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与女性意识——论傅爱毛的小说创作

合集下载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第一篇: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心论点: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代父权制牢不可催的统治,封建礼数的摧残,使得女性地位下降到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地步,这一点在宋明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明代,皇帝和皇后甚至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直到19世纪末,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随之而入,这种异质东西的传入与经几千年沉淀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识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人们被约束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开,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趋向民主,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女子学校制度、课程等不断变革,因此,一批知识女性不断觉醒,在教育、婚姻、职业、参政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这些领域有了一些作为。

由此看来女性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并不亚于男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性之作用比男者更胜一筹。

主要事例:一、从古代到近代,女性是受压迫最深的一个群体。

父权统治将女性降低为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系辞》曰“天尊地牢,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又曰“乾道男,坤道成女”。

女性所能受到的教育,也只有《女儿经》、《女戒》、《女训》等等。

(古代女性被迫害的事例)二、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事例)1、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

浅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浅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这些文章中有对女性身体经验的书写对生老病死的感悟对平常生活的挚爱对人类深层生命意识的发掘这些都是以女性生命经验的形式呈现出来探讨女性对自我的寻找和认同显示了女性生命的涌动和精神的成长成熟具有深刻的生命哲学内涵
神 州 文学
对 州
浅论 2 0世纪 9 0年代女性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聂艳 彬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一一1 1 Nhomakorabea摘要 : 2 0世 纪 9 0年 代 女 性 散 文 通 过 女 性 生 理 经 验 阐释 幕 。我们无法改变和逃避死亡 , 但我们 可以选择 活着 的姿态 , 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并肯定女性 生命价值 ,反 映出女性 的生 正是这样 的“ 瞬间” 里, 看清看透 的生死 的女人 克服死亡 的恐 命 意识 的觉醒与成长。 惧, 直面生命 的每一天 , 创造 自己生 的意义和价值 。而正是意 关键词 : 生育 死 亡 女性 生命意识 识到普遍的死 , 是拥有一个创造性 的有意义 的生的前 提。 对死 亡充分的 自觉意识 , 是一种生存 的勇气 和智慧 。在张立勤《 痛 2 O世纪 9 O年代 , 女性散文 空前 繁荣 , 在 创作中充满 了个 苦 的飘落》 中体现为对 自身 陛别身份 的执着 , 等待作为女性特 性化 的性别意识和独有 的生命激情 。她们 面对 由自身—— 女 征 的一头乌发重 生 ,病痛让她们更深入地感悟生命 、审视生 性身份构成的现实处境 , 根据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 , 展 命 , 甚 至尽力拓延生命 、 超越生命 。 在毕 淑敏 的散文中 , 此类题 现和揭示 了当代现代女性 的生命真相和生存境遇 ,从而使女 材也 占有一定比例 , 这也与她曾是一名军 医 , 经常接触死亡有 性经验和生命 意识 全方位进入散文领域 。 这些文章 中, 有对女 关 。 她笔下 的“ 死 亡” , 脱离是世俗的纠缠 , 超越常态的恐惧 , 追 性身体经 验的书写 、 对生老病死 的感悟 , 对平 常生活 的挚 爱 , 求人类终极 的至善至美 , 体现了人格上 的升华。 对人类深层生命意识的发掘 ,这些都是 以女. 