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2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职业技术研究近几年,职业教育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2年国务院发文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要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较强,包括电路基础、磁路及变压器、电动机原理及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知识,内容多且跨度大,基本整合了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1]。
因此,结合高职机械类专业特点,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1教学观念的改革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将来能立足于社会。
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毅力等方面稍逊于本科生,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可塑性,学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塑造他们。
因此,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教学观念的改革。
针对高职教育的目的、学生的特点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并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其教学大纲会各有侧重,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课教师,应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明确其相互联系,以便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训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本着培养一个岗位技术人员的心态去教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教学方式的改革2.1改变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模式[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分组教学探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分组教学探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组教学探究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分组教学探究模式的基本概念分组教学探究模式是指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和探索课程内容,达到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目的。
分组教学探究模式是一种团体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内容包括电路基础、电路分析、电子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
这些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适合采用分组教学探究模式来开展教学。
二、分组教学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1. 小组分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最好不要超过5人,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
2. 课前自主学习:在进行分组探究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分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讨论和研究课程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
5.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就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归纳: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整个分组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根 据学生操作能力强 的特点 , 采用适合 学生 的教 学方法 , 加 强电工与 电子技术课 程实践课教学 。同 ̄ - , t I I 入信息化教 学 理念 ,应用网络和 多媒 体教学等手段 ,实现 “ 教一 学一做一 练 ”一体化 ,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教学质量 。
专 业课 程 的基 础 。
欲望。例如 ,将 网络教学和 多媒体教 学
方法 引入课 堂,利用动画 、视频 、图片
全保 护措 施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养 成 良好的职业素养。 2 . 4理 实一体 化教 学,实现 “ 做中学 ,
做 中教 ”
随 着教 学理 念 的 更 新和 转 变 ,学
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教 学水平的 重要衡 量标 准。学 生的综合 素质很 重要
的一方面就是学生 的实践 能力和 创新能
等 现代化教 学 方法 的多样 性和 吸引力 ,
将 电工 电子专 业 课程 的 内容 形 象 化描
述 、生动化讲 解,把 电路和 电器 的工作
原理用 多媒体 形式播放 ,便于 学生更好
题 ,运用三角 函数关 系解 决三相 电的问
量 ,这样学 生就 比较容 易学会 识别 元器 件 ,同时学会 了万用表 、示波器 、信号
题。等等。所 以,提 出要改变教学 内容
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去做 。同时还 可 以反
和方法 ,在 不脱 离教 学大纲的前提 下,
2 0 1 3 年3 月中 第0 8 期 ( 总 第3 0 2 期)
传 统 的 电工 电子 技 能训 练 一般 是 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 ,技 能训练和
理论 互相脱节 ,学生难 以确切 了解所 学 内容,知识得不到及 时巩 固,教 学效果 不显著。为 了实现 “ 做 中学,做 中教” 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 学方法 , “ 教一 学一 做一 练” 同时进行 ,增 强 了教 学效 果。 比如在讲授元器件 的识别 方法时, 将课堂安排在 实验 室。 尽管 电阻、电容 、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探讨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I n n o v a t i o n l 科技 与创 新
高职 院校 《 电工 电子技术 》的课 程教 学探讨
朱学飞
( 新疆 石河 子职业技 术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 3 2 0 0 0 ) 摘 要: 《 电工电子技 术》 课程是 高职 院校 工科 专业的基础课 程。通过学 习该课 程 , 学生可以获得 电. Y - 和 电子方 面的基础 知 识、理论和技 能 ,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培养和职业养成提供基本 支撑 。结合教 师的 自身教 学经验 对该课程 的教 学实施和
