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鳗鱼沙心滩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鳗鱼的养殖前景及其效益分析

鳗鱼的养殖前景及其效益分析

鳗鱼的养殖前景及其效益分析鳗鱼的养殖前景及其效益分析鳗鱼是一种肉食性特种养殖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农民广辟财源、发家致富的养殖项目之一。

一、适宜养殖地区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鳗鱼是一种回游性鱼类,在我国长江、珠江等水域均有分布。

每年春季,大批幼鳗自海洋进入河口,并逆流而上,进入各江支流与江相通的湖泊中生长发育。

近些年来,养殖户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人工引种饲养,在我国南方许多省市(区)都成功地进行了鳗鱼人工繁殖饲养,并获得了大面积高产的养殖效果。

一般来说,只要能保证鳗鱼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温度、阳光、水质和饵料等条件,采用人工池养或网箱饲养方法,各地都可以进行饲养,但最适宜鳗鱼饲养的地方应该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苏等地区。

二、鳗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鳗鱼不喜阳光、昼伏夜出。

成鳗喜欢穴居,白天多在洞穴、石砾等阴暗处活动。

鳗鱼为温性鱼类,最适水温为20~28℃。

鳗鱼可通过皮肤进行呼吸,只要保持皮肤湿润,离水后也可较长时期生存。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虾、蟹、螺、蚌、蚬、轮虫、水生昆虫和陆生动物尸体等。

一旦食物缺乏,鳗鱼也会互相残杀。

鳗鱼的食性有明显的阶段性,幼鳗(白仔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丝蚯蚓、水生昆虫幼虫、贝壳残屑和有机碎屑。

体重达到5克左右的幼鳗,开始追捕鱼苗;体重长到100克以上的鳗鱼则追捕小鱼、小虾和咬食各类动物尸体。

三、成本概算与经济效益据最新鳗鱼市场价格资料,供应市场的商品鳗鱼,广东市场平均每公斤45元,最低为44元/公斤,最高为46元/公斤;广东出口菜鳗售价最高80元/公斤,最低65元/公斤;广西钦州鳗鱼平均售价为42元/公斤,出口最高为58元/公斤;浙江市场的鳗鱼平均售价为24元/公斤。

据对广西钦州市鳗鱼养殖场的调查,一般养鳗鱼专业户,平均每建设667平方米(1亩)水面鳗鱼池并饲养一个周期(一年),第一年需投入:(1)鳗鱼池建设费5238元(其中建材费1760元,人工费2450元,排灌设施费578元,水电费等450元),(2)鳗鱼苗费6250元(投苗5000尾,当地自养自繁鳗鱼苗每尾1.25元),(3)饵料费8100元(以饵料系数1.8计),(4)防疫药品费100元。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结构细部处理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结构细部处理

关键词 :鳗鱼 沙心 滩;护滩 带结构 ;局部水槽模型
中 图分 类 号 :U 6792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 9 22 1)9 0 — 6 0 2 47 (0 20 — 16 0 3
Lo a ptm i a i n n e i e r ngs r t eo o e to e to a u habe c c lo i z to o ng n e i t uc ur fpr t c i n b l fM ny s a h
o eYa g z v r n c o d n c i v me t f h o a c u u s, ywh c , o n y t e sa i t f f h n te Rie d a c r i g t a h e e n so e l c l o rf met t b i h n to l h tb l y o t a o t s l e i
21 0 2年 9月
水 运 工 程
Po t & W ae wa En i e rn r tr y gn eig
S p. e 201 2
第9 期
总 第 4 0期 7
No 9 S ra . e i lNo. 70 4
( . 江航道规划设计研 究院 ,湖北 武汉 4 0 1 ; 2长江航 道局 ,湖北 武汉 4 0 1 1 长 30 1 . 30 0) 摘要 :鳗鱼 沙心滩头部 守护 工程采 用护 滩结构 ,在 受径流 和潮汐双重影 响条件 下的应用 尚属首 次。为保证鳗鱼 沙心 滩 守护 工程 的质量和整治效果 ,并保持整 治工程 结构的稳 定性 ,在分析 长江下游 口岸直水道鳗鱼 沙心 滩段 水流特性 的基础 上 ,根 据局部水槽模型成 果,对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护滩 带结构进行 了细部 处理 ,在保 i r程结构稳 定的基础上 ,减  ̄_ - 少 了水毁损 失 ,降低 了工程 维护成本 ,节约 了工程量 ,也 为相 关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 考。

