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合集下载

水库下游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研究综述

水库下游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研究综述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6卷第9期2011年9月V ol.66,No.9Sept.,2011收稿日期:2011-03-26;修订日期:2011-05-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218,40788001);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2009CI050);“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0BAE00739)[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801218,40788001;The Reservers'Training Projects of Yunnan Mid-Youth Scientific Technical Leader,No.2009CI050;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No.2010BAE00739]作者简介:傅开道(1976-),男,海南陵水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水文地理学、河流泥沙与河床演变研究。

E-mail:kdfu@1239-1250页水库下游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研究综述傅开道1,黄河清2,钟荣华1,王兴勇3,苏斌1(1.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昆明65009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水库建设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要求仍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水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坝改变了上下游水流边界条件,导致水沙输移变化,同时也触发了河床形态发生相应的调整。

自从20世纪30年代全球大规模修坝后,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就层出不穷。

本文就此研究主题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简要综述水库下游水流挟沙变异以及河床形态演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旨在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

1965~2011年赣江中上游年输沙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1965~2011年赣江中上游年输沙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1965~2011年赣江中上游年输沙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江辉;刘瑶;陈晓玲;刘惠英【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7(048)024【摘要】基于赣江万安坝址下游的西门水文站1965~2011年的径流量、输沙量观测资料和推算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赣江中上游输沙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赣江中上游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门水文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为均衡,而年输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万安建库前后水沙关系分成两个系列,年径流量的突变点在1967年,输沙量突变点在1996年,即万安水库建成之后2 a;西门水文站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基本保持一致,年降雨量的变化对年输沙量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1980年至今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对河流泥沙产出和输送的影响显著,这也是导致该河段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总页数】5页(P66-70)【作者】江辉;刘瑶;陈晓玲;刘惠英【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相关文献】1.1965-2011年平塘县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J], 钱家松;岑剑;谢亚玲;焦乘乘2.近70年来黄河中上游径流与输沙量变化 [J], 徐建华;李世明3.60年来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中上游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特征分析 [J], 崔亮;陈学林;安冬;郭西峰4.1965-2017年东江中上游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Zeng Qinwen;Pan Xinshun;Wei Lu;Dong Tong5.基于时变矩BMA方法的赣江流域年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 [J], 温天福;熊立华;江聪;许新发;刘章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江流域规划梯级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赣江流域规划梯级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赣江流域规划梯级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黄一,余锦龙,陈文姬,黎湘虹【摘要】摘要:赣江由南向北纵贯整个江西省,是长江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

赣江流域的重要枢纽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控,实现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但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对水库淹没区、坝址及坝址下游等区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

分析了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影响特征,为工程环境决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14(032)005【总页数】5【关键词】赣江;水利枢纽;典型工程;环境影响0 引言赣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外洲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80 948 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5%,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居住人口也占全省人口的1/2,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64万kW,占鄱阳湖水系60%,流域内已建2.5万kW以上水电站4座(即万安、江口、上犹江、白云山水电站),其中万安水利枢纽装机容量50万kW,是流域内最大的水利工程。

4座电站总库容约40亿m3,总装机容量63.52万kW,年发电量19.4亿kWh,其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数以千计,基本建成了蓄、引、提、排、挡相结合,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供水、水土保持兼顾[1-2],大中小型并举的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

但是,赣江正在加大水能开发利用程度,水利工程建设在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以万安水利枢纽为例,系统介绍万安水利枢纽建设前后对赣江水生生态的影响,再通过万安水利枢纽目前的影响来分析赣江流域规划未来建设的重要水利枢纽项目实施后的影响,从而为工程环境决策提供了依据。

1 万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后对赣江水生生态的影响万安水利枢纽位于赣江中游,上距赣州市92.5 km,下距万安县城2.0 km,处于赣江赣州至万安峡谷河段的出口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6 900km2,约占赣江总流域面积的44.2%,入库多年平均径流量229亿m3,约占赣江入湖水量的43.5%,是赣江干流的控制性工程[3]。