3 . 2 教学方法建议 高职 《 电工 电子技术 》 课程 可多加应用 “ 项 目教学法” 。 该 教学方法是把一 门课分成 几个 具体的项 目,这些项 目涵 盖了课 程 中所有 的或大部分 的知识 点。在做项 目的过程 中 ,如果遇 到 了有需 要的知识 点 ,就进行讲解 ,这就是所谓的 “ 做 中学” 。 项 目教学是 以工作任 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的 , 教学过程 中要注重教 育情 境的营造 ,坚持理论与实 际相结合 , 充 分利用挂 图、投影 和多媒体 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对于项 目中 的模 块 ,任课教师和学生 可以通过电工 ( 路 )实验箱和实训 台 来 实现 。在教学过程 中 ,通过 相应 模块的学习 ,帮助学生加深 对 电路理论 的理解 ,最终 能够使学生将抽象 的理论在 自己做 实 验的基础上理解并升华 。 根 据课 程标准可 以编写项 目课 程的相关辅导用书和教师指 导 用书。网络资源方面 ,要 注重仿 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 听光 盘和录像 等多媒体资源 ,搭建多维 、 动态 、活跃和模拟场景 的课程 训练平台 ,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 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 。利用学校 的图书馆 、电子刊物和 网络资源 , 使 教学 内容从单一化 向多元化转 变 , 使 学生知识和能力 的拓展 成 为可能。另外 ,教学场所应该 是一体 化的教室或实训室 ,投 影 仪和电脑要制备齐全 。教学设施 方面要有常见 的实验设备 , 例 如万 用表 、直流表 、交 流表 、稳 压电源 、示波器 、信号发生 器 、晶体管毫伏表 、电工 、电子电路设 计与制作的综合实训 台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工程技术类专业中,尤其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虽然学生主要接受的是技术性的培训,但思想道德素养同样至关重要。
将思政实践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结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如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进行思政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2 研究意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仅仅依靠技术知识的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逐渐引起重视。
思政实践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思政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政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思政实践在课程中的效果。
本研究也将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思政实践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结合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涉及电工理论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和电子器件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基础、电子器件、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内容。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电工电子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欧姆定律、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半导体器件特性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展开研究,通过对课程概述、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个案研究和文献综述,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对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未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关键词】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效果评估、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电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一些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
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电工电子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电工电子技术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思政教学中的探索,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它是有关电势场和电流的一种基本原理,涉及物理、电子学和仪器制造等领域。
基尔霍夫定律表明,在静止状态下,电势场和电流之间存在一种直接关系,满足“电势方程”,即:电流=磁感应电势场电势张量,电流流经电路时,磁感应电势张量发生变化。
基尔霍夫定律的探索不仅是物理和电子技术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社会思想哲学的重要课题。
它是一种深厚的理论研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精神。
它能够引导我们去总结社会的规律,它也可以唤起我们的思想意识,让我们明白我们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有价值的是什么,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智慧。
此外,基尔霍夫定律对于例如电子电路系统和电动机系统等机械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它为电机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作原理,使用它可以设计出具有高效率、安全可靠和高可靠性的电机系统,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可靠和可控,从而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因此,在探索基尔霍夫定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它所表达的社会理念,比如,“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和发现”;“努力发展,开拓进取”;“团结互助,共同携手进步”;“尊重他人,遵循和谐礼仪”等,这些理念可以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在物理和电子技术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认识更多的实践原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在学习基尔霍夫定律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如何做出明智的决定,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上进,不仅要求自己学会这些知识,还要用实践去熟练掌握和运用它们,以实际行动学会这些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总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通过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我们可以学习到它的理论精神,并可以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1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爱 因斯 坦 说过 : 趣 是 最好 的教 师 , 生具 有 了 兴 学 浓 厚 的 学 习 兴 趣 , 能 充 分 发 挥 出 智 慧 和 灵 感 。 教 师 才
2 采用新 的教 学方法及手段
() 1 将有关 教学 内容搬 到 实验 G 1.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7 8 2 (0 9 0 — 0 7 0 10 — 3 0 2 0 )3 0 8— 2