陛生命经验 的形 死亡能毁灭 一切生命体征 , 但无法抹去 已有 的生命过程 。 式呈现出来 , 探讨女性对 自我的寻找和认 同 , 显示 了女性生命 深受萨满教 灵魂 观影响 的迟子 建对 死亡的态度超然 而达观 , 的涌动和精神的成 长、 成熟 , 具有深刻 的生命哲学内涵。 美丽而诗 意 , 对她 而言 , 死 亡表 现了生命本身流程 , 以及对 这 对生命的关 注 , 首先从女性 的身体开始 。叶梦 的 《 羞女 种流程 的思考 。死可能是一道 门 , 逝去并不是终 结 , 而是超 山》 、 赵凝 的《 女人 的身体》 、 《 月之吻》 、 《 梦 中的白马》 、 《 今夜, 越 , 走 向下一程 。“ 生命 总是 以两种形式存在 , 一种是活着 , 一 我是你的新娘》 、 铁凝 的《 河之女》 等彻底颠覆 了以前那种 只强 种是死去后在活人 的梦境和简朴的生活中频频 出现 ” 。 这就使 调形而上 、 精神上 的生命感悟 , 直接切人 了生命 的承 载物—— 得她所 理解 的生 与死都披上 了神灵之光 。如村上春 树所说, 肉体 , 强调生命之实 。 女性身体不再是作为男性 欲望 的客体关 “ 死并非生 的对立面 , 而作为生 的一部分永存 。” 照物 出现 , 而是作为具有着神奇创造 力的生命 体被 展示 , 预示 所 以面对死亡没有恐惧 ,有的只是些许的感叹和对生命 着这个时代的女性将 战胜 自我 、超越 自我 ,成为精神上成熟 本身的尊重。 而在青年一代女作家眼中, 死亡是女性 自身存在 价值的最深切的关照 , 突出代 表人是 陈染 。在 陈染 眼中, 死亡 的、 心智上健全 的、 充满生命力 的真正 的女人。 在散文中 , 多次体现流露出她们 为 自己身为女性而 自豪 , 是一种极佳 的结束生存 的方式 。选择死亡并不 是是对现实生 这种 自豪又多是归 功与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和抚育者 ,是生 活的屈从和逃避 , 而是女性 勇敢 的拒绝历史 、 拒绝被异化所做 弗洛伊德认为 : 在人 的无意识心理 命之本 , 女性生 育是人类文 明的源 头 , 是所有 创造力 的源泉 。 出的最为孤绝坚韧的姿态 。 叶梦 的《 创造 系列 》 使怀 孕和生育行为 中的每个细节 、 每一次 中, 存在两种相反 的本能动向——生 的动 向和死 的动 向, 当某 感受都充满庄严而神圣 的甜蜜 , 海南 笔下的《 女人圣经》 , 将一 种动 向占上风时 , 心理就随它发挥 主导性功能 。美 , 来 自生 个女人在孕中的瞬间变化和感受进行 了诗意般 的描绘 。当新 命 ,而生命 的存在是 因为 以死为参照 ,没有死就没有生的意 生命 在身体里开始一点 点孕育长大的时候 ,母亲周身洋溢着 义 , 对死亡 的思索能显现真实的生命存在 。 “ 死亡 , 是生命的最 种别样祥和和安宁的光辉 ,这也让一个女人作为母性 的价 高体验” 。 从生命 哲学 角度讲 , 生命 整体存在处 于生命 的关联 中, 生 值 和意义充 分体现 出来 。王英琦 的《 诞生 》 、 赵翼如 《 祝福生 0 年代女性散文将 命》 、 毕 淑敏的《 爱是不能 比的》 、 表 现了孕育生命 的过程和身 命关系是一种具体 的存在于世界的形式。9 心变化。她们 一方面用 富有感性 的笔触描绘生育 中的惶恐 与 把生命 同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家的想象来 自于女性经 痛苦 , 另一方面 , 又用无 比的热忱赞美新生命带来 的幸福 和快 验对生命 和生存 的深切体 验 , 生命力和想象力完美结合 , 体现 艺术与世界的统一体 的认识 。 她们作 品不仅表 乐, 洋溢着积极 的 、 创 造的生命观 , 并在创造 生命 的 同时创造 了她们对 自我 、 并且提高到了较深 的生命关怀层 面 , 即 自己的身心感受 , 在创造生命 中超越生命 。就如毕淑敏 的《 爱 现 出真切的生存 境地 , 是不 能比的》 一再 重 申“ 你爱你儿子实质 上是 爱你 自己 , 因为 源 自生命又超越 生命 的不可承受的痛苦和沉重 。 生就是死 , 死 他是你血脉的延续 ” 。 就是生 , 生命在生死 的循环中既绵延不绝 , 又涅磐新生 。女性 常言说 “ 生孩子是 进 了鬼 门关 ” , 女性, 在 生育是 时刻 , 往 正是 以独立的个性理解世界 、理解 自己进而重构世界重构 自 往体验到 了生与死的两个极致 。生命 中那些有趣 和美好 的事 己的过程 中, 完成 了自己作为个体独一无二 的生命史。 物只是生命 中轻的那个 维度 。 还有重 的维度——死亡。 死 亡意 参考文献 : 味着凋谢 、 腐烂 、 僵硬、 恐怖 , 是每一个生者不想也不愿提及 的 【 1 1 毕淑 敏. 心 灵 出访 : 爱是 不能 比的【 M1 北京 : 作 家 出版 话题 。 在 9 O年代女性散文 中, 不止一代人直面衰老与死亡 。 社, 2 0 0 6 , 5 8 . 这是个体生命的最后两个 阶段 , 衰老预示死亡 的l 临近 , 而死 亡 [ 2 】 迟 子建. 自序 , 迟 子建 文集 ( 2 ) 【 M】 南 昌 江西 文艺 出版 意味着生命的消失 。直 面衰老 、 死亡的恐 惧 , 成为女性生命 意 社 , 1 9 9 7 , 2 . 识觉醒的新起 点 , “ 未知死焉知生 ” , 也就是哲人说 的向死 而生 [ 3 ] 宋耀 良. 艺术家 生命 动 向[ M ] 上海 : 上 海社会科 学 出版 社。 1 9 9 8 , 1 1 7 . 决断 , 从而死 变得不再可怕 , 它与生命成为连续的整体。 生命之所 以充满意义 , 就是 因为个体 生命是有 限的。 人生 作者 简 介 : 聂艳 彬( 1 9 7 6 . 3 . 1 5 一) 。 长 春职 业技 术学 院教 如旅程 , 没有终 点 , 怎算 旅程? 曲终人也 散 , 总是 要谢最后一 师 , 文艺学硕士

