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切迹疝
脑疝的诊疗常规

急性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1、剧裂头痛、频繁呕吐、矂动不安,可呈阵 发性加重;
2、有强迫头位,四肢肌张力减低高。
4、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发生相对较晚,但一 旦出现,则隨之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很快 出现潮式呼吸、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继之 呼吸停止。
临床上单纯大脑镰疝时多无意识障碍, 但多数与其他部位的脑疝并存。
救治措施:
1、加强脱水、利尿以尽快降低 颅内压。如不缓解行减压术。
2、针对颅内原发病灶的处理。 如手术大脑镰疝未能还纳,则可 行大脑镰切开术。
四 小脑幕切迹上疝
小脑幕切迹上疝为颅后窝占位性病变使 小脑蚓部和小脑前叶的一部分,经小脑 幕切迹向上移位疝出,故又称小脑蚓部 疝。常见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致脑积水, 行幕上脑室穿刺引流术后。此类脑疝同 样压迫中脑及后部的四叠体、被盖部、 大脑大静脉、导致严重后果。
慢性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呈渐近性,以强迫头 位、颈部疼痛、慢性颅内压增高 症状和阻塞性脑积水为主要临床 表现,可因某种体位或颈部按摩 时突然出现呼吸骤停。
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 区别在于:
1、枕骨大孔疝以呼吸、循环等生命 中枢功能障碍出现早,瞳孔变化和 意识障碍发生相对较晚。
2、小脑幕切迹疝瞳孔变化和意识障 碍出现较早,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出现较晚。
临床表现与小脑幕切迹疝相类似。
治疗措施:
1、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行脑室外引流术 时,应尽量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速度和引 流量,应尽早行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切除 术。
2、一旦出小脑幕切迹上疝,脱水、利尿 以尽快降低颅内压;同时行手术治疗。
3、枕肌下减压术:对因小脑广泛水肿或 非占位性病变所致小脑幕切迹上疝者应 尽早行枕肌下减压术,必要时可行小脑 半球外1/3切除,以充分减压,挽救病人 生命。
小脑幕切迹疝

并发症及处理
列出小脑幕切迹疝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针对每一种并发症,详细描述处理方法和效果。
04
临床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及方法
临床查体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等体征,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脑组织受压程度和脑室形
态,评估疾病进展情况。
颅内压监测
02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头痛
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 的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一侧的钝 痛,可逐渐加重。
呕吐
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 的呕吐,尤其是在头痛严重时。
瞳孔变化
患侧的瞳孔可能会缩小,但对光反 射保持正常。
眼球偏斜
患侧的眼球可能会向内下方偏斜, 同时向下运动减弱。
并发症及诊断
脑积水
小脑幕切迹疝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 • 治疗方法 • 临床效果评估 • 研究进展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是指颅内压增高 导致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根据病情可分为急性和 慢性。
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
细胞凋亡与小脑幕切迹疝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参与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成为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的新靶点。
基因工程在小脑幕切迹疝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基础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抗炎、抗肿瘤等基因表达,改善小脑幕切 迹疝患者的预后。
相关药物及辅助治疗方法
21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是

21.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是A.患侧肢体活动减少或消失B.对侧腹壁反射消失C.患侧瞳孔散大D.对侧肢体腱反射亢进E.患侧下肢病理反射答案:C精析与避错:动眼神经走行于大脑后动脉下方,由于大脑后动脉向下牵拉,司眼内肌调节的副交感纤维居于动眼神经根背侧。
小脑幕切迹疝时,受到牵拉刺激后使同侧瞳孑L缩小,但历时短,常难以发现,早期瞳孔常轻度散大,光反应迟钝,继后可明显扩大,光反应消失。
故选C。
22.在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例中,首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是A.氢氯噻嗪B.乙酰唑胺C.氨苯蝶啶D.甘露醇E.呋塞米答案:D精析与避错: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Hg)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治疗用20%甘露醇,作用快、强,作用时间长,是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
250ml静滴,每日2~4次。
故选D。
23.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处理原则A.热敷B.冷敷C.预防感染D.抽吸后加压包扎E.切开引流答案:D精析与避错:帽状腱膜下血肿发生于头颅的帽状腱膜和骨膜之间,因有小动脉损伤,出血扩散,出血量大,头皮肿胀可扩展至前额和颈背部,前囟扪不清,肿胀皮肤呈紫色,压之凹陷,柔软,出血多可导致贫血或出血性休克致死亡。
巨大血肿需要抽吸,局部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治血肿扩大。
故选D。
24.头皮裂伤清创的最佳时限,最迟应在A.8小时内B.2小时内C.24小时内D.48小时内E.72小时内.答案:C精析与避错:头皮裂伤系头皮的开放性损伤,伤口多较平直,创缘整齐,多仅限于头皮。
处理原则是尽早施行清创缝合,不超过24小时,只要无明显感染征象,仍可彻底清创一期缝合。
故选C。
25.周期性麻痹的补钾盐方式应首选A.口服氯化钾B.静滴葡萄糖加氯化钾C.静滴氯化钠加氯化钾D。
静滴氯化钾E.静滴林格液答案:A精析与避错:静脉补钾有浓度和速度的限制,输入过快会致命。
对周期性麻痹患者,能口服者首先口服补钾。
26.急性颅内压增高时病人早期生命体征改变为A.血压升高,脉搏变缓,脉压变小B.血压升高,脉搏增快,脉压增大C.血压降低,脉搏变缓,脉压变小D.血压降低,脉搏增快,脉压变小E.血压升高,脉搏变缓,脉压增大答案:E精析与避错: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多种疾病引起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
早期小脑幕切迹疝的CT和MR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