Dic s i n o lc rc l n lc r n ct c n l g o r et a h n s u so n e e tia d ee t o i e h o o y c u s e c i g a
t a e s l l a n n b l y a d p a t a b l y i t e f e r i g a i t n r c i la ii . v - i c t
Ke r s:lcrc la d ee to i e h oo ;n tu to a ein;k l r iig y wo d ee tia n lcrnctc n lg isr cin ld sg s i stan n y l
应用联 系上 针对 该课程 自身 的特 点和学 生学 习的情
况 , 求 我 们 教 师 要 不 断 改 进 教 学 设 计 方 法 。 激 发 要 以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新 思 维 培 创 能力 , 以及 理 论 应 用 实 际 的 能 力 。
zu Sh ao- yun
( ixagC u t e h ia c o l n i gHe a 5 7 0 C ia X n in o nyT c ncl ho , xa , nn4 3 0 , hn ) S Xi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技术和数字 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通常是半导 模拟 体器件 、 放大电路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直流稳压 电 源、 正弦渡振荡电路等章节 ; 数字电子技术是数字逻
辑 电路基础、 分立元件门电路、 组合逻辑 电路、 时序 逻辑电路 、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等章节 。 传统电工 电子技术课及其教材在 内容上微观重于宏观。如电 子技术部分过多强调元器件的内部机理 . 分立元件 组成的放大 电路和基本逻辑电路 ( 加法器 , 编码器 , 译码器等) 的分析和设计 。 在学时分配上也过于偏重
重 庆 : 0 0 0 4 05 )
( 重庆 I 学院 电子 系
摘 要
本文就解决 电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数 少的矛盾 , 对其理论 教学内容和 力祛提 1了 ・ l l 些初步想法盐尝试 。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 术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Ex o a i n o h a h ng o e tc a d El c r nis Co r e pl r to n t e Te c i f El c r i n An e t o c u s
基础课 , 它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技术领域 据了解 , 国
外“ 电工学 ” 课程的设 置并不针对专业 . 而是作 为对 所有工程类二、 三年级 , 具有一定数学物理基础的学 生 , 别 是 对 非 电娄 专 业 学 生 开 设 的概 述 性 课 程 特 (uvy o re 。 S re us) 其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该课程 C 民代表的技术领域的实质及其技术的潜 力, 导学 1 生对“ 电工学” 某一方面的兴趣 。大学教育不再只重 视专业教育, 而是加强基础教育 , 即大学的培养 目标 不只是某一狭 窄领域的专家或专业工作者, 百是具 有广博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和 良好素质的, 具有 自适 应能力的通才型人才 。 使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后 , 能根据社会需要和 自己的志向, 通过实际工作锻炼 的继续教育, 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 门人才。
践性都较强 ,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 传统 的“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主要包括 电路基 础, 电机及控制 . 电子技术等内容 电路基础部分包 括直流电路 , 交流电路 . 电路的暂态过程 , 非正弦周 期电流电路分析 ; 电机及控 制部分包括磁路和铁心 线 圈, 变压器 , 异步 电动机 . 直流 电机 . 各种控制电 机,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 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模拟 电
e . d
Ke wo d :lcrca n lcr n c ;e c ig c n e t ;e c ig me h d y r s ee tiin a d ee to is ta hn o tn s t a hn t o
0 引言
作为基础课程 的“ 电工电子技术”对 于非电专 ,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1期 20 年 2月 2 0
电 气 电 子 教 学 学 报
J OURNAI OF EEE
V0 . 4No 1 12 .
Fe .2 0 0 2 b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何 莉 郭建华 肖 东
辑概念入手, 讲授数字 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对常用 的数字逻辑 电路如加法器、 编码器 、 译码器、 计数器 和寄存器等 , 淡化其构成和设计过程, 强调其概念和 应用设计 , 加强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认识和使用 。 这样合理组织教学 内容, 争取在有限的教学学
信息量在增加, 而新的宽 口 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 , 使得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学时被进一步压
HeLiGu in u , a n , o Ja h a Xio Do g
( e tonc )p ..Ch n qn n t t c n lg Elcr isIe t o g ig I shu eofTe h oo y,Ch ng ig40 5 o qn 00 0,Chn ia)
Ab t a t F rr s lig t ec n rd cin b t e lr o tn sa d ls ls o r ft e ‘ e tiina d sr c : o e o vn h o ta ito e we nr oec n e t n e sca sh u so h Elcrca n f Elcr nc ’c u s ,s rec n iea in n te t nca sta h n o t n sa dme h d r r s n — eto is o r e o f o sd rto sa da tmp so ls e c ig c n e t n t o sa ep e e t l
缩, 教学 内容与学时数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适应 电 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的这种变化 , 我们在教学 内容 和学时分配上进行了调整 。首先我们大胆压缩了电 路基础 部分 , 着重强调 电路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 方法 , 对其提高部分和解题技巧等方面予以弱化, 留 给学生思考 、 学的空间。 自 对这一些经典定理的数学 指导, 前人 已经反复证胆了其正确性 . 我们大可直接 引 用 , 电路理 论 中 的戴 维 南定 理 , 加 原理 ; 如 叠 以直 流电路 为例重点介绍二三种 电路分析方法即可 ; 对 于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其分 析 思想上~ 谐波分析 法的介绍; 于暂态 电路不 对 再把微分方程法作为重点, 而是把三要素法及其典 型应用电路——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应用介绍作 为教学 重 点 。
业学 生拓 宽知识 面 , 加强 基础教 育 , 有 非常重 要 的 具
1 “ 电工电子技术” 的教学内容
“ 电工 电子技 术 ” 课是 工 科非 电专业 的一 门重要 技术基础 课 . 内容 多 . 及面 广 . 概念 多 , 论性 实 涉 且 理
意义。而且. 从某种意义上讲 ,电工 电子技术” 已 “ 课 不仪仅是为某“ 专业” 服务的吁T 下一定基础” 的技术
收稿 日 ;0 1 9月 3 期 20 年 0日
维普资讯
讨 电工
2 1
经典理论部分 , 电路理论的教学往往占据 了电工 如 技 术部分 教 学 总学时 的三分 之二 。 现在随着电子技术 的发展, 电工 电子技术” “ 课