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现状及影响因素

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现状及影响因素

低现状及影响
受到大量的人为采砂活动、上游万安水利枢纽 的运行(1993 年建成蓄水) 和赣江流域水土保持工 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赣江南昌河段水沙条件发生 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图 1 为研究的河段,上起外洲 水文站,下至西河国际集装箱码头、东河南支的豫章 大桥上游、中支自礁矶头向下游约 3 km 处,全长约 25 km。 考虑到外洲水文站( 简称外洲站) 到南昌水 位站(简称南昌站) 之间的距离较短且无大的流量 变化,故采用外洲站当天流量代表南昌站当天流量。
摇 摇 赣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南昌河段是赣江尾 闾段,赣江水流注入鄱阳湖再流入长江。 近年来,赣 江南昌河段最低水位连创新低,给赣江防洪安全、抗 旱灌溉、 饮水安全、 电网稳定等造成不利影响[1] 。 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与其上下游边界条件有着密 切关系,一般认为赣江尾闾段枯水期水位降低的主 要影响因素是河床下切和鄱阳湖湖区水位下降[2鄄7] ; 刘琦俊等[8] 指出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与来水来 沙的减少、河床采砂以及下游鄱阳湖枯水位降低等 因素有关。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赣江南昌 河段水位降低与上游来水来沙、下游鄱阳湖水位降 低以及南昌河段河床下切 3 个方面,采用资料分析 以及数值模拟验证的方法,对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
第 38 卷第 6 期 Vol. 38 No. 6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DOI:10. 3880 / j. issn. 1006 7647. 2018. 06. 003
2018 年 11 月 Nov. 2018
Status analysi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water level dropping in Nanch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 / TANG Limo1,2 , YE Zhiheng2 , YANG Jiaqi2 , XIAO Yang1,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鄄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 From data analysis and numerical valid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water level dropping in Nanch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were analyzed in the aspect of the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upstream, water level dropping of the Poyang Lake in the downstream and the riverbed deepening in Nanchang reach. It shows that riverbed deepening caused by the large scale of artificial sand mining i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for the water level dropping in Nanchang reach. Water level dropping of the Poyang Lake is another factor and the dropping amplitude varied from the amplitude of the water level in the downstream, the distance from the Poyang Lake and the river discharge. In addition, the water level drop in the downstream is also evidently affected by local high beach bed in the dry season. Self鄄scouring only accounts for 1郾 0% ~ 3郾 5% of the riverbed deepening, which has limited impact on the water level dropping in Nanchang reach. Key words: Nanch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water level drop; riverbed deepening; sand mining; Poyang Lake