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书写

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书写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8(2):19~22 CN 53-1131/G4 I SSN 1008-7958Journa l of Kunm i n g Teachers College【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06-03-10作者简介:杨绍军(1977—),男,云南禄劝人,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书写杨绍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云南昆明 650034)[摘 要]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会之类的宏大叙事,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专注于女性意识的书写,在林白、陈染、王安忆和张洁等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抗和颠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世界进行重新书写;强调人的私人化的精神空间,以个体的生命意识来展示文学的审美追求;回到直面现实、自由书写的女性空间里,使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全面关注都市女性生存命运与个体体验的新阶段;深入到情感的内部对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爱的质问与怀疑。

[关键词]文学创作;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世界中图分类号:I 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58(2006)02-0019-04The Fema le Con sc i ous ness and Its W r iti n g i n L iterary Crea ti onY ANG Shao 2jun(Yunnan Acade my of S ocial Science,Edit orial Secti on of <Yunnan Social Science >,Yunnan Kun m ing 650034,China )Abstract:Accompanying the a wake of fe male consci ousness,fe male writing have ar oused .Fe male writers neglect voluntarily the writing that is a way fr om the grand experience field of narrative,regressi on fe male of political,his 2t orical,s ocial and s o on,which the male writers are f ond of and concentrates attenti on on .I n fe male consci ous 2ness,L in Bai,Chen Ran,W ang An 2yi and Zhang J ie ′s works in fe male writers has e mbodied bright fe male con 2sci ousness:Resistance and overturn the male ′bully power .They re write the fe male world,e mphasize the individu 2al s p iritual s pace of it .They dra w a p icture of seeking literary beauty judg ment by life consci ousness of individual,put this in reality .I n their works the writing of the fe male s pace enables fe male literature t o step int o a fully ne w stage by concerning the fe male existing fate and individual self ex perience comp rehensively .The writing als o dig in 2t o the deep p lace of feelings and app reciate l ove fr o m whole as pects .Fr om the works one can see the doubt and questi on about it .Key words:literature creati on;fe male consci ousness;fe male literature;fe male doctrine;the fe male world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在个别和总体上的成就都未曾超越前辈作家的话,那么,同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却是个例外。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命运分析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命运分析

文化与艺术236作者简介:牛咏红(1977— ),女,汉族,河北元氏人。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女性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女性主义在很多作品中都得以体现,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女性的主体位置得以凸显。

