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远江流域水沙特性及其变化分析
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水沙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水沙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正成毛海涛申纪伟唐鑫陈相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01期
摘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的水沙特性是决定长江泥沙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关系着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生态平衡. 本文基于2002—2016 年期间,长江主要支流设置的桐子林、高场、北碚、武隆4 所重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资料,深入系统地探讨水文泥沙参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借助统计软件SPSS 进一步分析水文泥沙参量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序上,各支流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降低22.57%~91.54%,年径流量雅砻江、岷江和乌江增大3.28%~
17.96%,嘉陵江降低1.58%; 嘉陵江和乌江的中值粒径增大50%~80%. 水电站的修建导致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模数降低5%~79.34%; 强降雨、滑坡、塌方、泥石流、溃坝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诱发滑坡和向河道倾倒土石体致使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增大20%~702.94%. 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和年输沙量/年輸沙模数,年径流量和年均含沙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均含沙量和中值粒径,中值粒径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以及年径流量和中值粒径.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支流梯级电站的规划设计、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长江支流; 年径流量; 年均含沙量; 年输沙量; 年输沙模量; 中值粒径
中图分类号: TU44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1841031。
长江源区近年水沙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候 干寒 、 空气 稀 薄 , 常年 温度 很 低 , 是 我 国气 候 最 寒 冷
的地 区之一 , 具 有 特殊 的 高 原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 长江 源
区 是青 藏 高 原 现 代 冰 川 分 布 较 集 中 的地 区 之 一 。2 0 世纪 7 0年代 以后 , 由于 气 候 急 剧变 暖 , 各 冰 川均 表 现
中图法分类号 : T V1 4 5 . 3
1 研 究 区 域 基 本 情 况
长江 源 区位 于青 藏 高原腹 地 、 青海 省 西南部 , 长 江
在 此 区域 流 经青海 省 格尔 木市 的唐 古拉 山乡及 玉树 州 的治 多 、 曲麻 菜 、 称多 、 玉 树等 县 , 至玉 树县 的赛 拉 附近
了长江 源 区水沙 特 征 。径 流 、 泥沙 资 料 主 要 采用 采 用 长 江 源 区 沱沱 河 、 五道梁 、
曲麻莱气 象 站 以及直 门达 水 文站 降水资 料 。主要 分析 方 法包 括集 中度 、 集 中期 、 不 均 匀 系 数法 。 。 、 趋 势 分 析
进 入 四川 、 西 藏境 内, 地理 位置 在北 纬 3 2 。 2 6 ~3 5 。
4 2 、 东经 9 0 。 3 3 ~ 9 5 。 2 0 之 问 。长江 源 区地势 高 峻 、 气
降水 、 径 流变 化对 区域 生态 环境 及泥 沙 的影响 。
2 资 料 使 用 及 研 究 方 法
区水 沙变 化进 行 了研 究 , 谢 昌卫 等 对 长 江 一黄 河 源 寒 区径 流时 空变 化特 征 进 行 了研 究分 析 , 吴 豪 等 对 受 气 候 影 响的水 沙 丰枯 周 期 进 行 了分析 研 究 , 刘 宪 锋
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方法与比较

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方法与比较王延贵;刘茜;史红玲【摘要】In order to analyze variation trend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river effectively, the graph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using as case studies o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changes in the Datong Station and the Yichang Station ofthe Yangtze Riv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raphic analy-sis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should b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trend inriver water and sedi-ment. For the graphic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process line method, the sliding average line method and the cumulative curve analysis, the first two methods mainly reflect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end, while the third one can analyze the long-term tren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Mann-Kendall method, the linear trend regression test,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test and the cumulative filter method, the Mann-Kendall method is used more widely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process analyzing the water and sediment status.%为了有效地分析江河水沙变化趋势,在总结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长江大通站和宜昌站的水沙变化为例,就江河水沙态势变化图示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对比。
