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典故--白芨

合集下载

白芨是什么:白芨,又名连及草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茎块可入药

白芨是什么:白芨,又名连及草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茎块可入药

白芨是什么:白芨,又名连及草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茎块可入药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有多种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等,不同地方叫法不一。

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可入药),植株高18-60厘米。

花期集中在春季,如果气候合适四季均可开花。

白芨简介形态特征白芨,又名连及草(出自《本经》),箬兰、朱兰(出自《花镜》),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初生假鳞茎为圆球装分,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

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

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5条隆起的纵线,上部3裂,中央裂片矩圆形;雄蕊与雌蕊结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扁而长,蜡质;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

蒴果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厘米,两端稍尖狭,具6纵肋,顶端常具花瓣枯萎后留下的痕迹;花期4~5月。

果期7~9月。

生长环境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分布范围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

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春季萌发新叶前掘起老株,将假鳞茎分别成几份,每份带1至2个芽,另行栽植。

白芨的药用价值白芨的副作用

白芨的药用价值白芨的副作用

白芨的药用价值白芨的副作用白芨,又称作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

它的药用价值主要有镇静、舒筋活络、止痛等作用。

然而,使用白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白芨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镇静作用:白芨具有镇静效果,可以减轻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它能够舒缓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睡眠,并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调整内分泌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2.舒筋活络作用:白芨可以活血化瘀,舒缓肌肉酸痛、痉挛等不适症状。

它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微循环,缓解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木等症状。

3.止痛作用:白芨具有镇痛效果,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胸痛等。

它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减少神经传导,缓解疼痛症状。

4.抗炎作用:白芨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

它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降低自由基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害。

5.保护神经系统:白芨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它可以增加脑细胞的供氧量,刺激神经细胞的生长,改善脑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改善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

白芨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过量使用:如果使用白芨的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比如,可能导致疲劳、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

2.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需要格外小心。

白芨可以增强其他药物的效果,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干扰其他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导致药物在体内的积累。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谨慎使用白芨。

尽管白芨具有一定的益处,但它也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妇女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谨慎使用。

4.药物过敏反应:白芨可能引起药物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患者对白芨过敏,需要停止使用,并积极治疗药物过敏反应。

白芨

白芨

第一章生物性状1.1 形态特征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一般品种的花色呈紫红色,所以别称紫兰;另有一个变种的花为白色,称为白花,其它亦有黄色、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的园艺栽培种。

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

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期4-5个月。

药品白及来源于白及(B. striata)的干燥块茎,即假鳞茎。

而市场上常把小白及、华白及和黄花白及归为非正品白及,也有报道黄花白及用途同白及,民间使用白及属其他种类的现象也常见、因地区而异。

国产4种白及进行了比较,发现药效以白及最好。

比较栽培于普洱基地3年生白及和黄花白及的品质发现,白及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即品质最佳。

有研究认为,不同地区间白及假鳞茎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不少种植户也认为,不同品种的白及假鳞茎大小不同,即使相同的紫花三叉白及(白及的紫色种类)也存在此现象。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没有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

白芨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且长时间不干燥。

1.2 生长习性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

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

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在花径、山石旁丛植或用作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

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1.3 栽培技术繁殖方法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

头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5㎝。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

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

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白芨中药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白芨中药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白芨中药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白芨的概述白芨,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又名白芨蒿、白人参,属于菊科植物。

白芨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山东等地区。

它是中国传统药物中常用的一种,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

二、白芨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喉炎等疾病。

2.祛湿止痛:白芨具有祛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3.平喘止咳:白芨对于平喘止咳也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4.滋补健脾:白芨可以滋补健脾,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白芨的用量关于白芨的用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以下推荐用法: 1. 煎汤内服:白芨的干品每次用量为10-15g,可以煎汤内服,可根据需要增减用量,并可配伍其他药材一同使用。

2. 研末冲服:白芨的研末每次用量为3-9g,可用热水冲服,每日2-3次。

3. 外敷擦洗:白芨也可用于外敷,用法为将适量的白芨研末加入温水中调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效果也很好。

四、白芨的禁忌与注意事项使用白芨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与注意事项: 1. 孕妇忌用:孕妇忌用白芨,因为白芨有一定的活血通经作用,容易引起宫缩,对胎儿不利。

2. 高血压患者慎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白芨时需要慎重,以免加重血压升高的症状。

3. 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白芨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所以使用时需要控制用量。

五、白芨的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药物相互作用,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1. 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与某些抗凝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2. 与抗感染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与某些抗感染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相互影响疗效,需遵医嘱使用。

3. 与降血糖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与某些降血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降血糖的效果,需谨慎搭配使用。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药用价值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药用价值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药用价值白芨,又称白芨薯、白芨菜、天津白芨,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百合科芦荟属。

它生长在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的沙土、河滩、荒地和草原上。

白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

以下是白芨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

1.抗炎镇痛:白芨具有很强的抗炎药效,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它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并有镇痛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骨折等疾病。

2.清热解毒:白芨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病症。

它能够清热解热,排毒消肿,对于热毒引起的口疮、痈疽、疮疡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利湿消肿:白芨具有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

它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减轻水肿症状,对于水肿性胃炎、浮肿型肾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抗氧化:白芨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它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力。

5.改善免疫功能:白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多糖、生物碱、植酸等,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使人体更加健康。

6.促进伤口愈合:白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能够加快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类创伤、溃疡、烧伤等疾病,并且有利于减少瘢痕形成,使伤口愈合更加快速完善。

