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生态建筑——以新疆民居为例
气候因素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气候因素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一、简述气候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一)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等广阔的内陆地区,以新疆最为明显。
由于远离海洋,水蒸气难以到达,因而这些地区枯燥少雨,植被和水源稀有,所以温差较大,进而引起多大风天气。
新疆的传统民居有喀什的夯土民居、布尔津禾木图瓦人木板房、塔什库尔干哈萨克人毡房等。
由于当地降水量,居住点一般分布在有地下水的绿洲。
由于木材稀有,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土坯修造平顶民居。
以土坯外墙和木架、密肋相结合的构造,依地形组合为院落式住宅。
由于大陆性气候特别明显,气温变化大,为了防冻抗热,一般不开侧窗,只开前窗,或者开天窗采光。
另外,当地时常的大风也要求建筑更加牢固,所以民居的土墙夯的很厚,建筑间也保持肯定的密度用以抗风。
(二)特别气候如上所述,气候的因素有降水量、气温、光照等等,大体的气候类型分类只是说明白该区域内普遍的气候特点,在局部地区,影响比拟大的因素可能造成当地和同气候类型地域的建筑产生比拟大的差异。
进展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到这种特别状况。
我国东北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旱季雨季清楚,四季清楚。
一般来说,温带季风气候区没有什么特殊易发的灾难,各项气候数据都比拟稳定规律。
建筑也没有非常特殊的气候特点,但是,我国东北的民居也表达出了肯定的特点。
由于东北的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凉快,影响其建筑的最大因素就是温度。
所以东北的传统民居多以保暖防寒为主要特点。
由于冷风是从北方西伯利亚吹来,所以根本上民居的窗都会向南开,北窗要么不开,要么很小,同时,墙体厚度很大,具有抗风保暖的功能。
东北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为了不影响采光,民居的间隔通常较大。
东北的炕是用泥砖制成的,炕中间有火道,一端连接厨房的灶台,一端连接烟道,在做饭的时候就可以加热床,到达回收利用的目的。
日常烹饪时,炕就暖了。
除了东北的火炕以外,我国北方各地的农村还建有地炉、火墙等多种取暖方式。
新疆民居

正因如此,长达半年以上的炎热季节里,居民们的日常起居生活全部在此展开,包括烹饪餐饮、洗刷缝纫、休闲聊天、母子嬉戏、木作、编制、修理、歌舞、节日宴请等都在此棚下进行,炎热天气甚至甚至夜里睡觉也在棚下,几乎包揽了全部的生活起居和亲友社交的一切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室内布置外延、室外场地内处理化。”总之,这种高架棚实质上已成为囊括居民生活的通透的大起居室了。
另一种是独立型的。即在房前屋侧的空地上另设一棚,但不与居住建筑相连,这种棚架相对低些,往往高3-4米,使用性质相同,只是包括的内容少一些。如是专为禽畜搭设的,则会更低些,仅以不妨碍居民添食、清扫为度。
4、透风墙
每户院落都砌有围墙,在院内由于使用性质不同也有以墙体分隔空间的处理。为了不造成围合空间内的闭塞乏味和空气静滞,当地居民在砌筑墙体时特意留出经过设计的空洞并组成不同图案。
为了适应土墙的力学性能,根据当地寒暑温差极大、冬季夏季特长的奇寒酷热和风沙日较多的情况,又采取厚墙、小窗甚至面向院外的建筑墙体不开窗户,以相对封闭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处理致使冬天的保温和夏天的隔热效果良好。对应当地干旱少雨,冬天又极少降水的情况,绝大部分的房顶不盖瓦片,不考虑卸水处理而采用草泥屋面的平屋顶。
6、晾房
吐鲁番盆地天气炎热,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日照天数可达300-310天。充足的日照和丰富的热量,最适合喜热的经济作物如甜瓜(当地统称哈密瓜)、葡萄、长绒棉的生长。
当地农民大都以专种或兼种葡萄并向市场供应为生计。夏中、秋初时,大量葡萄成熟下架,不及销售就需晾制葡萄干,而此种果实不宜在阳光下暴晒,必须在阴凉处使其水分逐渐蒸发成干果状,才能保持其鲜甜和自然的色泽,所以必须送入一间通风良好的室内,悬挂起来以使水分迅速蒸发。由此专晾葡萄的晾房便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一处构筑物。为了通风流畅,晾房都置于高处并争取四周空挡无阻,居民往往借助房顶,在其上部砌筑,若附近有宽敞的空地或高埠,那么也会将其晾房建在那里。葡萄晾房是以土坯砌筑,在其柱间砌筑镂空土坯墙体,上架简易棚顶,四壁都透风的简单房子。正式因为户户都有,家家都建,高低错落,并以它大面积的镂空墙体形成了炎热地区民居和村落与众不同的风景。
