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掌握基础知识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二)研读分析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悬念→结局(技巧)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素养目标1.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关于“孝”的古今资料,对“孝”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
2.学会制订活动计划,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
3.能在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重点:对“孝”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在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知识链接说文解字: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统》:“内则以孝于亲。
”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预习导学】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
那么,你知道哪些“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1.小组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评分标准】各组依次展示,符合主题,一则名言警句积1分,重复不计。
2.收集并展示关于“孝”的古今中外故事,用语简洁,内容完整。
【评分标准】举手抢答,快者优先;三分钟内完整讲述,故事要符合主题,不能编造;一个故事积5分,重复不计。
【答案】1.示例:(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3)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4)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6)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治章》(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2.示例: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第四单元 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红河中心小学曹绪泉温馨寄语: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单元内容概述: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过去战争中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你知道现在有一些地区的孩子又是怎样面对还不太平的世界?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
其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讲的都是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会给你带来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会让你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能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训练重点:本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一是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培养阅读方法,练习运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三、导学措施:1.本单元的阅读,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读文方法,采取“默读,朗读,浏览,分角色读,诵读等方法进行。
如《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要重视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英雄雨来》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可以练习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诗歌,可以采取诵读的方式,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关于口语交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6.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技能:学会利用数字、图表、报刊和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重点: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难点:学会利用数字、图表、报刊和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地球水资源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宝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此,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约用水,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_____________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5.水污染的形成: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⑶生活_____________。
6.水污染的危害:⑴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6课时)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1.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易错点、易混点:学生对论点把握不准确4.拓展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读、思、写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激趣导入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
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一样。
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
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揭开其中之谜。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生疑,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①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锲而不舍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年级英语第4单元自学导学案及答案

四年级英语第4单元⾃学导学案及答案四年级英语⾃学导学案⼀学习内容:Unit4 At the farm A Let’s talk学习⽬标:1、我能听、说、认读句型:Are these carrots? Yes, they are./ No,they aren’t. What are these? They ’re tomatoes.2、我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句型What are these? They’ re …询问并回答各种蔬菜或动物的名称。
3、我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句型They ’re so big/long/cute…描述物品特点。
学习步骤:⼀、新知预习1、请翻开课本P38,Let’s talk听录⾳3遍,请认真听并回答问题:What colour are these tomatoes?They are .2、跟读对话录⾳2遍。
写出下列单词的中⽂意思:these tomato carrot3、⼤声朗读课⽂两遍并回答问题:Are these carrots?What are these?4、Let’s play 跟读录⾳两遍,⼤声朗读两遍并试着理解对话的意思。
⼆、知识点⼩结:复数复数复数1. this →these carrot →carrots tomato→tomatoes2.询问近处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句型:What are these?答语:They are……Are these……? 肯定回答:Yes,they are. 否定回答:No, they aren’t.三、⾃我检测:(⼀)单项选择( )1. I like .A. carrots B . carrotes C. carrot( )2. --What are these? -- are carrots.A. These B .Those C. They( )3.The tomatoes yellow.A.is B .are C. am(⼆)连词成句(1) Are tomatoes these ?(2) are What these ?(3) big They’re so !(4)carrots are They .三、选择正确的翻译( )1.这些是什么?A. What are they?B. What are these?( )2.这些是西红柿吗?A. Are these tomatos?B. Are these tomatoes?( )3.不,它们不是。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期末复习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名称课时名称课标要点重点难点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1.把握“一个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从产生、发展、完善到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关注“一条主线”: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3.理解“一个关系”: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关系4.掌握“四个要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把握“一条线索”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到完善。
2.关注“两种政体”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掌握“三次主要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4.理解“三个发展趋势”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第二部分:教材习题变式1.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
这一设计反映出()A.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B.“日心说”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C.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D.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可知,教堂巨大的穹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教堂内部,这体现了人类奔向自由的精神,反映出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一书,提出振聋发聩的“日心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一、复习课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化学式、离子、原子团的表示方法及其含义。
