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小脑幕切迹疝66例救治
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小脑幕孔疝

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小脑幕孔疝(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在特急重性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血肿、急性脑疝患者中,大多数在运送途中或到医院后均因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死亡。
而手术死亡率据报道亦在47.8%以上,本文总结近2年来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小脑幕孔疝患者14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5-52岁,平均28.3岁。
致伤原因:车祸7例,打击伤3例,摔伤3例,机制不明1例。
2临床表现本文14例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仅一例有踢显的中间清醒期,术前GCS分级评分4分以下者3例,5至7分者6例,8分5例。
术前出现14例瞳孔改变,1例一度出现双瞳缩小,继而出现一例瞳孔散大,双瞳散大,去脑强直,术后死亡。
7例出现伤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弱。
本文14例全部手术(急诊),受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以内者3例,2-6小时者7例,7-8小时者2例,有2例超过12小时。
本文14例中,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液3例,单纯脑内血肿1例,多发血肿或病变者6例。
手术均采取血肿清除术或清创碎化脑组织,行大骨瓣减压术,去骨瓣面积一般在6cm×8cm以上。
术后除2例外,12例行气管切开术,给予甘露醇、地塞等控制脑水肿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本文除1例外,均合并肺内感染和/或尿路感染,无一合并颅内感染。
愈后:痊愈者2例,轻残(遗有一侧轻瘫,弱视或不全运动性失语)2例,重残(遗有严重运动性失语,智力障碍或偏瘫,需人照顾)4例,呈植物人状态4例,死亡2例。
3讨论影响预后的诸因素:3.1手术时机的选择天幕裂孔疝是外伤性颅内血肿常见的病理情况及重要的致死原因,于脑疝前及时做出诊断清除血肿,尽量缩短转运及术前准备时间,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14例患者,入院时全部有脑疝形成,经急诊手术,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在6小时内者均成活,超过8小时者2例均死亡。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事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剧增等,致创伤人数的日趋增加,颅脑损伤占全身外伤的第二位。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因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颅脑外科病人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内分泌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导致对病人的打击远远超过一般外科,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颅内血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使病人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15~72岁。
发生血肿7例,占4.5%。
其中发生于扩大的翼点开颅术后2例(硬膜外);高血压脑内出血清除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再次出血3例;凝血机能差者1例(硬膜下);外伤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后1例(硬膜下)。
2例较小的血肿在CT复查时意外发现,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效果较好;3例行血肿清除术痊愈出院,1例突发脑疝,在行开颅探查过程中死亡;1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因脑血管硬化加之体质太差,家属不同意手术清除血肿而死亡。
2.临床表现血肿常发生于术后24h~48h内,半数以上在12h内,2/3在3h内,临床特征为急性颅内压增高。
2.1 幕上血肿可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头痛出现或加重,但老年、小儿不明显;出现术前和术后即刻均没有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瞳孔散大,表明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2.2 幕下血肿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明显且多伴有呕吐,常很快呈现呼吸减慢、节律不规则等脑干受累症状。
3.病情观察3.1 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改变是术后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大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脑供血障碍、脑疝或脑干受损。
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78例诊治分析

识 障碍 3 例 , 疝 形 成 2 9 脑 7例 。 12 影像学检查 .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C 明确 诊 断 , 中 脑 内血 肿 T 其 2 例 , 膜下血 肿 3 1 硬 O例 , 膜 外 血 肿 9例 , 发 脑 挫 裂 伤 1 硬 多 5 例, 弥漫 性 脑 肿 胀 3 。脑 移 位 > 0 5c 6例 。伴 有 颅骨 骨折 例 . m 3
.