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第51卷增刊(2)2020年1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1,Supplement (Ⅱ)Dec.,2020收稿日期:2020-07-14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8DZ1206600)作者简介:李溢汶,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方向的研究工作。

E -mail :lyw@whu.edu.cn文章编号:1001-4179(2020)S2-0016-04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李溢汶,张诗媛(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434)摘要:为研究流域来沙减少及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河口自然滩涂的冲淤演变趋势,以横沙浅滩为例,基于实测地形资料分析结果,建立了长江河口中长期动力地貌模型,并将其用于对横沙浅滩未来20a 的冲淤演变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横沙浅滩逐渐由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转变为冲刷状态,其南北两侧冲刷显著,滩面串沟发展已成形;②横沙浅滩未来仍将呈持续冲刷的态势,将致使滩体稳定性受到威胁;③有必要对横沙浅滩开展保护与治理研究,并适时启动人工保护措施。

关键词:滩涂演变;动力地貌;演变趋势;长江口中图法分类号:TV147.5文献标志码:A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S2.0041研究背景长江口河段上起徐六泾,下至口外原50号标灯,是较为典型的潮汐型河口,其河床平面呈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复杂河势格局[1]。

受径流、潮流相对强度不同以及泥沙组成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状态下的长江口河势、滩势极为动荡,各汊道主流频繁移位[2-3]。

其中,横沙浅滩作为长江口宝贵的自然滩涂资源,近年来,受流域来沙量减少[4]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滩体呈萎缩态势;而且滩面串沟发展[5],极可能会影响到区域河势的稳定,从而威胁到航道的安全运行。

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横沙浅滩的冲淤演变特点并进行趋势预测,能为横沙浅滩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成因分析

长江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成因分析

呈 四岛三 汊格 局 . 汉 口岸直 水道 为 主 汊 , 面形 态 呈 反 s型 , 左 平 由上 、 弯 段 和 中间长 顺 直 段 即 泰兴 顺 下 直段 三部 分组成 , 目前航 道维 护标 准为 1 . × 0 水深 ×航 宽 )3. 0上游来 沙是河段 主要泥 沙来源 . 根据大 通站资料 统计 , 年平均 输 沙量 为 4 3亿 t但近 十几 年来 , 沙 多 . , 输 量 明显减少 且有逐 年下降趋 势 ; 内沙量分 配 主要 集 中在洪 季 , 季平 均含 沙量 约为 0 7 g m , 年 洪 . 0k/ 枯季平 均
摘 要 :鳗鱼 沙浅滩位 于长江下游 口岸直水道 , 属顺直宽 浅水 下分 汊型沙质 浅滩 , 是长江下游深水 航道主要 的碍
航 浅 滩 之 一 . 据 河 道 实 测 水 文 、 形 资 料 , 析 浅 滩 段 近 期 河 床 演 变 特 征 , 结 合 深 水 航 道 的 建 设 规 划 , 析 根 地 分 并 分
收稿 日期 :2 0 0 9—0 2—2 7
作者 简 介 :陈 长 英 ( 9 4一) 女 , 西 吉 安 人 , 程 师 , 17 , 江 工 主要 从 事 河 道 港 口水 流 、 泥 工 程 研 究 流
E— a l y he 31 m i :z c ng 2@ 1 3.c 6 om
8 6
Fi 1 Ri e e i f Ya z o g r a h g. v r r g me o ng h n e c
泰 兴 顺 直 段 河 道 呈 长 顺 直 宽 浅 形 态 , 流 摆 动 不 定 , 面 呈 左 右 两 侧 深 、 间 浅 的 w 形 , 心 存 在 长 约 主 断 中 江 8k 的 一1 m 0 I 上 水 下 暗 沙 , 为 鳗 鱼 沙 心 滩 . 鱼 沙 心 滩 和 左 、 侧 深 槽 冲 淤 变 化 较 大 , 重 时 甚 至 出 现 n以 称 鳗 右 严