河床演变与整治要点

河床演变与整治要点

河床演变:在不恒定的进岀口条件及复杂可动边界的水沙二相流运动的一种体现形式.整治:用工程的手段达到兴利除害.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给水和排水,航运及水产养殖等山区河流河床形态:断面形态:U或V字形(下切),谷坡为阶梯状. 阶地是河流下切的产物.海面湖面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及气候变迁带来的沙量减少来水量增大,使河流侵蚀作用加强.平面形态:河道曲折多变,沿程宽窄相间,比降大,急滩深潭上下交替,二岸与河心常有巨石突出,岸线和床面极不规则.河流走向由地质构造运动决定.水流及泥沙运动:1河流流态:河床形态不规则. 流态紊乱险恶,常有回流,旋涡,水跌,水跃,急弯,剪刀水,横流•洪水暴涨暴落2洪枯流量相差大3悬移质含沙量视地区而异(岩石风化不严重和植被好的地区含沙量少)4河道的推移质多为卵石及粗沙河床演变:1山区河流比降大流速大含沙量不饱和:利于河床向冲刷方向发展2部分河段暂时性淤积和冲刷1卵石运动引起的演变(汛期淤积增大,枯季冲刷,年内基本平衡)2悬移质运动引起(1 一般为冲泻质2宽谷段由主流摆动出现的回流淤积3宽谷段由下游峡谷壅水引起的淤积)3溪口滩形式岀现的(1大的山区河流,当二岸溪沟发生洪水或泥石流时,常在溪口堆积成溪口滩2冲积物量大粒粗,不易被主流带走,表现为冲冲淤淤)4地震山崩滑坡引起(大规模地地震山崩滑坡引起河道堵塞,引起上下游岀现壅水和跌水,剧烈改变水流和河床形态)开发与利用1开发旅游2能源宝库3航运具潜力平原河流概述:平原河流流经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的平原地区.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水流的堆积作用河床形态:平原河流在平面上具有,顺直,分汊,弯曲,散乱四种.横断面分抛物线形,不对称三角形,马鞍形,多汊形.河漫滩是位于中水河槽两侧,在洪水时能被淹没的高滩.由堆积作用造成的平原河漫滩.成型堆积体:冲积河流的河底有规律地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大尺度沙丘,统称〜主要5种:1边滩2浅滩3 沙咀4江心滩5江心洲枯水期边滩有漂亮心型沙洲岀露--浅滩--支流河口三角洲--江心滩/水流及泥沙运动:平原河流集水面积大,流经土壤疏松,坡度平缓地带,汇流时间长,且降雨分配不均,支流入汇有先后,故洪水没有陡涨陡落的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平原河流水沙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滩槽水沙交换•两种情况:1 河漫滩和中水河槽平行2具有弯曲外形的中水河槽位于顺直或微弯的洪水河槽之中河漫滩和中水河槽平行/河床的演变:体现在河槽中成型堆积体的发展变化上.规律是汛期淤积壮大,枯季冲刷萎缩冲积河流类型:平面形式--演变规律:顺直型--边滩平移型,弯曲型--蜿蜒型,分汊型--交替消长型,散乱型--游荡型.//河床演变分类:1时间特征:长期,短期.2空间特征:大范围,局部.3演变形式:纵向,横向.4方向性特征:单向,复归性.5引起演变的外力:自然,人工干扰.//影响因素:1进口条件(上游来水条件,上游来沙条件)2岀口条件(侵蚀基点条件:河面、湖面、海面等)3河床周边条件:(地理、地质条件: 河流比降、宽度,河底、河岸的组成)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平衡的破坏.G o G i:岀入区域的输沙率,B、L:区域的宽度和长度匚y°:时段.It内的河床冲淤厚度(淤+ ,冲—”'淤积物的干密度/河流自动调整作用:当外部条件变化引起输沙平衡的破坏,河流进行自动调整以达到新的输沙平衡.特征1平衡趋向性2调整多样性3 反应的整体性4河床变形滞后性 5 能耗最小河流水力几何形态:能够自由发展的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挟沙水流长期作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状态.与河床的稳定性、特征流量密切相关.