地域性气候对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

地域性气候对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摘要:结合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和当地高台民居的特点,研究了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揭示了地域气候影响喀什高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原理,从而总结出喀什高台民居适应气候、自然的建筑特点。
关键词:地域气候,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影响1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地处中亚腹地、北纬42°的喀什,西依帕米尔高原东北麓、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喀什地区平均海拔 1 295 m左右,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4℃~11.7℃,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较为显著,四季特征鲜明。
其中,春季升温快,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夏季炎热干燥、日光照射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40℃,但酷暑期较短;秋季短促,降温迅速;而冬季虽低温期较长,却较少严寒,偶有-22℃低温记录。
喀什年降雨量在39 mm~664 mm 之间,而蒸发量却高达降雨量的几十倍。
总之,新疆喀什具有日照长、降水少、强蒸发、多风沙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2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2.1地区气候对聚落路网结构的影响初入喀什老城者,不免陡发身入迷宫之感。
放眼而望,民居建筑彼此紧靠、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较为密集聚合的格局特点。
聚落中细窄的道路在建筑墙体的错落挤压下,曲折蜿蜒、继而交织成网。
除去人口膨胀导致建筑物的无序增长等因素外,地理气候对这一布局特点的形成无疑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喀什聚落民居中的巷路狭长曲折、路网错杂、忽明忽暗,其间除几条贯通聚落的主要街道外,其他无论主、次干道、巷道,几乎全都呈现丁字形或尽端式形态,鲜见十字路口。
这种道路形态的生成尽管未必缘自聚落构筑者的自觉,却客观上获得降低风速、减轻沙尘危害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效果。
2.2地区气候对建筑群落布局的影响首先,聚落中的建筑通过密集布局,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外立面受热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室内外空气通过墙体发生的热量传导。
气候与生态建筑——以新疆民居为例

第22卷 第1期 农 业 与 技 术 Vol. 22 No. 1 气候与生态建筑 ——以新疆民居为例 刘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摘要:建筑与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新疆气候条件和新疆民居特征的分析,说明建筑风格的民族化、地域化和生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气候资源建筑风格生态建筑中图分类号:P41 Tu26 文献标识码:E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仅以建筑为例,气候对建筑风格、格局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有效地利用一地的气候资源,丰富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加强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中国建筑业走向世界性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建筑新时代——生态建筑的到来,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一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早期的传统建筑设计主要表现为对一地气候的简单顺应,如东北平原的平屋顶是对风力肆虐的规避;西双版纳的高脚屋是对山洪暴发和酷热的明智选择。