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和物质的名称和符号(或化学式)。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课前预习】自我检测: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由和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元素原子的或;34、确定某种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如:a)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如Na+、Mg2+、Al3+等;b)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如H、O、Ne、Cl、Ar等;c)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如Cl-、、S2-、F-等。
5、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显正一价的元素有_________;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第二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
7、空气中最多的一种物质_____;物质燃烧需要的一种气体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一族“家庭成员”有(写三个)_________。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那些信息?①;②;③。
2、把下列物质以Cl 化合价由高到低为标准排个队。
> > > > 。
HCl HClO KClO 3 Cl 2 HClO 43、由C 、H 、O 、N 和Na 元素按要求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最简答的有机物____,溶于水显酸性的氧化物_____,纯碱______,8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组【单元导读】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珍珠鸟》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是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学习专题,让我们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书来品位语言,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
◆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表达顺序等。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③“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4、精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内积累】1、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课外推荐】多读一些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或者名人名言,从中得到启示。
如:《鼬鼠和狮子》、《桂花树与迎春花》等13 钓鱼的启示(二课时)【知识链接】1、你知道吗?鲈鱼:鱼名,鳍科。
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
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
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
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
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是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课前预习】1、我能对课题提出问题:2、我会读写本课的14个生字及词语。
3、梳理文章:课文一共写了个自然段。
(什么时间),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我钓到了一条,父亲却要求我把,因为。
我很。
但是,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了。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抉择、实践”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我知道。
独立阅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对子交流一、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1、梳理课文:课文讲述了:在34年前,的前一个晚上,“我”和去,由于离还差,爸爸要我把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甚至感到,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鲈鱼。
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
2、思考讨论:A、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B、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C、“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
小组探讨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展示提升1、全班交流对子讨论的句子。
A、再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又什么变化?B、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父亲做得对不对?2、展示自己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的理解。
3、讨论交流。
课堂练习课后联系2、3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知识链接】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
基督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中。
巴黎:法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人口约217.6万。
目前,巴黎是国内和国际重要铁路、航空枢纽,最大的工业中心。
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有革命纪念地公社社员墙以及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浮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
【课前预习】1、我能对课题提出问题:2、我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及词语。
3、我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我能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独立阅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二、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子交流一、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小组交流1、这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段落和同学交流学习。
比如:(1)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全班交流1、交流自读疑难。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展示提升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和同学们说说。
2、学习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3、演读课文。
书写等第批阅等第批阅日期15 落花生(二课时)【知识链接】你知道吗?1、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
豆科。
一年生草本。
按茎的生成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
羽状复叶。
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
果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
原产于热带。
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
果壳可制作酒精等。
茎、叶可作饲料。
2、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
【课前预习】1、我知道本文的作者和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开辟:。
居然:。
爱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独立阅读一、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对子交流一、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二、讨论:1、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2、梳理文章:《落花生》一文依次写了花生、花生、花生、花生。
其中是略写,是详写的,把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为了突出。
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熟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并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文回顾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议花生部分,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2、分角色朗读课文议花生部分,思考:父亲是怎样议花生的?3、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它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
人要做,不要做,而。
全班交流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说嘛?2、写一写你身边像花生一样的人。
展示提升1、交流学习中的疑惑与收获。
2、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后练习1、我能背诵第十自然段父亲的话。
2、写一写我们身边像花生一样的人。
16﹡珍珠鸟(一课时)【知识链接】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有能获得哪些启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冯老先生的《珍珠鸟》吧!你知道吗?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出版有《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等;其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刻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本课便是一例。
【课前预习】1、我会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搜集一些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生活故事。
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及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联系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独立阅读一、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和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对子交流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小组交流1、找出珍珠鸟一家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你是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2、起初,小家伙离我的距离有多远,后来呢?是什么让它离我越来越近?3、有了这份信任,它和我的关系有了怎样进一步的变化?全班交流信任创造了美好的境界,谈谈你对作者流露出的这一时的感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