2长江下游扬中河段河床演变分析_洪大林

2长江下游扬中河段河床演变分析_洪大林
至 1934 年 左 右 , 左 汊 进 口 处 的 落 成 洲 已 形 成 。北 岸 的 弯 道 下 方 口 岸 一 带 形 成 了 永 安 洲 、永 昌 洲 、鳗 鱼 沙 等 几 个 沙 岛 , 以 后 这 些 沙 岛 逐 渐 合 并 , 靠 向 北 岸 。南 岸 一 带 的 岸 线 也 形 成 了 承 平 洲 、连 成 洲 、炮 子 洲 、定 兴 洲 、禄 安 洲 等 几 个 沙 岛 [3], 以 后 承 平洲并入太平洲洲尾, 连成洲与炮子洲合并, 定兴 洲与永安洲合并, 并有南靠的趋基本上呈现单一反 S 型弯 道, 河势发展趋向稳定。
扬中河段历史演变简图, 见图 3。
3 近期演变
图 2 大通站近年来径流量 / 输沙量过程线
从图 2 可以看出, 由于三峡工程已经开始蓄 水, 近几年来, 大通站年输沙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输沙量/ 106 t 678 1964 206 2003 423
大通站近年来径流量 / 输沙量过程线见图 2。
围 垦 、护 岸 、治 河 等 工 程 , 这 对 调 整 、改 变 河 床 边 界 及 稳 定 河 势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至 18 世 纪 中 叶前后, 扬中河段总的河势已基本稳定。
基 于 上 述 理 由 , 对 该 河 床 近 50 年 的 演 变 特 点 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可为本河段的综合 整治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基本情况
1.1 河道概况 扬中河段上起五峰山, 河道平均宽度约 1.3 km,
最 窄 处 约 1.1 km, 五 峰 山 以 下 河 段 展 宽 形 成 太 平 洲汊道, 左汊为主汊, 江宽水深, 多年来分流比维 持 在 90% 左 右 , 其 中 上 段 为 著 名 的 嘶 马 弯 道 崩 岸 段, 三江营处落成洲将河道分成左右两汊, 左汊为 主 汊 , 分 流 比 在 86% 左 右 , 右 汊 为 支 汊 , 右 汊 河 宽 约 500 m, 高 港 至 右 岸 板 沙 圩 子 为 连 接 上 游 嘶 马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
21 0 2年 2月
水 运 工 y E gn e i g tr a n ie r n
第 2期
总第 4 3期 6
Fb2 2 e . 01 N . S fa No 4 3 o2 e l . 6 i
■ 长游直鳗浅 江演水鱼 河变 整路 下岸道沙段 床与 治滩 口航 思

c n i o l b e e e B s d o n a a y i o e n v g t n o sr c i g f au e f h h a e t n t spa e o d t n wi e s v r . a e n a n l ss f h a i ai b tu t e t r so e s o l c i i l t o n t s o hi p r
关键 词 :河 床 演 变 ;碍 航 特 性 :航 道 整 治
增 加 浅 区 的 冲 刷 能 力 的 整
中图分类号 :U6 76 1 .
文献标 志码:A
文 章 编 号 :10 - 9 22 1)2 0 0 — 5 0 2 4 7(0 20 — 18 0
Ri e d e o uto a t r y r g l to t ug fM a us ho l n o a t a g v r be v l i n nd wa e wa e u a i n ho hto ny ha s a K u’ n s r i ht i