7.其他功效:白芨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降血糖、降血压、抗菌等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高血糖、高血压、感染性疾病等。

总之,白芨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它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然而,由于白芨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白芨时应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白芨的功效与功能主治

白芨的功效与功能主治

白芨的功效与功能主治什么是白芨?白芨(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毛茛科芍药属的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

它的根茎呈肉质,具有草本植物特征,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芨的功效与功能白芨具有多种功效与功能,主要包括:1. 清热解毒白芨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由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喉痹肿痛、口腔溃疡等。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疼痛症状,并促进伤口愈合。

2. 活血化瘀白芨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

它可以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经痛、痛经、淤血性痛疾等。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3. 抗炎止痛白芨具有抗炎止痛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由炎症引起的各种疼痛,如关节炎、风湿痛等。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并起到镇痛作用。

4. 调节免疫功能白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它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性疾病等。

5. 抗氧化白芨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同时,它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保护肝脏、心血管等器官的健康。

白芨的主治在中医药领域,白芨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 咽喉肿痛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它能够清除喉咙中的热毒,缓解症状,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2. 口腔溃疡白芨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口腔中的热毒,减轻疼痛症状,并帮助溃疡伤口愈合。

3. 瘀血性疾病白芨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血性疾病,如经痛、痛经、淤血性痛疾等。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轻疼痛症状。

4. 风湿痛白芨具有抗炎止痛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痛。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症状,并起到镇痛作用。

5. 免疫调节白芨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中药白芨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综述

中药白芨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综述

中药白芨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综述白芨,又名白带、白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白芨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白芨的药理研究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白芨的基本信息。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4000米的湿润山区。

其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木质素、挥发油等。

据研究,白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一方面,白芨在抗炎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芨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此外,白芨还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芨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白芨在抗氧化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氧自由基的产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白芨的木质素成分具有明显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因此,白芨在预防和治疗氧化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此外,白芨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白芨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增殖,对某些抗药性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芨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可能是一种新的选择。

除了上述的药理活性,白芨在抗肿瘤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潜力。

研究发现,白芨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此外,白芨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芨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白芨的药理研究还相对较少,而临床应用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白芨时应谨慎,并且应该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白芨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

白芨清热祛火的中草药

白芨清热祛火的中草药

白芨清热祛火的中草药白芨,又称白薯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被认为是治疗热病和炎症的有效草药之一。

本文将介绍白芨的药理学特性、主要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1. 药理学特性白芨属于百合科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

它的根茎富含粘液质和淀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白芨还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如精油、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赋予了白芨抗菌、抗炎和镇痛的药理学特性。

2. 主要功能白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以清热祛火为主要功能,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2.1 清热解毒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和感染性疾病。

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体温,促进身体抵抗力的提高。

2.2 抗炎止痛白芨含有多种化合物,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3. 使用方法白芨可以用于内服和外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3.1 内服将白芨研成细末,每次可取3-6克,加入开水中冲泡,作为药材煎剂饮用。

一般建议每日3次,连续服用7-10天为一个疗程。

但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

3.2 外用将白芨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形成糊状物。

然后将糊状物敷于患部,使用纱布固定,每日2-3次,连续使用7-10天。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4.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不同,对白芨的敏感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初次使用白芨前,最好进行过敏试验,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2 儿童和孕妇禁用儿童和孕妇在使用草药时需要特别谨慎。

白芨虽然是天然草药,但仍可能对儿童和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儿童和孕妇慎用白芨。

4.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需要注意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白芨可能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疗效,因此在使用时最好咨询医生,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芨,又名紫兰、苞舌兰、连及草,其球茎晒干后的名称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属于中草药,味苦、甘、涩,可用于内外出血诸症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病症。

关于它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古时候,有位会稽将官,从关外保护皇帝回京。

一路上,杀了十七名番将。

看看来到山海关口,突然有六个番将追杀上来,这将官先掩护皇帝进关,自己返冲出去,迎敌冲杀。

不料终因太疲劳了,寡不敌众,被人砍了四刀。

但他却稳坐在马背上,冲回来,来到关前,一声大吼,竟把马儿提上城头,那些番将瞪眼咂舌都惊呆啦!忙用箭射,这将官身上又中了好多箭,最后被救到皇帝面前。

皇帝见了很感动,马上命令太医抢救。

血止住了;断了的筋骨接上了;就是肺被箭射穿,呼吸急促,嘴里还吐着血,很危险。

皇帝下令张贴榜文,征求能人前来医治。

这天,有一位老农,拿着几株象棕榈叶一样的草药,草根有颗象菱角肉的块块,献给皇帝道:“请皇上把这根块烘干,磨成粉,冲服并外敷。


不久,那将官果然伤口愈合,嘴里也不吐血啦。

皇上见了很高兴,要封老农做官,他不要;皇上赏他银子,他也不要。

皇帝问他道:“你要什么呢?”
老农笑笑说:“我什么也不要。

只请皇上把这味草药,叫太医院编入药书,公布天下,使咱老百姓也会用它来医治肺伤出血就行了。


皇帝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就这样吧!这药叫什么名字呵?”
老农回答道:“还没名称呢,就请皇上取个名字吧!”
皇帝想了一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那老农说道:“我叫白芨!”
皇帝笑笑道:“那就叫它为‘白芨’吧!”
于是就有了中药白芨。

也有人说,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芨,而是叫白根。

至于为什么叫起白芨来,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

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

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

县官听后微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

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

没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

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

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

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

”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

老狱卒牢记此方。

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

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