脑 外伤 后并 发 脑 梗死 7 诊 治分 析 8例
张 衍, 王焕 成 , 宋明爱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脑 外 伤 导 致 脑 梗 死 的 发 病 机 制 及 治 疗 方 法 及 效 果 。 方 法 总 结 7 8例 经 CT 证 实 的 外 伤 后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临
床 、 像 学表 现 、 疗 结 果 及 预 后 结 果 7 影 治 8例 脑 外 伤 后 脑 梗 死 患 者 中 , 死 灶 位 于枕 叶 1 例 , 叶 6例 , 叶 2 梗 5 颞 额 4例 , 干 梗 死 9 脑 例, 小脑 梗 死 3例 , 脑半 球 梗 死 1 例 , 大 2 多发 梗 死 9 。 治 疗 效 果 与 原 发 病 情 密切 相 关 。 结 论 在 外伤 后 由 于脑 供 血 动 脉 损 伤 , 例 加
2 例 , 5分 9例 。肢 体 瘫 痪 5 7 ≤ 1例 , 语 1 失 5例 , 痫 2 癫 1例 , 意
统 兴 奋 性 增 加 , 血 浆 儿 茶 酚 胺 水 平 增 高 。 开 颅 血 肿 清 除 减 压 使 术 后 , 内压 急 剧 下 降 , 起 缺 血 后 再 灌 注 , 一 步 加 重 了脑 组 颅 引 进
1 例 , 年慢性支气管炎史 1 2 老 2例 。原 发 性 损 伤 类 型 : 震 荡 6 脑 例 , 内 血肿 2 颅 4例 , 挫 裂 伤 1 脑 8例 , 内 血 肿 合 并 脑 挫 裂 伤 2 颅 1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处理预案及流程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处理预案及流程
【预案】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是神经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
常见于颅内血肿、急性脑出血、肿瘤,颅内感染及其他颅内占位病变的病人。
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加深,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一、立即静脉快速滴注或注射20%甘露醇250~500ml及地塞米松10~30mg,或速尿20~40mg,并立即通知医生。
二、病因已明确者,立即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去除病因。
三、病因不明确者,经脱水治疗等急救措施后,如病情稳定,急诊进行CT 或脑血管造影检查。
四、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程序】
立即抢救→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善辅查→遵医嘱用药→手术→对症处理→及时记录。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手术护理(附12例脑疝报告)

施 行救 治 , 持 呼吸道 通畅 、 保 吸氧 、 开放静 脉 , 纠正 呼吸 、 循 环 障碍 , 监测生命体征 , 请相关 科室会 诊处理 复合伤 等。其 中小脑 幕切迹疝 1 0例 , 小脑扁 桃体疝 2例 。有手 术指征 的
边 抢 救 边 做 好 手 术 前 准 备 , 组 患 者 麻 醉 前 检 诊 A A( 国 本 S 美 麻 醉 手 术 安 全 分 级 ) 级 , 在 气 管 插 管 全 身 麻 醉 下 急 诊 行 V 均
护理经验 。
[O 牛新 丽 , 1] 苏希风 , 牛新红 ,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术 中并 等
发症 的预 防及 护理 [ ] J .职业 与健康 ,0 6 2 ( 6 :3 6— 2 0 ,2 1 ) 12
1 2 . 3 7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2例 , 7例 , 5例 , 龄 l 6 男 女 年 7— 8岁 , 均年龄 平 4 . 5 5岁 。致伤原 因: 5 6± . 交通事 故 5例 , 工矿 事故 1例 , 高
[ ] C t t ad vs It 2 0 ,2 2 : 1 J . a e r ri ae n  ̄, 15 ( ) 1 . heC o e 0 8
收稿 1期 :0 2— 3— 9 3 21 0 2
3 护 理
[ 9] 1
Lu ad Y, eor Ali e a. o nr li at o vr L f e T, l n A, t 1cr ay ag叩1s v a o l y
t wu h t e r d a rt e f mo a p r a h: h h g h a ilo h e r la p o c T e CARAFE su y td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8:2 40 人 19 4 5— 3 .