p o o e h e u a i n i e i h i t i t i h x si g p te n o n o lo wo s o s t nc e s nd r p s s t e r g l t d a wh c s o ma n a n t e e it a t r fo e p o ft lt o i r a e a o n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结构细部处理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结构细部处理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头部护滩带工程结构细部处理雷雪婷;伍文俊;耿嘉良【摘要】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采用护滩结构,在受径流和潮汐双重影响条件下的应用尚属首次.为保证鳗鱼沙心滩守护工程的质量和整治效果,并保持整治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在分析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段水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局部水槽模型成果,对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护滩带结构进行了细部处理,在保证工程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减少了水毁损失,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节约了工程量,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6页(P136-141)【关键词】鳗鱼沙心滩;护滩带结构;局部水槽模型【作者】雷雪婷;伍文俊;耿嘉良【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局,湖北武汉430010;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9+2口岸直水道上起五峰山,下至十四圩,全长约46 km,鳗鱼沙心滩段位于口岸直水道中下段,该滩段上起高港灯,下至十四圩,长约23 km,为典型的长顺直河段,平均河宽约为2.3 km,河相系数在3~4,江中鳗鱼沙心滩将河槽分为左、右两槽[1]。

多年来,滩槽冲淤变化频繁,两槽相应冲淤交替发展,严重时甚至出现滩槽易位[2],导致两侧航槽水深和航宽不足,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也是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的必经之路。

河道形式见图1。

由于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段滩槽格局不稳,因此在不利水沙条件下,会导致鳗鱼沙心滩中上段滩槽易位,航道条件恶化。

为维持目前下游口岸直水道下段目前较为有利的滩槽格局和较好的航道条件,为今后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奠定基础,目前,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航道治理鳗鱼沙心滩头部守护工程正在建设。

对鳗鱼沙心滩的守护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是护滩[1]。

图1 口岸直水道河势护滩工程在长江中游有较成功的应用,但在口岸直水道深水并受潮汐影响条件下的应用尚属首次。

长江下游鳗鱼沙浅滩整治工程措施的初步研究

长江下游鳗鱼沙浅滩整治工程措施的初步研究
第 3 卷第 5 1 期
21 0 0年 l 月 0
水道 港 口 V源自 . No5 1 31 . J u n l f a e wa n r o o r a t r y a d Ha b r o W
0e.2 0 t 01
长 下鳗 沙 滩 治 程 施 初 研 江 游 鱼 浅 整 工 措 的步 究
20 年 以后冲淤幅度逐渐趋小 , 00 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 。 相对而言 , 常水年份河床 冲淤变化不明显 , 冲淤幅 度基本在 5 1 大水年份河床冲淤变化十分明显 , ~ 0m; 冲刷幅度可达 1 0m以上 。 从演变趋势看 , 随着两岸护 岸工程的加强, 口岸直水道总体河势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 但在不 同的来水来沙条件下 , 河床仍会出现较 大 的冲淤 变化 。
张幸农 , 陈长英 , 张思和
( 南京水 利科 学研 究 院 , 南京 2 0 2 ) 10 9
摘 要 : 过分析鳗 鱼沙浅滩河床演变规律及其碍航特征 , 通 综合 考虑各方面 因素 , 确立 了浅滩 整治原则
与思路 , 并建立扬 中河段河工模 型 , 针对浅滩 整治工程措施进行 了深入的试验研究 , 共提出三大类整治工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0 70 8 5793 )
作者简介 : 张幸农( 9 0 )男 , 16 一 , 上海市人 ,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河流泥沙及航 道整治方 面的研究工作 。
Bo r p y Z N ignn ( 90 )m l,r esr iga h :HA G X n—o g 16 一 , aepo so. f
36 3