早期小脑幕切迹疝的CT和MR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郑江南【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小脑幕切迹疵的CT和MR诊断标准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小脑幕切迹疵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MSCT和MR上的影像表现、征象,统计检出率;并与有颅高压但无脑疵的对照组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对比,中脑变形移位、病变侧颞叶移位≥4 mm、中线结构健侧移位≥15 mm、继发脑干出血、枕叶梗死及脑积水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小脑幕切迹疵的CT和MR 表现,41例有中脑旁池缩小变形或闭塞,中脑变形和偏移的49例,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 mm的43例,CT和MR显示小脑幕切迹疵直接征象的分别为42、47例;影像确诊的47例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SCT和MR不仅能可靠诊断早期小脑幕切迹疵,更能引导临床尽早决策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16)035【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疵;MSCT;MR;临床价值【作者】郑江南【作者单位】福州市长乐区医院福建福州 350200【正文语种】中文小脑幕切迹疝临床上较常见,约占脑疝的44.5%[1]。
MSCT和MRI检查是发现小脑幕切迹疝的常用手段。
在各类原发病导致的颅高压基础上,一旦发生脑疝,尤其是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脑干受压、扭曲,影响血供,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碍,当同时合并不同类型脑疝,患者病情将迅速恶化;到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候,患者脑干受压的状况已极其严重,生命垂危。
因此,早期影像学诊断小脑幕切迹疝对指导临床干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CT和MR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对疾病的影像研究越来越深入,既往文献对于脑疝的影像特点亟须重新归纳整理,总结出不同类型小脑幕切迹疝的更完善的影像诊断标准。
脑疝

常见病因及诱因:
• • • • •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及各种慢性肉芽肿 腰穿(应高度重视的医源性诱因 )
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压增
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上部由于 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线结构如颞叶 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人脚间池,形成小脑幕切
引流管护理
•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 打折、扭曲。 •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根据颅内压情况置于床面或遵医嘱调整。 •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 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 予以约束。
术后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P7:压疮---与长期头部制动有关 • I7:1. 协助卧床病人2~4小时翻一次身,以减轻对某一 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 肤。受压的骨突出处要悬空或用水袋,避免压迫。 2. 注意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浸渍 皮肤和伤口。 3 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被褥、衣裤和分泌物浸湿 的伤口敷料,小儿勤换尿布,保持床单位清洁。 O7:未发生压疮
术后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P3: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有关 • I3:1.注意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3.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 • 4.合理使用抗生素。 • 5.减少陪客探视,定时开窗通风。 • 6.切口敷料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 O3:患儿切口敷料外观干洁。
术后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P8: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I8: 1、多饮水补充水分 2、腹部按摩 3、三天未解大便与开塞露纳肛 O8:患儿术后予开塞露纳肛2次,现患儿大便自解。
小脑幕切迹疝