补远江鱼类多样性研究

2 0 ) i h u u n Rie 。whc S afrto d rti u a y a h o sr a o h a c n 0 6 nt eB y a v r ih i is r e rb t r tt e d wn te m ft e 神 经 网 络
澜 沧 江
补 远 江
中图分 类号
¥ 3 . 9 24
文献识 别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5 2 1 ) 30 0 —9 0 07 7 ( 0 0 0 -0 60
Re e r h o ih s c e i e s t n t e Bu u n Ri e s a c n fs pe i s d v r iy i h y a v r
纪造成 。4 5月鱼类组 成相似 性 最高 。最低水位 对 鱼类数 量影 响 最 大, 次是 平均 流速 和 平均 水 温 ; 、 其
最 高水温对 鱼类体 重影 响最 大 , 次是 总磷 和溶 解氧 。人 工神 经 网络 下模拟值 与 实测值 相 关性 高, 其 具
较好 的适 用性 。
关 键 词
(云 南 省 国 际河 流和 跨 境 生 态 安 全 重 点 实 验 室 云南 大 学 亚洲 国 际河 流 中 心 , 明 6 0 9 ) 昆 5 0 1
(云 南 省 西 双版 纳州 水 产 技 术 推 广 站 , 洪 66 0 ) 景 6 1 0
( 云南 省西 双版 纳 州 水 文 局 , 洪 6 6 0 ) 。 景 6 1 0
Ri e v r,t e fs p ce i e st sa a y e .W ih r f r n et hewa e uaiy a d o o — h ih s e i sd v r iy wa n l z d t e e e c o t t rq lt nd hy r l g i a t n t e s m e p ro c lda a i h a e i d,r l to h p b t e he e v r nme ta d t mbe nd wegh e a i ns i e we n t n io n n he nu ra i t o ihe r n l z d usng a tfca u a e wo k ( ffs s we e a a y e i r ii ilne r ln t r ANN ) Re uls s o d t a 4 s ce . s t h we h t3 pe is
河流补给及河湖水文特征

2.开都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冰川
B.雨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CHENLI
7
雨水补给
降雨越多,水量越大
汛期在雨季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世
界多数河流主要补给源
CHENLI
8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 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 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回答下题。 1.(2011海南地理)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1)周期性的年变化: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
降水补给: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 冰雪融水补给(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 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动一般不大。
(2)周期性的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 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
CHENLI
30
13.南美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之间的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周围有25条河流注入该湖,有一条大河P 从湖中流出,湖区周围雪峰环绕,湖面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现 象。秘鲁海拔3500~4000米的山区,出产一种经济效益高的 药用植物---玛咖,其适宜在冷凉、喜光、昼夜温差大,较湿 润的气候环境生长,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有“玛咖一季休耕 三年”的说法。玛咖通过公路运输到沿海地区加工出口。 (1)指出湖面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说明原因。(8分)
CHENLI
23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观测发现,
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月
B.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大陆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摘要:本文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入手,然后从径流、降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水文特性。