河床稳定指标:研究冲积河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时,引入一特征参数之一河床稳定指标:纵向,横向,综合/纵向稳定系数:河床在纵深方向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泥沙抗拒水流运动的摩阻力与水流作用于泥沙的拖曳力的对比.洛赫庆系数-h1愈大,河床愈稳定/横向稳定系数:横向稳定与河岸稳定密切相关,决定河岸稳定的因素是主流顶冲地点及走向,河岸土壤抗冲能力./ 造床流量: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流量.马卡维也夫法:相应于最大峰值的流量值约相当于多年平均最大洪水流量,其水位约于河漫滩齐平,此流量为第一造床流量.决定中水河槽流量,通常所说的造床流量为二/相应次大峰值的流量略大于多年平均流量,其水位约与边滩高程相当,此为第二造床流量,仅对枯水河槽有作用. 平滩水位法在河段内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断面,取平滩水位时平均流量作为造床流量/造床流量保证率不同国家相差很大/河相关系:自由发展的冲积平原河流河床在水流长期作用下形成与所在河段条件相适应的均衡水力几何形态,在这种均衡形态的有关因素和表达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的特征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或均衡关系//沿程河相关系:相对某一特征流量的河相关系.适用一个河段不同断面,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甚至不同河流/断面河相关系:同一断面相应于不同流量的河相关系/早期河相关系是经验性质的.选比较稳定或冲淤幅度不大,年内输沙率接近平衡的可自由发展的人工渠道和天然河道进行观测,在形态因素与水力泥沙因素之间建立经验关系/近代量纲分析法,联解公式,量纲分析/匚河相系数,河型有关.B0.5/h=C 反映天然河流随河道尺度或流量的增大,河宽增加远较河深增加为快的一般性规律/河流纵剖面:也属于一种河相关系,分为河床纵剖面和水流纵剖面/河道整治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修建整治建筑物或采用其他整治手段,调整水流结构及局部河床形态,使河床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河道整治规划1洪水整治规划2中水整治规划(河势规划)3枯水整治规划/河势指一条河流或一个河段的基本流势,也称基本流路.河势规划遵循因势利导综合整理的原则/堤防工程:包括规划. 设计.施工.防汛抢险和岁修管理等.. 规划与设计包括1堤线选择2堤顶高程和堤防间距3堤身横断面(一般设计为梯形.主要设计参数是堤身稳定性、堤顶宽度及临、背水边坡系数”护岸工程1下层工事(枯水位以下,包括护底护脚,总称护脚)2中层工事(两者之间,块石护坡可分为抛石和砌石两种)3上层工事(洪水位加波浪爬高和安全超高以上,平整岸坡,栽种树木,修建集水沟”枯水河床整治:在碍航浅滩上修建整治建筑物,以改善通航条件/通航保证率:在规定的航道水深下一年内能够通航的天数与全年天数之比,常用百分率表示/航道尺度:1航道最小水深2航道宽度3航道曲率半径14流速及流态5过河设施/设计水位:根据通航标准达到航道尺度的起算水位1算术平均2保证率法3保证率频率法/整治水位:与整治建筑物头部高程齐平时水位1经验数据法:由边滩高程确定2造床流量法:第二造床流量相应水位//整治手段:枯水河床整治是要解决枯水期碍航问题,整治手段与浅滩整治相同1修建枯水整治建筑物:丁坝(长丁坝束狭河槽改变主流位置,短丁坝迎托水流外移)顺坝(束狭河槽导引水流,调整河岸)锁坝(塞支强干)导流建筑物(激起人工环流)2采用疏浚或爆破工程:山区石质河流.爆破工程多用于山区河流质河床的疏浚/顺直型河段/ 几何形态:从平面看,这种河段比较顺直,河槽两侧分布的犬牙交错的边滩和深槽或上下深槽之间存在的较短的过渡段,常称浅滩/主要判断指标是曲折系数:顺直型河段一般小于1.2(蜿蜒型河段曲折系数更大)边滩长宽比为5./曲折系数:自上游过渡段中点起沿河道中心线至最后一个过渡段中点止的曲线长度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长度之比/水流:造床流量下,边滩头部水位沿程降低,滩尾水位略有升高,深水部分相反. 