内压增高早期症状。小脑幕切Leabharlann 疝第11页抢救护理办法
1.发觉脑疝先兆症状, 马上通知医师, 同时予脱水药 品(20%甘露醇)快速滴入, 以降低颅内压力
2.快速去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停 顿者马上行气管插管, 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3.帮助做好手术准备: 依据医嘱马上备皮、备血,行 药品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
4.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病人, 情况 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暂时降低颅内压。
5.保持良好抢救环境, 解除担心, 使之配合抢救, 同 时采取适当安全办法, 以确保抢救办法落实
小脑幕切迹疝
第12页
怎样及时发觉和应急处理?
1.定时组织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 2.组织专题查房及病例讨论, 安排讲授本专业常见病知识。 3.掌握各种应急预案流程 4.掌握专科治疗仪器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 5.掌握本专业疾病病情观察关键点, 主要治疗方案及用药。 6.定时考评, 提升护士本身理论及操作水平
小脑幕切迹疝
第13页
小结
第7页
早期症状
颅内压增高: 出现猛烈头 痛、频繁呕 吐、躁动不 安等表现
意识障碍: 瞳孔改变: 患者意识进 瞳孔两侧 行性加重, 不等大,出 平静转为烦 现一过性 躁不安,进 瞳孔缩小, 而转为嗜睡、进而逐步开 意识朦胧或 始散大,对
浅昏迷 光反应迟钝
生命体征改 变: 呼吸深 而慢,脉搏 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体温稍上升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395
[4]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3: 381
小脑幕切迹疝名词解释

小脑幕切迹疝名词解释
小脑幕切迹疝是指小脑幕组织在后颅凹内侵入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
小脑幕切迹疝常常发生于颅内压力急剧增高时,例如脑肿瘤、脑出血、脑水肿等引起颅内压力升高的病情。
小脑幕位于颅内底部,是小脑的一部分,主要与脑干连接,通过小脑幕中的脑室孔连接颅内脑室系统。
由于头颅内部的骨骼结构的限制,当颅内压力骤然增高时,小脑幕的组织容易进入颅内下列脑池和裂隙:小脑幕裂孔、小脑幕上窝、小脑幕下窝等,即为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的症状包括颅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颅神经症状如复视、眼球震颤,以及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
小脑幕切迹疝对患者的生命有威胁,因为小脑幕切迹后的结构包括脑干,是控制呼吸、循环等重要功能的关键区域,一旦受到压迫和损伤,将会使这些重要功能受到影响,造成生命危险。
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的首要任务是立即降低颅内压力,以减轻小脑幕对颅内结构的压迫。
通常采用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以减少脑水肿,同时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减轻颅内压力。
外科手术可采用颅骨开窗术或者脑室穿刺引流术,以达到减压的效果。
总之,小脑幕切迹疝是一种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和小脑功能损害为主。
尽快降低
颅内压力、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关键,以避免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什么是脑疝?应怎样诊断和治疗呢?