港 口
第 3 卷第 5期 1
分块 、 至消 失 , 右 两深 槽 呈 现交 替 冲淤 状 态 。 甚 左 主航 道 时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08-10作者简介:郭德俊,男,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6-0081(2018)10-0056-05长江下游鳗鱼沙心滩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郭德俊 王 悦 肖仲凯 方 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扬中河段鳗鱼沙心滩是长江下游主要碍航浅滩之一。

三峡水库蓄水、上游嘶马弯道的演变、进口边界条件的影响以及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造成了鳗鱼沙心滩形态的调整。

在总结历年鳗鱼沙心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床边界条件与水流动力条件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之后,研究河段遭到冲刷,但落成洲右汊下移使这一趋势得到缓解,同时中小流量导致二墩港水下坝埂挑流作用相对加强,上述特征将有利于鳗鱼沙左、右槽的发展。

关键词:河床演变;鳗鱼沙心滩;长江下游中图法分类号:TV14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18.10.014 鳗鱼沙心滩水域位于长江下游扬中河段左汊。

由于该段呈长顺直宽浅形态,主流摆动不定,心滩存在其中,左右深槽冲淤变化较大,容易导致两侧航槽水深和航宽不足,是长江下游主要碍航浅滩之一[1]。

鳗鱼沙心滩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到长江下游12.5m深水航道的建设,因此掌握其演变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以往国内关于鳗鱼沙心滩的研究主要围绕河段历史演变和近期演变现象展开,几条顺直水道演变的特点可归纳如下:长顺直的河道属性是浅滩形成的前提[1],心滩与左、右两槽冲淤变化密切相关[2]。

研究内容大多仅限于针对已有现象的总结,未能揭示河床边界与水沙条件的内在联系。

本文在总结鳗鱼沙心滩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鳗鱼沙心滩水流特性,研究水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的共同作用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

1 河道概况1.1 河道基本情况扬中河段上起五峰山,下迄江阴鹅鼻咀,主汊(左汊)总长91.7km,河段进出口均由山岩、石矶形成良好的天然节点控制。

太平洲洲体长31.0km,最宽处11.0km,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江心洲。

扬中河段按形态及水流特性可分为上下两个特征河段,五峰山至界河口为上段,属弯曲分汊河段,其间包含了太平洲、落成洲、禄安洲、炮子洲等江心洲,水流分汊,鳗鱼沙心滩即位于太平洲左汊;界河口至鹅鼻咀为下段,俗称江阴水道,全长24.4km,河道平面型态两头窄、中间宽,进口段受右岸天生港矶头岸壁的控制,河宽约1.8km。

扬中河段河势见图1。

1.2 水文泥沙特征(1)潮位。

扬中河段潮位受长江径流与潮汐双重影响,为非正规半日潮。

潮位每个太阳日两涨两落,并且受上游径流影响,年内变幅较大。

(2)来水来沙。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与非感潮河段的分界点位于安徽池州的大通水文站附近。

据统计,大通站以下干流区间入江流量约占大通站流量的3%左右,因此大通水文站的流量、泥沙特征基本能代表长江下游来水、来沙的基本特征。

三峡水库蓄水后以小水少沙年为主,大通站2002年前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052亿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27亿t,2003~201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较2002年前平均值减小约7.8%,平均年输沙·65·图1 扬中河段河势量较2002年前减小66.0%。

表明自2003年以来大通站输沙量减小明显。

从来水来沙的年内分配来看,大通水文站年内来水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来水量约占全年的70.7%,来沙量约占全年的87.3%。

大通站流量泥沙特征值统计见表1。

表1 大通水文站流量、泥沙特征值统计(1951~2012年)项目流量含沙量年输沙量特征值/(m3·s-1)发生日期(年-月-日)特征值/(kg·m-3)发生日期(年-月-日)特征值/亿t发生日期历年最大926001954-08-013.2401959-08-066.7801964年历年最小46201979-01-310.0161999-03-030.7182011年多年平均(三峡水库蓄水前)287000.4404.270多年平均(三峡水库蓄水后)265000.1701.460(3)分流、分沙比。

