○⊙▲。

⊙○⊙●,⊙○⊙●,⊙○⊙▲。

⊙●○○,⊙○⊙●,⊙○⊙▲。

●⊙○⊙●,⊙○⊙●,●○○▲。

20.苏幕遮、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

⊙●○○,⊙●○○▲。

⊙●○○○●▲。

⊙●○○,⊙●○○▲。

●○○,○●▲。

⊙●○○,⊙●○○▲。

⊙●○○○●▲。

⊙●○○,⊙●○○▲。

21.诉衷情⊙○⊙●●○△,⊙●●○△。

⊙○⊙●○●,⊙●●○△。

○●●,●○△,●○△,⊙○○●,⊙●○○,⊙●○△。

22.琐窗寒●●○○,○○●●,●○○▲。

○○●●,●●●⊙○○▲。

●○○,○⊙●⊙,⊙○⊙●○○▲。

●⊙○⊙●,○○⊙●,●○○▲。

○▲。

○○▲。

●●●○○,●○⊙▲。

○○●●,●●⊙○○▲。

●○○,⊙●●⊙○,⊙○●●○●▲。

●○○,⊙●○○,●●○○▲。

23.踏莎行、柳长春、喜朝天『⊙●○○,⊙○⊙▲』,⊙○⊙●○○▲。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