某种原因,当人体的正常组织或者脏器出现了位置的改变,就会移动到人体正常自然存在的“空隙”内,这种病理现象就叫做“疝”。当我们的路腔内的某一部分出现占位性的病变,这部分脑腔压力就会比相邻的腔隙压力高,就会导致高压区的脑组织向低压区发生移位,使脑部的血管、组织及神经的重要部位移位与受压,有的时候还会被挤到硬脑膜的孔道或者间隙里,并引起非常严重的体征与症状,称为脑疝。
三、脑疝治疗的方法
颅内压升高是脑疝引起最严的状况,一定要进行紧急处理。对患者除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外,还要给患者静脉输高渗药物来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症状。然后进行相关诊断性的检查来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手术,从而去除病因。假如病因不能立马明确或虽已经查明病因又尚缺乏非常效的疗法时,我们可选择姑息性手术去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现象:
三、脑疝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必须马上报告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2.尽快给患者做好进行手术的准备,备血、剃头、导尿,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给患者输注脱水的药物。
3.给患者取头高位,促进患者颈静脉的回流,以此减轻患者颅内淤血,从而缓解患者的颅内压。脑疝发生昏迷的患者应给患者选择侧卧位,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避免误吸ຫໍສະໝຸດ 窒息。一、脑疝主要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
(1)当颅内压升高:表现剧烈的头痛和频繁呕吐,程度比发生脑疝以前更加剧,还会烦躁不安。
(2)意识改变:主要表现浅昏迷、嗜睡以至昏迷,并对外界刺激出现消失与迟钝。
(3)瞳孔改变:患者两侧的瞳孔出现不等大,在起初时瞳孔会缩小,对光的反应稍有迟钝,瞳孔逐渐会散大,会有略不规则,间接及直接光反射消失,但是对侧瞳孔依然可以正常,由于患侧的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的原因。患侧还会出现眼球外斜、眼睑下垂等。比如脑疝持续的发展,双侧瞳孔发生散大,则光反应逐渐消失,脑干内的动眼神经受压引起功能性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脑疝死亡率高达50-80%,尽早处理是关键 大多数留下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时间就是生命
参考文献
[1] [德] M S.格林伯格 赵继宗 译 神经外科学手册[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380
[2] 张远征等 急性颅高压瞳孔散大后意识和呼吸功能不可逆 的时限实验研究[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7,3:214
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病情变化?
什么是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 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 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 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 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
解剖结构
分类
脑疝部位命名
别名
疝入脑组织命名
1、大脑镰下 疝
2.小脑天幕 疝 前疝 后疝
升高,体温稍 上升
锥体束征: 由于同侧大 脑脚受压, 出现对侧上 下肢瘫痪
晚期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呈深昏 迷,对一切 刺激尚有均 无;
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均 明显散大, 对光反射消 失,眼球固 定不动,多 呈去脑强直 状态;
生命体征改 变:生命中 枢开始衰竭, 出现潮式或 叹息样呼吸
文献报道脑损伤致颅内高压双侧瞳孔散大持续1.5h是接近意识恢复不可逆 的时间极限,双侧瞳孔散大持续3h是接近呼吸功能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
5.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 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 如何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理
1.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 2.组织专题查房及病例讨论,安排讲授本专业常见病知识。 3.掌握各种应急预案流程 4.掌握专科治疗仪器的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 5.掌握本专业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方案及用药。 6.定期考核,提高护士自身理论及操作水平
——神将外科二病区 朱梦梦
主要内容
小脑幕切迹疝的相关概念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征兆
小脑幕切迹疝护理要点
总
结
前言
脑疝是神经外科最危急、最常见的一种 并发症,严重的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医务 人员掌握脑疝的观察要点及抢救流程是非 常必要的。脑疝的分类有很多,但临床上 最多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23岁,诊断为“左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 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双侧瞳孔等 大,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2.5mm。T:37 P:78次/分 R:17次/分 BP:110/89mmHg。入院后2小时,患者头疼 逐渐加重,伴呕吐、烦躁不安,进而出现意识障碍。查血 压160/100mmHg,双瞳不等大,左侧瞳孔5mm,右侧瞳孔 3mm,左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迟钝。右侧肢体 活动障碍。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下降 疝 脚间池疝 环池疝,四叠体疝
扣带回疝
颞叶钩回疝 海马回 疝
3、小脑幕中 心疝
间脑
4、小脑幕孔 上疝
5、枕骨大小脑扁桃体疝
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中期症状 晚期症状
早期症状
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 瞳孔变化: 出现剧烈头 患者意识进 瞳孔两侧 痛、频繁呕 行性加重, 不等大,出 吐、躁动不 安静转为烦 现一过性的 安等表现 躁不安,进 瞳孔缩小,
1.发现脑疝先兆的症状,立即告知医师,同时予脱水 药物(20%甘露醇)快速滴入,以降低颅内压力 2.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停 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3.协助做好手术准备: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 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
4.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的病人,情 况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临时降低颅内压。
而转为嗜睡、进而逐渐开 意识朦胧或 始散大,对
浅昏迷 光反应迟钝
生命体征改 变:呼吸深 而慢,脉搏 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体温稍上升
中期症状
意识障碍进 行性加重, 由嗜睡转入 半昏迷状态 眼球内斜, 对呼唤已无 反应,但强 刺激尚有反 应;
瞳孔改变: 生命体征改 同侧的瞳孔 变:生命体 散大,对光反 征出现Cus 射消失,对 hing反应, 侧瞳孔大小 呼吸深而慢 正常,但对 ,脉搏慢而 光反射减弱 有力,血压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 395
[4] 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5.3:381
[5] 方乃成,赵明,金星火,等.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 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病人[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22(4) 612—613。
护理要点
1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头痛是 进行性加重,且伴恶心、呕 2观吐察,瞳可孔考变虑化为:脑观疝察。两侧瞳
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 3观察意的识灵情敏况度:。通过谈话、 疼痛刺激及肢体活动情况来
4观判察断生意命识体障征碍:程血度压。升高、 脉搏变慢、呼吸深慢,是颅
内压增高的早期症状。
急救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