关键字:西双版纳;水文;分析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xishuangbanna, climate conditions, etc. Basic situation to obtain, and then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nof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xishuangbanna region of hydrological features.Key words: xishuangbanna; Hydrology; analysis中国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西双版纳自然地理状况简介1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2地形。
西双版纳地区的地形主要为丘陵、盆地、山地等,其中以山地和丘陵居多。
总体地势南低北高,且北、西、东三面较高,中间低,呈马蹄状。
3气候条件。
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之中雨季和干季分别最为明显。
且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4水系。
西双版纳境内的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流经经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注入南海。
澜沧江上中游河流深切,两岸高山对峙,下游多河谷平坝。
澜沧江水系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支流落差大、水资源丰富。
试析江河水沙变化与治理的新探索

试析江河水沙变化与治理的新探索摘要: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全球气候和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江河水沙的变化尤为显著。
江河水沙变化影响着我国水利的建设,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江河水沙的现状,必须调整治理方式,采取新的有效措施才能维持江河水沙的平衡,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水沙变化;江河治理;水沙平衡;调整治理方式近几年,我国的各大河流的输沙量和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整体有下降的趋势。
不同的地区江河水沙的变化程度不一样,产生的原因也不相同,这种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对这种形式,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制定合理的计划,从特殊到一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应对这种变化。
本文针对江河水沙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探究,在如何有效治理江河方面进行总结创新。
一、我国江河水沙现状及变化趋势全球的江河水沙治理存在着严重问题,而我国的问题尤为明显。
选取我国主要的几条河流统计其多年的水沙特征值,如表1。
由表1可知,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江河是长江,以大通站为例,年径流量大约在9000亿立方米,其次为珠江,年径流量大约在2800亿立方米。
我国输沙量最大的江河是黄河,以潼关站为例,黄河的年平均输沙量大约为10亿吨,而排在第二的长江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只有4亿吨左右。
上世纪中期,我国的河流总径流量和总的输沙量基本稳定在一定数值上,并且围绕着稳定数值上下波动,没有表现出明显变化,但是20世纪末期,总净流量和总输沙量都开始呈下降趋势,且输沙量的降幅大于径流量的降幅[1]。
针对这种变化,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控水沙平衡,减少降幅。
二、江河水沙产生变化的原因江河水沙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地区产生变化的原因不同,变化的程度也不一样。
总体来说,江河水沙产生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自然因素每条流域内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对江河水沙的变化具有很大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上下游河段水沙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 W a t e r Engineering
D0 1 :10. 11705/j .issn. 1672 - 643X.2019. 05. 24
Vol.30 No.5 Oct. ,2 0 1 9
期 三 峡 水 库 水 位 对 其 影 响 较 大 ;枯 水 期 的 高 水 位 对 其 影 响 并 不 大 。研 究 成 果 将 为 长 江 流 域 梯 级 电 站 和 航 道 的 规 划
设 计 、三 峡 水 库 的 运 行 管 理 提 供 理 论 支 撑 。
关 键 词 :水 库 蓄 水 ;泥 沙 淤 积 ;年 径 流 量 ;水 沙 特 性 ;三 峡 水 库 ;长江
中 图 分 类 号 :TV147
文 献 3X(2019)05-0161-09
Analysis of water -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upper and lower river reaches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级 电 站 拦 蓄 了 大 量 的 泥 沙 ,年 输 沙 量 、年 均 含 沙 量 、中 值 粒 径 、年 输 沙 模 数 都 显 著 降 低 。年 径 流 量 和 输 沙 量 、年 均 含 沙 量 、年 输 沙 模 数 在 2004 - 2 0 1 3 年 间 具 有 较 好 的 相 关 性 ,曲 线 变 化 规 律 类 似 ,2013年 后 受 三 峡 水 库 蓄 水 的 影 响 ,出