A神经外科题库

神经外科题库一、名词解释:1、颅内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脑疝: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3、小脑幕切迹疝:是因一侧幕上压力增高,使位于该侧小脑幕切迹缘的颞叶的海马回、钩回疝如小脑幕裂孔下方,故又称颞叶钩回疝。
4、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中,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病人常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生命体征紊乱,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病人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5、Cushing综合症: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既Cushing (库欣)综合症,表现为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
6、中间清醒期:硬脑膜外血肿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常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
7、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8、“熊猫眼”症: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眼眶周围及球结膜下可出现淤斑,称“熊猫眼”征。
9、脑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称为脑卒中。
10、应激性溃疡:机体在受到有害刺激的情况下,应激性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导致出血。
病人呕吐血性或咖啡色胃内容物,出现黑便,出血量多可发生休克。
二、填空题:1、成人颅腔容积固定不变,约(1400~1500ml)。
颅脑外伤急救与护理

翻成侧卧位,翻身时一定要保持头、颈、胸呈一直线;
实施急救措施 CPR、止血、骨折固定等; 松解或去除病人衣物 脱衣袖,先健侧后患侧。
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吸引器等用物; 接到病人妥善安置,予平卧头侧位。6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度;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头痛呕吐情况;
安置各种管道,做到“固定、通畅、无菌、观察”。术后48小时 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头部引流液颜色及量,尤其是脑内血肿开颅清除 术后。如有硬膜外或头皮下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球呈负压状态。如 使用脑内引流器,应保持近侧开关开放、远侧开关关闭(除非排放 引流液至引流袋内时);
通知医生。 遵医嘱使用氯丙嗪、安定等镇静剂。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移除周围危险物品,拉起双侧床栏、家属随时陪护,酌情使用约束具
。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注意有无病情恶化,及时准确作好记录。
颅脑外伤病人 转运过程中 观察要点
谢谢各位的聆听
经急救处理后,呼吸循环一经建立,就应立即转送入院,转运颅脑损伤病人时要注意 1、必须采取有效的止血、包扎等措施。 2、确保呼吸道通畅。 3、吸氧、监护。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5、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6、警惕中间清醒期,防止再昏迷,避免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
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变化迅速,若诊治不及时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急诊室配备 有:气管插管、呼吸机或简易呼吸皮囊等抢救设备。急诊室神经外科医生和护士必须具有正 确而迅速诊断、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准确敏捷的处理技能。
积极防治颅内压增高症、休克、呼吸衰竭,以及伤口继续出血与污染等。如有手 术指征者,应尽快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 0 1 7年 8月第 2 6卷第 1 6期㊀H E N A NME D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u g . 2 0 1 7 ,V o l . 2 6 ,N o . 1 6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3 ·
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段志敏
( 嵩县人民医院 脑外科㊀河南 洛阳㊀4 7 1 4 0 0 ) 【 摘要】 ㊀目的㊀分析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㊀ 选取 2 0 1 5年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所致急 性脑疝患者 6 8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 对照组 3 4例,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 观察组 3 4例, 采用联合内外减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㊀给予颅脑损伤所致急性脑疝患者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㊀颅脑损伤; 急性脑疝; 联合内外减压; 大骨瓣开颅减压 【 【 中图分类号】 ㊀R6 5 1 . 1 5 ㊀㊀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4 3 7 X . 2 0 1 7 . 