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进行分析都能够有效地让女性找到自己的权益和自由,同时也能通过对其命运进行了解来增强古典文学理论的有效性,也使文学创作的影响力度增强,使其拓展到各个领域当中。

一、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压迫在古代时期,我国一直处于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时代,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女性意识被压制而导致当前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比较晚,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能够体现女性意识的塑造,但是女性意识和女性命运都不被重视,像在南北朝的诗歌中都对女性意识有所体现,主要就是表现在人物性格上,也把女人的坚韧忠贞等特质描写出来,认为女性应该符合大众的想法。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很多角色都是为了爱情勇于牺牲自己而导致自己悲惨的命运,这种方式也揭露了古代封建的落后,同时在其中有很多人,虽然是女性,但是其勇敢地追求爱情,追求自己也表现了其反抗能力和抗压迫的能力。

而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虽然是出生于封建世家,但是却在这个时期奉献出自己的所有,而其中所有的女性丫鬟都将自己的女性意识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所以《红楼梦》是旧社会的一丝光亮的一本书,也是突破了封建社会思想和约束的一本作品。

这种方式使得古代文学作品中更加丰富,即使在封建社会也反映着女性不屈不抗,对抗命运的一种精神,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意识有所表现,这些作品也在不断地推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使社会得到发展,使我们真正的能够体会到当前社会的形势。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是以五四文化运动以后开始大量的接触与被激发,在这之后中国的各种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道德都是遭到了攻击,而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也受到了动摇,女性亦开始觉醒,例如古典文学作家都通过塑造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的形式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这些作品中女性都具有独立,开放自由的思想。

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悲剧意识与生命意识解读

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悲剧意识与生命意识解读

摘要:萧红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基于自身曲折的情感经历和漂泊的生命体验,在民族苦难的大背景下,终身不停地探索人的生命意识、叩问女性的悲剧命运,给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悲剧意识,生命意识一、女性意识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把男性设定为“自我”,把女性设定为“他者”,她指出女性摆脱“他者”处境的途径在于取得经济独立、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两性和谐关系的建立。

而萧红生活的大环境,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东北落后的农村,在这样一个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要背负阶级剥削、男权社会的性别压迫、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不可能有平等的政治人格、独立的经济能力,在婚姻里多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在萧红真实的生活里,她童年时期感受着父亲的冷漠;不喜欢未婚夫王恩甲的恶俗而逃婚,又不得不囿于现实与他同居至怀孕被丢弃于旅馆;和萧军相爱相杀,情感的纠缠、理想的背离、生下孩子被迫送人的苦楚——这些往事的印痕,在她的小说里都有不同形态的呈现,比如《生死场》中,金枝未婚先孕后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对自己一天天胀大起来的肚子产生了恐惧。

这何尝不是萧红怀孕后,被未婚夫抛弃在旅馆里的恐惧情绪的真实写照呢?这种来自作者女性身份的真实体验,使得文字饱满而生动,有生命的张力。

小说中,五姑姑的姐姐难产时,丈夫不但咒骂她、用长烟袋来砸她,还端来一大盆凉水泼向她。

生孩子对于女人变成了一种酷刑。

萧红还多处描写动物繁殖,这暗示女人生育和动物一般毫无尊严,更突出了女性受到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回望萧红的两次生育经历,根本没有幸福喜悦可言,她体味的是一个女人最深切的折磨与痛楚, 所以,她对男权中心社会强加给女人的那些冷漠、摧残、迫害与不公,有着不自觉的抗争。

这种抗争,是在经历过一次次情感伤害之后的彻悟,那就是:在男权、夫权的重压下,女人们没有生命价值可言,也没有生育自主权,尽管萧红不知道明确的出路,但是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与叩问,已经难得可贵。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引言: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和存在之意义的认知。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与进步,不仅带来了一股新的文学力气,更凸显了女性对于生命的深刻沉思和奇特的生命体验。

在这个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家们用笔墨描绘出了女性的痛苦、抗争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探究女性作家们在文学中呈现的自我的存在感、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沉思。