Abstract :T h e deposition of sedimen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which is related to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angtze River,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btaine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monitoring data of 11 impor tant control hydrological stations from 2002 to 2016 at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 of the Three Gorges R e s ervoir ,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y and sediment parameters, correlation between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parameters, erosion and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 o r ges Reservoir, and explore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T h e results sh o w e d that the water storag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cludes impounding during construction, early and trial i m p o u n d i n g ,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and low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水 沙研 究 尚 欠关 注。 采 用 补 远 江 曼 安 水 文 站 1 6 9 0~2 0 0 8年 月平 均 流 量 和 1 9 2 0 9 3~ 0 8年 月 平 均 悬 移 质 含
位 于澜 沧江下 游 的补远 江 , 是各 支 流 中径 流量 最
大 的支 流 , 径流 量 占澜 沧 江 一湄公 河 人 海 总径 流 量 其
收 稿 日期 :0 1 0 3 2 1 —。干 流 全 长 3 9 k 流 域 面 积 1 m,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0 0 2 8 ; 南 省科 技 计 划 项 目 (0 5 0 3 与 4211) 云 2 0 Z 0 M) 云南 省 中青 年 学 术 技 术 带 头人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项 目(0 9 15 ) 2 0 C0 0
纵 向岭谷 区最重要 的 国际河 流 , 相 关 生 态 水 文过 程 其
的 1 1 % 。近年 的相 关研 究表 明 , .9 该支 流 的鱼 类 多
样 性极 为丰 富 , 澜沧 江 一湄公 河 跨 境 洄 游鱼 类 的关 是
键 栖息 地 。开展 补远 江 水 文特 性 及 其 变化 研 究 , 该 对 流域 的合理 开发 与 保 护有 重 要 意 义 。因此 , 文 将 研 本 究 焦 点定 位 在 最 能 代 表 区 域 变 化 的 澜 沧 江 一 级 支 流 上, 以澜沧 江下游 支流 补远 江作 为研究 区 , 析该 支流 分 流域 近年来 的水 沙 变化 , 而 为 流域 的开 发 与保 护 提 从 供 一定 的参 考依 据 。
3 0
人 民 长 江
77 7k 地 势 总 落 差 12 5 m, 能 理 论 蕴 藏 量 4 m , 4 水
第4 2卷 第 2 4期 2011年 12月
人 民 长 江
Ya gz Rie n te vr
Vo . 2, 1 4 No. 24 De .. 2 c 01l
文 章 编 号 :0 1 4 7 (0 1 2 0 2 0 10 — 19 2 1 )4— 09— 5
澜 沧江跨 境 水资源 问题 ¨
等 。已有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澜 沧江 干流上 , 对其 支流水 文状 况 、 境及 生态 而 环 问题 的研 究较 少 。近 期 , 南 大 学亚 洲 国际 河 流 中心 云 有关 调研 人 员对补 远 江 流域 开 展 了野外 考 察 , 斌 等 路 对该 流域 的渔业资 源进 行过 调查 分析 Ⅲ , 而对 该 流域 水 文状 况 的研 究却 基本 尚未 开启 。
2 研 究 区概 况
补远 江古 称 罗 梭河 , 名 南班 河 、 水 河 , 亦 清 上游 又 称 蛮 老江 , 于云 南 省 南 部 ( 0 。 7 位 10 5 一17 3 2 。 0 。 5 E、 1 4 ~ 2 3 , : 普 洱 县 东部 无 量 山脉 西 南 麓 , 9 2 。0N) 源 于 二 西 南 流经 普洱 县东南 部 、 茅 市 南 部 , 景 洪市 、 腊 县 思 至 勐 之 间 的芒果树 乡注 入 干流 。其 流 域 地 势北 高 南 低 , 年 平 均 降水量 14 8mm, 平 均 温 度 2 . ℃ , 高 温 度 8 年 15 最 4 .℃ , 0 5 最低 温 度 5 6 ,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 流 : ℃ 属 . 径
与 变化影 响 、 水土 流失 与泥 沙沉积 变化 、 水污 染 和生物 多 样性退 化 等跨境 问题 备受 国 内外 关 注 , 引起 激 烈 曾
争论 。近些 年 , 关 研 究 包 括澜 沧江 流域 的水 文 相
特 征及水 资 源量 特 性 。 、 沧 江 流域 的 泥沙 变 化 及 澜 受 干流 水 电开发影 响的下 游 泥 沙 响应 系 统研 究 、
曼安 流 量 与 含 沙量 呈 现 明显 正 相 关 , 合 程 度 较 高 。 拟
关 键 词 : 沙 特 性 ; 沙 变化 ;水 沙 关 系 ; 远 江流 域 ;澜 沧 江 水 水 补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V1 1 T 4 文献 标 志码 :A
1 研 究 背 景
流域 系统 对气 候 变 化 与人 类 活 动 的 响应 过 程 中, 水 沙变 化 是 最 为 活 跃 的部 分 。澜 沧 江 是 中 国西 南
沙量 数 据 , 对补 远 江 流域 的 水 沙特 性 及 其 变化 进 行 了统 计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研 究 时 段 内, 远 江 流 域 水 沙 ① 补 的 年 内分 配不 均 ; 流域 水 沙 的年 际 变化 幅度 较 大 , 径 流 量 和 年 悬 移 质 输 沙 量 均 呈 现 一 定 的 下 降 趋 势 ; ② 年 ③
补远 江 流 域 水 沙 特 性及 其变 化 分 析
钟 荣 华 , 春 明 傅 开 道 , 大 明 杨 , 何
( . 南 大 学 亚 洲 国 际 河 流 中 心 , 南 昆 明 6 0 9 ; 2 云 南省 水 文水 资 源 局 西 双 版 纳 分 局 , 南 景 洪 66 0 ) 1云 云 50 1 . 云 6 10
作 者 简 介 : 荣 华 , ,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泥 沙和 河流 地 貌 研 究 。E— i zru 9 7 13 tm 钟 男 硕 主 ma : ha18 @ 6 .o lh
通讯作者 : 傅开道 , 副研 究 员, 男, 主要从事 泥沙和河流地貌研 究。E— i k f@yu eu e ma :du n .d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