当代仅是简单的顺应,难以适应建筑走向规模化、高效率的必然趋势,因此源于高技术的仿效自然的“人地和谐”的生态建筑就成为新世纪建筑的发展方向。
1 气候与传统建筑形态 传统建筑中对一地气候资源的利用,是历经岁月锤炼而形成的地域技术,且以升华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建筑的精髓,是一种质朴、广义的生态建筑设计。
这种设计思想虽有其局限性,但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建筑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则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印度的C・柯里亚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这无疑是建筑适应自然、也是生态建筑的必经阶段。
中国的传统生态建筑也有着非常强的“形式追随气候”的特点,新疆的建筑就是这一传统建筑的缩影。
1.1自然条件 刘敏女,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民居建筑等。
370002第1期 刘 敏:气候与生态建筑——以新疆民居为例 ・53・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沙漠面积大。
传统民居聚落与新农村生态化建设——以新疆生土民居为例

一
、
新疆 民族传 统建 筑 与生 态的,本 文就新疆构建新农村过程 中传统生
土 民居 和聚 落 文化 的 生 态 性 作 用 和 可持 续发 展 进 行探 讨 。
关键词 :新疆传 统 生土 民居 ;新农 村 建设 ;生态设计 ;可持 续
我 国 西 北 新 疆 地 区 自然 生 态 环 境相 对 比 较 脆 弱 , 传 统 乡 土 民居 是适 应 当 地气 候及 其它 自然条 件 的有 机 产物 ,它 的形成 和 发 展 ,是 人们 长 期适 应 自然 环 境 的 结果 ,对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和 谐 相 处 有着 深 刻 的 认 识 , 这 种 认 识 充 分 体 现 在 人 与 建 筑 的 哲 学 关 系 巾 ,也 是人 与 自然 之 间 社会 关 系 的直 接体 现 ,这 些 乡土 建筑 的许 多生 态 建筑 理 念对 我 们构 建 西 部生 态 农村 具 有十 分 重要 的借 鉴 意 义。 1生 土 民居建 筑 的 生态 价值 . 生 士 建筑 是 我 国西 部 干 旱地 区 ( 新疆 、 陕西 、甘肃 、 宁夏 、 青 海 ) 今 广大 乡村 广 为 采用 的 -9 居 住 建筑 形式 。作 为人 类 建 至  ̄ 筑 文 化 的 原点 ,黏 土 、 木材 、茅草 是 大 自然 赋予 人 类构 建 居所 最 基 本 的 材料 ,今天 我 们 没有 理 由轻 视 上苍 赋 予我 们 这些 基 本 生存 所 必 须 的建 筑 材料 所 构 建 的乡 土建 筑 。我 们 应该 认 真 反思 在现 代 城 市 发 展体 系 下 的居 住模 式 ,是否 一 定 要强 加于 有 别城 市 环境 的 农 村 居 民 的生 活 中 。在我 们 的 内心 深 处有 着 一种 对 生土 建筑 的亲 切感 ,这 种 情 感源 自 大地 母 亲 的尊 重和 敬 爱 ,纵 使现 代 钢筋 混 对 凝 土 建筑 多么 宏伟 、华 丽 ,也 不 能忘 记 生土 的价 值 。新疆 传 统生 土 民屑 已经 延 续 了两 千 多年 的历 史 ,早 已成 为 当地 建筑 文 化 的重 要代 表 , 也是 新疆 农 村 居 民普 遍采 用 的 居住 形式 。如 典型 的 吐鲁 番生 土 民居 、喀什 民居 以及 和 田 阿 以旺 生土 民居 等 ,体 现 了就 地 取 材 , 与环 境 相得 益 章 ,源 于 自然 ,复 归 自然 ,冬 暖夏 凉 ,节 能 环 保 的 生态 理 念 ,是 千 百年 来 与 自然 环境 相 适应 的产物 ,是朴 素 的 、绿 色 的、 可持 续 的 并蕴 藏着 丰 富人文 内涵 的居 住形 态 。在 广 大 农 村 , 各 民族对 生 土所 具 有 的特 殊 情 感 已经深 深 根植 于 他们 现 实生 活 的方 方 面面 。譬 如新 疆 大 多数 农 村地 区 ,居 民 家 的土炕 、 变 ,也 使其 在 当代 艺 术 活动 领 域 的作 用 也越 来越 大 。 艺术 市场 的 曰趋 繁 荣和 国际化 以及 艺术 交 流 的手 段 、载体 愈 来 愈科 学 化 、现 代 化 和 多样 化 也使 得 人们 对 艺 术 品 的审美 认 识 、诠 释和 创 造也 进 入 了 一个 全 新 的阶 段 。 