1 6 . 0 5 8 ㊀㊀颅脑损伤作为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 其患者病 情较为危急, 若不及时予以治疗, 清除其颅内坏死组织及血肿 1 ] 积液,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疝, 使其病情有所恶化 [ 。随 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 有关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亦 2 ] 逐渐多样化 [ 。此次研究特选择嵩县人民医院近年所收治的 颅脑损伤所致急性脑疝患者为对象, 分组治疗, 以观察不同治 疗方法对于该病的临床效果。 2 . 2 ㊀并发症发生率 ㊀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见表 2 。 表2 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与治疗经验[ . J 中华外科杂志 ,19 ,3 :70 ] 92 0 4. []孟少华 ,高丽英 ,李耀泽 ,等.颅骨钻孔 引流治疗慢 2 性硬膜 下血肿 的经验教训Ⅱ.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20 ,8 () 9 03 1 :3 .
快 ,引 起 对侧 硬 膜 剥 离 所 致 。小 血 肿 经 过 保 守 可 治 愈 ,但 若血 肿量 大不排 除开颅 可能 。 本 组 2例 患 者 出 现 术 后 癫 痫 , 发 生 率 为
[]江基尧 ,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 . :第二军 医大 3 M] 上海
学 出版 社 , 19 . 7 9 92 . 6
作者简介 :丁国林 (9 2 1 7 一)男 ,19 9 7年毕业于昆明医学 院,主治医师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 1 0年。
维普资讯
时 ,硬 脑 膜 剥 离 引起 ;后 者 可 因血 肿释 放 速 度 过
头皮 、颅内或肺部感染等 ,亦需注意预防。 总 之 ,采 用钻 孔 引流 术 是 治 疗慢 性硬 膜 下血 肿 ,简 单 有 效 ,只 要 术 者严 格 按 照操 作 规 范 ,注 意操 作细节 ,就 能减少 和避 免并 发症 的发生 。
08 ,均 因 术 中引 流 管 损 伤皮 层 所 致 。预 防 :引 .% 流管 的 选择 不宜 过粗 、过硬 ,操 作 时勿 插入 过 深 ,
于骨 孔 边 缘 咬 出骨 槽 ,让 引流 管 平 直 引 出 ,既 能
保 证 引 流 通 畅 ,又 能 在很 大程 度 上 避 免 因 引 流管 弯 曲 弹性 损 伤 脑 组 织 。本 组 2例 患 者 经 拔 出 引 流 管 、抗 癫痫 和 营养脑神 经治 疗后好 转 。 另据 报道 ,还可 发生 麻 醉 意外 、术 后脑 梗 塞 ,
维普资讯
云南医药 20 年第 2 08 9卷第 1 期
若 出现 张力性气 颅应 及时 行 闭式 引流 予 以治 疗 。 本 组发 生血 肿 复发 4例 ,发 生率 为 1 %。 结 . 5 合术中情况 , 分析原因为 : ()血肿腔内血凝块 1 或纤 维 有 关 物质 未 能 彻 底 冲 洗 出而 导 致 腔 内缓 慢 持 续 出血 ; ()血 肿 包 膜 厚 , 由于脑 复 胀 不 佳 , 2 死腔 存 留可 能致 包 膜 毛 细 血 管 反复 增 生 破 裂 、出 血 ; () 术 中损 伤致 出血 。防治 :术 中冲洗 液 要 3 多 ,但 不 能 用力 过 猛 ,边 冲 洗边 引 流 ,尽 可 能把 腔 内陈 旧积血 及 膜 组 织 冲 出 ,直 至 冲洗 液 清亮 网 ,
收治急性外伤性颅 内血肿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 6 6 例 ,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 比,以阐明该病 特 点及手 术时机 。 资料 与方 法 6 6例 中男 5 3例 ,占 8 . 03 %;女 1 , 占 1. 最 小年龄 4岁 , 3例 97 %; 最大 年龄 7 岁 。 1 受 伤方 式 :加 速 伤 3 0例 ,减 速 伤 3 3例 ( 其 中,对冲伤 2 例) 1 ,混合伤 3 。合并伤 中颅 骨 例 骨折 4 例 (6 %) 4 6. ,其 中穹窿部线型骨折 2 7 4例 ( 并颅底骨折 4 ,凹陷性粉碎性骨折 1 例 ;颅 例) 2 底 骨折 1 ,脑挫 裂伤 4 0例 6例 (9 %) 6. 。 7
收 稿 日期 :2 0 0 7—0 7—2 3 收稿 日期 :20 0 7—0 —0 8 3
内血肿定位诊断:硬膜外血肿 3 例 ( % ,硬膜 3 5 ) 0 下血肿 1 例 (1 %) 4 2. ,脑 内血肿 6 2 例 (. , 91 %) 混合 血肿 1 3例 (97 。 1. %) 影 像学 检 查 :本组 6 术 前 均 经 头 颅 C 6例 T扫 描 ,均发现 颅 内血肿 。 结 果 治疗 结果 与 Gagw评分 分级 见 附表 。 lso 手术及术 中所见 :本组 6 例均在明确诊断后 6
・
经验 交流 ・
急性外伤性颅 内血肿并小脑幕切迹疝 6 例救治 6
丁 国林 ,任 君 ,董丁贵 ,孙
( 曲靖 市第一人 民医院
伟 ,李
立 ,袁乔 洪 ,叶
6 50 ) 50 0
皓 ,俞金 华
神经外科 ,云南 曲靖
关键词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小脑幕切迹疝 ;救治
中图 分 类 号 :R 5 .5 61+ 1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 10 - 1 1 (0 8 O — 0 0 0 0 6 44 2 0 ) 10 3 — 2
将纤维包膜等 冲洗引 出是 比较关键 的。另外引流 管不 宜 过 硬 ,固定 要 好 ,防 止 活动 而引 起 血 肿 内 膜损伤 出血 。本 组 4例患 者均经 2次 引流后 治愈 。 本 组 继 发 硬 膜外 血 肿 3例 ,发 生 率 为 1 % , . 1
1 在 同侧 ,2例 在对 侧 ,均 为小 于 1ml 例 5 小血 肿 , 经过 保 守 治 愈 。继 发 性 硬 膜 外血 肿 可 发 生 在 同侧 及 对 侧 。前 者 大部 分 是 因为 在血 肿 边 缘 钻 孔操 作
20 0 4年 1 ~20 月 0 7年 5月 ,我 院神 经外 科 共
诊 断 : ( ) 明确 诊 断 在 伤 后 0~ 8h内 3 1 4 例 (1 %) 5 . ,8~2h内 2 5 4 2例 (33 ,2 4 h 3 .%) 4~ 8 内 1 0例 (52 1.%)。 ( 2) 开 放 性 损 伤 1 0例 ( . ,闭合性损伤 5 12 5 %) 6例 ( . 。 ( )颅 88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