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泊船瓜洲全文注释赏析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六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创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泊船瓜洲朝代: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泊船瓜洲》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泊船瓜洲》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泊船瓜洲绿的意思

《泊船瓜洲》“绿”的意思
【绿的意思】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意思是:吹绿,这句话的意思是: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话翻译】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春风”实指皇恩。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对此,诗人感到欣喜。
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
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
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
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
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诗歌翻译assignment--武汉纺织大学李唐飞

泊船瓜洲作者(author):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
评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Translation:泊船:stop the ship京口(jingkou):name of a ancient city.瓜洲(guazhou ):name of a town.京口瓜洲一水间:jingkou and guazhou are separated by a river.钟山(zhongshan):name of a mountain,located in Hezhou,Guangxi province.钟山只隔数层山:mountian zhong and I are separated by several mountains.春风(chunfeng): spring wind.绿(lv):a kind of color,green,such as the color of the grass in spring. However, it acts as a verb rather than a noun,and it means dyeig something into green.江南岸(jiangnan an)a bank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a river.春风又绿江南岸:all plants around the coast are also in green when the spring comes.明月(mingyue):bright moon.明月何时照我还:when it is the time that I can go back to home along with the bright moon.This is a lyric poem . It is about the autor who is far way from his hometown, like all of you ,studying overseas,missing parents,families and hometown occasionally.。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赏析及翻译《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译诗]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二:京口和瓜州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
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
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
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背景: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山以外。
诗人看着这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突然对大好的前程意兴阑珊,人还未离去,他就开始想回家了,明月啊,你何时照我回乡?[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翻译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翻译泊船瓜洲原诗如下:《泊船瓜洲》宋代诗人: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一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翻译二京口和瓜州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的赏析一:《泊船瓜洲》不仅仅是政治抒情诗,还是一首充满乡愁的诗。
全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
全诗在字里行间也寄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思想。
《泊船瓜洲》的赏析二: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翻译: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拓展资料:来源《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全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名家点评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确很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植物的绿化作用,但还不如《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这个“绿”字。
因为在那一句中,春风与绿究竟是两样东西,诗写由于春风,江南岸变绿了。
这和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意略同。
而这一句则以为并非春风能使草水呈现绿色,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的,因此吹到之处,水边沙际,就无往而非一片绿色了。
以春风为有色而且可染,是诗人功参造化处。
现代诗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这“绿”’字,在视觉上是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在人心上,引起春意无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显露,限制了春意丰富的内涵,扼杀了读者广阔美丽的想象。
王 安石泊船瓜洲抒发思乡之情深切

王安石泊船瓜洲抒发思乡之情深切《王安石泊船瓜洲抒发思乡之情深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经典之作。
全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京口和瓜洲之间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峦。
看似轻描淡写的笔触,却蕴含着诗人对距离的敏锐感知。
这距离,在空间上或许并不遥远,但在诗人的心中,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因为,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距离。
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亲人,那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堪称千古名句。
一个“绿”字,将春风的活力与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风拂过,江南大地一片绿意盎然,那是生命的复苏,是希望的绽放。
然而,在这美好的春景之中,诗人却没有沉醉其中,反而更加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春风可以染绿江南岸,却无法立刻将他带回故乡。
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思乡的象征。
“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望着那一轮高悬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归期的期盼。
这明月,曾经照耀过他在家乡的点点滴滴,如今却只能在异乡与他相伴。
他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这漂泊的生活,回到那温暖的家乡。
这种对归期的不确定,让他的思乡之情愈发深沉和急切。
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仕途的关键时期。
他身负改革的重任,心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在这伟大的抱负背后,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他或许在忙碌的政务之余,会常常想起家乡的那片土地,想起儿时的欢声笑语,想起父母的殷切期望。
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一旦离开家乡,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返回。
对于王安石来说,这种思乡的痛苦可能更加深刻。
他在异乡为官,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奋斗,但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对家乡的那份纯真的情感。
这首诗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不仅仅是王安石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反映了当时许多离乡背井之人的共同心声。
在封建社会,人们为了功名、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漂泊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