二十 一 世纪 的今 天 ,艺术 与 科学 在 我们 生 活 的整 个有 机 体 中正 经历 着 进 一步 的迅速 变 化 。科 学与 艺 术更 好 的融 合 不但 是 当前 社 会 快速 发 展 的必 要 条件 , 也是 文化 建 设 、教 育 理 念 更新 的 必然 趋 势 。努 力 培养 出更 多时 代 发展 所 需 的, 既具 良好 的 人文 素 养又 有 较好 科 学 素养 的全面 型 人才 是 今 后教 育 工作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新疆民居与乌鲁木齐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新疆民居与乌鲁木齐建筑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特色和风格。
新疆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建筑中也有着独特的民居风貌和乌鲁木齐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新疆民居和乌鲁木齐建筑。
一、新疆民居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气候干燥,阳光充足,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影响了新疆民居的建筑特点。
新疆民居通常采用搭建在地面上的结构,以适应三四季不同的气候变化。
同时,新疆民居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新疆民居的常见建筑形式是庭院式建筑。
庭院作为民居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四面围合而成,形成一个狭长的空间。
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为民居增添了自然的氛围和生活的乐趣。
民居的主体建筑通常分为前堂和内堂两部分。
前堂是客厅和会客厅的功能,通常用于接待客人和举办盛大的宴会。
内堂是家庭成员居住的区域,通常分为多个卧室和起居室,布局合理舒适。
在新疆的民居建筑中,瓦房是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
瓦房采用木结构,结构稳固,防震性能较好。
瓦房一般采用厚实的墙体和封闭的窗户,以适应新疆干燥而寒冷的气候。
同时,瓦房的多层设计也能有效隔热保暖,使居住者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
二、乌鲁木齐建筑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也是新疆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在乌鲁木齐的建筑中,受到现代化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建筑风格。
同时,乌鲁木齐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带,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元素。
在乌鲁木齐的市区中,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呈现出现代建筑的风貌。
这些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量使用玻璃幕墙,给人以现代都市的感觉。
同时,最近几年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购物中心和办公楼等矗立于市区,为城市增添了现代化的氛围。
而在乌鲁木齐的郊区和农村地区,农舍和民居仍然是主要的建筑形式。
农舍通常以平房或者两层楼的形式呈现,采用砖石结构和木材结构,建筑简朴实用。
新疆旅游如何更好地欣赏当地民族建筑

新疆旅游如何更好地欣赏当地民族建筑新疆,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建筑更是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踏上新疆的旅途,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当地的民族建筑,领略其独特魅力呢?首先,了解新疆的民族和他们的建筑风格是关键。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众多民族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建筑特色。
维吾尔族的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
他们的传统民居通常有庭院,庭院四周是房间。