低水位浅滩段水深小比降陡流速大,深槽段水深大比降缓流速小.流量增加时,浅滩段比降减小,深槽段比降增大/输沙:横向分布看,边滩的推移质输沙率远大于深槽.纵向分布,边滩中部输沙率大于滩头和滩尾的.深槽相反,中部输沙率小于深槽头部和尾部的,此规律与流速场相应// 边滩长度定量b=0.57B,l=2.8B/流量变化浅滩影响:1洪水期浅滩淤积深槽冲刷2枯水期浅滩冲刷深槽淤积3推移质和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参加造床运动/演变规律:通过推移质运动使边滩深槽浅滩作为一个整体下移/不利结果:1边滩下移使河道不稳定2航运困难3港口淤积4取水困难/整治原则固定边滩使其不向下游移动,稳定整个顺直型河段.措施修建上挑式淹没丁坝群/蜿蜒型河段/几何形态:由一系列正反相间的弯道和介乎其间的过渡段衔接而成横断面:弯道段呈不对称三角形,凹岸坡陡水深,凸岸坡缓水浅.过渡段呈对称的抛物线形或梯形/水流:横比降导致凹岸凸岸纵比降不同,形成横向环流,环流的方向,上部恒指向凹岸,下部恒指向凸岸/横向环流:是否产生环流:水流是否弯曲来确定.横向环流:上部恒指向凹岸,下部恒指向凸岸./输沙:横向环流存在,决定泥沙运动特点1洪水期弯道段水流挟沙力大于过渡段,枯水期弯道段水流挟沙力小于过渡段2洪水期槽冲滩淤,枯水期槽淤滩冲3床沙:异岸输移同岸输移,聚散现象/演变:2种/一般:曲折程度加剧,河长增加,曲折系数增大.横断面变形表现为凹岸崩退凸岸淤长.两岸冲淤面积接近相等,断面形态不变,断面接近平衡/突变1自然裁弯:河段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使同一岸两个弯道弯顶崩退,形成急剧河环和狭颈.狭颈的起止点相距很近,水位差较大,如遇水流漫滩,在比降陡流速大时可将狭颈冲开,分泄部分水流形成新河2撇弯:曲率半径很小的急弯,凹岸淤积3切滩:凸岸边滩较低,抗冲能力低/形成条件:1从能量观点解释:要求河流比降小流速小2认为顺直水流的不稳定性是形成蜿蜒型河段的原因/裁弯工程规划设计:引河线路与引河平均形式(根据地质,引河平面形态,与上下游河段的衔接统筹考虑.引河长度以裁弯比为控制标准.断面为梯形)/引河断面可设计成最终过水断面的1/5〜1/15/分汊型河段/1平面形态:上端放宽,下端收缩中间最宽2横断面:分流区汇流区均呈马鞍形,分汊段为江心洲分隔复式断面3纵剖面:两端低中间高上凸形态,呈起伏相间形态/演变规律:汊道演变特点:主支汊易位(上游水流动力轴线摆动,引起分流分沙变化”整治措施1分汊河段固定:在上游节点,汊道入口及江心洲首尾修建整治建筑物2改善汊道(调整水流调整河床)3堵汊工程:塞支强干,修挑水坝锁坝/水流/分流区高水下移低水上提.水位:支汊高于主汊/汇流区水位:支汊高于主汊/输沙:分流区两侧含沙量大中间较低.汇流区两侧含沙量小中间大,底部含沙量更大/游荡型河段/形态特征:河身顺直,曲折系数小于1.3.较长范围内往往宽窄相间.河段内河床宽浅,洲滩密布,汊道交织/水流:河床宽浅,平均水深小,流速大.洪水暴涨暴落.年内流量变幅大/输沙:含沙量大,同流量下含沙量变化大,流量与含沙量关系不明显/演变规律1多年平均河床逐年抬高2年内冲淤变化是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非汛期主槽淤积滩地冲刷3平面变化规律:主流摆动剧烈,主槽位置摆动,摆动幅度大,河势变化迅速/形成原因:流量一定时比降陡流速大.组成河槽物质为颗粒细的散粒泥沙,在较强水流作用下易冲易淤.来水量小来沙量大河床比降大/整治措施: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修建水库发展灌溉和河床整治/浅滩特征类型:处于两反向弯道间的沙梗即常见浅滩.五部分:上边滩. 下边滩.上深槽.下深槽.浅滩脊.类型1正常2交错3复式4散乱/演变因素:1流速减小2环流变化3洪枯水流向不一致4输沙不平衡//规律:有纵向变形横向变形,单向变形与复归变形,主要为复归.即随河道水文过程而呈周期性变化,浅滩与淤积周期性交替.整治:修建整治建筑物和浅滩疏浚(维护性.基建性”挖槽水力计算:1设计挖槽横断面2确定挖槽方向角9.3估算水位降落.。