第一部分:自我的存在感女性文学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她们对于自我的存在感的沉思。

她们以女性的身份来探究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与角色。

在陈海蓉的小说《红灯记》中,她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妓女的心里世界,展示了她们作为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自省。

作家们通过女性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呈现出女性对于家庭、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沉思与追求。

第二部分:对生命的理解女性文学在探究生命之义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对生命的理解。

作家们通过描写女性特有的生理阅历和心理感受,拓宽了对于生命的认知。

林海音的小说《琐记》中,描绘了一个女人从年幼到老去的生命历程,展示了时间和生命的无情消逝。

她通过女性主人公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力感以及对时间消逝的沉思,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的反思。

第三部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沉思女性文学家们通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沉思,揭示出了对社会和人类逆境的关切。

中国女性文学在长期抗争中崛起,正是在对抗性别卑视和社会不公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

这些作品通常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虐待、压迫以及不对等待遇,同时也呈现了女性对于生命追求自由和对等的渴望。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揭示了女性面对社会和家庭压力所带来的逆境。

女性文学家们用自己的文学力气,唤起了大众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引起了人们对于性别对等和社会公义的沉思。

结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更呈现了女性对于生命的深刻沉思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

通过文学作品,女性作家们探究了自己的存在感,对生命进行了理解,并对社会和人类的不公进行了沉思。

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是 那 个 时 代 的 家 庭 女 性 共 同 的命 运。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 , 不仅 是 醒秋对母 亲的敬爱 之情 ,也是 对 那 些 在 旧家 庭 里 忍 辱 负 重 的 所 有 女 性 的 关 怀 与 同 情 , 以及 对 旧 家 庭 制 度 的强 烈 不 满 。 石 评 梅 在 《 二 嫂 》 文 中 讲 董 一
述 了“ ” 家省 亲 的一段 见 闻。 我 回
小说 , 有六篇是写妇女的 。 冰心 的 小说接触面较广 , 她 写得最好 、 但
影 响最大的还是妇 女题材 的小说
庐 隐 的 小 说 写 女 性 的 占 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她 作 品 的 百 分 之 八 十 。凌 叔 华 的《 花
… …
家庭制度下牺牲 者之一 。但她 自 十 六 岁 嫁 到 杜 家 起 ,一 直 到 现 在 ‘ 衍 之 庆 ’ 年 龄 止 , 终 是 她 大 的 始 婆 婆 跟 前 一 个 没 有 写 过 卖 身 契 的 奴隶 , 有半 点享受 . 有半 点 自 没 没 由 。 [ 上可 见 , 秋 的 母 亲 便 是 ”1 3 由 醒
教 育
论五 四女性 文 学 中的 女性 意 识
圃 尹 旦 萍
内容摘要 : 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 的作 品中表现 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学 中的女 性意识体现在三 方 面 : 旧家庭 制度 压 抑 女 性 的 抗议 , 新 旧交替 时期 女 性 困境 的揭 露 , 性 群体 意识 的唤 醒 。 对 对 女 关 键 词 : 四运 动 女 性 文 学 女 性 意 识 五
钱,还要有一间 自己的屋子”1 l 其 】 , 中“ 间屋子” 征写作环境 。五 一 象 四运动 既是 一场 社会 政治 运 动 ,
也 是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运 动 。思 想 领

生命意识与20世纪80年代第三章: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_第三章生命意识与女性文学的走向

生命意识与20世纪80年代第三章:以来广西女性文学的发展_第三章生命意识与女性文学的走向

第三章 生命意识与女性文学的走向第1节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生命意识的流变经过了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后,在总结生命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女性文学中的流变、发展之前,应该先对生命意识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流变稍作梳理。

这样才能在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范围内展开论述。

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对于这个问题,郭力曾经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中作过论述,需要说明的是,她是用“类”的方式结构全文,而不是从“史”的角度全面勾勒生命意识在20世纪女性文学中的流变过程。