建筑的外观色彩鲜艳,常以蓝色、绿色为主调,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走进维吾尔族的民居,你会被那华丽的壁毯、精美的木雕和绚丽的地毯所吸引。
要欣赏维吾尔族的建筑,不妨留意其独特的拱券结构,这种结构不仅美观,还具有良好的承重功能。
哈萨克族的建筑则更注重实用性和与自然的融合。
他们的毡房就是典型代表,这种便于拆卸和搬迁的建筑,适应了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
毡房内部布置简洁而温馨,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周摆放着生活用品。
欣赏哈萨克族的建筑时,要感受其与草原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
柯尔克孜族的建筑多以土石结构为主,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他们的村落往往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
在欣赏柯尔克孜族建筑时,要注意观察其建筑的布局和防御设施,体会柯尔克孜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
其次,深入当地的村落和古镇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比如喀什古城,这里保存着大量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
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你可以近距离观察那些古老的墙壁、门窗和屋顶,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
在村落中,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建筑背后的故事,能让我们对民族建筑有更深刻的理解。
再者,注意观察建筑的细节。
民族建筑的魅力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维吾尔族建筑门窗上的雕花,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特定的寓意;哈萨克族毡房上的绳索和毛毡的编织工艺,都展现了民族的手工艺传统。
观察建筑的色彩搭配也是欣赏的重要环节,新疆民族建筑中常用的鲜艳色彩,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乌孜别克族民居:南北不同,因地制宜

乌孜别克族民居:南北不同,因地制宜新疆南北自然条件不同,气候差异很大,乌孜别克人的房屋因地制宜很有特点。
南疆的乌孜别克人居住的一般为平顶而稍有倾斜的长方形土房,自成庭院。
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墙很厚,冬暖夏凉。
房前搭有棚架,葡萄藤枝蔓缠其上,棚架下凉风习习,炎热的夏季,步入室内顿感清爽宜人。
室内墙壁上挖有大小不同、布局合理的壁龛,壁龛周围用雕花石膏镶砌起各种各样的图案,美观大方,优雅别致。
壁龛内可存放各种用具和摆设,以显示主人的兴趣爱好。
室内木柱上还刻有各种图案。
冬季取暖多用壁炉,散热量大。
近几年,使用壁炉取暖已不多见。
乌孜别克人还有置火塘取暖的习惯,这种火塘与其他民族的不同,可把褥子放在火塘上,把脚伸到褥子里取暖。
也有的在室内挖一个小坑,将火炉置于坑内,铁皮烟筒伸出户外,炕上放置木板,铺上垫子可供坐卧。
客人来临,就请客人在木板上盘腿而坐。
北疆伊犁地区的乌孜别克人的房屋和当地维吾尔族的房屋大致相同,也是土木结构。
北疆地区冬季寒冷,房屋墙壁厚度一般在0.5~0.8米,有的可达 1米用以保暖。
房屋一般比较高大宽敞,屋顶略有坡度、覆草泥顶。
房屋的屋脚用砖堆砌0.5~1米高。
屋檐用红砖或青砖装饰,堆砌各种花纹图案,错落有致,别具匠心,显示出占朴的伊斯兰风格。
主体房屋平时为吃饭、会客、小憩之处,冬季则可避风挡寒,堆放什物。
庭院以土筑墙围成,院内栽种花草、果木。
葡萄架搭至廊檐口与整个屋宇连接起来,架下形成林荫甬道,犹如曲径通幽。
有的人家还引渠水流经院内,更显出静穆幽远的意境。
牧区乌孜别克族牧民春、夏、秋季同哈萨萨克等民族牧民一样住毡房(又称蒙古包)。
毡房下部为圆柱形,高1.5米左右,用柳木杆纵横交错连接成栅栏围成圆形。
上部呈穹形,以撑杆搭成骨架。
撑杆下端略弯与栅栏相接,上端插入天窗盖的圆圈内。
外部用毛毡覆盖,用皮绳加固。
通风透亮依靠天窗,上用一块活动毛毡覆盖,可随时启闭。
冬季乌孜别克牧民则多住固定的土屋或木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 是 对 风 力 肆 虐 的 规 避 :西 敢 版 纳 的 高 脚 屋 是 对 山洪 暴 发 年 酣 热 的 明 智 选 择 。 当 代 仅 是 u
简 单 的顺 应 ,难 以适应 建 筑 走 向规 模 化 、高效 率的 必 然趋 势 ,因此源 于 高技 术 的仿 效 自 然 的 “ 地 和 谐 ” 的 生态 建 筑 就 成 为 新 世 纪 建筑 的发 展 方 向。 人