赣江南昌—吴城段浅滩成因与航道演变研究

赣江南昌—吴城段浅滩成因与航道演变研究

赣江南昌—吴城段浅滩成因与航道演变研究◎ 王诚超 江西省赣中航道事务中心摘 要:赣江南昌—吴城段具有良好的通航基础条件,为保证安全顺利通航,本文对该河段碍航浅滩成因以及航道演变情况展开研究,介绍赣江南昌—吴城段河道河床演变特点,对河段特征水位泥沙数据及相应的河道特点加以分析,并讨论河道整治对航道宽度及水位的影响。

1987年、2002年、2011年,赣江南昌—吴城段分别启动航道提升整治工程,达到了缩减河宽及增加水深、航宽的目的,航道通行船舶吨位从1000吨级跃升为2000吨级,为更多大宗商品运输提供保障。

关键词:赣江南昌—吴城段;浅滩成因;航道演变赣江作为长江水系中的第二大支流,流经赣州、吉安、宜春等地,其主支流——西支注入鄱阳湖后入长江,赣江西支也是入湖进江的主要通道。

当前,赣江西支同长江水系已经构成了天然水运网络,为提升通航效果,需要加强对河床演变影响的分析。

本文以赣江南昌—吴城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河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对碍航浅滩的成因、规律以及航道演变情况展开研究,进而为深水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2002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Ⅲ级、Ⅱ级航道整治,当前航段全线已达到Ⅱ级航道标准,通行船舶为2000t级,航道维护尺度为2.8m×75m×550m,设计通航保证率为98%,通航2000吨级双排单列船队,河段内配置了一类航标。

按照江西省2020-2050航道规划布局,赣江南昌—吴城段将进行4.5m级深水航道建设,同时,随着十四五时期赣江尾闾综合整治南昌枢纽的蓄水运行,该河道航行条件会发生较大改变,现阶段对区段内的碍航浅滩成因及整治对策进行分析显得愈发重要,此项研究可为下一步航道整治提供决策支撑。

1.赣江南昌—吴城段河道河床演变特点经过长时间的河道整治管理,赣江南昌—吴城段河道洪水河床稳定性明显提升,河床演变更多集中在中水河床以及枯水河床,存在冲淤变化。

具体来看,其特点包括:(1)上游水流边界条件不稳定,分汊河段主支汊的兴衰呈现交替特征,甚至出现易位的情况;(2)洪水河床、中水河床及枯水河床在较宽的河道中流向不一,导致过渡段存在摆动,并对整体航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3)部分滩地、河岸抗冲性较差,在河水的冲刷作用下,河面逐渐变宽,水流呈分散状。

【说明文】赣江

【说明文】赣江

【说明文】赣江
赣江,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赣州市的母亲河,全长888公里,并有诸多支流汇入。

赣江是江西省重要的水系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赣江水流湍急,河床崎岖不平,沿岸峡谷深邃,景色秀美。

赣江水源丰富,全年有丰沛的水量供应,是江西省的重要水资源。

赣江水清澈,携带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供人们饮用和生活用水。

赣江还是江西省的重要的水运通道,为沿岸的城市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赣江流经的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森林资源。

沿江地区的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是江西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赣江流域还有大量的花木资源,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赣江河岸的地势陡峭,形成了许多峡谷和峭壁。

这些峡谷和峭壁壮观而险峻,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赣江河岸还散布着许多的溶洞和瀑布,风景独特。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聚集在赣江的沿岸,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赣江也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资源。

沿江地区有许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群,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

以赣州的瑞金、宁都和上犹等地最为著名。

瑞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圣地,宁都是赣江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上犹则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斗地。

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赣江是中国的一条美丽河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旅游资源。

它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我们要保护好赣江的生态环境,让它的美丽永久流传下去。

新水沙新边界下长江扬中河段演变分析及思考

新水沙新边界下长江扬中河段演变分析及思考

新水沙新边界下长江扬中河段演变分析及思考
姜中清;张玥;田志军;周东泉
【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掌握新水沙新边界条件下扬中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依据大通站和长江扬中河段的水文泥沙及地形资料,从河道边界、滩槽分布、河床冲淤、河道断面、汊道分流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河段河道边界、滩槽及分流格局总体稳定,河床总体冲刷,落成洲、小泡沙等汊道分流仍在发生变化,局部河势仍处于调整期,河道治理应以控制和稳定现有河势为主。

该研究成果可为下阶段扬中河段的治理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99-102)
【作者】姜中清;张玥;田志军;周东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长江鄂赣边界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2.长江下游扬中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3.长江下游扬中河段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4.长江扬中河段天星洲水域河床演变分析
5.新情
势下长江典型河道演变的航道效应与水沙调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