根据四十多年实测太平洲、落成洲的分流、分沙资料统计分析,太平洲左汊分流在90%左右,历年变幅小于3.5%,基本保持稳定,分沙比的变化稍大于分流比,历年变幅小于8.0%;落成洲右汊分流比1985年为14.1%,分沙比为12.6%,1991年后右汊有所发展。

2 河床演变分析2.1 演变特性鳗鱼沙心滩多年来主要经历了“形成-发展-萎缩-恢复-调整”的演变过程。

20世纪50~90年代,上段嘶马弯道崩岸严重,一部分泥沙由于弯道环流的作用在对岸边滩及落成洲上落淤,一部分泥沙下移至顺直河段落淤,导致江心形成散乱心滩———鳗鱼沙,加上该时期长江下游多为水少沙多的年份,鳗鱼沙心滩发育至历史最高形态,河道断面形成两槽一滩的“W”形态,河道主流在二墩港附近分两支进入鳗鱼沙左、右槽。

90年代中后期长江频发大洪水,因心滩位于顺直河道中心,受水流冲刷影响,心滩头部冲退、尾部下移,总体呈萎缩态势,滩尾受下游河宽的限制基本稳定。

2001年以后,江中又出现零星心滩,并逐渐恢复淤长,滩面最高点位置依然在尾部,2005年心滩尾部最高点高程达-0.7m,至2006年心滩头部向上游淤进,中部刷深,形成上、下两段,滩体基本得到恢复。

2006~2011年,心滩位置虽变化不大,但已分裂为零散滩体,滩体范围明显缩小,心滩下段几乎冲失,滩面高程降至-8m左右。

鳗鱼沙心滩-10m心滩历年变化示意见图2。

2.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进口条件、出口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3]。

对于太平洲分汊段,上游大港水道和下游江阴水道,多年来河势稳定,对河床演变的影响较小;对于鳗鱼沙心滩,上游嘶马弯道持续发展,二墩港抗冲节点一直存在,特殊的河床形态和边界条件决定了不同流量下河段内水沙输移的特性,对河床演变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扬中河段的河道整治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也对鳗鱼沙水域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2.1 进口水沙条件对鳗鱼沙心滩的影响嘶马弯道为太平洲左汊的上段,其演变特点直接影响到下游鳗鱼沙心滩的发展。

嘶马弯道上起三江·75·图2 鳗鱼沙心滩-10m心滩历年变化营,下至高港,为向左弯曲的双分汊河道,江中靠太平洲一侧分布有落成洲,受五峰山挑流的影响,主流贴凹岸(走落成洲左汊)下行至高港灯凸咀逐渐向右岸过渡。

1981年前,过渡段深泓顶冲点在三江营(淮河入江口)上游约2.3km,1981年以后深泓顶冲点逐渐下移,至1998年顶冲点位置已下移到三江营下游约1.2km处。

在顶冲点不断下移的同时,分流段主泓也随之右偏趋中,至1998年摆到历年分流段深泓线的最右侧,1966~1998年,最大右移幅度约1000m。

1998~2001年,分流段主流线坐弯向左摆,顶冲点上移到三江营附近,2001年以后顶冲点位置基本稳定,深泓线摆动较小。

嘶马弯道近期演变主要表现为:左岸崩退,右岸淤积,崩岸自上而下发展,目前已下移到高港灯一带。

近年来,弯道进口段深槽缓慢向下游发展,并向右扩大;落成洲头冲尾淤,洲体下移,落成洲右汊,1966年以后冲刷扩大,目前仍呈现发展的态势;在左岸嘶马港至引江河口段岸线崩退的同时,落成洲下游边滩淤涨扩大;边滩遭水流切割后出现切割体,落成洲右汊出口又形成了新的分汊水流串沟,串沟形成后呈缓慢发展的趋势。