尽管她认为用历史的视角不能完全概括女性文学的演变,但是她也承认:“生命意识贯穿于一个世纪的女性创作中,从五四女作家群‘人生究竟是什么’的生命意识觉醒开始,几代女作家有关女性存在的生命伦理叙事不断深化着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以‘生命’为中介牢牢地把女性文学和女性存在连结起来,这样,就使女性意识、女性经验等概念进入到生命哲学范畴中,女性自我与主体性问题最终通过自觉自为的生命意识在世纪中的演变得到了确切的表达。

”因此,“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的深化与发展,是女性创作不争的事实。

”[1]20世纪初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时代和文学时代,而且同时开启了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抗争时代、选择时代。

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女性对生命主体获得这样强烈的感受、感知,女性对自我生存的感受如此逼真和切近,对自我主宰生活的强烈主体性要求如此迫切。

这是经历了千百年中国封建社会压抑的发出的第一声呐喊,这一时期女作家的创作落实在揭示女性历史真相、审视女性自身缺陷,以及女性如何获得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解放。

生命的意义与强烈的主体意识结合在一起,印证出这一时期生命意识在现代女性文学中的鲜明印记。

“五四”女作家对男性理性认知上的种种局限和对女性自身问题的不断思考与解答,构成了20世纪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向度,成为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萌发、觉醒的初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指 向 : 小 人物 的卑微 与高贵
傅 爱毛 喜欢 书 写那 些残 缺 的、 处 于社 会边 缘 的
或带有非理性倾 向的小人物 。在常人 眼中, 这些人 物都是 生活 中 的弱者 , 或 是 由于残 疾 带来 的生理 能
力上 的不足 , 或是 年龄 、 职业 、 社 会角色 上 的劣势 , 或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1 - 2 0
情与爱 , 他们的生命也 因此有 了信念和尊严。而在 常人 那里 , 功利 和理 性 已把 人 的 心灵 磨砺 出一 层 厚
茧, 丧失 了感受 和实施 爱 的能 力 。《 桃 化劫 》巾的刘
瘸子 , 热烈 而绝望 地 爱 上 _ 『颇倒 众 生 的人 问尤 物 杨 梅香 , 把无 尽 的心血 和情 思倾沣在 了制作泥棚 的“ 杨
河南 当代文 学研究 ・
生命 意识 与女 性 意识
— —
论 傅 爱 毛 的 小说 创 作
杨 文 臣
( 信阳师范学院Biblioteka 文学院,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
摘 要: 对现代 性 的批 判是傅 爱毛 小说创 作一 以贯之 的主题 , 她 始终 用充 满温情和 悲悯 的 目光
打量 这个世 界 , 用细腻 、 柔婉 的笔触探 索存在 的 意义。傅 爱毛 不 张扬 、 不锋 利 , 她 的文 字朴 素 自然 , 不做 形式和技 法上 的刻 意追求 , 但 正是 通过 这种 不 够 “ 现代” 的写作 策 略 , 傅 爱毛表 达 了醇厚 而深
景观 , 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女性作家——陈染 、 林 白、 安妮 宝贝 等 等——相 比 , 傅 爱 毛显 得 土 气庸 凡 、 不够现代 。她一直在用最传统的方式讲故事 , 不仅 技 法上 乏善可 陈 , 而且 那 些 故事 本 身也 不 惊 艳 。初 读傅 爱 毛的作 品 , 很容 易 留下 平淡无 奇 的印象 , 但 当
你真 正进入 她 的文 学世 界 , 就 会被 她 的 作 品深 深 打
动从 而更 正最初 的评判 。

被视为走向成功的障碍而加 以鄙弃 , 人生变得苍 白 而贫乏 。残 缺者踏 不 上这 条 道路 , 因此 摆 脱 了汲 汲
于功利 的生 活方式 和 忙碌 紧 张 的生 活 节奏 , 得 以从
信 阳师范 学院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版 ) 第3 5卷

J o u r n a l o f Xi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第 1期
2 0 1 5年 1月
( P h i l o s . &S o c . S c i . E d i t . ) V o 1 . 3 5 N o . 1 J a n . 2 0 1 5
1 0 2・