维普资讯
第 2 2眷
第 1啊 J
农 业 与 技 术
AB cuJ u e & ei t r T0n oy e h ot g
V 2 N oJ 2 o 1
・5 ・ 2 0 2 0 2年
2月
Fb e
2 2 00
气 候 与 生 态 建 筑
・5 3・
新 疆 位 于中 国 西 北 边 陲 ,气 候 干 ,降 水 昔 少 ,植 被 稀 疏 ,生 态 脆 弱 ,沙 漠 面 积 大 。 但 新 疆 的再 生 能 源 资源 丰 富 ,诸 如 太 阳 能 、 风能 等 ,都 是 同纬 度 其 它地 无 法 比拟 的 。 1 2 资 源 与 建 筑 的 关 系 . 独 特 的 资 源 使 本 区 民 居 具 有 特 有 的 个 性 。其 建 筑 的 平 面 布 局 自 由 灵 活 、空 间 组 织 开
资源 ,丰 富 建筑 风 格 的 多 样性 ,加 强 民族 性 和 地 方性 ,是 中 国建筑 业 走 向世 界 性 至 关 重
要 的环 节 。
随 着 建 筑 新时 代一 一 生 态建 筑 的 到 来 , 生态 建 筑 设计 越来 越 注 重对 一地 自然 资 源 的 有 效 利 用 。 期 的传 统 建筑 设计 主 要表 现 为 对一 地 气 候 的简 单顺 应 ,如 东北 平 原 的平 屋
1 气 候 与 传 统 建 筑 形 态
传 统 建 筑 中对 一 地气 候 资源 的利 刚 ,是 历 经 岁 月锤 炼 而 形 成 的地 域 技 术 , 且 以升 华 为 建 筑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地 域 建筑 的精 髓 ,是一 种 质 朴 、广义 的生 态 建 筑 设 计 。 这 种 设 计 思 想虽 有 其 局 限性 ,但 在 相对 贫 穷 、落 后 的 发展 中 国家 对 建筑 的 民族 性 和 多样 性 则 起 了 承 前 启 的作 用 。 印度 的 C ・ 里 亚结 合 自己 的设 计 实 践 ,提 出了 “ 式 追 随 柯 形
光 照 是清 洁能 源 ,在 建 筑 中如 何 有 效地 利用 光 照 ,= 投 资 、美化 环 境 是 建筑 设计 约
中 必须 考 虑 的 要 素 。 ① 平 面 形 式
新 疆 夏 季 光照 充 足 , 位 面 积 上获 得 的 太 阳辐 射 能 高 , 候 炎 热 , 单 气 但温 差大 , 有 早 穿 皮袄 午 穿纱 , 罔着 火 炉 吃 西 瓜 ”之 说 。根 据 其 光照 特 点 ,建 筑 平面 布 局 时力 求 紧 凑 , 以最 小 的表 面 积 ,争取 围台 最 大 的空 间 。房 屋常 常 是 围绕 着 一 个 内院 来布 置 ,所 有 门、
② 阴影 、 植 被
新 疆 民 居 的 “ 空 间 ” 以 获 得 阴 影 为 目的 ,产 生 阴 影 的 不 仅 有 檐 廊 、棚 架 ,还 有 当 灰
地 特 有 的 苹 果树 、葡 萄枝 等 。“ 空 间 ”有多 种形 式 ,仅 南疆 地 区就 有 4种 :① 以夏 炕 灰 和葡萄架来限定的 “ 空 间” 灰 :② 沿 廊 “ 空 间 ” 灰 :③ 檐 廊 和 炕 围合 起 来 的 内 院 :④ 檐 廊
中 围 分 类 号 : 4 T 2 P1 u6
气候 与 人 类 的 生产 、生 活密 切 相 关 ,它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制 约 着 人 类 的 生 产 与生 活方
式 。仅 以 建 筑 为 例 ,气 候 对 建 筑 风 格 、 格 局 的 影 响 是 相 当 大 的 。有 效 地 利 用 一 地 的 气 候
敞 错 落 、体 型 轮廓 多变 、装 饰 材料 及 手 法 丰 富 、绿 化 配 置 得 体 。这 种 建 筑 形 式 是根 据 当 地 自然 条件 、经 济 发 展 与 民族 生 活 习惯 ,在 长 期 的历 史 发 展 过程 中逐 渐 演 变而 形 成 的 。
1 2 1 光 照 与传 统建 筑形 态 ..
1 1自 然 条 件 .
刈 暾 盘 一 天 津 太 学 建 筑 设 计 院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建 筑 设 引 、 民膳 建 筑 等 。 3 0 0 702
维普资讯
第 1期
刘
敏: 气候 与 生态 建筑 —— 以新疆 民 居为 倒
— —
以 新 疆 民 居 ) 天
摘 要 : 建筑 与 【 条 件 是 密 切 十 关 的 本 文 通 过 对 新 疆 气 候 条 件 和 新 疆 民居 特 征 的 分 析 说 明 建 筑 风 馈 H 格 的 民族化 、地域化 和生态 化是杜 会发展 船必然 。 关 键 词 : 气 候 资 源 建筑 风 格 生 态 建 筑 文献 标识码 : E
气 候 ” 的 设 计 思 想 与 方 法 。这 无 疑 是 建 筑 适 应 自 然 、也 是 生 态 建 筑 的 必 经 阶 段 。 中 国 的
传 统 生 态 建 筑 也有 着 非 常 强 的 “ 式 追 随气 候 ”的特 点 ,新 疆 的建 筑 就 是这 一传 统建 筑 形 的缩 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