落成洲右汊0m以下槽蓄量1966~2001年冲刷了784万m3,2001~2011年冲刷了652万m3(见表2)。

落成洲右汊发展和嘶马弯道崩退冲刷掉的泥沙随水流下泄,在顺直河段淤积,因此在三峡水库蓄水,上游来沙量锐减之后,鳗鱼沙没有萎缩消失,反而逐渐恢复。

表2 落成洲右汊河道槽蓄量变化万m32.2.2 河床边界对鳗鱼沙心滩的影响鳗鱼沙水域上游扬弯与引江河口一带存在礁板沙水下平台,抗冲能力较强,起着抑制主流左移的作用,落成洲两汊水流汇合后,经礁板沙水下平台挑流自左岸过渡至右岸二墩港附近。

1966年,礁板沙水下平台凸出岸边约400m,平台高程约-16m,二墩港附近水域由于受主流的顶冲,局部冲刷坑最深点高程达-56m。

随着嘶马弯道崩区的下移,礁板沙水下平台呈崩退态势,至2011年崩退约270m,目前礁板沙水下平台缩小到仅为370m×85m,平台左侧也出现冲刷,高程已降低至-19m以下,冲深约3m,自左向右过渡的主流顶冲点也逐渐下移。

过渡段主流走向总体呈现左偏、下移,也反映了礁板沙水下平台部分冲失后挑流作用的减弱。

1966~1998年随着过渡段主流走向的下移,右岸二墩港以下冲刷崩退,二墩港附近水下坝埂显现,坝埂两侧深槽刷深。

1998年后,坝埂左右槽始终存在,其左槽呈扩大趋势。

因此,只要二墩港水下坝埂具有一定的挑流作用,鳗鱼沙左、右槽会随着挑流强弱而变化。

不同流量条件下水流动力轴线不同,进口节点的挑流作用强弱有所差异,导致河段水力输沙特性也不同。

根据弯道出口水流特性,中小水流量条件下,水深较小,水下坝埂挑流作用相对较强,水流动力轴线由右岸节点向左岸过渡;随着流量的增大,坝埂挑流的相对减弱,主流线沿着右岸下行。

不同流量级下KAZ08断面(断面位置见图1)流速分布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鳗鱼沙断面KAZ08流速分布与流量有相关关系。

当流量Qc大于30000m3/s时,主流贴右岸进入鳗鱼沙右汊,心滩右槽发展;当·85·1.61.20.80.40-0.4-0.8-1.2-1.60 500 1 000 1 500 2 000 2 500/m24181262-6-2-18-24/m Q =19 800 m /s Q =50 100 m /sQ =29 600 m /s Q =40 000 m /s 图3 鳗鱼沙心滩KAZ8断面流速分布流量Qc小于3000m3/s时,主流贴右岸经过水下坝埂的挑流作用进入鳗鱼沙左汊,心滩左槽分流比较大。

因此,鳗鱼沙水域受二墩港水下坝埂挑流的影响,主流以Qc为界流路不同。

借鉴造床流量的概念,定义Qc为影响河床演变的临界流量,临界流量是对造床流量的细化,是对河床局部冲淤起决定作用的流量。

水下坝埂虽然没有石矶节点挑流作用强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河势变化。

2.2.3 整治工程情况扬中河段三益桥水域的主要治理思路是通过治理落成洲洲头,限制落成洲右汊发展,增强过渡段浅区水流动力。

鳗鱼沙水域的主要治理思路是维持目前左槽为主航道的格局,通过分期实施心滩治理工程,逐步改善航道条件。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①控制守护鳗鱼沙心滩,在维持目前相对有利的滩槽格局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加高心滩,调整滩槽水流分布,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②对局部河段河岸进行护岸加固,稳定河道两岸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