杨 文 臣: 生命 意识 与女性 意识
梅香” 上, 使那些泥塑人具有了鲜活的生命 , 达到出 神人化、 无可企及的艺术境界。当杨 梅香进入他的 生活时 , 他无条件地 呵护她 , 忍受难 以想象的屈辱 , 并最终献出了生命。与他相 比, 那些 如蚊蝇般盘旋 在杨梅香周 围的男人们是那么 的猥琐。《 嫁死》 中 王驼 子只想 找个 女人 过 家 庭 生 活 , 他 不像 刘 瘸 子那 样爱得专一和癫狂 , 但 和刘瘸子一样 为了对方无 怨 无悔地付出了一切 。为了米香——一个盼着他矿难 出事 以 获 取 高 额 赔 偿 金 但 骨 子 里 不 乏 良善 的 女 人——和她的弱智儿 , 他把 自己埋在 了矿洞里。也
基 金项 目: 2 0 1 4年 国家社科 基金 青年 项 目( 1 4 C Z W0 1 ) ; 2 0 1 2年 河南省教 育厅人 文社科 项 目( 2 0 1 2 Q N - 4 7 7 ) 作 者简 介 : 杨 文 臣( 1 9 8 0 一 ) , 男, 山 东兖 州人 , 文 学博士 , 讲师, 研 究方 向 : 文学理论 。
亮 比晒太 阳更美更沉醉, 因为大地在晚上是歌峭的。
晚 上晒月 亮 的时候 , 他 可 以欣 赏 和聆 听米 自大地 深 处 的交 响乐 ” “ 。残 缺者受 到常人 的排挤 和歧 视 ,
是 由理 性 缺失 导致 的精神 上 的偏 执 。但 在傅爱 毛 的 笔下 , 他们并不 需 要 同情 , 相反 , 他 们都 拥 有 独特 而
容不迫 、 悠 然 恬淡 地 触 摸 世 界 、 感 受 生 命 。《 笛殇 》
中的盲人按摩师木耳 , 在租来 的小木屋 中过得怡然 自足 , 他 凭借 听觉 和触 觉感 受 到 的世 界 比我们 看 到 的更多 姿 多 彩 。“ 月光 爽 透 的夜 里 , 他 会 坐 在 门外
的 台阶上 , 让 月光 一 寸一 寸 地沐 浴 过 他 的全 身 。木 耳 把这 月光下 的静 坐叫做 ‘ 晒月 亮 ’ 。他 觉 得 , 晒月
生 活在无 爱 的环 境 中 , 使得 他 们更 加 渴 望 和珍 视 真
精彩的内心世界 , 他们值得我们尊敬甚至羡慕 。 由于残 缺 , 一些 人 离开 了常 人 的生 活轨道 , 放弃
了常人 无法割 舍 的欲 望 和野 心 , 卑微地 退 缩 到世 界 的一角 。这种 无奈 的退缩 反而使 他们拥 有 了充盈 的
沉 的生命 意识和女性 意识 。 关键 词 : 傅 爱毛 ; 生命 意识 ; 女 性意识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7 . 4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0 9 6 4( 2 0 1 5 ) 0 1 . 0 1 0 2 - 0 5
米兰 ・ 昆德拉 说 过 , 伟 大 的小 说是 对 遗 忘 了 的
存在的探究¨ 1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界的后起之秀 ,
傅爱 毛还远不 能 用伟 大 来 形 容 。不过 , 她始 终在 用 充满 温情和 悲悯 的 目光打 量这个 世界 , 用朴实 、 细腻 的笔触 探索存 在 的意义 。她 不锋 利 、 不 张扬 , 不拿 那
些时髦 的主义 标榜 自己 , 也 不炫示 另类 、 新 奇 的生存
精神 世界和 更为完 美 的人性 。因为常人 的生 活轨道 其 实是条功 利化 的道路 , 一旦踏 上就要 心无旁 骛 、 不 断前 行 , 走 在这条 道路上 的人们 被欲望 、 利益 蒙蔽 了 H 艮 睛, 看不 到任何 别 的东 西 。为 了走得 更远 , 人 们不 惜相 互挤压 踩踏 , 冷酷 、 算计 和耗竭 心力 是前行 的保 证 。于是 , 世界 的声 色光影 全都 隐匿不 见 , 脉 脉温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